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痛经67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痛经67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3-10-30T11:48:35.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9期供稿作者:姜丽

[导读]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临床症状,据调查,约有一半以上的女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史。

姜丽(辽宁大连普兰店市中心医院针灸科 11620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376-02

【关键词】痛经针灸临床观察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期或月经前后期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者剧痛难忍,有时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的病症。本病以未婚女性较为多见。对于痛经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针灸治疗本病证,简单、廉价,取效迅速,效果优于其他疗法.笔者近年来采用针灸治疗痛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7例中,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6岁,最大37岁;病程5~8年8例,2~4年18例,2年以下41例.诊断符合痛经诊断标准,所有病人均排除器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

治疗取穴实证:三阴交、中极、次髎、地机;气滞血瘀者,配太冲、阳陵泉;寒邪凝滞者,配归来;腹胀者,配天枢。

虚证: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气海;气血亏虚者,配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配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配悬钟.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宜从经前3-5天开始,直到月经期末,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辩证取穴,针刺后运用相应的补泻手法,留针20min,期间配合G6805―I型电针仪,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寒邪甚者和虚证加灸,每穴灸3壮。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经1-3个疗程治疗后,痛经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治疗后症状稍有减轻,因劳累、情绪波动后时有复发;无效﹕3个疗程治疗后,病情无好转。

结果治疗67例中,临床治愈50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1%。

4.病例介绍

患者,女,27岁,经行腹痛5年。患者5年前,因感受寒湿后开始经行腹痛。现腹痛难忍,大汗淋漓,月经量少,色黯有块,腹痛得热痛减,伴有头痛、周身乏力,食少纳呆,二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诊断﹕痛经。取穴﹕中极、归来、三阴交、秩边。取上穴每日针刺1次,中极、归来针上加灸,每穴3壮,三阴交、秩边只针不灸。经治疗10次,其痛乃止。以后每月经来潮前5天进行温针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痛经而止。随访半年未复发。

5.体会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临床症状,据调查,约有一半以上的女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史。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多为气血虚弱、寒湿凝滞、气滞血瘀﹔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流通受阻,胞宫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或致病因素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或寒凝胞宫。其病位在冲任、子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症,本病的特点是疼痛随月经周期而发作。西医在治疗上多采用对症治疗,但是效果不理想,且疗效短暂,复发率高。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素体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给于针灸并用,主要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冲任。辨证取穴,诸穴合用共奏疏通经络,理气止痛,调补肝肾,温养冲任,行气活血之功,可以起到立即止痛效果,有效率平均在98﹪以上,纯绿色疗法,无毒副作用,深受患者好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