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陈福明-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陈福明-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经济学基础是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取舍、优化整合,并合并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课,贸经、工商系各财经类专业必修的职业知识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员“学会思考”为出发点,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使学员对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 .理论方面( 1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 )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市场价格理论( 3 )熟练掌握和应用弹性原理/( 4 )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5 )领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 6 )理解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7 )了解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8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9 )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0 )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11 )理解IS — LM 模型、(12 )领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特征、种类及其手段2 .实践方面( 1 )能够对一个企业的决策如价格决策、产量决策作出解释( 2 )能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薄利多销”、“规模受益”等( 3 )能够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

( 4 )能够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5 )能够分析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践的影响( 6 )能够根据政府的政策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或者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推断政府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

(生物科技行业)《医用生物学》教学大纲

(生物科技行业)《医用生物学》教学大纲

安徽中医学院《医用生物学》教学大纲Medical Biology供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审定安徽中医学院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二零一一年五月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医用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在我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中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

细胞作为有机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既是生命科学发展的生长点,又是生命科学发展的汇聚点,因此细胞生物学不仅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也是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

目的: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及各细胞器间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掌握和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热点课题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生命信息流和细胞信息网络的研究、信号传递与细胞识别、细胞增殖、调控等。

使学生对认识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强烈的追求和探索精神、善于从生命现象探求其内在规律、能够运用现有的细胞生物学知识去研究生命科学中特别是水生生物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课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医用生物学》是医学专业基础课,既有理论教学,又结合实验教学,教学内容量大面广,是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所有医学课程的基础,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具有直接和长远的影响。

二、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36,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12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1.教材(1)王望九.医学生物学.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2)张凯.医学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实验指导.安中校内自编,2005年.2.主要参考书(1)John Wiley & Sons.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Third Edition, 2002.(2)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王金发.《细胞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4)汪堃仁、薛绍白、柳惠图.《细胞生物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左伋主编.医学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四、课程考核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方式采取期末考核、平时测评、实验、论文等综合考核方法。

石油工业概论大纲

石油工业概论大纲

《石油工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etroleum Industry Introduction课程编号:适用专业: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储运专业及相关非石油专业学时: 28 学分: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门课程是初步了解石油工业全行业基本内容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主要针对的是石油工程专业新生、石油相关专业及非石油专业学生。

课程内容概括性地介绍了石油工业的上游——石油的勘探、开发到石油工业的下游——石油的储运、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论和过程,同时还介绍了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及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石油工业有一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对石油行业的兴趣和投身石油行业的热情,同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和要求:1.基本概念(包括:石油、天然气、石油工业、石油工业的上游、石油工业的下游、石油、天然气物理性质等)2.石油的用途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3.我国和世界的油气分布4.我国和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史及发展趋势5.我国和世界的主要大型石油企业教学重点:石油的基本物理性质、用途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本门课程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学难点:石油、天然气、石油工业、石油化工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石油地质基本内容和要求:1.沉积岩和地质构造包括的内容:沉积岩的形成和分类、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地层的单位和地质年龄、地质构造及分类,介绍这些内容中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概念。

2.油气的生成包括的内容:石油成因学说、油气生成的条件、油气生成的阶段、天然气成因类型,介绍这些内容中的基本过程、理论和基本概念。

3.油气藏的形成包括的内容:油气藏形成及保存条件、油气藏类型、油气藏分布规律,介绍这些内容中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沉积岩、含油气沉积盆地、地质构造、石油生成的主要地质年代、石油的成因、油气圈闭、油气藏的性质、生储盖组合、形成油气田的基本条件。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College Sports课程编号:22000041—22000044 课程类型:通识基础课程总学时:128 课程学分:4+1+2+3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大学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修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2.课程目的(1)运动参与目的: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的: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3)身体健康目的: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能合理的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的: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的;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的: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总学时128,每学期32学时)1.理论课面向一、二年级全体学生,以传授体育基本理论与专项运动理论为主,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主要目的的体育课程。

理论内容包括:体育基本理论与专项理论(1)基本理论主要内容: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运动保健、体育与健康、卫生与健康、养身与保健。

(2)专项理论主要内容:各项运动项目特点、规则、裁判法的介绍。

2.基础体育课针对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以基础运动项目与身体素质的内容为主。

3.选修课针对一年级学生第二学期和二年级学生两个学期,以满足学生专项运动兴趣,提高专项运动运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体育课程。

《眼科学护理学》教学大纲--供三年制护理专科专业使用

《眼科学护理学》教学大纲--供三年制护理专科专业使用

眼科学护理学教学大纲ophthalm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供三年制护理专科专业使用)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眼科护理学是阐述眼科整体护理规律的专业学科。

是以在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基础上,从专业护理角度,根据不同的眼病从而有针对性的护理,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教学注意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整体化护理为指导、护理程序为框架,按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

目的: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眼科护理学程序的基本知识、理论、技能,正确进行眼科护理。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眼作为视觉器官,是机体的一部分,与其他组织器官密切相关。

不少眼病可引起全身症状,如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眶蜂窝组织炎引起头痛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相反亦有全身性疾病引起眼病,如风湿病引起的虹膜睫状体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等。

对于一个眼病患者来说,可能是独立的眼病,或是眼病及其所致的全身病,或是全身病及其所致的眼病,是同时存在不相干的眼病与全身病等。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学习以整体观为主的眼科护理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个眼科护理工作者须以整体观为出发点,全面观察,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护理方案。

其他各科护理人员对眼科亦应该有所了解,因心血管,内分泌,血液等系统的疾病,颅脑外伤,妊娠毒血症,小儿麻疹,脑炎与脑膜炎,脑肿瘤,梅毒,艾滋病,癔病等,在眼病或可有一定的症状表现。

故具有必备的眼科知识,对临床各科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水平大有裨益。

二、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21学时,其中理论21学时,实践教学(实验0学时或实训0学时或见习0学时、其他(注明)0学时), 习题及讨论0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1.教材1.席淑新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11月2.主要参考书1.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6月四、课程考核考核方式采取课堂测验、平时作业及期考试,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末。

《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

《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

《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平面设计》是广播电视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开设《平面设计》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造型训练,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艺术设计造型和电脑美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2.教学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平面设计》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在美术类专业开设的诸多美术课程中,《平面设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应在学生有了一定素描基础之后开设,在它之后紧接着要开设《立体构成》。

这两门构成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造型训练的课程,它们是现代造型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这些构成的基本法则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平面构成设计主要从抽象的形态入手,培养学生在形态方面的创造性。

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才能逐渐掌握技巧,掌握基本的平面构成设计规律。

因此,本课程需要通过教师对典型的平面设计构图的讲解,使学员逐步理解平面设计构图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平面构成设计练习。

教科书的每一章中都列举了不少典型的构成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度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范例作品,进行必要的示范和讲解,利用作品范例向学生介绍构成的创作技法,课后还应并布置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作业,并主要由教师对学员的作业进行点评。

《光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光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

《光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光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

《光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光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早的学科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光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学科。

它是研究光的本性、传播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律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

它是文典学院理科班物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有关光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的计算方法,掌握光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现代光学及光学与其他学科、技术相结合的发展状况,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三大主要内容,了解光学的发展及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ppt、flash、视频等)、启发式教学,加强演示实验。

组织师生讨论(答疑、辅导、演示实验等)。

安排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对自学内容,布置讨论及思考题,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传统波动光学时,渗入现代光学内容,沟通他们之间的联系。

注意加强基础,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既重理论也重应用,努力使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和光学基本的传统内容有机结合。

通过光学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1、总学时安排本课程的总学时数为54,其中课堂教学为48学时,期中考试和机动为6学时。

2 、内容与课时分配第1章光和光的传播(6学时)1.1 光和光学1.2 光的几何光学传播规律1.3 惠更斯原理1.4 费马原理本章的重点是光程的概念、费马原理的表述和惠更斯原理,难点是次波叠加概念的理解。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学和讨论思考题:1、为什么透过茂密树叶缝隙投射到地面的阳光形成圆形光斑?你能设想在日偏食的情况下这种光斑的形状会有变化吗?2、惠更斯原理是否适用于空气中的声波?你是否期望声波也服从和光波一样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第2章几何光学成像(9学时)2.1 成像2.2 共轴球面组傍轴成像2.3 薄透镜2.5 光学仪器本章的重点是共轴球面组傍轴成像、薄透镜成像、光学仪器,难点是薄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的必修课,是软件系列的实践类核心课程。

它的先修课程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开发系统级技术基础、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

该综合课程设计是培养训练学生在系统级软件领域的系统观和系统能力。

开设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级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锻炼学生复杂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能力。

培养系统观、底层系统级能力,融会贯通计算机系统级核心课程的知识体系。

形成以系统的方式思考、以系统的方式分析、以系统的方式构建的核心工程能力,并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在老师引导下分组完成一个系统级软件的开发,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具有运用程序设计语言(C/C++/Java/C#等)编程实现系统级软件的能力(2)具有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3)提高项目开发的概要分析与设计、详细设计、编程实现与测试的能力(4)贯通系统级核心课程的知识架构形成以系统思考和设计开发的系统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程序设计(C与C++)》、《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开发系统级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综合应用达到培养工程素质能力。

二、课程安排和要求1、课程时间:5月底结束,具体时间和地点由指导老师自行安排。

2、课程形式:讨论答疑与上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设计要求(1)指导老师负责拟定课程设计任务,按照“系统级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详细填写相关内容,包括题目、主要任务、详细功能描述、预期成果与目标、采用的编程语言要求、课程设计相关的先修课程名称、考核指标及方法、题目难度、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

题目难度等级说明:1级:不需要学习任何新的知识,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系统设计能力;2级:需要学习少量新知识或者学生已经自学了相关的新的基础知识,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先修课程的能力;3级:需要学生已经自学了相关新知识或者具有较强的学习新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学生参与完成过较复杂的课题(2)课程设计内容包括:主要为了打通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系统级核心课程,运用先修课程(C/C++/Java/C#、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培训学生软件程序设计能力,编码能力,让学生能够制作出一个系统级的软件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深埋圆形洞室二次应力状态的弹 2 性分布
6 岩体 第三节深埋圆形洞室围岩弹塑性分析
力学在 第四节深埋非圆形洞室二次应力状态的 2
地下工 弹性分布简介
10
程中的
应用 第五节围岩压力概念与类型
1
第六节松散岩体的围岩压力计算
2
第七节塑性形变压力的计算
2
第八节新奥法简介与应用
1
7 岩体 第一节边坡的应力分布数值计算结果简 力学在 介
2. 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编制课程教学内容时,原则上注意培养学生宏观把握获取岩石的工程性 质、微观分析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机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弹性力学和岩石力学 知识建立岩体工程问题的力学模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创新 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
(1)绪论:岩石与岩体的界定;岩体力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岩体力学的 研究方法;岩体力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地位;岩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4. 授课计划
岩石力学授课计划表


学时 数
课时数
第一节岩石与岩体
第二节岩石力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
1
1 绪论 第三节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
2
第四节岩石力学在其它学科中的地位 1
第五节岩石力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
2 岩石 的基本 物理力 学性质
第二节岩石的强度特性 第三节岩石的变形特性 第四节岩石的强度理论
3
类 -94)
2
第四节国内外不同行业工程岩体分级标

第一节初始应力状态的概念与意义
第二节组成岩体初始应力状态的各种应
力场及其计算
3
5 岩体 的初始 应力状
第三节岩体初始应力状态的现场量测方 法
5
态 第四节岩体初始应力状态分布的主要规

2 第五节高地应力地区的主要岩石力学问

第一节岩体二次应力状态的基本概念
1.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岩石力学》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 课程,它是应用必要的力学知识研究岩体力学性态、变形和稳定性问题,是土木 工程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本课程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 的高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原岩应力 确定方法;围岩应力分析,位移的计算、稳定性分析、岩体力学试验方法等基本 知识。具有解决岩体工程(包括:地下工程、岩质边坡、地基工程)实践问题的 基本技能,并了解岩石力学学科发展的当前动态。
名称

分配
1
岩石比重的测定
2
岩石密度的测定
2
3
岩石含水率的测定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测
4

9
演示实验
2.5
序 章目名称

5
岩石单轴抗拉强度测定
岩石凝聚力及内摩擦角的测定
6
(抗剪强度试验)
7
岩石变形参数的测定
8
煤的坚固性系数的测定
合计
8 学时
学时 分配 0.5
1
2
学生作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练习题,这一类习题在每 堂课后适量地布置;第二类是综合分析题,这一类练习题每一章进行完成后布置, 要求学生通过理解教材,通过教师授课,并阅读一定量的文献后完成。
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练习题,例如:(1)岩石和岩体力学指标的计算。(2) 岩石强度理论分析。(3)原岩地应力的计算。(4)围岩应力状态及变形计算。(5) 边坡稳定性计算。(6)地下工程荷载计算。(7)围岩加固理论计算。
(5)工程岩体分类:工程岩体分类的目的与原则;工程岩体代表性分类简 介;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6)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初始应力状态的概念与意义;组成岩体初始应 力状态的各种应力场及其计算;岩体初始应力状态分布的主要规律;高地应力地 区的主要岩石力学问题。
(7)岩体力学在洞室工程中的应用:岩体二次应力状态的基本概念;深埋 圆形洞室二次应力状态的弹性分布;深埋圆形洞室弹塑性分布的二次应力状态; 节理岩体中深埋圆形洞室的剪裂区及应力分析;围岩压力;松散岩体的围岩压力 计算;塑性形变压力的计算;新奥法简介。
(8)岩体力学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边坡的应力分布。
(9)岩体力学在岩基中的应用:岩基中的应力分布:岩基上基础的沉降: 岩基的承载能力:岩基的抗滑稳定:岩基的加固措施。
(10)岩石力学与工程新进展。
3. 学生作业基本要求
《岩石力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为帮助 学生掌握好课堂教学内容、训练岩石力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计算分析和解决岩石 力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重视让学生课后完成一定 的作业量。
(2)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岩石的强度特性;岩 石的变形特性;岩石的强度理论。
(3)岩石动力学基础;岩石的波动特性;影响岩体波速的因素;岩体的其 他动力学特性。
(4)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岩体结构面的分析;结构面的变形特性;结构 面的力学效应;碎块岩体的破坏;岩体的应力一应变分析。
2
4
10
2构面的分析 的基本 第二节结构面的变形特性
2
8
力学性 能
第三节结构面的力学效应
第四节岩体的应力-应变分析
3
第五节裂隙岩体等效应力-应变分析
3
第一节工程岩体分类的目的与原则
1
第二节工程岩体代表性分类简介
4 工程
岩体分 第三节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
1
边坡工 程中的
第二节边坡稳定性分析
2
4
应用 第三节边坡加固原则
1
8 岩石 力学在 基础工 程中的 应用
第一节岩基中的应力分布 第二节岩基上基础的沉降 第三节岩基的承载能力 第四节岩基的抗滑稳定 第五节岩基的加固措施
9章 岩 体力学 新进展 简介
岩体力学新进展简介
2 4
2
2
2
实验名称与学时安排

学时
综合分析题,例如:(1)你了解的岩石强度理论有哪些,为什么库仑准则至 今仍然在广泛应用,谈谈你的看法。(2)谈谈岩石的时间效应性态,介绍几种你 所了解的流变模型,并简单讨论其性质。(3)如何用本构关系来描述结构面的影 响。(4)地应力的量测方法有那些,简单谈谈其相应的工序,根据你的分析给予 评价。(5)岩体稳定性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并给予简单说明。(6)完成一个边坡 稳定性分析的工程实例,并建议加固方案。(7)每项专题讲座后,也要求留些作 业或思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