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一、种群的概念

(一)种群(population)

是种(species)内的一个生物学单位,是种 存在的具体形式,它是指栖息在一定水域空间 里的同一种动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是具有一 定的形态、生理和生态学共同点,一起栖息和
繁殖的自然综合体。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二、种群的形成和分化

种群的形成

一是由于地理的隔离,例如生活在长江的鲢和 草鱼的生长速度要比生活在黑龙江和珠江中的 快; 二是由于生物学因素的隔离(繁殖),例如,

生活在同一水体里的太湖新银鱼,就有春季产
卵种群和秋季产卵种群。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种群本身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变化显著
鳍前基 - 臀鳍后基,22.背鳍后基 - 臀鳍前基,23.背鳍后
基 - 臀鳍后基,24.背鳍后基 - 下尾柄基,25.臀鳍后基 上尾柄基,26.眼径,27.体厚,28.头厚,29.尾厚,30.眼间 距,31.体重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二)生物学特征

包括:密度、成活率、年龄结构、繁殖期、洄 游期、产卵频率、生殖率、性比、卵径、生长 特性、寿命等。
(桁架测量) distances
(5n/2-4)个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3)Global 3(n
Redundancy(全框架测量)
– 2) 个 distances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31个形态测定指标

1.全长, 2.体长,3.吻长,4.头长,5.尾柄长,6.头后基 背鳍前基,7.背鳍前基 - 背鳍后基,8.背鳍后基 - 尾柄基, 9.吻 - 鳃盖基,10.吻 - 胸鳍前基,11.吻 - 腹鳍前基, 12.胸鳍前基 - 腹鳍前基,13.腹鳍前基 - 臀鳍前基,14.臀 鳍前基 - 臀鳍后基,15.臀鳍后基 - 尾柄基,16.头后基 胸鳍前基,17.头后基 - 腹鳍前基,18.头后基 - 臀鳍前基, 19.背鳍前基 - 腹鳍前基,20.背鳍前基 - 臀鳍前基,21.背
(二) 鱼类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

逻辑斯蒂模式的种群增长过程的五个时期:
1. 2. 3. 4. 5.
起始期 加速期 转折期 减速期
饱和期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二、死亡率和存活率的估算

(一)死亡率和存活率
(二)年存活率和年总死亡系数的估算
(三)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的估算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 量变动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鱼类种群的特征 第二节 鱼类种群的结构 第三节 种群数量及其估算 第四节 种群的数量变动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第一节 鱼类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 二、种群的形成和分化 三、种群的特征 四、种群鉴别的方法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一、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

(一)繁殖力
(二)自我保护能力
(三)食物保障
(四)种间关系

(五)理化因子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二、种群数量的短期变动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三、种群数量的长期变动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四、种群数量估计
Williams
J GK, et al. DNA polymorphisms
amplified by arbitrary primers are useful as genetic marker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90, 18 : 6531 – 6535.
Welsh
同。
例如,滇池的鲫鱼有土著的低型鲫鱼和外来的高型
鲫鱼。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种群的定义(李思发)
种群是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密度、数
量消长、空间分布、行为习性及遗传性状等方面具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有一定结构与功能,个体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有机整体,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其数量随着时间的 迁移而变化。

1. 极限年龄法
2. Silliman法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年龄组成(age composition):种群里不同 年龄个体的比例。 分布(distribution):种群所有个体在水体 里的分布。

增长(growth):种群数量由于补充、死亡、 个体生长及从群体中迁出或迁入的净结果。

遗传结构(genetic structure):共享同一基 因库(gene pool)的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的基因 频率。

(二)生化方法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第二节 鱼类种群的结构

一、种群的年龄组成
二、种群的性别结构

三、种群的生殖群体结构
只有补充群体组成 由补充群体和少量剩余群体组成 由补充群体和大量剩余群体组成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第三节 种群数量及其估算
一、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 二、种群数量的短期变动 三、种群数量的长期变动 四、种群数量估计
鳃耙等,或可量性状,如鱼体各部间的比例。
内部形态:有肌节数、脊椎骨数、幽门垂数、鳔及
鳔管、卵膜丝等。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鱼类的外部形态框架测量图
(1)Triangulation (2n
(三角测量)
– 3)个 distances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2)Truss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二)鱼类种群的主要研究内容

资源量(abundance):种群在某一时候某一 水体里的个体的绝对数量。 密度(density):单位面积或体积水体内种 群个体数量或生物量的相对大小。

补充(recruitment):通过繁殖,新个体增 补入种群的数量。 死亡(death):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 种群里的个体损失的数量。
J et al. Fingerprinting genomes using
PCR with arbitrary primer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90, 18 : 7213 – 7218.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四、种群鉴别的方法

(一)统计方法

1. 显著性差异 2. 频率比较
的种群为亚种(subspecies),亚种是地 理分布上界限明显的种群。同时,种群在 同一地区又分化成不同的生态族。例如, 徐家河水库的近太湖新银鱼在水库的上、 中、下游的个体大小,繁殖时间均有差异。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三、种群的特征

(一)形态学特征

包括内部形态和外部形态
外部形态:一般是可数性状,如鳞片、鳍条、鳃及

(一)直接计算

1. 全部计数法 2. 部分计数法

(二)标志重捕法

1. 简单统计法 2.多重调查统计法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第四节 种群的数量变动
一、鱼类种群的增长 二、死亡率和存活率的估算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一、 鱼类种群的增长

(一) 鱼类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增长

由于地理的或地形的屏障,一个种群往往与同
种的另一种群有着某种程度的分隔。
例如,生活在长江的草鱼是其长江草鱼种群;生活
在珠江的草鱼则是珠江草鱼种群;生活在黑龙江的
草鱼又是黑龙江草鱼种群,它们在形态、生理生态 乃至遗传上均有一定差异。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但有时这种屏障也可能来自繁殖或生态习性不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三)生理生化特征

染色体、同工酶、免疫血清特性、DNA指纹、 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及D环序列分析、线粒体 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是1990年由Williams等和Welsh等两个小组同时在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 一项DNA多态性检测新技术。
它的优点:(1)技术比较简单,无需制备克隆、
同位素标记和分子杂交等;(2)灵敏度高,可提 供足够的多态性;(3)对模板DNA纯度要求不高; (4)成本低
第二章 鱼类的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