临床应用中的六经辨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 红伟
( 昌县疾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四川 内江 ,6 2 0 隆 41 ) 5
中图分类号:1 4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 . 6 2 1 )0 . 0 .1 1 1 2 5 647 0(00 90 2O 8 0 【 摘 要】 目 的: 解析仲景在 ( ( 伤寒论》 六经辨证过程 中, 外感发热病在临床上常见类型的一般传 变规律。 结论 :伤寒六经辨证是外感发热病由三阳经到三 阴经的辨证过程 。它的传化规律是 ,由表入里 ,由经络而脏腑
表入 里逐渐 热 化 的过程 , 即外 感病 起表 寒证 向里 发展
变 为里热证 ,此里 是六 腑病变 ,属于邪 气 正气抗击 的
三 阳经证 候 ,这是对 于三 阳经 而 言 ;对 于三 阴经 ,从 三 阳经到三 阴经 的过 渡 阶段 ,即 阳 明经 到太 阴经 的过 程 ,是 由于阳 明经损 伤 中阳 ,导致 太 阳中虚 寒湿证 ,
热解肌 的柴 胡桂 枝汤 :兼 阳 明热 结 ,腑气 不 降致大 便
编 号 :M.0 5 1 2 ( 回 :2 1 。50 ) 100 10 修 0 00 .4
口苦 、咽干 、 目眩 、脉 弦等证 ,治 以疏风清 火 ,和解 表里 的小柴 胡汤 ( 此处 不用人 参 ,兼 见足太 阴脾 经证
时才 用人 参补 气 ) ;由肝 胆 克伐脾 胃,胃失和 降 ,出现
干 呕, 胃脘 支 结 ,胸胁 郁 闷不 舒 ,治 以和 解表 里 ,发
f] 国 ・ 名. 帝内经 ・ 问 . 海: 二军 医大 学 出版社 , 0:8,0 3战 佚 黄 素 上 第 2 515 1 0 2
由脾气 虚 ,寒湿 内生 致腹 满痛 ,呕食 , 口不渴 等
就其风 寒 即伤寒性 质 ,在 临床上 可见 以下 几种 常见类
型。
证 ,治 以温 中祛寒 ,补 气健 脾 的理 中汤 。( 阴病与 阳 太
1 表 寒证
症状 表现 为恶 寒 、头痛 、项 强 、脉浮 等 。 由卫 阳 不足 ,营卫 失调致 汗 出的表 虚证 ( 于表寒 的轻 症 ) 属 , 治 以辛温 解肌 ,调 和营 卫 的桂枝 汤或 荆防败 毒散 ; 由
( 一脏 ) 腑 ,由 阳经 入 阴经 。
【 关键词 】 伤寒论;六经辨证 ;临床应用
从汉 代张仲 景 《 伤寒 论 》六经 辩证 中可 以明晰 ,
中 医学对 外感病 有 了较为 明确 的认识 。外 感发 热病 ,
秘结 ,治 以外解 少 阳 ,内泄热 结 的大柴 胡汤 。 5 太 阳病 证
6 少阴里寒证 由脾 肾阳虚 ( ) 衰 ,阴寒 内盛致 阳虚 寒证 ,出现恶 寒 ( 怕冷 )倦 卧 ,四肢 厥冷 ,顽 固不化 等证 ,治 以温
里 回阳 的四逆 汤 ; 由心 肾阳衰 致 阳虚水泛 出现 阳虚 寒 证 加上 水肿 为主 证 ,治 以温 阳化气利 水 的真 武汤 ; 由
[】 1邹学熹 , 永成 . 邹 中国医 易学 【 . 都: M] 成 四川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8:9 1 8 8 9 2
[] 力红 , , . 中医之 门[ . : 2刘 唐农 刘方 开启 M] 北京 中国中 医药 出版社 , 0 : 2 49 0 2
破 滞 消满Fra Baidu bibliotek的小承 气汤 。 4 半 表半里 证 由邪 在半 表半 里 , 郁气 机 出入 , 抑 出现 往来寒 热 、
因此病变是 由阳虚而寒化的过程。以上只是一般传变 规律, 际上也有越经的现象, 实 出现 “ 合病 ” “ 、 并病 ” 及 “ 中”等不 同传 变 。总 的来说 ,伤 寒 的六 经辨证 直 发 热不 甚 ( 除了 阳明经是 入里 化热 出现 四大 证外 ) 整 ,
个 证候表 现 给人一 种寒 性感 。 参 考文献 :
心阳虚 ( 肾失交)致阴虚火旺,出现心烦不眠,口 心 燥 咽干 , 舌红 绛等证 , 以育 阴清热 ( 治 滋心 阳 肾水 ) 补 的黄连 阿胶 汤 ( 阴虚证 的主方 ) 。 伤 寒六经 辨 证是外 感 发热病 由三 阳经 到三 阴经 的
辩 证过 程 。它 的传 化规 律 是 , 由表入 里 , 由经 络而脏 腑 ( 一脏 ) 腑 ,由阳经入 阴经 。 感邪 气主 要是针 对外 外 感风 寒而 言 ,风寒 属 阴邪 ,阴邪 易伤 阳气 ,病变 是 由
洪大 等 四大证 , 治 以清热 生津 ,除烦止 渴 的 白虎 汤 ; 由胃热炽 盛 ,实热 内结 ,致便 秘 、腹痛 、腹胀 、高热 等证 ,治 以泻下 燥 实 ,调 和 胃气 的调 胃承 气 汤 ;由 胃 热炽盛 ,腑 气不 通 出现 腹 胀为 主 ,发热 、腹痛 ;或 热 结旁 流( 即拉稀 便 、 稀便 中有 硬块 ) 治 以泻 热通便 , 或 ,
Cii lJu a o hn s dc e2 1 l c o r l fC iee Meii 0 0年 V . ) N 9 na n n OL( 2 O.
临 床 应 用 中 的 六 经 辨 证
Cl ia p l ai n o x me i in i c l p i t fs rd a s n a c o i
卫 阳被郁 ,肺 失宣 降而无 汗 的表 实证 ( 属于 表寒 的重 症) ,治 以发 汗解 表 , 宣肺 定 喘 的麻 黄 汤加石 膏或 五味
明病的腹满而痛有虚实之分,前者其势绵绵,时作时 止 ,喜温 喜 按 , 虚证 ;后 者硬 痛 , 按 ,持续 不减 , 属 拒
属 实证 ) 。
子 、细辛 、生姜 等 。
2 伤寒兼证 由寒郁 体表 ,痰 饮犯 肺 ,肺 失宣 降致外 寒 引动 内 饮 ,出现伤 寒表 不解 ,干 呕发热 而 咳 ,吐 白痰 涎 ,微
喘 ,不 渴 ,治 以解表化 饮 ,治 咳平 喘 的小 青龙 汤 ,若
有 内热 ,加 重剂量 的生石 膏 ;由表 寒 外来 ,郁热 不宣 致 外寒 闭 内热 ,出现发 热 ( 高热 ) 寒 、身痛 ,不汗 ,恶 出而烦 燥 , 口渴 ,脉浮 紧等 ,治 以发 汗解表 ,清 热 除 烦 的大 青龙汤 。 3 阳 明病证 由胃热炽盛 ,出现 身大热 、汗 大 出 、 口大渴 、脉
( 昌县疾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四川 内江 ,6 2 0 隆 41 ) 5
中图分类号:1 4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 . 6 2 1 )0 . 0 .1 1 1 2 5 647 0(00 90 2O 8 0 【 摘 要】 目 的: 解析仲景在 ( ( 伤寒论》 六经辨证过程 中, 外感发热病在临床上常见类型的一般传 变规律。 结论 :伤寒六经辨证是外感发热病由三阳经到三 阴经的辨证过程 。它的传化规律是 ,由表入里 ,由经络而脏腑
表入 里逐渐 热 化 的过程 , 即外 感病 起表 寒证 向里 发展
变 为里热证 ,此里 是六 腑病变 ,属于邪 气 正气抗击 的
三 阳经证 候 ,这是对 于三 阳经 而 言 ;对 于三 阴经 ,从 三 阳经到三 阴经 的过 渡 阶段 ,即 阳 明经 到太 阴经 的过 程 ,是 由于阳 明经损 伤 中阳 ,导致 太 阳中虚 寒湿证 ,
热解肌 的柴 胡桂 枝汤 :兼 阳 明热 结 ,腑气 不 降致大 便
编 号 :M.0 5 1 2 ( 回 :2 1 。50 ) 100 10 修 0 00 .4
口苦 、咽干 、 目眩 、脉 弦等证 ,治 以疏风清 火 ,和解 表里 的小柴 胡汤 ( 此处 不用人 参 ,兼 见足太 阴脾 经证
时才 用人 参补 气 ) ;由肝 胆 克伐脾 胃,胃失和 降 ,出现
干 呕, 胃脘 支 结 ,胸胁 郁 闷不 舒 ,治 以和 解表 里 ,发
f] 国 ・ 名. 帝内经 ・ 问 . 海: 二军 医大 学 出版社 , 0:8,0 3战 佚 黄 素 上 第 2 515 1 0 2
由脾气 虚 ,寒湿 内生 致腹 满痛 ,呕食 , 口不渴 等
就其风 寒 即伤寒性 质 ,在 临床上 可见 以下 几种 常见类
型。
证 ,治 以温 中祛寒 ,补 气健 脾 的理 中汤 。( 阴病与 阳 太
1 表 寒证
症状 表现 为恶 寒 、头痛 、项 强 、脉浮 等 。 由卫 阳 不足 ,营卫 失调致 汗 出的表 虚证 ( 于表寒 的轻 症 ) 属 , 治 以辛温 解肌 ,调 和营 卫 的桂枝 汤或 荆防败 毒散 ; 由
( 一脏 ) 腑 ,由 阳经 入 阴经 。
【 关键词 】 伤寒论;六经辨证 ;临床应用
从汉 代张仲 景 《 伤寒 论 》六经 辩证 中可 以明晰 ,
中 医学对 外感病 有 了较为 明确 的认识 。外 感发 热病 ,
秘结 ,治 以外解 少 阳 ,内泄热 结 的大柴 胡汤 。 5 太 阳病 证
6 少阴里寒证 由脾 肾阳虚 ( ) 衰 ,阴寒 内盛致 阳虚 寒证 ,出现恶 寒 ( 怕冷 )倦 卧 ,四肢 厥冷 ,顽 固不化 等证 ,治 以温
里 回阳 的四逆 汤 ; 由心 肾阳衰 致 阳虚水泛 出现 阳虚 寒 证 加上 水肿 为主 证 ,治 以温 阳化气利 水 的真 武汤 ; 由
[】 1邹学熹 , 永成 . 邹 中国医 易学 【 . 都: M] 成 四川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8:9 1 8 8 9 2
[] 力红 , , . 中医之 门[ . : 2刘 唐农 刘方 开启 M] 北京 中国中 医药 出版社 , 0 : 2 49 0 2
破 滞 消满Fra Baidu bibliotek的小承 气汤 。 4 半 表半里 证 由邪 在半 表半 里 , 郁气 机 出入 , 抑 出现 往来寒 热 、
因此病变是 由阳虚而寒化的过程。以上只是一般传变 规律, 际上也有越经的现象, 实 出现 “ 合病 ” “ 、 并病 ” 及 “ 中”等不 同传 变 。总 的来说 ,伤 寒 的六 经辨证 直 发 热不 甚 ( 除了 阳明经是 入里 化热 出现 四大 证外 ) 整 ,
个 证候表 现 给人一 种寒 性感 。 参 考文献 :
心阳虚 ( 肾失交)致阴虚火旺,出现心烦不眠,口 心 燥 咽干 , 舌红 绛等证 , 以育 阴清热 ( 治 滋心 阳 肾水 ) 补 的黄连 阿胶 汤 ( 阴虚证 的主方 ) 。 伤 寒六经 辨 证是外 感 发热病 由三 阳经 到三 阴经 的
辩 证过 程 。它 的传 化规 律 是 , 由表入 里 , 由经 络而脏 腑 ( 一脏 ) 腑 ,由阳经入 阴经 。 感邪 气主 要是针 对外 外 感风 寒而 言 ,风寒 属 阴邪 ,阴邪 易伤 阳气 ,病变 是 由
洪大 等 四大证 , 治 以清热 生津 ,除烦止 渴 的 白虎 汤 ; 由胃热炽 盛 ,实热 内结 ,致便 秘 、腹痛 、腹胀 、高热 等证 ,治 以泻下 燥 实 ,调 和 胃气 的调 胃承 气 汤 ;由 胃 热炽盛 ,腑 气不 通 出现 腹 胀为 主 ,发热 、腹痛 ;或 热 结旁 流( 即拉稀 便 、 稀便 中有 硬块 ) 治 以泻 热通便 , 或 ,
Cii lJu a o hn s dc e2 1 l c o r l fC iee Meii 0 0年 V . ) N 9 na n n OL( 2 O.
临 床 应 用 中 的 六 经 辨 证
Cl ia p l ai n o x me i in i c l p i t fs rd a s n a c o i
卫 阳被郁 ,肺 失宣 降而无 汗 的表 实证 ( 属于 表寒 的重 症) ,治 以发 汗解 表 , 宣肺 定 喘 的麻 黄 汤加石 膏或 五味
明病的腹满而痛有虚实之分,前者其势绵绵,时作时 止 ,喜温 喜 按 , 虚证 ;后 者硬 痛 , 按 ,持续 不减 , 属 拒
属 实证 ) 。
子 、细辛 、生姜 等 。
2 伤寒兼证 由寒郁 体表 ,痰 饮犯 肺 ,肺 失宣 降致外 寒 引动 内 饮 ,出现伤 寒表 不解 ,干 呕发热 而 咳 ,吐 白痰 涎 ,微
喘 ,不 渴 ,治 以解表化 饮 ,治 咳平 喘 的小 青龙 汤 ,若
有 内热 ,加 重剂量 的生石 膏 ;由表 寒 外来 ,郁热 不宣 致 外寒 闭 内热 ,出现发 热 ( 高热 ) 寒 、身痛 ,不汗 ,恶 出而烦 燥 , 口渴 ,脉浮 紧等 ,治 以发 汗解表 ,清 热 除 烦 的大 青龙汤 。 3 阳 明病证 由胃热炽盛 ,出现 身大热 、汗 大 出 、 口大渴 、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