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苗与大树的谈话》(完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
闲书。怎么办呢? 我就放学以后不回
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
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
《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
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 苗苗你
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课文分析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 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 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 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 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 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 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 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 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 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中 《水浒传》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 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 国 一百单八将,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四 《西游记》以民间传说故事、话本及杂剧为基 大 础创作而成。写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 名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 著
掌握开头四要素
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地点 1999年8月21日――――→时间 季羡林,苗苗―――――→人物 (小苗与大树)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事件
时间: 1999 年 8 月 21 日 地点: 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 苗苗,现
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
采访者,你问我答,好
吗?

苗: 好。
想一想
同桌分角色认真读课文,看看 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
1、 阅读 2、 偏科 3、 学习外语 4、 积累古诗文
想一想
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 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1 小组分角色朗读 2 全班分角色朗读
季羡林: 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 苗: 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 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 还能将《水浒传》里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三国演义》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 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 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
童年时的 “窃读”,让 “我” 从书中得到了很 大 的乐趣。下面这篇文章,摘自一个小女孩同一位学 者的对话。读读课文,想想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再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同学们,童年时的“窃读”,让“我” 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今天我们要学习 的这篇文章,摘自一个小女孩同一位学者的 对话。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文扫清文中的生字、词。
话题三:请教学外语——鼓励早学习
关平 爱易 少近 年人
话题四:背诵古诗文——加大积累量

苗苗是在一个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里长大的。和巴金爷爷、冰心奶奶的合 影摆在她的书柜里,贾平凹的画、刘炳森的字挂在她家的墙上,白天在院子 里玩耍,会遇上胡絜青奶奶的慈祥目光,晚上接到的电话很可能是史铁生叔 叔打来的……大师们的存在是十一岁的小姑娘苗苗的生活背景。苗苗很幸运。 读书读到四年级的时候,苗苗发现语文课文《我们的军长》的作者的名字 有点熟悉。“邓友梅?是我们同住一栋楼的邓友梅伯伯吗?”苗苗的心里一 阵激动,就想和他说几句话。机会很快来了,但苗苗还没有说够呢,电话就 被妈妈夺了下来。心底的热情于是被压抑了下来,但被唤醒的,是她要和大 师们聊天或曰对话的隆重计划。 苗苗开始了和大师的对话,此时,苗苗已经十岁。十岁的苗苗在一个大雪 后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遇到了胡絜青奶奶。自小善画的苗苗突发奇想,要给 奶奶画像,奶奶站起来又坐下,站起来又坐下,一直等苗苗画完了才回家。 慢慢地,苗苗长大了,她有好多好多关于老舍爷爷的问题想问奶奶。于是 她就把这些问题记在一张纸上,奶奶看了说:“嗯,小记者,不简单。”于 是,奶奶郑重其事地跟她约好,星期天早晨,就是奶奶每天晒太阳的时间, 在楼下小花园里,给她讲老舍爷爷的故事。 对话就这样开始了,继《和胡絜青奶奶谈老舍》之后,又有了《在季羡林 爷爷家的那片荷塘前》、《和史铁生叔叔聊大天》、《和李国文伯伯侃“三 国”》、《在丁聪爷爷家里采访“小丁爷爷”》、《听黄宗江爷爷谈他的戏 剧人生》。 苗苗问胡絜青奶奶:我觉得老舍爷爷最能理解我们小孩儿。比如他说,孩 子就得天真、活泼,他一看见那些“小大人”、“小老头”,就伤心得想落 泪。可是我发现,好多大人其实都跟老舍爷爷喜欢的不一样,因为,大人夸 我们小孩的时候就爱说:“这孩子真懂事儿,像小大人似的。”我知道,舒 乙叔叔小时候也爱胡淘气,老舍爷爷把他淘气的事都写到书里了,奶奶,是 我淘气呢还是舒乙叔叔淘气呢?老舍爷爷打过他吗?
认读下列词语
彭(péng)公案 济公传 水浒(hǔ)传 施公案 三侠(xiá)五义 滚瓜烂熟 能文能武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古文观止 绿(lù)林好汉 闲书 起码 一百单八将 嗯(ńg)
认读下列词语
《彭公案》 《济公传》 《水浒传》《施公案》 三侠五义 古今贯通 闲书
ńɡ
滚瓜烂熟 能文能武 文理贯通 古文观止
一、生 字:彭 二:多音字:传


绿

想一想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中 的“苗苗”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
苗苗正在采访胡絜青奶奶来自 名人堂人民艺术家老舍 国学大师季羡林
教育家叶圣陶
苗苗(1989——
):全国十佳小 记者。原名张苒,笔名张苗。著有《小苗 与大树的对话》,后又发表了《我眼中的 人大附中》《艺术家散论》《荷塘》等文 章。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培根说: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美国人说: 书籍是积累世人智慧的不灭 的明灯。 杰· 李· 贝内特说:书籍是作者为我们渡过危 险的人生之海而准备的罗盘、望远镜、 六分仪和海图。
莎士比亚说: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宝库。
阅读,是 ,
苗 苗: 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 喜欢语文当然 好,但语文要好,数学 也要好。21 世纪的青年, 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 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 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
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
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 21 世纪

阅读,是
阅读,是




积累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 宝库的大门。 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找到智慧 的源泉。 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看得很 远很远。
赠给同学们:
如果你想学好语文, 先爱上阅读吧!
话题一:讨论看闲书——多读课外书
小 苗 与 大 树 的 对 话
话题二:谈学习偏科——提倡三贯通

苗: 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 (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结合插图,说一说季老和苗苗分
别分别有什么特点?
季老: 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 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 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 好问,对季老的充满着尊 敬崇拜。
品味题目的寓意:
表面上课题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 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 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 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 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 茂的大树。“小苗”和“大树”交流的正是 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 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长的内容。
《彭公案》写古代清官彭朋查办不同事
中 务的断案故事,广为留传而千古不衰。 国 《施公案 》以施仕纶为中心人物的公 侠 案题材情节,宣扬“惩恶扬善”思想 。 义 《三侠五义 》是由清朝评书艺人石玉 公 昆口头创作的评书 ,全书120回。 案 小 《济公传》主要讲述了济公济困扶危, 说
惩治强梁,与为富不仁者作对的故事。
的青年。
三贯通
(1)中西贯通 (2)古今贯通 (3)文理贯通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
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 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 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 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 世纪发展的需要。
季羡林(1911——2009):中国语
言学家、翻译家、作家。曾任北京大学东 方语言学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长。是中 国著名国学大师。
季羡林
(1911-2009.7)
是中国著名古文字 学家、历史学家、 作家。曾任中国科 学院哲学社会科学 部委员、北京大学 副校长、中国社科 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 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 答式。
苗苗问黄宗江爷爷:您交过数不清的落难的朋友,您和阮奶奶不歧视他们,谁到了 你们家,总是有饭吃、有酒喝。怎么能做到这点呢? 苗苗问丁聪爷爷:我看您画的漫画,爱憎都特别分明。是因为画漫画就要求爱憎分 明呢,还是因为您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所以您才喜欢画爱憎分明的画呢? 苗苗问季羡林爷爷:我真不懂,大人老是说,小时候要好好学习,长大就不“徒伤 悲”了,看闲书算不算学习,有没有坏处呢?爷爷,您小时候虽然爱看闲书,可总能 考甲等,我怎样才能又有时间看闲书,又不挨打,又能一考就考个好成绩呢? 苗苗还准备接着问下去。这个长胳膊、长腿,长脖子上支着一个圆圆大脑袋的女孩 有着没完没了的问。每一次,都是妈妈截断她问不完的问题,因为这些大师级的人物 大多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而这个垂髫小儿的每一个问,都意味着一次集中的、系 统的学习。 为了采访季羡林爷爷,苗苗看了爷爷全集中所有的散文和杂文。为了采访李国文伯 伯,苗苗一边听《三国演义》的评书,一边看李国文伯伯的评点。为了采访丁聪爷爷, 苗苗买下了三联书店所有丁聪爷爷的书。为了日后采访相声大师马季,苗苗听完了马 季的十八盘录音带,又参考着听了侯宝林先生的五盘录音带…… 苗苗的妈妈说,听孩子采访这些大师,有种如闻天籁的感觉。苗苗的爸爸说,孩子 的一次采访就是一个很长时间的学习过程。大师们注视着孩子时的那种依恋、关爱和 骄傲,让人觉得心里软软的。 黄宗江爷爷向苗苗透露,当年,他给阮奶奶写万言情书的时候,她是个准师级女政 委,而爷爷才是个正连级的小编剧。“我的勇气,更让人意想不到。只要是我看准的 事,我就会不管不顾,穷追不舍。” 丁聪爷爷告诉苗苗,画漫画的人总是喜欢找问题,见到坏人、坏事、坏风气就想讽 刺讽刺,不讽刺就着急。当然了,我也可以不讽刺。像眼下正过年,我就画画龙,应 应景,这准没错儿,可你说有什么意思呢?有些事情不能敷衍,我有一句话,叫作: 愿听逆耳之言,不做违心之事。我画的都得是老百姓想的事情,老百姓通得过的,我 才画。 季羡林爷爷说,二十一世纪的青年,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我见到苗苗的时候,苗苗正在补习数学课。她也想做一个文理贯通的学生。
谈一谈
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 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 底“闲书”指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 们的理解吗?
苗 苗: 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 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
能写得通顺呢?

苗: 得多看点
儿课外书。
季羡林: 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 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 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 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 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 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露了 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暗示了封建王朝必将走向 衰落的历史命运。
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
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 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 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
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 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
贯通:
面发展。
全部透彻地理解与领悟,达到精通。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 低着头看《水浒传》, 一边看,一边背一百 单八将的座次,结果 被老师发现了。爸爸 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 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 (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
苗 苗: 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
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
语老师,说过了 12 岁
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
不准了。爷爷,您会
那么多种外语,您说,
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 倒不一定是 12 岁,当然早学比晚学 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 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
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
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
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③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 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 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 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 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 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 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中西贯通 绿林好汉
起码
一百单八将
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 得通顺呢?
近义词
喜欢 —( 喜爱 )

困难—( 艰难 )
鼓励—( 鼓舞 )
起码—( 至少
反义词
喜欢—( 讨厌 ) 起码—(至多 ) 困难—( 容易 ) 鼓励—(打击 )
①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②对于读书,季老提出了哪些见解? ③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做好批注) ►►划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 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