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ppt课件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词五首》复习解读PPT课件

《词五首》复习解读PPT课件
梦: 1.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 2.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 3.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 4.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作者报效国家,英勇杀敌的爱国 激情和雄心壮志
“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 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 的军营生活氛围。
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 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
么?
•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 字的表达效果。
•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悲壮肃杀的 气氛。
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 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 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 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1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 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1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 疾以“ ,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 雄心壮志。 16.《渔家傲•秋思》的主旨句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范仲庵《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念家 乡但又未立功难返的句子是: 6.《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7. 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 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 《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8.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 希望皇帝能重用的句子是:
《词五首》复习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共108张PPT)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共108张PPT)
黄河
译 文 : 浩瀚的沙漠上升起一股 孤 烟 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译文: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 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
目的
地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疏通诗歌意思。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只剩下。空,只、仅
译 文 : 举 目 四 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 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了。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 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地点
时间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 由 此 描 绘 了 一 幅怎样的画面?
上 (绘景)
尾联:紧张的斗争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2.深入研读诗句,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 天的“归雁”,它们正是远赴 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 以“蓬”“雁”自比,从中透 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 之情。
3.《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 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 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 在哪里?

《诗词五首》ppt课件复习课程

《诗词五首》ppt课件复习课程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颜色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情态
却道“海棠依旧”。
绿——叶
红——花 肥——雨后的叶子因水
分充分而茂盛肥大。 瘦——雨后的花朵因不
堪雨打而凋谢稀少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 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 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 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人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求
野渡无人舟自横。 一点自由和安静。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约客
——赵师秀
作者简介
• 赵师秀(1170~1219):南 宋诗人。字紫芝、灵芝,号 灵秀,又号天乐。光宗绍熙 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徐 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 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约客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诗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
意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
首联 捷报传来喜泪沾裳(盼望已久)

官 军 收
颔联
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
忽闻叛乱 已平的捷

报,急于奔
南 河 北
颈联
(宋)赵师秀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课时小结
渔家傲
梦中之景:迷漫 梦中对答:大气 梦中理想:隐喻
豪迈
谢谢 观看!
我告知天帝,自己的前途茫 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 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 长空XXX鸟正展翅高飞。风 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 一叶轻舟直接送往三座海上 仙山去。
自主 探究 感知文本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 长嗟日暮”在诗词中有何作用?
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 二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 “殷勤问我归何处”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 系,塑造了一个态度和蔼、关心民生疾苦的天 帝形象,其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
课时小结
望 盼
春望
所见:寄情于物 所感:触景生情 所盼:深切思念 所思:愁绪浓重
怀古伤今
自主 探究 感知文本
《雁门太守行》
描画了三个军旅生活画面: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 森严,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实,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 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在黄昏前,写战场 的厮杀,血流成河的悲壮画面;一个在夜晚,写官军出 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其中“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 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的豪情壮志。
自主 探究 感知文本
结合对本诗大意的理解,请对其中的 意境进行合理的联想
黑云—— 使人联想到大敌 当前的形势。
金鳞—— 戒备森严,显 示出不可侵犯 的气势。
自主 探究 感知文本
燕脂—— 深红的颜色透出肃 杀之气,遍地都是 战士的鲜血。
红旗—— 红旗半卷,写出行 军的诡秘。
课时小结
雁门太守行
写景:压抑 叙事:紧张 抒情:忠诚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 折戟沉沙铁未销, 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 自将磨洗认前朝。 过自己的磨洗才发现这是当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
本课诗词中有不少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两 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再见
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 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
写作手法方面,两首诗都很能体现杜诗“写实”的风格。
月夜
春望
杜甫
杜甫
中景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远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近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体会诗歌的意境,鉴赏诗歌名句。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从意象、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比较阅读两首以战争 为背景的诗歌。
探究步骤
1.全班分为2/4组,每1/2大组的同学选定一首诗歌进行解读。 2.自由朗读诗歌,从意象、内容、手法、情感四个方面,逐句 分析,体会诗歌内涵。 3.每组选择1-2位同学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全班一起总结。
始终郁郁不得志。
亡,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对自身才华、 命运的认识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赤壁》
对自身才华、 命运的认识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里 通过用典达到了以小见大的目的,即以二乔被锁喻 东吴灭亡,反写历史,颠覆战果,表现了诗人对周 瑜的不屑和嘲讽,流露出诗人生不逢时的感叹和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夸张:颈联以“家书抵万金”抒写了消息久盼不 至的迫切与担忧,以及思亲念家之情。
4.动作描写:尾联的“搔”字,刻画了诗人的苍老 之态,流露出诗人忧国思家悲己的情怀。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69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69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知识链接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南朝谢灵运和东晋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借以表达诗 人们不满于现实的情绪以及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 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山水田园诗名篇: 谢灵运《登池上楼》 孟浩然《过故人庄》(教材收录)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材收录)
——苏轼评《饮酒》(其五)
苏轼旗帜鲜明的反对“望南山”的改法,认为如改为“望南山”,整首诗都会失去 神采。而“见南山”则是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全无机心,一片真淳天然。
细读分析 2.你同意苏轼对于“见”与“望”的理解吗?说说你的想法。
不能。“见”是指在漫不经心中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 境,与全诗闲远散淡的氛围吻合。“望”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会破坏 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教师小结
“诗无达诂”,对同一文学文本的理解,不同的读者可以 见仁见智,对诗文意境、意义、寓意的理解是没有止境,亦 没有最完美答案的。
【字词解释】“达”,明白、晓畅之意;“诂”,用通行的话解释古代语言文字 或方言字义。
细读分析 3 .“ 采 菊 东 篱 下 ” 和 “ 飞 鸟 相 与 还 ” 两 居 中 , “ 菊 ” 和 “ 飞 鸟 ”两个意象有何象征意义?
目录
26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01 学习目标
02
课前资料
03 教学过程
04 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五首诗词,体会不同体裁的诗歌的韵律特点。 2.读懂诗意,品析诗歌的遣词造句、意象选择和艺术手法。 3.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课件 (共8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课件 (共86张PPT)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作品有哪些?
1、《桃花源记》 (散文) 2、《五柳先生传》(传记)
3、《归园田居》 (田园诗)
《春望》 杜甫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 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 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 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 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 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 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 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 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 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合作探究
2、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种 解释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 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 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另一种 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由于战 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 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 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 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 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郭似乎要被摧垮 了。日光穿过云的缝隙,照耀在战士 们如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首联
写景叙事相结合,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 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 守军威武雄壮,面对敌人严阵以待、毫不退 缩的决心,恢宏的士气。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角:古代军中的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 古代军中的号角。角声满天:战争规模大,从白昼持 续到黄昏。 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化妆品。这里形容战场上泥 土变成了紫色。(晚霞映照大地,土地变成胭脂般紫 红的颜色,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39张PPT).ppt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39张PPT).ppt

感慨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 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合作探究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 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2.诗歌前两句和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 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结局就会相反,历史形势 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01
春望
杜甫
作者简介
作者 评价
作品 风格
代表 作品
杜甫
字பைடு நூலகம்美 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
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 称为“诗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等。
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 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 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 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 千古的名作。
古诗今译
都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长安 城内草木凄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有版本写作“望”。苏轼说“因采 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 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68张PPT)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68张PPT)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当时的青 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韩愈,当时韩 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 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 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 送过来的诗歌,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 句诗词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 详谈,而这仅已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 的诗,就是..........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 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到此所望结束了,诗人后两 联由悲痛国事转为想望亲人。
(三)赏析颈联和尾联
杜甫是前年八月为叛军所俘的,被困于长安一冬春,一直思念寄居在州的 妻子儿女,因此说“家书抵万金”。
杜甫在写《春望》的前一年(至德元年)秋,在长安就写有《月夜》:“今 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 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虽然同样远的是俗世的名利,但陶渊明是无须地偏而心远,“鸢飞戾天 者”是见地偏而心远。对陶渊明来说地是否偏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无论条件 如何他的心都是远的。也就是:超然——超然物外、超然世俗、保持本心。
第二层:品味“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
1、“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能否换为“望”, 为什么?
不能,诗人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 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 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适悠然的氛围相吻 合,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而“望”字更有目的 性,更像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 成的意境。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有何深意? 鸟飞倦了,也知还家,那么人呢?也应该返归这美丽宁静的大自然,享
受田园生活的惬意,不要再为名利奔波劳累。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 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反璞归真”。

语文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61张PPT)

语文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61张PPT)

学习任务二:游山西村
(2)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看到了村民的热情好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 豚),也看到了优美的景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还感受到了淳朴的风土人情(箫鼓追随春社近,衣 冠简朴古风存)。
学习任务二:游山西村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出自本诗的 名句,请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谈一谈其中蕴含的哲理。
第五单元 21 古代诗歌五首
设计说明
《古代诗歌五首》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 沛,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关 心国运;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对 《古代诗歌五首》的学习,要从读诗的角度入手,建议学生通 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可在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 人情感的基础上,通过补充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 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学习任务一:登飞来峰
(3)结尾两句中的“浮云”和“不畏”有何含义?这两句诗蕴 含了怎样的哲理?
浮云:这首诗中的“浮云”一语双关,既指飘浮的云,也用来 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
不畏: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信心。 哲理:人不能害怕眼前的困难,应该关注大局,目标长远。
学习任务一:登飞来峰
1.诵读《登飞来峰》,感受诗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 韵律。
2.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理解诗歌 基本内容。
学习任务一:登飞来峰
3.再次朗读诗歌,结合补充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资料补充】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 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 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 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3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3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渔家傲
李清照
天帝居住的地方。 同“漫”,空、徒然。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 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 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我要)像大鹏 鸟那样乘风高飞。举, 高飞。《庄子·逍遥 游》:“鹏之徙于南 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
诗意疏通
建造房舍。 结,建造、构 筑。庐,简陋 的房屋。
喧嚣扰攘的尘世。
如此,这样。
山间的云气。
傍晚。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闲适淡泊的样子。
想要分辨清 楚,却已忘了怎 样表达。
不胜簪 zān 折戟沉沙 jǐ
自由朗读
塞上燕脂
yān
学诗谩有惊人句 màn
请你根据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划分 节奏,反复诵读诗歌,细加品味。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诗文朗读 自由朗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韵脚
结 庐/在/人 境 , 而 无/车 马/喧 。
问 君/何 能/尔 ? 心 远/地/自 偏 。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Fra bibliotek成果展示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 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你怎能这样呢?内心远离 尘俗,自然就会觉得地处偏僻了。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兴亡之事呢?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奔流不息。
• 解读:上阙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眺,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 追,情感沉郁悲怆。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花飘进珠帘打湿了罗幕,狐皮大衣不保暖,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拉不开,铠甲冷得难以穿上。 互文修辞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沙漠纵横交错结了百丈冰,愁云暗淡无色万里凝滞。 百丈、万里:夸张,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奇寒。 “愁”“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这两句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在这样的一个家中,从军归来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 无靠的孤独悲伤。
理解赏析
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哀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 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揭示了战争带给人们 的灾难。
1.熟练背诵这五首诗词,理解其内容和情感。 2.完成九下《诗词五首》复习的后测题。
理解赏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铺天盖地能把白草折断,塞北的天空八月就纷飞着大雪。 开头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像一夜间忽然刮起了春风,千万棵梨树开满了花。 以春景写冬景,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意境壮美, 富有浪漫色彩。体现了以苦寒为美的豪迈之情,表现出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7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7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背 景
世风大坏。处在这个时期的陶渊明既不能实现理想,也不 愿受制于人,与官场同流合污。相形之下,大自然与田园成 为他心中的一方净土。
《饮酒》组诗共 20首,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 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旨在借酒抒怀,以醉语作 醒语。
三、读懂诗意
自主学习:参照注释,读懂词 句的意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诗歌
3.“烽火连三月”交代了什么信息?如何理解“家书 抵万金”?
“烽火”指战争,“连三月”生动形象地点明战火持续不 断的境况。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 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所至之地,百姓皆惨遭 杀戮。
“家书抵万金”意思是“一封家书值万两黄金”。诗人被 困长安,与家人分离因战争无法相见。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 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万金”使用夸张的修 辞写出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各时期代表作有: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安史之乱 时期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成都时期
《蜀相》《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wèi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贰 知人论世
贰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

《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身世浮沉雨打萍。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 里叹零丁。
惶恐滩头说惶恐, 赏析:巧用地名,对仗工整,抒
但在最后一句却由 悲而壮、由郁而扬, 迸发出“人生自古
零丁洋里叹零丁。 发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谁无死”的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 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慷慨激昂、掷地有
留取丹心照汗青。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声,以磅礴的气势、
素 且属于一定的宫调。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
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因此,每首元曲的 前面都冠有类别名、宫调名、曲牌名和曲题名。
名师导学
1. 背景解读
《十五从军征》 写作背景: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 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 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 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 泪下。
名师导学
2. 诵读赏析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十五从军征》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赏析:“八十”与“十五”相对照, 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
是一首叙事诗, 描绘了一个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 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 “少小离家老
谁?”
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八十岁是虚 大回”的老兵
名师导练
二、理解默写 1. 《十五从军征》中的远景描写,表达了凄凉破败的景 色的句子是:__兔__从__狗__窦__入____, _雉__从__梁__上__飞___。 2. 《十五从军征》中的近景描写,表达了凄凉破败的 景色的句子是:__中__庭__生__旅__谷____, __井__上__生__旅__葵___。 3. 《十五从军征》中以动作、细节描写更加深刻地表现 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_出__门__东__向__看___, __泪__落__沾__我__衣___。

《唐诗五首》教学课件(66张PPT)

《唐诗五首》教学课件(66张PPT)

写作背景: 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 有感而作. 写景: 描写了在黄鹤楼头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 抒情: 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 於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的感慨,并因日 暮而生思乡之情.
注释: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 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 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 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可是日近黄昏, 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 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野望,古诗名,《野望》诗以王绩与杜甫 所作流传最广。王绩《野望》写的是山野 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 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 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杜甫《野望》诗共有两首,均表达出诗人 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国破家亡,天涯漂 泊的情怀。
野望
诗人隐居 的地方。 傍晚,太阳快 落山的时候 徘徊, 彷徨。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 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 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律第一。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 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 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 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 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 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 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 传之久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 梦 李令
清 照
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夫赵明诚 是著名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 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 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 诚病死,境遇孤苦。前期多写悠闲生 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感伤情调。李清 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 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 是词。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被称为“李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 峰。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西北望长安, 表达诗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
可怜无数山。 和对它的失去感到惋惜。
青山遮不住,
紧承上片,青山能遮住北望的视线,
毕竟东流去。 却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抒发了词人爱国伤时之情。
§词作赏析
“中间多少行人泪!”
人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求
野渡无人舟自横。 一点自由和安静。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约客
——赵师秀
作者简介
• 赵师秀(1170~1219):南 宋诗人。字紫芝、灵芝,号 灵秀,又号天乐。光宗绍熙 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徐 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 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约客
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愿望)
回老家的 喜悦之情.
尾联 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
滁 州 西涧
(唐) 韦应物
作者简介
唐朝诗人,长安人。在中唐前期,韦应物 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 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 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 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 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 其自然。《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 无奈的处境和心情。
写作背景: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 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 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 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 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 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黄梅时节家家雨, 户外自然之景 青草池塘处处蛙。 (寂寞、单调) 有约不来过夜半,
室内人物之景
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约客未至的心情: 有急、有气、有失落、 有无奈。
诗文赏析
•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 “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 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 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 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诗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
意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
首联 捷报传来喜泪沾裳(盼望已久)

官 军 收
颔联
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
忽闻叛乱 已平的捷

报,急于奔
南 河 北
颈联
运用借代、拟人,写出 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
表现了词人在少 女时代对美好事 物的关切,以及 对闺中生活的怀 念。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辛弃疾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南宋 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齐名,并 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 二安”。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 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
•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 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 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 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 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 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 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 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 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诗词五首》ppt课件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 ( jì )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 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阳。
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泪水就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野春上独 渡潮有怜 无带黄幽 人雨鹂草 舟晚深涧 自来树边 横急鸣生

州 西

应涧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偏爱
独怜幽草涧边生, 写春景

上有黄鹂深树鸣。

西
春潮带雨晚来急, 创造恬淡幽静的意境,表现诗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颜色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情态
却道“海棠依旧”。
绿——叶
红——花 肥——雨后的叶子因水
分充分而茂盛肥大。 瘦——雨后的花朵因不
堪雨打而凋谢稀少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 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 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辛弃疾一生力主 抗战,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 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色。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 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 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 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