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与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古仁人志士无不以“修、齐、平、治”为其远大志向,并履践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请找出若干事例,并阐释一下你个人对“义、利”关系问题的看法

天平的倾斜

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为人们设计一条完美的人生轨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尽管纵观历史,真正践行四者的人寥寥无几,但是那至少是古代仁人志士的伟大志向和为人处事的原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一直被古人当做人生的至上目标。于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了一大文化景观—“士”与“士文化”,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从古到今,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然而他们却时刻践行着成仁取义的人生信仰,在历史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提及“士文化”,不得不说有名的战国四公子,是时魏有信陵、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养“士”之风盛。还记得那一史记名篇《信陵君窃符救赵》,侯赢虽为引车卖浆之流,却因其智谋忠义成为信陵君座上课。再向公子举荐提出朱亥并提出退秦救赵之计之后,“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每每读及此处,心中总会为之一动,这或许就是古代士者的所作所为吧,知恩图报,舍生取义。

读及史记,历历在目的还有那些以生命书写历史的刺客们,。”《刺客列传》结尾曰:“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让太史公念念不忘的正是一个“义”字,无论这“义”是谁发明的,无论这“义”的结局如何,只要目的明确,就是政治正确,因其大义凛然、义无所顾、至死不渝,所以值得推许。可见他所看重的还是刺客的“精神魅力”,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刺客的职业精神便是勇于抛头颅洒热血敢于肝脑涂地,如此,便可慷慨赴死,功德圆满。古代刺客就是这样用冷兵器和生命写出了他们的英雄史,真正践行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取向。

尽管士在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古有不吃嗟来之食及不为五斗米折腰者;文士爱名节,重义轻利,孔子过盗泉渴而不饮,孟子喻义不言利;武士以“重然诺,轻生死”为业道,后来被大和民族窃去;他们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爱国,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士为知己者死”,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他们能“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能以身许国,毁家纾难;他们的信条是“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

万世不论一。

不可否认的是,士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也是为利益而生,为利益而战,马克思与恩格斯早就声明,人是重利益的,人从动物进化而来,身上必定还残存着兽性,于是我们总是看到如是的字眼知恩图报,为知己者死,毫无疑问,他们大都是受人恩在先,大义报恩在后。但是,阅遍史书,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利”与“义”的天平上,古人明显是偏向了后者。中华民族本身是一个英雄气节很浓厚的民族,尽管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的人在历史上也确然存在,基本在每个朝代,总是有那么几个名字映入我们的眼帘,秦的赵高,汉的董卓,唐的杨国忠,宋的秦桧,民国的汪精卫,这些响当当的位高权重之人因为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然而终因其因利弃义被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利”与“义“向来被当做一组对立的事物拿来谈论,实则是我们见惯了太多两者不和谐的场景,于是褒有舍生取义,贬有见利忘义。而且在古代,似乎是前者占据主流,而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天平似乎发生了倾斜,因利忘义者层出不穷,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官员贪污腐败问题,屡屡刺痛公众脆弱的神经。于是人们开始怀念那些简单却纯洁的时代,人虽重利,却未曾轻义。尽管做到利义的和谐统一确实非易事,但是两者也不应该是水火不容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盗亦有道”诸如此类的道理从小便被灌输到我们的脑中,只是我们有时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在经济全球化,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我们很难像古人那样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地域内。由于社会的进步,即使今天的平常人每天也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久而久之,大家都会变得更加实际,实用主义盛行。在利与义的关系面前,难免会重前轻后。我只能说,人是有惯性的动物,习惯是个可怕的东西,第一次往往很重要,如果第一次在利与义面前,我们便倾向了前者,那么以后极有可能去重复以前的轨迹,因此,在处理两者关系时,从开始就要有坚定的信念。

尽管人是实际的动物,但就人性而言,我只是悲观,但从不绝望,我相信,文化与观念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既然我们的先人认为我们留下如此优良的传统,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在物质化的今天,继续遵循先人的轨迹,一旦心有贪念,可以拿一些东西来激励自己,今人亦有许多楷模,譬如孔繁森,马祖光。只有在净化了心灵之后,在利与义面前,我们才能做出无愧后人的选择,希望天平恢复以往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