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及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之特点及演进初探
摘要:通过对我国明清《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著名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 ,探讨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从类型化的人物典型向个性化的人物典型过渡的成熟过程。
关键字:明清小说人物性格类型化个性化
章回小说是长篇小说的一种,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通过价值人格与社会现实,以及不同价值人格之间的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价值人格的毁灭及其毁灭的原因和过程。通过价值人格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及悲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价值人格的探索和社会的批判。同时,又通过不同的价值人格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悲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新的价值人格的赞美和对传统的价值人格的批判。正是通过悲剧性冲突的描写和悲剧成因的揭示,章回小说充分显示了其社会批判意义和伦理批判意义也给了我们珍贵的财富。明清时期是章回小说发展繁荣的高峰时期。
三国演义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位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1963年李厚泽在其《典型初探》指出“张飞、李逵、诸葛亮都是类型化的典型”。而对其类型化这一观点作出了全面深入探索则是1983年发表的题为《三国人物是类型化的典型》,文章认为《三国演义》的人物是“类型化的典型”,其主要特征是《三国演义》重要人物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特征,这一主要特征表现的非常突出。文章还认为小说人物性格缺少变化,基本上稳定不变。1996年出版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文学史》认为:三国小说写人物有一种内心化的倾向,他们的品格性情大都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例如,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他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
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1999年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接受了刘尚升的观点,同意特征化的说法。文学史认为三国小说塑造人物的显著特点是:由于小说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特征,而使性格特征的次要方面被忽略。从而创造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
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叫《忠义传》。小说描写了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找管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招安后,这批“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的英雄,仍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一个个逼向了绝路。作者为这样的现实深感不平,发奋而谱写了这一曲忠义的悲歌。有人认为《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是类型化,还有人认为是从类型化向个性化的过渡。如果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相比较,《水浒传》在塑造人物方面的贡献,是以平民百姓作为主要人物,而《三国演义》则是以帝王将相作为主人公,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人物性格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人物性格是鲜明的。小说在写有些人物时,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林冲,林冲这个人物形象典型地反映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展示了梁山英雄“逼上梁山“的全部过程,就是从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的思想性格的转变过程。施耐庵写他性格中的弱点,既有其社会根源,有其现实依据,写他思想性格的转变也有社会根源和现实依据。直到最后火烧草料场这一节,林冲这才忍无可忍,一腔长积于心的怒火终于爆发出来,和统治阶级最后决裂了,毅然决然的杀人造反上梁山了。上了梁山之后,林冲的性格有了质的变化,在火拼王伦时的那种果断的精神面貌,与过去的林冲判若两人。作者将林冲性格的特点及其转变,写得如此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真实自然,就是因为这
种思想性格是植根于现实土壤之中的,人物思想性格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又在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中发展变化,这是《水浒传》人物描写的高明之处,也是它突出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当然从总体上来看《水浒传》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多数还是表现为半截子的,并不能贯穿始终,特别是大聚义以后,人物大多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色彩,但这种性格描写的流动性和层次性,还是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从注重特征化到走向个性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西游记
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著神怪小说的热潮。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西游记》用浪漫主义塑造了人物形象,在各色神魔身上,既有社会化的个性,又有超然的神性,甚至被赋予了某些动物的特征,这也就是说《西游记》的人物是三性的传说,这种说法几乎成了定论,因为概括的准确而精炼。《西游记》在人物形象描写上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这就是《西游记》非常注意把人物至于平民生活中,多色调的复杂性。这一点对猪八戒的描写最为典型,小说是怎样描写猪八戒的性格的呢?猪八戒尽管是天蓬元帅出身,但却长喙大耳、其貌不扬……,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在我看来,猪八戒是一个诙谐、可爱,正直、厚道的形象,它的面貌决不能让人觉得可憎。有时候他是非常蠢笨、愚钝的,有时候又有很智慧,比如真假唐僧那一段,连孙悟空都分辨不出来谁是师傅,他却想出来,让唐僧念紧箍咒来分辨。”而且他爱家,会疼媳妇,干活不惜力。他对媳妇很忠心,跟唐僧闹别扭的时候,总是会说我要回高老庄,找高小姐,也没打算去找别人。这一点上和其他三人很不同,表现出一种小老百姓的思想和情感。显然《西游记》用多角度、多色调描绘出来的,这一艺术形象与《三国演义》中的帝王将相,《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相比较,更贴近现实生活,因而也更具有真实性。他无疑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