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中国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与中国文化

志四海闯半生彭泽终弃折腰耻

开三经栽五柳南岳始觉抬眼亲

第一节品读《五柳先生传》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一、陶渊明嗜酒、爱菊、爱柳树,写了很多关于树的诗句。“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阴,慨有时而不同。”对高树的喜爱是来自骨子里。陶渊明的作品是从灵魂中,骨子里流露出来的。

二、原文解读

“不知何许人也”,将名、姓等隐去,“闲静少言”是对陶渊明性格总体进行概括。“闲”字表现了陶渊明的无欲之状。“少言”表现了陶渊明不太与人交往,但与老友喝酒时,却高谈阔论。

“不求甚解”,与当时环境有关,陶渊明放弃今文学家的反复的注释。得意忘言,受到老子的影响。

“不吝情去留”,随意去留,好酒的性格与其外祖父相似,有魏晋风度。

“环堵萧然······”写陶渊明所处的环境,安贫于此,“萧然”指空寂,少有车马往来,衣服破旧。居住的环境很简陋,固穷守节,安贫自乐。

“常著文章自娱······”爱好文章,但是只是自娱而已。

“极其言”,黔娄之妻有言,说的就是陶渊明这样的人。

三、本文的特点

1、本文十分有层次,选取五柳先生的几个爱好,十分清晰,表现勾勒精神特点,顺便交代环境。

2、与正传不同,主要写虚,那些沉重的内容,如沉淀的泥沙一般,不易见。文章比较空灵飘逸,对后世有深刻的影响。

四、“五柳先生”称号来源

“五柳先生”是否是陶渊明的号,还有待争论,有可能是其自喻。此传与陶渊明其他作品中自我形象相契合,是其想象中的形象。

五、陶渊明为什么喜欢柳树?

1、与其曾祖父有关陶侃有关。“武昌之柳”就是陶侃的典故,是陶侃惠及百姓的德政。

2、与陶渊明生活环境有关,适合柳树生长,也有大量的柳树生长,在自然环境中,他对柳树熟悉。

3、从文化方面,对柳树的喜爱,在文学中,柳树形象丰富,如“郁郁园中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有很多写柳赋的文人,如曹丕,应瑒,王粲等,杨柳代表美好形象,也有寄托时光流逝,也有把柳树作为隐士所居环境的,如《闲居赋》“长阳映沼”“柳垂阴以结轨”。

4、可能与陶渊明喜爱的柳下惠有关,柳下惠是孔子赞叹的圣贤人物。曾作诗写柳下惠。“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柳下惠对儒家提倡仁政是十分赞同的,因此陶渊明很少提到征战。柳下惠本名为展获(禽),其采邑为柳下,汉代高诱认为“展禽之家,树柳行惠德,因号柳下惠”。五柳先生也居于柳下,其品德精神风貌与柳下惠

相似。“薄夫敦,鄙夫宽”,“驰竞之情遣,鄙各之意怯;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其现实朋友也有人将陶渊明比作柳下惠。

5、嵇康与陶渊明熟悉,嵇康站在树下打铁,以示藐视权贵。

六、为什么柳树是五棵?

“五柳先生”的谐音是“乌有先生”,“五”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所接受的,不存在禁忌。中国有“阴阳五行”思想来支撑整个事物,应用于政治生活中。还有五色、五音、五感、五经、五常、五礼、五服等,五代表事物,概括万事万物。

七、为什么陶渊明不用真名写传记,而是给自己起这样一个号?

文人为自己起号的做法,起源于魏晋时期,这是人的觉醒,表现自己的志趣爱好,一开始称号不在文学里,,很早在政治军事领域出现。后来隐士一般以号自居。例如《诗经》中就有很多,来表现出自己脱俗的志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