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D)
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
C、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
和存在方式是(B)
A、客观实在
B、运动
C、可知的
D、事
物的现象
3
于(D)
A、
B
C D、不能
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
想问题、办事情(A)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
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
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
不成的事情
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
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B、人
D、其
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
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A)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
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
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
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
己的发展
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
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
从哲学观点上说明(A)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
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
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
是(B)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
C
9
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
法活动。这启示我们(C)
A、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B、
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矛盾
D、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10、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
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
学(C)。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
作用
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
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
自菲薄
13、“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
们(D)。
A.知人知面就行了
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
认识
C.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
D.不要轻
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
质
14、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
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
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
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
专家们体现的哲理是(C)。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
应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
的
1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
波。”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
A.
普遍规律B.
统一
C.
16
运”的讨论会,会上同学们个抒己见,
争论激烈。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B)。
A.京剧太古老,已失去了观众,应
当淘汰
B.京剧是国粹,应结合时代特点加以
发展,推陈出新
C.京剧节奏太慢,跟不上时代节奏,
应任其自生自灭
D.京剧是传统文化精粹,没有必要
进行改革
17、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D)。
以吾心之
以是否在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和间接的
D.本质是眼
睛看不到的
19、水有三态:液态、气态、和固态,
但都是氢和氧原子结合成的,其分子式
都是都是H2O。这一自然科学常识包括
的哲学道理是(D)。
A.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B.现象和本
质是对立的
C、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0、荀子说:“契而舍之,朽木不折‘契
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
(B)。
A.遇事有主见
B.成功需要有坚强的意志
C.善于抓住机会
D.善于约束自己
21、秦国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
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
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B)。
A.
作用
B.
C.
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
的、无条件的
22、战国时期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
也”。这说明他(A)。
A.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
B.是形
而上学唯物主义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人的
主观能动性
23、人类积极能动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
动首先表现在(B)。
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
意志、干劲等
D.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
形态和内部规律
24、“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
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D)。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
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略了
联系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