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提纲
说明:知识细点部分的题目适用于填空与选择题;简答题部分适用于辨析题目。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知识细点
1.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有关。
2.(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生产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重要的社会条件。
3.关于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则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实际上,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4.(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5.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近代以后,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
6.从形式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8.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序)之学,其宗旨在于(明人伦)。
9.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定为《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0.(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
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1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因材施教)。
1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启发)一词由此而来。
15.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是(《学记》),它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等观点。
16.苏格拉底主张(产婆术)。柏拉图认为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其代表作是(《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最早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其代表作是(《政治学》)。
17、(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每一个人”。
18、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的作品是(《爱弥儿》)。
19、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0、洛克提出(白板说)。他主张(绅士)教育。
2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他提出教育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22、《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作品,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等观点,主张“做中学”。
23、凯洛夫教育学分为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
2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于(1993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于(1998年)。
二、名词解释
1、广义的教育
2、狭义的教育
3、学制
4、义务教育
5、终身教育
6、全民教育
7、教育民主化
三、简答题
1.20世纪以来,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有哪些新变化?
2.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哪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3.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有哪些特点?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5.简述近代教育的特点。
6.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知识细点
1、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
发挥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具有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
4、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而目前的信息革命则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5、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舒尔茨),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
本储存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6、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
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
7、从形态上看,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文化的诸因素中,(价
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
8、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的。
9、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的特点是:在认知上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取向,在人事上具有
(重功名)的取向,在道德上具有(重忠孝)的取向。
10、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课程活动文化)。
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二、名词解释
1、人力资本
2、校园文化
三、简答题
1、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简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4、面对新科技革命,教育观念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变?
四、论述题
1、试论教育与文化的承传、改造与创新的关系。
2、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知识细点
、
1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
互作用论。
、
2内发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美国的(格塞尔)。外铄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
中国的(荀子)、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华生)。
、
3“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
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华生)的观点。
、
4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5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
6个体身心发展水平主要受到遗传、成熟、环境和(个人实践活动)的影响。
、
7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8
、
(格塞尔)提出了个体身心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
9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它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
10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
11
(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二、名词解释
、
1
个体身心发展
2
、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
3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
4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