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及电场力地性质》单元教学设计课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场及电场力的性质》单元教学设计

学校:泸源中学学科:物理主备人:梅周全备课组长:仕潮

集体备课:2014年9月4日教学:9月日至月日

一、容及其解析

1.容

本单元教学容如下:

本单元主要容是库仑力、电场强度的描述,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其中核心容是电场的描述。根据核心容的知识类型,教学应该按概念课课课型设计并实施。

2.解析

(1)对核心容的解析

本单元是在动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场及电场力的性质》。本单元主要是以电场力的性质为主线,主要研究库仑力和电场强度。从本单元容来看,使物体带电方式,库仑定律和电荷平分原则的综合运用,电场的描述,即电场强度和电场线是本单元的主要容。在本单元中,库仑定律和电荷平分原则的综合运用,电场的描述,即电场强度和电场线是本单元的核心容。其中,电场强度是本模块的核心容。

(2)对有关原理与规则的解析

本单元在学生学习了动力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场和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电场力具有力的一切性质。那么怎样才能产生电场,电场力的大小,方向如何确定呢?进而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和自主归纳得出使物体带电的方式以及电场力的描述方法。共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探究使物体带电的方式;第二课时再在此基础上研究库仑定律和电荷平分原则,第三课时再研究电场及电场的描述。

本单元将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单元目标:

①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会运用感应起电解决相关问题。

②会运用库仑定律和电荷平分原则解决相关问题。

③理解并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场线,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2)课堂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具体问题分析,让学生掌握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②通过对例题分析,让学生正确理解三种起点方式的本质,并会运用感应起电处理相关问题。

③通过具体问题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库仑定律和电荷平分原则解决相关问题。

④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电场的描述方法——电场强度和电场线。

⑤会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根据电场线和运动轨迹判断粒子电性等相关问题。

2.解析

1、掌握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就是指通过具体问题分析,让学生学会并掌握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三种方式;并理解物体带电量一定是元电荷量的整数倍。

2、理解三种起点方式的本质,就是指通过具体事例分析,让学生正确理解三种起点方式本质都是电荷的转移,并总结出电荷守恒定律和电荷平分原则。会运用感应起电处理相关问题,就是指会运用感应起电原理解决感应起电的具体问题。

3、会运用库仑定律和电荷平分原则解决相关问题,就是指通过对库仑定律和电荷平分原则的理解和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掌握库仑定律和电荷平分原则的综合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4、理解电场的描述方法——电场强度和电场线,就是指通过电荷与电荷的相互作用力引出电场;为了描述电场而引人电场强度,引导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理解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引出电场线,并理解电场线的特点。

5、会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就是指通过具体问题分析总结出电场叠加的相关问题处理方法;会根据电场线和运动轨迹判断粒子电性等相关问题,就是指通过对已知电场线和粒子运动轨迹判断粒子电性或电场强度方向,判断加度度、速度、动能等的变化情况的题型分析,总结出这类问题的处理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本单元第一个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不能正确理解起点的本质和电荷守恒。原因是:之前我们学习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而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使学生的理解产生了障碍。解决办法是要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和理解物体带电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其本质都是一样的,进而引出电荷守恒定律。

(二)本单元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就是不能根据电场线和运动轨迹解决相关问题。原因是:学生对曲线运动的受力条件和特点掌握不够熟悉,又是第一次接触用电场线形象描述电场这样的方式,掌握不到位。解决办法是给出具体问题,给时间让学生自主分析同时可适当引导,通过具体问题分析进而得出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基本处理方法并多加练习以巩固。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引入新课

问题1:M和N是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在摩擦前M和N的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了M

C.N在摩擦后带负电荷1.6×10-10C

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

设计意图:通过对此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让学生理解摩擦起点的原因和本质。

师生活动:如果学生不会解答此题,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1、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物质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

(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2)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是否创造了电荷?

3、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是否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

练习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确的是:[ ]

A.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因为物体部存在电荷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设计意图:通过对此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加深学生对电荷以及物体带电本质理解的掌握。练习2、试分析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的原因和本质?

设计意图:通过对此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加深学生对摩擦起电的原因和本质理解的掌握。

问题2:除了摩擦起电,还有没有可以使物体带上电的方法呢?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只有M端验电箔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开,且N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

设计意图:通过对此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让学生理解感应起点的原因和本质。

师生活动:如果学生不会解答此题,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实验: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 (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