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早期经院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早期经院哲学
一,名词解释
1.经院哲学
2.共相
3.波菲利问题
4.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二,简答题
1.简述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主要观点。
2.如何理解安瑟尔谟的“信仰,然后理解”。
3.简述阿伯拉尔关于辩证神学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
1.安瑟尔谟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2.阿伯拉尔对极端唯名论与极端唯实论的批评以及他的概念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纪时波埃修斯对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著作的深有影响的评注,终于17世纪中叶。其鼎盛期在11至13世纪,当时建立了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解读古代著者的著作,尤其是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阅读和注释。经院哲学的核心问题的代表是阿奎那,他也是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最大注释家。经院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哲学和神学的关系,经院哲学力图调和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冲突,即力图使希腊思想,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神学协调一致,并力图达到用哲学来支撑神学的目的。信仰和知识的关联开始于波埃修斯,奥康则论证道,它们之间婚姻的前途是没有希望的。正因为如此,奥康被说成是最后一位经院哲学者。经院哲学主要以辩证法为其操作原则,在经院哲学中,神学和逻辑方法相结合,所以经院哲学以细致的分析见长,但有时也流于琐碎。
2.共相意指普遍的共同的特征,共相概念可追溯到柏拉图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是许多殊相分有的共同特征。亚里士多德说:“所谓共相,我是指具体这样性质的东西,即它可以述说于许多主体;所谓殊相,是指不能这样述说的东西。”共相问题在历史上引起激烈的争论,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其中重要的有唯名论,实在论和概念论。唯名论认为共相是普遍名词,实在论认为共相是客观实在,概念论认为共相是心灵产生的概念。
3.波菲利是公元3世纪的一位柏拉图主义者,他在《亚里士多德范畴篇注释》中提出了关于共相性质的三个问题,史称波菲利问题。这三个问题是共相是否独立存在,或者仅仅存在于理智之中?如果它们是独立存在,它们究竟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如果它们是无形的,它们究竟与感性事物相分离,还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中,并与之相一致?波菲利问题经由波埃修斯引进经院哲学,成为12世纪经院哲学争论的焦点。
4.安瑟尔谟在《宣讲》中第一次系统给出了一个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本体论证明”这一名称是康德赋予的,意思是说仅仅依赖对概念的分析而不依赖的经验事实证明。安瑟尔谟的论证如下;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不仅在思想中存在,而且实际上存在,否则,与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矛盾。所以,上帝在实际上存在。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在哲学史上引起激烈的争论,在其中,康德通过指出存在不是一个谓词否定本体论证明最为重要。
二、简答题
1、唯名论者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否认心灵之外存在一般的对象。他们认为语言而不是独立的实在才是被我们知觉的相似性的基础,每一个存在物都是殊相,共相是为了谈论相似物而由心灵发明的词,对性质和抽象实体的谈论,只有当它们可以被还原成是对殊相的谈论才是有意义的。唯名论者通常都对本体论持一种谨慎的态度,他们遵循奥康的剃刀,避免假设不必要的实体。实在论者认为共相不仅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而且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实在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柏拉图的实在论,认为共相存在于自己的领域之中,它们比可感对象更真实,但又不会在日常经验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另一种是亚里士多德的实在论,认为共相没有自己分离的存在,而是呈现于具体的事物之中的。
2、在安瑟尔谟之前,就“辩证法能否运用于神学”这一问题,神学家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贝伦伽尔认为辩证法是艺术的艺术,理性的杰作,辩证法使用于一切事物,包括神圣的事物与来自神秘启示的信仰。达米安则反对将辩证法运用于神学,他说:“哲学应当像婢女服侍主人那样为神圣的经典服务。”他认为辩证法与上帝的启示和神迹是不相容的。
安瑟尔谟提出“信仰,然后理解”正是对“辩证法能否运用于神学”这一问题的回答,安瑟尔谟调和了贝伦伽尔和达米安的观点。安瑟尔谟认为应当把辩证法应用到当时的神学家认为理性不能理解的神秘领域。他相信理性可以达到与《圣经》和教父导相一致的结论。安瑟尔谟说:“我们信仰所坚持的与被理性所证明的是同等的。”安瑟尔谟同样承认哲学应当像婢女服侍主人那样为神圣的经典服务,辩证法可能得出与信仰不一致的结论,因此,他提出了“信仰,然后理解”的口号。
安瑟尔谟对贝伦伽尔和达米安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他说:“不把信仰放在第一位是傲慢,有了信仰之后不在诉诸理性是疏忽。两种错误都要加以避免。”这样,安瑟尔谟就既承认了“辩证法运用于神学”的主张,又维护了“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的观点。
3、阿伯拉尔认为,逻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发现论据的科学,一个是辨别论据的科学。阿伯拉尔说,辩证法是发现论据的学问,它在从事逻辑证明之前寻找证据,探索论据是否确实,只有在确定了论据的真理性之后,证明推理才能进行。阿伯拉尔认为,辩证法的首要任务不是证明、解释,而是探索、批判。
阿伯拉尔把辩证法应用于神学,指出神学信仰中包含的不一致和相互冲突之处。在《是与否》中,阿伯拉尔列举了大量的神学论题,每个论题都有肯定和否定两种意见,这些意见都是为教会认可的使徒和教父所持有的。阿伯拉尔并没有证明自己在这些论题上的立场,而只是给出正和反两种观点。阿伯拉尔的这一做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使神学获得了“辩证神学”的标准形式。
阿伯拉尔对在这些权威的意见出现的矛盾做出了解释,他认为,他们的错误并不是由于信仰引起的,而是由于误引了伪托的权威著作所致。阿伯拉尔进而说,对于一切的权威著作,人们都应有自由进行批判,因为权威也有可能犯错误。这样,阿伯拉尔就论证了在神学中,辩证法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对于那些反对辩证法的神学家,阿伯拉尔说:“真理不会反对真理。真理不会像错误被用来反对错误那样反对真理,善不会像恶被用来反对恶那样发对善;所有善的东西都是和谐的、一致的。所有知识都是善。”
三、论述题
1、(1)安瑟尔谟在《宣讲》中说,上帝是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即使愚人,当他听到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时,他也能够理解他所听到的对象,也能理解他所理解的对象是在他的心中。安瑟尔谟接着说,一个对象在心中存在与一个对象实际存在是两回事。但是对于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它就不能仅仅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