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
少见部位淋巴瘤的临床与CT表现
少见部位淋巴瘤的临床与CT表现
吕京光;毕万利;冯金泽
【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淋巴瘤(Lymphoma)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它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根据其主要的细胞成分与组织结构,可将其分为何杰金病(Hodgins disease,简称HD)和非何杰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简称NHL)两大类。
本文综合近年文献,简述了少见部位淋巴瘤的临床与CT表现,旨在加深对发生于少见部位的淋巴瘤认识,提高诊断水平。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吕京光;毕万利;冯金泽
【作者单位】[1]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2]山东省夏津县人民医院250021;[3]2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1
【相关文献】
1.少见部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与MR表现 [J], 蔡汉寿;向子云;詹勇;周洁;李恒国
2.少见部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J], 雷军;姚丽青;吴在增;齐兴峰
3.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 [J], 于保婷;刘硕;赵儒全;治南;丁军
4.少见部位神经内分泌癌的CT及MRI表现 [J], 瞿姣; 袁欣; 赵卫; 李德艳; 杨亚英
5.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 [J], 龙德云;陈明安;陈和平;邵伟新;周丽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章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章头颈部一、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2.熟悉正常和异常影像学表现;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一)鼻窦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1.鼻窦正常影像解剖及表现。
2.鼻窦异常影像学表现。
(二)颌面部各器官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1.颌面部各器官正常影像解剖及表现。
2.颌面部各器官异常影像学表现。
(一)名词解释1.窦口鼻道复合体2.眼眶动脉造影3.眼眶静脉造影4.泪囊泪道造影(二)填空题1.鼻窦瓦氏位主要观察窦、窦和窦。
2.鼻窦恶性肿瘤,CT扫描主要表现为和»3.CT扫描,腮腺位于后, 前, 和之间。
4.颌骨低密度区见于和等病变。
5.甲状腺病变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6.颈动脉体瘤起源于化学感受器,位于o7.甲状旁腺一般有个,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见于、o8.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多为、、o9.甲状腺肿瘤分良恶性两种,良性者多为,恶性者为甲状腺癌,以多见,其次为。
10.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是=11.鼻咽癌最好发的部位是.12.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好发年龄是,其增强扫描的特点是。
13.下咽部在临床上分为三个解剖区,即、、»14.咽部为一漏斗状纤维肌性管道结构,以和为界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即、-O[5 .咽部软组织的基本病变包括、、、.16.急性咽部脓肿多见于.常因、、、等引起:慢性脓肿多见于、O17.鼻咽癌可分别或同时起源于鼻咽部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按形态分为:、、、。
组织学分型国内常分为: 、18.鼻咽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三)单项选择题【A1型题】I.鼻窦华氏位,顕骨岩部上缘应重叠于上颌窦A.底部B.中部C.上部D.外1/3E.内1/32.上颌窦开口于A.下鼻道B.中鼻道C.上鼻道D.鼻咽部E.上中鼻道3.鼻窦炎症,在MR1扫描TzWI图像上呈A.低信号B.高信号C.等信号D.混合信号E.中低信号4.容易出现钙化的鼻窦炎是A.化脓性B.真菌性C.病毒性D.特发性E.细菌性5.鼻窦骨质破坏见于A.化脓性鼻窦炎B.真菌性鼻窦炎13.下列关于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说法罄谖的是A.瘤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组织,容爲由血B.多起源于鼻咽顶部枕骨结节及蝶骨翼突内板的骨膜部C.肿瘤可压迫邻近骨质D.属于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范围广泛E.术后易复发14.咽后壁软组织厚度测量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其中不匂舞A.咽后壁外伤性感染B.颈椎病C.咽部早期肿瘤D.咽后壁脓肿E.食管上段炎症15.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I |A.手术切除B.放疗!章C.化疗D.手术+化疗|头E.以上均不正确16.下列肿瘤不層于下咽癌范畴的是;颈A.梨状窝'癌•’B.鳞癌:部C.网织细胞肉瘤D.腺癌E.以上均不正确17.鼻咽癌最常见的CT早期表现是A.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突入后鼻孔B.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侵入同侧咽旁间隙C.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侵入咽后间隙D.一侧咽隐窝消失、变平E.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侵入颛下窝间隙18.颈部脓肿最常发生的间隙是A.咽旁间隙B.咽后间隙C.翼腭窝间隙D.顕下窝间隙E.颈后三角间隙19.鼻咽癌放疗后纤维化与肿瘤复发鉴别比较困难,MRI表现中最有价值的改变为A.鼻咽癌放疗后纤维化呈长「、长T2信号B.肿瘤复发呈长写、长T2信号C.前者软组织影萎缩,后者软组织影增厚D.前者由于组织纤维化T2为等或低信号,后者由于肿瘤存在T?呈高信号E.前者增强后无强化,后者有中度强化20.关于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描述不疋硕的是A.X线检查为首选方法B.CT或MRI为首选方法C.DSA术前检查对了解肿瘤大小、范围和主要血供有重要意义D.MRI冠状位扫描有助于显示颅内蔓延情况E.肿瘤呈短「、长T2信号21.关于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浸润性恶性血管性肿瘤B.是有包膜的血管性肿瘤C.是无包膜、浸润性生长的血管性肿瘤D.CT、MRI增强扫描不强化E.常见于老年人22.急性咽部脓肿好发于A.老年人B.儿童第三章头颈部C.青少年D.外伤后E.新生儿23.CT增强扫描鼻咽纤维血管瘤的强化特点是A.轻-中度强化B.明显均匀强化C.快进快出D.明显强化且延迟强化E.无强化24.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与鼻咽癌的主要鉴别点是A.前者病变局限,后者广泛B.前者界限清楚,后者界限不清C.前者无骨质破坏,后者可有明显骨质破坏D.前者不向颅内侵犯,后者可有颅内侵犯E.前者明显强化且延迟强化,后者轻度强化且早期强化25.甲状腺病变首选的影像检査技术是A. MRB. CTC. DSAE. X线D.超声26.观察颈部淋巴结情况,最佳CT检査为A.颈部CT平扫B.颈部CT增强C.颈部CT平扫、增强D. A、B、C均正确E. A、B、C均不正确27.下列对颈部MR检查说法正确的是A.MR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所以作为颈部病变常规影像学检查B.MR为超声、CT的补充检查技术C.对病变内钙化显示比CT敏感D.对颈部病变诊断作MR平扫即可E.对病变范围、淋巴结转移等显示不如CT28.能够反映甲状腺功能的影像检查技术是A. MRB.核素检查C. DSAD.超声E. CT29.侧位平片显示鼻咽部顶壁软组织厚度平均约为A. 3.0mmB. 3.5mmC. 4.0mmD. 4.5mmE. 5.0mm30.侧位平片显示下咽后壁厚度不超过A. 5.0mmB. 6.0mmC. 8.0mmD. 9.0mmE. 10mm31.正常人体的甲状旁腺数目为B. 2个D. 4个A. 1个C. 3个E. 5个32.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作用主要是A.确诊B.鉴别良恶性C.鉴别非肿瘤性病变D.确定肿瘤范围和淋巴结转移E.确定周围组织结构受累33.下列有关颈动脉体瘤的说法错谩的是A.肿瘤起源于副神经节细繭広学感受器B.良性肿瘤C.常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D.好发于老年男性E.挤压肿瘤可缩小34.关于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表现的说法销谖的是A.颈总动脉分叉处软组织肿块B.增强扫描强化明显C.DSA颈动脉造影见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大,呈“高脚杯”样D.MR检查可见多发迂曲扩张流空血管E.肿瘤常常发生坏死35.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最主要的病因是A.甲状腺素合成障碍C.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E.长期服用甲状腺药物36.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A.滤泡状腺癌C.未分化癌E.腺瘤恶变37.恶性度最高的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为A.乳头状腺癌C.腺瘤恶变E.髓样癌38.与甲状旁腺素分泌有关的是A.垂体控制C.甲状腺控制E.下丘脑控制B.甲状腺素分泌增加D.甲状腺原料(碘)缺乏B.乳头状腺癌D.髓样癌B,滤泡状腺癌D.未分化癌B,血磷浓度D.血钙浓度39.下列有关结节性甲状腺肿说法寧谖的是A.甲状腺不对称增大,内多发島帛B.易发生出血、囊变、钙化C.出血、囊变的磁共振T2WI可表现高信号D.增强扫描结节实性部分明显强化E.钙化有利于与甲状腺癌鉴别40.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为转移性腺癌,其原发病灶最不可单的是A.甲状腺癌B.胃癌C.食管癌D.胰腺癌E,乳腺癌41.下列有关甲状腺癌影像学表现爭谖的是A.肿瘤边界不清,,B.可发生钙化、坏死C.实性部分明显强化D.可侵犯喉、气管、食管等周围结构E.发现颈部钙化淋巴结,多不诊断淋巴结转移【A2型题】42.患者,女性,36岁。
颈部肿大淋巴结的CT分析
颈部肿大淋巴结的CT分析目的探讨颈部肿大淋巴结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影像学检查意义。
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2例颈部淋巴结的资料,并对其病变的部位、CT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颈部组织相对复杂的解剖关系在横断面时容易区别,CT扫描优势在于定位准确,能明确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关系。
能为临床活检提供有利方法。
结论CT扫描能根据肿大淋巴结的部位,肿块的大小,密度和增强后的强化有无侵润等提出较为准确的良恶肿大淋巴结的诊断[1],同时操作简单,风险低,患者痛苦小,并能为今后手术提供准确的定位。
标签:颈面部;淋巴结肿大;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转移性肿瘤、恶性淋巴瘤及感染性淋巴结炎等。
近年来,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发病率逐渐提升,且大多数患者不合并肺结核,因此导致该病的临床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2]。
颈部结构复杂,传统颈部X线摄影,由于组织密度差别较小,只能通过显示的间接X线征象来判断显示肿大淋巴結的形态及性质。
自CT问世以来,由于有优越的密度分辨率,对颈部肿大的淋巴结诊断率上有了明显提高。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CT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形态,位置的改变来提高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准确率。
1 临床资料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72例,其中男98例,女74例,年龄6~84岁,就诊无自觉症状常规体检中发现者24例,无意中扪及者9例,临床出现症状后检查中发现者139例。
所用CT扫描机为美国PK2000型,患者取仰卧颈部过申位,自喉结下方胸廓开口处扫描。
层厚、层距均为5 mm,时间2.8秒。
采用小视野影像重建尽可能提高图像分辨率,并根据病情扩大扫描范围。
除2例有造影剂过敏史外其余均作增强扫描。
2 结果172例颈面部肿大淋巴结的患者中,116例为原发性淋巴结肿大,占67.44%;继发性淋巴结肿大者56例,占32.56%。
172例中恶性淋巴结肿大66例,占38.37%;良性淋巴结肿大106例,占61.63%。
66例恶性淋巴结肿大病例中,淋巴结转移癌56例,占84.85%;恶性淋巴瘤9例,占13.64%;其它1例,占1.51%。
颈部肿块影像诊断
(二)增强检查
颈部软组织在平扫中多呈中等密度,多 数情况下与肿块密度相仿,CT平扫显示 不清或难以鉴别,因而颈部CT检查时常 需要增强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 软组织间X线吸收差别增大,从而提高病 灶的显示率和病变的检出率,特别是显 示肿块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造物剂为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剂量为100—150ml儿童按体重计2ml/kg。 造影剂注射的方法有二种,一为快速静脉滴注法,一 般先静脉推注50ml,60%的碘造影剂,余下的50—100ml 经静脉滴注.同时作CT扫描,二是一次静脉注射法(或称 造影剂团注法),注射造影剂100ml,在进入2/3造影用量 后开始扫描,这种方法节省时间,用药量较小,但发生副 反应的机会多,常引起病人恶心而影响图像质量。
(二)颈部筋膜
l、颈部浅筋膜包裹颈阔肌,一般很薄 2、颈部深筋膜分四部分 ①颈深筋膜浅层,围绕整个颈部包绕胸锁乳突肌和斜 方肌,向后附着于颈椎棘突,向前在正中线与对侧汇合。 ②颈深筋膜中层,在浅层的深面,包裹舌骨下肌群, 向上附着干舌骨,向下附于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后缘.向 外与胸锁乳突肌深面的筋膜融合。 ③颈脏筋膜,包绕颈部器官(喉、气管、咽、血管、 甲状腺)分脏层和壁层,脏层贴于各脏器的表面,壁层 包括全部脏内的外面,由壁层延续向外又包裹颈内静脉, 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之结构而构成颈动脉鞘。 ④椎前筋膜,覆盖在颈椎及颈深肌群前面的一层筋在舌 骨上有咽粘膜间隙,咽旁间隙,腮腺间 隙,颈动脉间隙、嚼肌间隙、咽后间隙 和椎前间隙等,在舌骨下有内脏间隙, 颈动脉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和颈 后间隙,不同间隙内有着不同的结构, 所发生的病变也不相同.
肌群
浅层肌群 :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 中层肌群 :舌骨上肌群:二腹肌、茎突 舌 骨肌、 颏舌骨肌、下颌舌 骨肌。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 肌、甲状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 颈深肌群: 正中/头长肌、颈长肌。 两侧/前、中、外斜角肌。
医学影像诊断
名解束腰征:垂体大腺瘤冠状扫描见肿瘤呈花生米状,为肿瘤向上生长穿过鞍隔时受其束缚所致。
白靶征:在T2WI上囊肿内囊液及周围水肿成高信号,而囊壁与囊内模糊不清的头节成低信号,低信号为囊虫逐渐纤维化、机化和钙化。
黑靶征:是在T1WI中囊肿内除有一点高信号之外,均成低信号。
直角脱髓鞘征:在多发性硬化中,横断面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冠、矢状面呈条状,可垂直于侧脑室这种征象称直角脱髓鞘征。
横s征:右上叶不张时,肺叶体积缩小并向上移位,水平间裂随之上移,成凹面向下,其与肺门肿块向下隆起的下缘相连,故形成反置的或横置的s征。
支气管袖口征:肺水肿时支气管壁和周围的结缔组织内有积液积存,使支气管环形壁影的厚度增加,称为袖口征填空或选择1 综合淋巴结肿大判断标准:>1cm为临界值>1.5cm 为病理值>2cm为恶性。
2 脂肪短T1长T2 水肿长T1长T2 钙化长T1短T2 肌肉长T1短T2 含水囊肿长T1长T2 脑白质短T1短T2 脑灰质长T1长T2 脑脊液长T1长T23 流空现象:4 脑内胶质瘤有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形少突胶质细胞瘤。
约70%的肿瘤内有点状或结节状钙化。
5 T1值规定MZ恢复到其最终平衡状态的63%所需要的时间。
TR<500msTE<30msT2值规定横向磁化矢量衰减到其原值的37%所需要的时间。
TR>2000ms TE<30ms质子密度?????TR>2000msTE>90ms6 MRI检查有多个成像参数T1、T2、质子密度。
7 眼眶异物按吸收X线程度分:阴性异物和阳性异物。
8 出血的信号超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急性期T1WI低信号T2WI等或略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慢性期①T1WI和T2WI表现为高信号周围一圈低信号环②T1WI和T2WI均表现为斑点样不均匀略低和低信号影③软化灶形成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边低信号环。
淋巴肿瘤的淋巴管造影X线片与CT表现
淋 巴肿 瘤 的淋 巴管 造影 X线 片 与 C T表 现
俞 炳 根 于 晓 华 胡 新 伟 王 文 森 , , ,
( . 江 省 嘉善 第 一人 民 医 院放 射 科 1浙 浙江 嘉 善 34 0 ;. 1 i0 2 浙江 省 嘉 善 第 一人 民 医 院外 科 浙江 嘉善 340 ) 1 10
pe f m e u e ror d s bs que l . Re u t Ly pha i a nty s ls m gogr phy w a e f m e s c s f ly i 11 l m ph i e s l f9 pa int . X— s p ror d uc e s u l n y atc v s es o te s r y s w e a id m a i a h nge nc u ng o t u ton,dl ton,r a ho d v re lgn ntc a si l di bs r c i ia i upt r nd by s CT c n c l s i u ea ps . s a ou d ditngus hee ih t n l ge y ph no bou .1 t m n dim e e . Co l i Lym p gi r p a e sbl nd ha t nta lnia p— ar d l m dea t0 o 2 c i a t r ncuson ha og a hy w sf a i ea spo e ilci c la
淋 巴介 入 治 疗 提 供 依 据 。方 法
比剂 , 巴管 显 影 后 , 踪 摄 片及 C 扫 描 。 果 淋 跟 T 结
医学影像学(头颈部)
鉴别诊断 婴幼儿眼球内发现钙化性肿块,应首先 考虑视网膜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有: 1.原始永存玻璃体增生症,表现为眼球小, 钙化少见,整个玻璃体腔密度增高,MRI可 发现玻璃体管存在。 2.Coats病,Coats病又称外层渗出性视网膜 病变,常为单侧,发病年龄一般为4-8岁, MRI显示为视网膜下积液信号,增强后脱离 的视网膜明显强化。
MRI检查:肿瘤在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 号,部分患者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显示为肿瘤周围长T1长 T2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增强后明显强化。 MRI检查容易发现累及球壁段、管内段或颅内段;有利 于区别肿瘤与蛛网膜下腔增宽,因此为首选检查方法。 鉴别诊断 1.视神经鞘脑膜瘤:主要见于成年人。CT表现为高密度 并可见钙化,边界欠光整;MRI上T1WI和T2WI均呈低或 等信号,肿瘤强化明显,而视神经无强化,形成较具特征 的“轨道”征。 2.视神经炎:主要指周围视神经鞘的炎性病变,有时与 胶质瘤不易鉴别。 3.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增宽:见于颅内压增高,一般有颅 内原发病变。
眼眶炎性假瘤
临床表现:发病急,表现为眼周不适或疼痛、眼球转动受 限、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睑皮肤红肿、复视和 视力下降等,症状的出现与炎症累及的眼眶结构有关。症 状和体征可于数周至数月内缓慢发生,持续数月或数年。 对激素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病因不清,可能与免疫功能 有关。 病理:根据炎症累及的范围可分为眶隔前炎型、肌炎型、 泪腺炎型、巩膜周围炎、神经束膜炎及弥漫性炎性假瘤。 急性期主要为水肿和轻度炎性浸润,浸润细胞包括淋巴细 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为大量纤维 血管基质形成,病变逐渐纤维化。 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呈低回声占位性病变,形状不规则,边界不 清或不光滑,病变内缺乏回声,CDFI显示病变内不丰富 血流信号。眼外肌或泪腺增大。
头颈部-医学影像(合并)要点
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鼓窦内密度增高、 骨质可有增生硬化,无骨质破坏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分为单纯型 肉芽肿型 及胆脂瘤型 三型鼓室鼓窦密度均增高,肉 芽肿型及胆脂瘤型鼓室鼓窦区扩大,其内 见软组织影,并可见骨质破坏,听小骨消 失。
(二)耳部外伤
颞骨外伤包括骨折和听小骨骨折、脱位,可引起传导性耳 聋或/和感音神经性耳聋。
2、非金属: 高密度(沙石、玻璃、骨片)CT值>300Hu,
无金属伪影; 低密度(植物类或塑料类)CT值-199~+
50Hu。 3、MRI表现: 铁磁性的金属异物为禁忌检查; 非金属异物为低信号。
第二节、耳部
耳部
1、正常解剖 a、外耳 包括耳廓及外耳道,外1/3为软骨,内2/3为
(四)先天性畸形
包括外耳、中耳及内耳畸形,常见有外耳 道骨性狭窄、闭锁及鼓室狭小等。
CT是主要影像检查技术。 外耳道狭窄表现为其前后径或上下径小于4
mm,内耳道狭窄表现为其横径小于3 mm。
(五)搏动性耳鸣
主要与头部异常 血流被内耳所感知。 DSA检查异常 动静脉瘘。 CT主要检查血管或静脉窦旁骨壁缺损。 MRI主要检查有无前庭蜗神经压迫综合征。
四、 眼 和 眼 眶 常 见疾 病 影 像 诊 断
(一) 炎性假瘤 (pseudotumor)
概述:炎性假瘤是非特异性炎症,病因不清;多为单侧
发病,又名特发性眶炎症(idiopathic orbitl inflammation).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
临床表现: 发病急,眼周不适或疼痛、眼球活动受限、
3、肿块型:可发生于眶前及球后部; 4、弥漫型:病变广泛,也可是双侧性的,累及眼球壁、泪腺、视神经、
医学影像学典型病例分析(含X、CT、MRI、DSA片)
医学影像学典型病例分析(含X、CT、MRI、DSA⽚)⼀、神经系统病例分析1、⼥性患者,42岁,感头痛、头晕2年,头颅CT 检查如下。
请写出诊断及CT 表现。
2、男性患者,30岁,发⽣交通事故,急查头颅CT 如下所⽰。
请写出诊断、CT 表现及鉴别诊断(包括病名及鉴别要点)。
3、男性患者,9岁,头痛、呕吐20余天,MRI 检查如下图所⽰,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4、男性患者,53岁,感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记忆⼒下降、失写半个⽉,MRI 检查如下,请写出诊断、MRI 表现及鉴别诊断(包括病名及鉴别要点)。
5、⼥性患者,75岁,进⾏性右⽿听⼒下降2年。
如下图所⽰,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6、⼥性患者,48岁,⾛路不稳伴记忆⼒下降⼗年。
MRI 检查如下。
请写出诊断、MRI 表现及鉴别诊断(包括病名及鉴别要点)。
7、⼥性患者,12岁,反复右颞区疼痛伴右⽿流脓1年,加重4天,⽆发热。
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8、男、49岁,性功能减退1年半,双眼视⼒下降、头晕4⽉。
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9、男性患者,50岁,⾃述肢体⿇⽊、酸胀感2年伴感觉减退。
MRI 检查如下图所⽰。
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10、患者⼥性,36岁,感右肢⿇⽊⽆⼒3年,伴左肢⿇⽊⽆⼒2年。
MRI检查如下,请写出诊断及MRI表现。
⼀、神经系统病例分析1、脑膜瘤。
CT表现:①双侧顶区⽮状窦旁可见半球形病灶,⼴基底与⼤脑镰相连;②平扫呈⼀较⾼密度病灶,边界清楚;③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病灶周围可见低密度的⽔肿区,⽆强化。
2、额、颞、枕、顶急性硬膜下⾎肿合并蛛⽹膜下腔出⾎。
CT表现:①有外伤史;②额、颞、枕、顶颅⾻内板下⽅新⽉形⾼密度影,上纵裂蛛⽹膜下腔亦可见⾼密度影;③占位效应明显,右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明显左移。
④右侧颞部⽪下⾎肿,颅⾻未见明显⾻折。
需与硬膜外⾎肿相鉴别,硬膜外⾎肿:①外伤后常合并⾻折;②呈梭形或双凸透镜形⾼密度影;③⾎肿范围局肿块,类圆形,边界清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信号⽋均匀;②第四脑室受压变形常向前上⽅移位,伴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③肿瘤⽆明显坏死、出⾎、钙化;④增强检查后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更清晰,病灶周围⽆明显⽔肿,肿瘤可沿脑脊液种植转移;⑤成⼈的髓母细胞瘤有时表现不典型。
医学影像-喉部解剖及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MR0124262
冻后及冻余石蜡报告:
1.(喉)非角化鳞状细胞癌,侵及周围软组 织并累及至甲状软骨表面。
2.(上、下、前、后切缘)均未见肿瘤组织。 3.淋巴结:左颈LN(1/2),右颈LN (13/22)查见转移癌。
MR0076135 声门型
CT0198474
冻后及冻余石蜡报告: (右声带)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侵及深部软组织达肌层和软骨膜。 上、下、前、后切端均未见肿瘤。 LN:喉前LN(0/2)未见转移癌。
n 3、两侧对照。
声带息肉伴炎 症
冻后及冻余石蜡报告:
1.(声带肿物)粘膜慢性炎症伴间质细胞增生。 2.(左声带肿物)声带息肉伴间质纤维素性渗出,炎性肉芽 组织形成。
3.(右声带肿物)粘膜慢性炎症伴间质粘液变性。
CT0233289A
(声门下)镜下所见为纤维素样渗出物伴肉芽 组织形成。
冻后及冻余石蜡报告: (左声带)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累及粘膜下肌层浅 部。 上切缘、下切缘、后切缘、基底部、骨组织切缘净。 (颈前淋巴结)送检为纤维组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 未见癌组织及淋巴结。
声门型
声门型
术 后 两 年 复 发
声门上型侵犯声门区
混合型
混合型
(全喉)高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主体位于右侧声门, 累及右侧声门上、下区与左侧声门及声门上、下区, 侵犯会厌根部,侵透甲状软骨及环状软骨至横纹肌组 织。 舌根切缘、环状软骨切缘,左杓会厌襞、右杓会厌 襞及会厌切缘均未见肿瘤。 LN:右颈淋巴结(0/19)未见转移癌。
n 几个概念:
n 声带:由声韧带+声带肌+喉粘膜(声 襞);
n 声门裂: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底和 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窄处;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及MRI表现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及MRI表现金佳熙;李华灿;刘耀【期刊名称】《上海医学影像》【年(卷),期】2015(024)004【摘要】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患者的CT或MRI表现.结果:病理类型为局限型透明血管型13例;混合型和浆细胞型各1例,均为弥漫型.CT或MRI平扫,3例透明血管型中间可见斑点状或分支状钙化;2例弥漫型内见点状钙化;3例伴有子灶.8例透明血管型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后持续强化,强化方式与大血管相似.4例透明血管型中间和(或)周围见迂曲扩张血管影;4例透明血管型(>4 cm)动脉期病灶内见条片状、裂隙状低密度区或低信号区,延迟后2例由周围逐渐向中心强化,2例未见强化;5例透明血管型中度强化,2例弥漫型呈轻-中度强化.结论:CT及MRI能清晰显示该病的特征,熟悉这些特征对于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5页(P303-307)【作者】金佳熙;李华灿;刘耀【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福建福州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福建福州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福建福州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445.3【相关文献】1.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肺部CT表现 [J], 强军;陈殿森;陈岚;王俊霞;王永峥2.局灶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双源CT表现 [J], 李艳若;张保朋;程留慧;张海宇;温泽迎;黄婷婷;王亚洲;王道清3.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T和MRI表现(附2例报告) [J], 白林;范占明;曾庆玉;班润义;刘钟生4.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及MRI表现 [J], 金佳熙;李华灿;刘耀;5.腹盆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及MRI表现和不同病理类型能谱CT特征 [J], 黄科峰;伍晓刚;宋君;程玉清;朱安平;黄华;韩俊玲;蔡晓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头颈部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CT表现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中的价值
头颈部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CT表现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中的价值于晓明;金梅【摘要】目的:评价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CT表现,判断其对于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0月于我院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54例.观察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有无等.二者在转移和未转移组之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85个CT及病理检测到的淋巴结中,转移74个,未转移111个.转移淋巴结内部结构平扫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增强检查呈环形强化.良性淋巴结门表现为扁圆形的淋巴内脐凹,脐凹内部为脂肪结构.转移淋巴结门消失.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在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有无等方面比较,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淋巴结密度减低和淋巴结门消失提示淋巴结为恶性.【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1(022)008【总页数】3页(P567-569)【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淋巴结;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作者】于晓明;金梅【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CT室,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CT室,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91;R814.42淋巴结转移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播散的主要途径,发生淋巴结转移与否直接关系到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分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1-3]。
1981年Mancuso等[4]首次报道应用CT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即表明CT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增强CT扫描有助于与邻近的血管及其它结构鉴别,且可以更好的观察淋巴结的内部结构,使诊断依据更为可靠。
目前关于CT增强检查对于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主要评价头颈部恶性肿瘤伴发良恶性淋巴结肿大的内部结构和淋巴结门的表现,以及其对于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0月于我院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54例。
淋巴结ct测量标准
淋巴结ct测量标准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淋巴结CT测量标准的背景介绍和重要性说明。
淋巴结CT测量标准是指在CT影像学中,对淋巴结进行测量和评估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导原则。
淋巴结是人体淋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淋巴结的测量和评估常常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广泛化,淋巴结的CT影像学测量在疾病的初步筛查、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淋巴结在形态和组织特征上的多样性,以及不同CT设备、操作者和阅片者之间的差异性,淋巴结的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主观性。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淋巴结CT测量标准对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标准将有助于规范临床实践中淋巴结的CT影像学测量方法,提高医学影像学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效果。
本文将从概述淋巴结CT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背景入手,详细介绍淋巴结CT测量标准的要点和关键内容,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影像学家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推动淋巴结CT测量标准的应用和推广,进一步提高淋巴结CT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对整篇文章进行逻辑梳理和分析,向读者介绍文章的框架和章节安排。
以下是可能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由引言(第1章)、正文(第2章)和结论(第3章)三个部分组成。
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背景和研究目的进行概述,引出本文所涉及的主题——淋巴结CT测量标准。
此部分将简要介绍淋巴结CT测量的背景和重要性,突出本文的研究意义,并概述文章的结构安排。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淋巴结CT测量标准的要点。
根据大纲,本文将分为两个要点进行阐述。
2.1 淋巴结CT测量标准要点1此部分将详细介绍第一个要点,可能包括淋巴结CT测量的定义、相关技术原理、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医学影像常用CT值 八
医学影像常用CT值八一、头颈部眼环厚度2-4mm。
视神经粗3-6mm。
第三脑室宽3-8mm。
顶部脑沟宽度不应超过5mm。
内听道开口前后径正常为3-5mm,大于5mm为增大。
垂体高度正常男性1.4-5.9mm(平均3.5mm),女性2.7-6.7mm(平均4.8mm),青年女性特别是妊娠期高径可达9-10mm(也有人报道达12mm者),其横径较宽约8mm左右,一般认为高径小于10mm的垂体瘤为微腺瘤,大于10mm者为大腺瘤。
脑出血血量的算法:长×宽×高×π/6(单位:ml)。
在脑梗塞2-3w时进入吞噬期,往往可以见到模糊效应。
腔隙性脑梗塞的大小一般小于15mm,小于5mm者CT不易发现,大于15mm者为巨腔隙,最大径达35mm。
颅缝分离:一般认为颅缝双侧相差1mm以上,单侧缝间距大于1-2mm,成人颅缝单侧大于1.5mm即可诊断,儿童有的颅缝较宽,但亦不应超过2mm。
颅内血肿的CT值多高于60Hu,在60-90Hu之间,最大不应超过94Hu(红细胞压积为100%时的CT值)。
脂肪组织的CT值为-80~-130Hu。
硬膜下血肿分期:急性<3d,亚急性4d-3w,慢性>3w。
透明隔囊肿:其横径大于3mm,双侧壁向外膨凸,椭圆形或近球形,脑脊液密度。
眼球突出:在摆位良好的横轴位图像上,于两侧颧突之间作一连线,正常人大约有眼球的1/3位于该线之后,如位于此线后方的眼球面积少于1/3时,指示有意义的眼球突出。
骨性外耳道大约1.5cm长,占据外耳道之内2/3,外侧1/3为软骨部。
颈部食管后上方平第6颈椎下缘,前上方平环状软骨,与咽相接,下平颈静脉切迹至第1胸椎上缘的斜面。
颈部气管上端位于第6颈椎下缘水平,与环状软骨相接,下界前缘平颈静脉切迹,后缘位于第7颈椎下缘水平,向下移行至胸部气管,成人颈部气管长约6.5cm,横径约1.94cm,矢状径约1.87cm,有6-8个气管软骨,仰头或低头时气管上下移动约1.5cm,其上段位置表浅,下段位置较深,距皮肤约4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部淋巴结结核
1.
Ⅳ、Ⅴ区下部多见
I型
2.分型:
Ⅰ型:密度均匀,增强后均 匀强化 Ⅱ型:密度不均,增强后环 形强化 Ⅲ型:融合呈块状,边界不 清或与肌肉粘连,增强后 环形强化
11
11/23/12 11
颈部淋巴结结核
II型 III型
12
11/23/12 12
颈部巨大淋巴结增生
1.单发肿大淋巴结 2.密度均匀 3.边缘光整或浅分叶 4.部分可见淋巴结周围的
增强后:边缘不规则强化伴中央低密度区
17
11/23/12 17
上呼吸道、消化道鳞癌淋巴结转移
喉癌 下咽癌
18
11/23/12 18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1.Ⅳ区最常见,气管食管沟区淋巴结有特异性。
2.淋巴结囊性变;细颗粒状钙化。
3.较小 4.边缘规则 5.增强后:明显强化,壁内可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
北京同仁医院影像中心
赵鹏飞
11/23/12
1
简介
全身约有800个淋巴结,分布于头颈部约有300个。
2
11/23/12 2
淋巴结的描述
3
11/23/12 3
颈部淋巴结分区
其它,包括咽喉组、家族、腮腺内、耳前、耳后、枕下组淋 巴结,不包括在上述七分区内。
4
11/23/12 4
引流血管
5.均匀显著强化
13
11/23/12 13
颈部巨大淋巴结增生
14
11/23/12 14
非霍奇金淋巴瘤
1.广泛,咽后区及Ⅱ-Ⅴ区
多见
2.双侧,大小不一 3.密度均匀 4.边界清楚 5.增强后强化程度与肌肉
相仿
15
11/23/12 15
颈部淋巴结转移瘤
1.上呼吸道、消化道鳞癌
颈部淋巴结分区
5
11/23/12 5
颈部淋巴结病变分类
1.反应性淋巴结增生 2.化脓性淋巴结炎 3.颈部淋巴结结核 4.颈部巨大淋巴结增生 5.非霍奇金淋巴瘤 6.颈部淋巴结转移瘤
6
11/23/12 6
反应性淋巴结增生
1.单发或多发 2.大小不等 3.密度均匀 4.
同侧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降低50%
对侧或双侧转移→5年生存率再降50%
2.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复发率提高两倍
16
11/23/12 16
上呼吸道、消化道鳞癌淋巴结转移
鼻咽癌:双侧多见,咽后组及V区最常见;
80%形态规则,边界清楚。 喉癌、下咽癌:单或双侧,颈静脉链周围常见; 80%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口咽癌介于两者之间
结节。
19
11/23/12 19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20
11/23/12 20
鉴别诊断
转移淋巴结 中、老年 男性多 1.头颈部鳞 癌 2.甲状腺癌 病变淋巴结 II-V区多见 部位 鳞癌:环形 强化,中央 年龄 性别 原发肿瘤 淋巴瘤 任何年龄 任何性别 结核 青年 女性多 无
无或有头颈 部结外淋巴 瘤病史
边界清楚
5.轻中度均匀强化Βιβλιοθήκη 711/23/12 7
反应性淋巴结增生
8
11/23/12 8
化脓性淋巴结炎
1.多发或融合呈肿块状 2.密度不均,内部坏死 3.边界不清,常侵犯邻
近结构,周围可见水肿 改变
4.增强后环形强化
9
11/23/12 9
化脓性淋巴结炎
10
11/23/12 10
任何部位, IV-V区多见 多组多个淋 巴结受累 均质强化, 环形,多环 21 约1/3中央 融合,常多
21
11/23/12
22
11/23/1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