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其基本功能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都得以发展,成为社会的主体或主人。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在教育界已基本取得共识,但关于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却存在着若干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学生主体性并不是主体各种特性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结晶,是学生“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这些特征是能动性、社会性、自主性、创造性。

1.有的认为,所谓主体性,指的是作为认识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功能表现。教学认识的主体性,一方面表现在对外部信息的能动的选择上,表现出自觉性、选择性;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对外部信息的内部加工上,受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经验、思维方法、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制约,表现出独立性、创造性。

2.有的学者提出人之为主体的主体性是由人的现实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构成的

3.还有的提出主体性的特征是整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独特性和发展性

研究学生主体性应当注意什么?

研究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应首先明确的是,主体性是一个对象性范畴,只有在对象性关系中才能获得自身的规定,并通过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具体表现出来。上文已提及,我们不能孤立地只是从人自身来讲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如果离开了客体和指向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就无所谓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只有在对象性活动中,人作为主体使自己的活动指向客体,并同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时,才会显示出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因此,我们认为,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我”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主体性具体阐释:

1、为“我”性

人的对象性活动是以对象性关系的确立为前提的,而主客体对象性关系的确立是主体从为“我”的角度进行选择的。为“我”性是指活动客体(对象)并不是自发地进入主体的对象性关系和活动领域,而是由“我”即个人主体确定的。

引用:马克思所说:“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另一方面,即从主体方面来看……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也就是说,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

2、自主性

自主性说明的是个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人作为一种对象性存在物,对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必然具有依赖性,但人又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的恩赐来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而是在自觉意识到这种依赖性的前提下使自己在同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所发生的必然联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按照自己的力量、需要和方式来掌握自然界和外部感性世界,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证自

己的生存和发展,这种自主体是对依赖性的一种扬弃。个人在活动中是否具有自主性,与活动的性质有密切关系:第一,取决于个人与活动客体的关系的性质。第二,还取决于个人能否成为自己活动的主人,个人的自主性在此表现为能以自己的思维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去认识和改造客体,而不是盲目地顺从他人的意愿,同时还能够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而不是自以为是、自行其事,即个人的自律性。

3、能动性

主体之为主体,就在于他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所谓能动性,是指主体在为“我”性所建构的对象性关系的基础上,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的、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在对象性活动中,人作为主体要自主地驾驭自己同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的关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不会自动地满足人,“自然界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不是直接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的,”

4、创造性

如果说能动性的实质是对现实的选择,那创造性的实质则是对现实的超越。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所谓创造性,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它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二是对自身的超越。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身,使“旧”我转变为“新”我,实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同时也是其成员能够充分发挥创造性的社会;同样,一个杰出人物之所以超群出众,也往往在于他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由此可以看出,创造性既是衡量个人主体性的尺度,也是表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综上所述,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为“我”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些特征是学生主体的最本质的、主要的特征。还应指出的是,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还具有受动性、依附性和模仿性等特征,也正是这些特征的存在,决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鉴于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特征重视不够,当前突出强调这些特征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认学生的受动性、依附性和模仿性,它们同样是学生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否则,我们就有可能重犯历史上唯心主义教育家们的错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