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致: 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②淋巴回流受阻;
③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胃肠道和肝 淤血)。
二、肾性水肿
(一)水肿的分布特点 肾性水肿:首先出现在眼睑、面部 (因组织结构疏松)。 (二)发生机制: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三、肝性水肿
(一)水肿的分布特点 肝性水肿:腹水明显(因局部血 流动力学改变)。 (二)发生机制: 1、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升高 2、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3、淋巴回流受阻 4、肾小管重吸收增强
5、滤过分数增高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比值 的百分率,称为滤过分数。 如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肾血流量 降低更明显,肾小球滤过率相对增加, 于是滤过分数增高。使近曲小管周围毛 细血管内的血液流体静压下降、胶体渗 透压增高,从而促进近曲小管重吸收钠 水增强。
第二节
水肿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心性水肿 ——由心衰引起的水肿。
二、肺水肿 肺间质或/和肺泡腔内液
体过多。 发生机制: 1、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如心衰。 2、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如感 染、休克。 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如过量输入晶 体溶液。
三、脑水肿
脑组织含水量过多。有三类:
(一)血管源性脑水肿
主要特点是脑白质的细胞间隙水肿。
机制: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如脑外伤。
(二)细胞中毒性水肿
主要特点是脑细胞内水肿,神经细胞、 胶质细胞、内皮细胞肿胀,细胞间隙变小。
机制:ATP生成减少,细胞膜钠泵功能 降低。如缺氧。 脑水肿时,脑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可有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出现。
(三)脑积水 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脑室积水。使 脑室扩张、脑室周围白质间质性水肿。 例如:肿瘤压迫。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体液的局部和整体交流与移动图
从外界获得
血管 HO2
Na
组织间隙
细胞
细胞
第一节
水肿的发生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 ---组织间液生成多于回流 (一)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升高
例如:淤血、心衰。
(二)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例如:肝硬变、肾病等。
(三)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例如:炎症、烧伤
(四)淋巴回流受阻
例如:丝虫病、乳腺癌根治术后。
有效流体静压=毛细血管流体静压-组织液流体静压 有效胶体渗透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有效流体静压-有效胶体渗透压
淋巴回流受阻——象皮腿
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水钠 潴留
wk.baidu.com
(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1、广泛肾小球病变 如肾炎。 2、肾血流量减少 如心衰。
左心衰致肺水肿,右心衰致全身水肿。
(一)心性水肿的分布特点 :
首先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因重力效应)。
(二) 发生机制:
1、心输出量减少——使有效循环血量 减少。 ——导致: 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②酮固酮增多。 ③ADH增多。 ④利钠激素和心房肽减少。 ⑤肾血流重分布和滤过分数增高。
2、静脉回流障碍
第七章
[教 材]


黄玉芳主编《病理学》 2003年第1版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大纲要求
1.熟悉水肿的发病机制、类型与特点; 2.了解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概念: 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 称为水肿。液体积聚在体腔,称为积液。 分类与命名: 按分布范围:全身水肿、局部水肿。 按发生部位:皮下水肿、肺水肿等。 按发生原因:心性水肿、肾性水肿、 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内分泌性 水肿、炎性水肿等。
基本病变: 肉眼观,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颜色苍白、切开有液体流出、皮下 水肿可能呈凹陷性水肿。
镜下观,细胞间距增宽、其间可 见水肿液、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二)肾小管重吸收增强 1、醛固酮增多 如:有效循环血量 减少;肝功能严重障碍。 2、抗利尿激素增多 如:有效循环 血量减少;肝功能严重障碍。 3、利钠激素或心房肽合成减少 如: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4、肾内血流重分布 如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时,皮质肾单位 血管收缩,较大量的血液流向重吸收钠水 功能较强的髓旁肾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