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方向)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现代制造技术、计算机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理论、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一定创新精神和设计开发能力,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运用、管理及服务的高级应用型工程人才。

二、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为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敬业精神、健康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的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系统地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所必须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单片机与计算机控制、机电传动控制、机电系统仿真等专业知识,在机电一体化领域得到系统分析与设计方面的基本训练,能胜任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了解本学科X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

4、经过机电一体化专业系统的实践环节的基本训练,掌握机械制图及CAD、数控编程加工、测试、机床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阅读与专业有关的外文书刊和文献资料,有听、说、读、写、译的初步能力。

6、了解国家有关本专业技术领域的产业政策,具有相关的技术经济和企业管理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胜任相关的技术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工作。

7、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专业特色

以生产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突出应用,注重先进制造技术培训和工程综合实践及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铁路装备中的渗透,面向铁路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较熟练地掌握机电产品设计、制造、运用及CAD/CAM/CAE等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五、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工程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及基本要求

七、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注:1、课内教学学分按学校有关规定和要求执行;

2、课外素质拓展学分按机械工程系制订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执行。

八、课程设置细化表

注:1.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课学期为1-7学期,每学期16学时。

2.课程设置细化表中未包含学生可任选的6学分课程。这6学分学生可在全校开设的所有选修课中选修。

3.机械工程概论(双语)课程按学生英语基础经选拔后确定。

4.专业课由必修课和限选课组成,可根据学生自己情况选择学习。

5.设计综合实验为机械设计基础、液气压传动与控制课程实验形成的综合实验课;测控综合实验为工程测试技术和控制工程基础两门课程组成的综合实验课;制造综合实验为机械制造技术和工程材料及应用两门课程组成的综合实验课。

6.第七学期后八周及毕业设计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阶段,可根据自我定位选择校内学习或进入企业学习,对于参加校外”3+1”实践的同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也可以在校内模块中或机械类其他专业的课程中选择相应课程带入企业进行学习,学生在企业受到的培训和实习作为后8周的学分,其要求按有关规定执行。

7、计划中经济管理类课程在第五、六两个学期开设,建议选修时每学期选修两个学分。

8、在计划中没有排设人文素质类课程,根据以往学生选课情况,任选课6学分建议以人文素质类和文体素质类课程为选择方向。

注:除军事技能训练外的实习实践环节,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可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学

习;也可进入与实习实践课程内容相关联的企业独立进行,具体执行时需按照所制订的要求进行。

十、文化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1、主要是通过课内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学习,以及通过课外文化活动、社会调查及听取专题报告等途径,综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2、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宽厚的知识基础、合理知识结构的知识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注意素质教育环境和条件的营造,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素质的养成。

3、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用启发式、讨论式、科学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并更多地给学生以方法论、发散思维、多维思想等启迪。将最新科研成果及前沿知识融入教学之中。开设综合型实验、开放创意型实验等。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十一、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