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编了一组主题为读书问学与艺术鉴赏的文章,文体为文艺论文和议论性随笔、杂文。单元要求阅读时要把握核心概念,了解作者观点,学习思辨方法,发现疑难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学习文中介绍的读书和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其中,《短文两篇》中的《谈读书》《不求甚解》谈论读书的目的、价值以及读书的方法与态度;《山水画的意境》探讨山水画创作中“意境”的重要价值;《无言之美》探讨文学、美术、音乐、雕塑等多种艺术门类中“言不必尽意”“含蓄不露”的艺术创作通则;《驱遣我们的想象》主要探讨驱遣读者的想象去鉴赏文学作品的路径。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课文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美学观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学习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短文两篇》中《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都是谈论读书求知的。谈读书》是英国哲学家、作家、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写的著作《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不求甚解》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主要议论了“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 -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即多次反复、虚心领会”这个道理。

《山水画的意境》一文通过品味山水画的意境,层层深入地论述了意境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认识客观对象和情感在意境中的重要性。《无言之美》通过列举事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表明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驱遣我们的想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欣赏文艺作品的途径和方法,表明要想在鉴赏文艺时获得美感,就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得到人生的受用。

本单元的“写作”要求“修改润色”。这一写作主题,要求学生能掌握常用的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在修改作文时正确运用,使作文更出彩。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辩论”,通过对辩论的基本知识的学习,旨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原则。进而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完美表达自己的意见,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三、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诗话、文论、书画艺术论的经典片段,尝试运用其中的观点欣赏、评析作品”。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阅读简单议论性文章,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并能解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实证材料对他人观点作出价值判断”。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文艺论文和议论性随笔、杂文时,应关注论证和价值判断两个方面内容,在本专题中论证侧重于论证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议论文阅读经验,能够明确观点和论据,但欠缺逻辑思维,

无法清晰地梳理论证思路,运用实证材料对他人观点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仍有不足;同时,缺乏理性思维,无法有理有据地做出价值判断。本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梳理论述思路、依据实证材料提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并尝试运用自己的价值判断来欣赏作品。因此,论证思路和价值判断是本单元设计的主要内容。

五、学习目标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掌握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多种方式,把握论据、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会分析每算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理解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好处。通过比较分析、领悟体验的方法来辨别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料。

3.领悟文章所阐释的观点,树立正确的理论观点并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4.注重积累,灵活运用。掌握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论据类型等基础知识,有意识地积累-些比较典型的事例、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等,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去。

5.在学习中,激发读书的兴趣和思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理解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2.加强学生对论点和论据作用的概括分析。

3.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思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儋养。

六、教法学法:

阅读议论文的要点,首先要弄清楚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其次要明白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观点成立的;再次,看文章在结构和语言上的显著特点;最后,你对作者的观点是否认同,能否在此基础上提炼自己独特的观点,或者联系实际谈出深刻的感悟。因此,议论文的教学可以从“确定论点、找准论据、断定文章的论证方法、准确分析议论文的结构、体味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这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教学措施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切入:

1.赏读品味。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补充课内外背景资料、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探讨兴趣。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学习,深度品鉴文章的趣理。

2.营造氛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确定有吸引力且具有讨论价值的论题,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问题的实质,广泛参与主题探讨,积极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在教学结束时,对整节课的教学内答进行总结,并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积累经验和个性认识,对作者的观点看法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说出不同想法,提高学生自主思辨的能力。

4.注意前后勾连贯通。本单元文章虽然出自不同时代不同人之手,但各位作者对于阅读和鉴赏的认知有一些共识,因而在阅读时,要注意课文之间的横向勾连,发现它们的共通之处,以此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山水画的意境》和《驱遣我们的想象》都有关于意境的论述,其认知是否一致,是否可以互为阐释?《无言之美》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山水画的意境》中说“说假话不行”,其含义是否一致?其中体现了哪些共同的艺术追求?再如《驱遣我们的想象》提倡借助想象理解文艺作品,为什么可行?其背后反映了怎样的艺术创作规律?这些问题也许就能在《无言之美》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解答。总之,艺术都是相通的,大家对阅读和鉴赏基本规律的认识也有共通之处,阅读不同课文时,横向贯通,仔细寻绎其中似曾相识之处,对课文的认识也许会更深刻。

七、课时安排

第一课段,通过梳理概念和积累表达,制作概念知识卡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