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意味着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其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总体规划,制定国家课程门类、标准和课时,宏观指导课程实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本地区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这既体现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将部分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学校,为各地各校的发展留有空间。

其次,桥墩镇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古镇,既是革命老区,又是贫困山区。她地处浙江南大门,浙闽两省三县交界处,是苍南县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素有“浙江南大门”和“县城后花园”之誉。桥墩具有丰富乡土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名人……在今天和未来有着重要的价值,是苍南乡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有巨大的开发价值。但就目前苍南各地的农村学校而,就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尚缺乏推广性的范例。

第三,乡土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受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此话很有道理。几年来,我们从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乡土知识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人们对自己家乡的山水草木,人文景观,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等一般都有深厚的感情。进行乡土知识教学,可以把爱国斗争讲近了,把爱国人物讲亲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他们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然而,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家乡,应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但是许多学生对家乡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名胜名迹、历史人文、地理风貌、名优产品等乡土知识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根本不了解,造成了生活知识与课堂教育

的脱节。

(二)课题的意义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农村小学的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体现农村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需求,促进农村学生个性发展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首先,乡土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新课程的开发将改变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资源单一、以少数专家为课程开发主体和忽视课程差异的倾向,提高我校课程资源的丰富性、适切性,以保证我校新一轮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与实现水平。

其次,注重学校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无法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即使地方课程也难以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而校本课程是以校为开发单位和实施单位的,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不同需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校本课程及其有关的活动使学生们站到了同一个起点,他们不再有以往的学业优劣之分,个人的努力和成绩能够得以显现和肯定。学生能从校本课程中体会到成功与自信,为他们的转变与发展提供了契机。

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其专业的发展。当前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成为一个不断改革,促进其成员持续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组织。而学校的课程开发能力,对于形成这样的组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要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掌握国家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现实需要基础上参与课程改革。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因此,对“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因地制宜地建构课程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课题,旨在促使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

面对自然、与环境互动,从而从自然中学自然、社会中学社会、从生活中得到鲜活的知识,增强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优化他们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为教师提供更大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二、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国外的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早。由于各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使校本课程开发各有特色。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方分权的国家,国家只是提供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学校,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称之为校本课程;而法国、俄罗斯、泰国等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制定严密的计划,地方和学校执行计划,在课时安排上只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自主设计课程。

在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的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多,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决定》提出

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一些学校在利用学校、社区等资源,进行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上做过一些研究。较典型像台湾G中学确立“培养社区人才、传扬社区文化、提供公共空间,建立社区学习机制”的办学宗旨,以深入社区、贴近社区的方式创建社区文化的理念,孕育了学校的校本课程。杭州临平一小开展《让绿色走向未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在活动课中,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收集相关的信息,获得研究成果。此外,还有江苏锡山中学、上海七宝中学等学校。这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内容、程度及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在以往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往往比较重视资源的知识性,而忽视实践性。如某些地区编制的《乡土教材》就是知识性的教材。如果只重视乡土资源的知识性,而忽视实践性,那就无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知识性校本课程就没有多少存在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