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山东卷 文言文 翻译 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翻译部分测试题
一、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10分)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
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
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
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
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
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
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
既败,京师震恐。
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
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
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申甫传》,2010年山东卷)
二、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7分)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4)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
……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
”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
”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
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5)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2011 山东卷)三、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8分)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
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
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6)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7)至
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2012 山东卷)
四、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10分)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8)"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
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
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
(9)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
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2013 山东卷)五、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10分)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
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
大家推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
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
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
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10)“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方)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
上怒,欲举兵诛之。
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11)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2014 山东卷)六、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5分)
(马文升)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12)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013全国1,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翻译部分测试题
答题纸班级姓名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4)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4分)
(5)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3分)
(6)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4分)
(7)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4分)
(8)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5分)
(9)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5分)
(10)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5分)
(11)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5分)(12)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5分)
答案
一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4分)
(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或“原先”)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注意“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
注意全句的文意。
每一个分句1分,没补出主语扣1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分)
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或“拜见”)各位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注意“数”“以”,“见”表被动。
每个分句1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在这时权贵们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
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
第一分句1分,第二分句2分。
译文:申甫,云南人,以抑强扶弱为己任,有口才。
还是小孩的时候,曾经用绳子拴着一只老鼠在路上玩儿。
有一位道人经过这里,教申甫做游戏。
那位道人就让他拾起路边的瓦片石块,在地上按照四个方向摆放完毕,然后将老鼠放入其中,老鼠多次奔散突逃都不能逃出来。
不久那道人又引来一只狐狸,那只狐狸想要抓住那只老鼠,但是那只狐狸也终究不能进入阵中,狐狸和老鼠相互对峙了很久。
那道人就靠前附耳对申甫说:“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八阵图‟,小子也想学吗?”申甫当时年龄还很小,不明白他话中的意思,就回答说:“我不愿意学这个。
”那道人就离开了。
后来申甫把那卷书埋藏在嵩山下,自己出山来到颍州,寄居在颍州人刘廷传老先生的家里。
刘老先生,是原先颍州有名的大侠,门下的食客有几百人,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个人赶得上申甫。
刘老先生出资让申甫到京城。
申甫多次凭他的法术拜谒诸位公卿大臣,常常不被信任接纳。
他打败以后,整个京城都非常震惊恐惧。
申甫不得已,为之痛哭,于是在夜里带领他的部属由城上顺着绳索而下出城,还未走到芦沟桥,他的部属已经差不多逃跑光了。
申甫亲自与敌兵肉搏,被数十支飞箭射中,于是被杀掉了。
在这种情况下朝中的权贵大臣争相指责申甫,并且讥讽刘公和金公不能知人善任。
等到北兵撤兵回师的时候,竟然没有理会申甫之死的人。
距离申甫死去几天以后,刘公又率领八路部队出战,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结果遇到伏兵突然出现,刘公指挥将士殊死奋战,经过一昼夜多时间的顽强抵抗,几路援兵都没有到来,最终也战死了。
二6分
(4)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4分)
译文:(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得分点:补齐主语1分,补齐“惧”后省略的宾语百姓1分,状语后置1分,文通字顺1分
(5)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3分)
译文:(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得分点:补齐主语1分,一句一分。
译文: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一必须知其疾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用刑罚恐吓,四是不用强力禁制。
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
”
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以行时于天下,可以做到么?”管子回答说:“可以。
”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
”桓公说:“爱民之道如何?”管子回答说:“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系,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
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
各乡选用贤土,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
出令不改,人民就务正了。
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
三、8分
(6)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4分)
【答案】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得分点:幸,见,“辄”前补齐主语“阴兴”。
(7)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4分)
【答案】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或“内心”),使左右的人都感动了(或“感动了身边的人”),光武帝就答应(或“听从”)了他。
得分点:一句一分,文通字顺1分
译文:阴兴字君陵,光武帝阴皇后的同母兄弟。
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他率领武骑,随光武征伐,平定许多地方。
阴兴每次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为主上)遮挡风雨,手和鞋子经常会粘上污泥,在期门做表率。
凡光武帝亲临之处,他总是事先进入清理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他和同郡的张宗、上谷的鲜于裒并不相好,但知其有用,同样称其所长而推荐其任官;友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华而少实,只给他们钱财,始终不给推荐:因此世人都赞扬他的公忠平允。
次年夏季,光武帝风眩病很重,后就以阴兴为侍中,他在云台的广室里接受光武帝临终嘱托。
很巧的是光武帝病好了,召见阴兴,想让他代替吴汉任大司马。
阴兴叩头流涕,坚决辞让说:“我不敢顾惜自身,只是实在害怕损伤了圣德,不敢随便冒领高位。
”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感动了身边的人,光武帝就听从了他。
四 10分
(8)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5分)
【答案】张先生具有济助世人的雄才伟略,当年闽寇大举入侵时,曾经树立旗帜擂鼓作战,磨砺戈矛兵器,统帅大众捣击并攻退他们,大概有建立功业来自我表现的想法。
(9)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5分)
【答案】难道能压倒一年中寒冷的时节而不改变行为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品德高尚的人常常托付它来自我勉励,求得君子的志向,大概也像这样罢。
译文:龙泉当地的士人,听闻此事质疑道:“章君依仗济世的卓越才华,在闽地敌寇大兵压境的时候,曾经树起大旗准备好战鼓,磨砺长矛,率领军队进攻敌寇击退了他们的侵犯,这是因为他有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才华的抱负啊。
如今竟然用‘看松’来命名自己的庵庐,就如同隐居者做的那样,他是打算鄙弃世俗的扰攘而不想去亲近呢,还是认为那些世俗之人不值得交往,而只能从松树那里取得他期待的品质呢?”金华的宋濂私下认为不是这样。
在所有植物之中,秉承坚贞刚直的气度的,只有松树是最多的。
我曾经深深地思考过:一种生气正伸盛的时候,无论是蕴藏在树根里的,还是聚敛在草根中的,没有哪一个不舒展着枝叶来表现一时的妍丽;等到那秋高气清的时节,霜露已经降下,那么都会枯黄陨落而没有什么可留下的了。
那能耐受一年中寒冷的时节却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品德高尚的人常常借它来勉励自己,求得君子的志向,大概也像这样罢。
章君处世,与松树为伍,就是卓然屹立来自立品格;等到他在恰当的时候挺身而出,刚直坚贞自然会把持好,不被他人的议论所改变,最终能够建立功勋并能给百姓恩泽,但当初的想法也不曾同松树的品格相背离。
糊涂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硬说章君忘记尘世,就质疑他的隐居山林之间,不是不可以的吗?
五 10分
(10)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5分)
译文: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1句1分,最后一句2分)
(11)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5分)
译文: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
”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1句1分,注意补齐主语1分,孰,活)
译文:詹鼎,字国器,宁海人。
他们家族向来贫穷,父亲在街市卖饼为业,租本邑豪富之家为舍。
本邑豪富之家数吴氏最豪贵,就寄居在他家,(并在那里)生下了詹鼎。
詹鼎六七岁时,不(喜)与街市儿童嬉游,只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到家,就能复述诸生所诵读
的内容。
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之父使詹鼎到学馆读书。
詹鼎高兴极了,其父唯独不应允,骂道:“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给读书人交往呢?”。
但詹鼎常常独自学习,夜晚就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
他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改变,就送他去读书了。
至正末年,我朝(明朝)军队进攻到了庆元城下。
方国珍害怕,就乘大船逃到海上。
皇上大怒,打算派兵诛杀他。
方国珍(走投无路)无计可施。
詹鼎就替他写了表章谢罪。
言辞谦恭而辩(软中有硬)。
太祖读表后叹道:“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
”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就召方国珍入见,封为右丞。
詹鼎亦被召至京师。
六 5分
(12)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补齐主语1分,班列,耆硕,推心,望
译文:马文升曾经在太子四岁时,上书孝帝,应当早早进行良好的教育。
请求选择忠厚诚实懂得史书的人如卫圣杨夫人,教育扶持,凡是能用言语打动的,就要悉心引导,来使他走上正道。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京水灾,文升请命让有关部门振恤,训练士兵,以备不测之用。
文升的所有上奏,都得到了明帝的采纳。
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