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省级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获奖课件教学实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教师指导学 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背景 介绍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 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 《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说过: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 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 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生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 条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关于“别”的诗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 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 歌中的情感。
品读 鉴赏
(六).体会诗歌的“三美”
2、本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 数基本为六字(间夹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有种建 筑的美。 3、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多画面 切换,色彩绚丽,意象组合密度大,但协调一致,动词的准确 运用又使画面具有动态效果。请同学们用七个三美”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品读 鉴赏
(六).体会诗歌的“三美”
1、读全诗,注意诗歌的韵节拍、节奏和韵脚,感受诗歌的 音乐美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 天的云彩。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 /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全诗共七节,先后用了“ai”、“ang”、“ao”、“ong”、 “e”、“ao”、“ai”等韵脚。诗歌从整体上看用韵不一致, 但每节内部用韵基本相同,这样,通篇章节错落有致,诵读时, 自然会有一种旋律感。这也正是徐志摩乃至整个新月诗歌音乐 美的追求和实践的体现
布置 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从诗 歌意象、语言、情感等方面赏析,字数200字左右。
沙 扬 娜 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本诗是徐志摩1924年随泰戈尔访问日本时所作。
如:第一节:招手作别云彩图、第二节:河畔金柳倒影图、第三节:水 底招摇水草图、第四节:榆阴浮藻清潭图、第五节:撑篙草间慢溯图、 第六节:黄昏夏虫沉默图、第七节;招手作别云彩图。
课堂 小结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 云彩/”徐志摩真的就这样悄无声 息地走了,也许他是带着些许的留恋,与些许的遗憾吧。但是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的真挚、热烈、轻柔、细腻而又略带点 飘逸的浪漫个性永远感染着无数重情人;他的诗歌也犹如一曲 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永远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品读 鉴赏
(二).请在2、3、4节中选择一个意象或一两个富有表现力 的词语,简要分析一下。并把这种情味读出来。
金柳: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 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青荇招摇:是虚张声势、引人注意,招惹得作者心甘情愿 地做一条康河的“水草”。 潭水:运用暗喻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 碎之后,竟变成了 “彩虹似的梦”。
品读 鉴赏 (三).此时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5、6两节在朗读时该 如何处理?
5节感情激扬,用升调; 6节趋向低落,用降调。
品读 鉴赏 (四).理解全诗的感情变化:
难舍难分——欢喜眷恋——更加欢喜眷恋——对康桥永久 的恋情——感情达到高潮——情绪低落——难舍难分
品读 鉴赏
(五).本离别诗特点?
1、离别的对象:一般离别诗离别的人,他告别的是康桥, 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向自然景物转移, 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 2、营造气氛:一般离别诗比较沉重,而此诗却以“轻轻、 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个只着色不摹声的寂静环境,排 除了因伤感而产生的沉重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3、意象的选择:一般离别时选取的是社会景物,而此诗作 者寄情的对象却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 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清新感。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 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 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整体 感知
读诗的方法
字正腔圆地读 有板有眼地读 有情有味地读
教师范读.生读
品读 鉴赏 (一).作者选取了哪些康桥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留恋之情?
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对于徐志摩是如此的重要,因此他写了多篇与康桥有关的作 品:《康桥再会吧》《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有人甚 至说,在徐志摩身上萦绕着“康桥情结”。
作者 介绍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 南湖、诗哲。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 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 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 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 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1931年11月19 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死于泰山 脚下,时年35岁。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背景 介绍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 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 《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说过: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 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 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生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 条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关于“别”的诗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 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 歌中的情感。
品读 鉴赏
(六).体会诗歌的“三美”
2、本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 数基本为六字(间夹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有种建 筑的美。 3、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多画面 切换,色彩绚丽,意象组合密度大,但协调一致,动词的准确 运用又使画面具有动态效果。请同学们用七个三美”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品读 鉴赏
(六).体会诗歌的“三美”
1、读全诗,注意诗歌的韵节拍、节奏和韵脚,感受诗歌的 音乐美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 天的云彩。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 /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全诗共七节,先后用了“ai”、“ang”、“ao”、“ong”、 “e”、“ao”、“ai”等韵脚。诗歌从整体上看用韵不一致, 但每节内部用韵基本相同,这样,通篇章节错落有致,诵读时, 自然会有一种旋律感。这也正是徐志摩乃至整个新月诗歌音乐 美的追求和实践的体现
布置 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从诗 歌意象、语言、情感等方面赏析,字数200字左右。
沙 扬 娜 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本诗是徐志摩1924年随泰戈尔访问日本时所作。
如:第一节:招手作别云彩图、第二节:河畔金柳倒影图、第三节:水 底招摇水草图、第四节:榆阴浮藻清潭图、第五节:撑篙草间慢溯图、 第六节:黄昏夏虫沉默图、第七节;招手作别云彩图。
课堂 小结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 云彩/”徐志摩真的就这样悄无声 息地走了,也许他是带着些许的留恋,与些许的遗憾吧。但是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的真挚、热烈、轻柔、细腻而又略带点 飘逸的浪漫个性永远感染着无数重情人;他的诗歌也犹如一曲 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永远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品读 鉴赏
(二).请在2、3、4节中选择一个意象或一两个富有表现力 的词语,简要分析一下。并把这种情味读出来。
金柳: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 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青荇招摇:是虚张声势、引人注意,招惹得作者心甘情愿 地做一条康河的“水草”。 潭水:运用暗喻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 碎之后,竟变成了 “彩虹似的梦”。
品读 鉴赏 (三).此时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5、6两节在朗读时该 如何处理?
5节感情激扬,用升调; 6节趋向低落,用降调。
品读 鉴赏 (四).理解全诗的感情变化:
难舍难分——欢喜眷恋——更加欢喜眷恋——对康桥永久 的恋情——感情达到高潮——情绪低落——难舍难分
品读 鉴赏
(五).本离别诗特点?
1、离别的对象:一般离别诗离别的人,他告别的是康桥, 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向自然景物转移, 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 2、营造气氛:一般离别诗比较沉重,而此诗却以“轻轻、 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个只着色不摹声的寂静环境,排 除了因伤感而产生的沉重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3、意象的选择:一般离别时选取的是社会景物,而此诗作 者寄情的对象却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 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清新感。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 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 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整体 感知
读诗的方法
字正腔圆地读 有板有眼地读 有情有味地读
教师范读.生读
品读 鉴赏 (一).作者选取了哪些康桥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留恋之情?
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对于徐志摩是如此的重要,因此他写了多篇与康桥有关的作 品:《康桥再会吧》《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有人甚 至说,在徐志摩身上萦绕着“康桥情结”。
作者 介绍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 南湖、诗哲。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 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 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 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 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1931年11月19 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死于泰山 脚下,时年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