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第二十一章 经皮吸收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经皮吸收制剂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经皮传递系统
3.渗透促进剂(Enhancer)
6.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PSA)
二、填空题
1.体外渗透性实验常用的试验装置有扩散池、扩散池、扩散池。
2.药物透过速率的计算公式为J=A·C S·K·D/h,选出下列字母相应的物理意义:
C S;K ;
D ;h
3.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皮肤的结构主要分为四个层,从外至里分为、、和。
和合称表皮。
4.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胞间隙,疏水的是药物渗透的限速屏障。
三、单项选择题
1.经皮给药系统中主要的剂型为
A.软膏剂B.贴剂C.涂剂D.气雾剂
2.在美国第一个上市的透皮吸收制剂为
A.东莨菪碱B.硝酸甘油C.雌二醇D.烟碱
3.经皮吸收制剂中药物适宜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为
A.2~5 B.1~4 C.1~5 D.2~6
4.进行体外渗透试验时,采用下列哪种实验装置可以对透皮吸收机制进行更好的评价?
A.水平式扩散池B.Franz扩散池 C.立式扩散池D.流动扩散池
5.经皮给药后到达稳态药物浓度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滞后时间,计算公式为
A.t=h2/3KD B.t= h2/3D C.t=h/6KD D.t= h2/6D
6.贴剂应保持下列四种力的大小关系
A.黏着力>胶黏剂的内聚力>黏附力>快黏力
B.黏附力>快黏力>黏着力>胶黏剂的内聚力
C.黏附力>胶黏剂的内聚力>黏着力>快黏力
D.黏着力>黏附力>胶黏剂的内聚力>快黏力
7.为保证。
TDDS给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达到特定的控释目的,必须对药物的通透性和经皮渗透性进行全面的研究。
获得药物透皮吸收数据的唯一体外方法是
A.溶出度实验B.崩解实验C.融变实验D.经皮渗透性实验
8.在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中,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部分为
A.角质层B.活性表皮C.真皮D.皮下脂肪组织
四、问答题
1.简要叙述经皮给药制剂的优缺点。
2.简要说明TDDS组成和常见的四种类型。
3.简要叙述药物经皮吸收的过程与途径。
4.什么是经皮吸收促进剂?并列举常用的促进剂。
参考答案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经皮传递系统: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系统的控释给药剂型。
经皮吸收制剂主要以全身治疗作用为主。
经皮给药系统以贴剂(patch)为主,此外还包括软膏剂、硬膏剂、涂剂、气雾剂等。
2.是指能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又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的化学物质,可提高药物透过皮肤的能力。
3.是指在轻微压力下即可实现黏贴同时又容易剥离的一类胶黏材料,起着保证释药面与皮肤紧密接触以及药库、控释等作用。
二、填空题
1.水平式扩散池、立式扩散池、流通扩散池
2.药物的浓度、药物分配系数、药物的扩散系数、角质层厚度
3.角质层、生长表皮(活性表皮)、真皮、皮下脂肪组织;角质层、生长表皮(活性表皮) 4.类脂,类脂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D 5.D 6.C 7.D 8.A
四、问答题
1.TDDS优势:①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灭活及肝的首过效应;②使血药水平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减少胃肠道给药的副作用;③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病人用药的顺应性;④提高安全性,患者可随时停止用药,减少口服或注射给药不能终止的危险性。
TDDS不足:起效慢;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致敏性的药物不宜设计成TDDS;由于皮肤对药物的透过性较低,只有剂量小、药理活性高的药物才适宜设计成TDDS系统给药。
2.TDDS的组成:
1)背衬层:用于防止药物的流失,常用复合铝箔膜等材料。
2)药物储库:由药物、高分子基质、透皮促进剂等组成,既提供释放的药物,又供给释药的能量。
3)控释膜:由乙烯一乙酸乙烯(EV A)共聚物和致孔剂等组成。
控制药物的释放。
4)黏附层:由无刺激性和无过敏性的黏合剂组成。
5)保护层:塑料保护膜,用前撕去。
TDDS四种类型:
1)膜控释型:主要由无渗透性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层、胶黏剂层和防黏层组成。
2)黏胶分散型:药物分散或溶解在压敏胶中成为药物贮库,均匀涂布在不渗透背衬层上。
药库层及控释层均由压敏胶组成。
3)骨架扩散型:药物均匀分散或溶解在疏水或亲水的聚合物骨架中,然后模塑成固定面积大小及一定厚度的药膜,与压敏胶层、背衬层及防黏层复合即成为骨架扩散型TDDS。
4)微贮库型:以药物水溶性聚合物分散液均匀分散在疏水性聚合物中,形成微小的球形液滴,然后迅速交联疏水聚合物分子使之成为稳定的包含有球型液滴药库的分散系统,将此系统制成一定面积及厚度的药膜,置于黏胶层中心,加防黏层。
兼具膜控制型和骨架型的特点。
3.(1)经皮吸收过程:药物的经皮吸收主要是通过皮肤表面的药物浓度与皮肤深层中的药物浓度之差以被动扩散的方式进行转运。
药物通过角质层经皮吸收的全过程有:①制剂中的药物向角质层转移;②药物在角质层扩散;③由角质层向下层组织转移;④在生长表皮和真皮中扩散;⑤被真皮上部的毛细血管吸收;⑥向体循环转移。
在整个渗透过程中含有类脂质的角质层起主要的屏障作用。
因此,药物的脂溶性越高越易透过皮肤。
(2)经皮吸收途径:
表皮途径:通过角质细胞的细胞间和细胞内途径,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吸收途径。
皮肤附属器途径:通过毛囊等皮肤的附属器。
吸收较快,但因面积小不是药物的主要吸收途径,大分子和离子型药物可经此途径转运。
4.渗透促进剂(enhancer)是指能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又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的化学物质,可提高药物透过皮肤的能力。
加入透皮吸收促进剂提高其透皮吸收的药物量,有利于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常用透皮吸收促进剂有:①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卵磷脂;②有机溶剂类:乙醇、丙二醇、醋酸乙酯,二甲基亚砜及二甲基甲酰胺;③月桂氮革酮及其同系物,月桂氮革酮(1aurocapam),也称Azone;④有机酸、脂肪醇:油酸、亚油酸及月桂醇;
⑤角质保湿与软化剂:尿素、水杨酸及吡咯酮类;⑥萜烯类:薄荷醇、樟脑、柠檬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