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态度与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态度与行为
引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 态度有多么重要;
2. 不要抱怨你的不如意,不要抱怨你不是富二代,你不是高富帅、不是白富美,不要抱怨你没
有一个“李刚”爸爸,不要抱怨你毕业后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主要内容
•态度
态度的定义
态度的构成与测量
态度的功能
态度理论
态度的类型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态度与行为
我们都是伪君子吗
态度决定行为?
3.1 态度
•态度的定义
•态度的构成与测量
•态度的功能
•态度理论
•态度的类型
•态度的改变
一. 态度定义
G.Allport:受行为主义影响,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组织起
来,影响着个人对情境的反应。
Krech:认为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情感过程、知觉过程的
持久组织。
Freedman: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态度(Attitude):是关于事物、人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ª¡ª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它反映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态度(attitude):通常是指个体对某一客体所持有的评价与心理倾向。即个人对环境的某一对象的看法,是喜欢还是厌恶,是接近还是疏远,以及由此所激发的反应倾向。
二. 态度构成与测量
•构成
(1) 认知成分:指个人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它包含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等。认知成分
是个人知觉和判断的参考,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
(2) 情感成分:表明人对某一事物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或情感。情感成分是
态度的核心。
(3) 行为倾向成分:指个人对外界的人或物所预备采取的反应或行动倾向。
以上三因素不一定相互协调一致。三种成分一致性越强,态度越稳定,越不易改变。
态度的组成部分
•态度测量
1. 直接测量
包括自我报告法、行为观察法和问卷法,这三种方法常常利用态度量表:
(1) 利克特量表
(2) 瑟斯顿量表
(3) 语义区分量表
2. 间接测量
(1) 投射技术: TAT(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2) 生理指标:皮电反应,心跳,血压等
(3) 反应时:IAT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三. 态度的功能
•态度影响认知和判断
•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态度影响忍耐力
•态度影响相容性
补充:态度决定命运
技能何来?
•邓亚萍
•贝克汉姆
•齐白石
•鲁迅
•¡¡
其他方面?
•幸运:机遇都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环境:¡°时势造英雄¡±,但也产生阿斗。
•容貌:四大美女,要么颠沛流离,要么客死他乡。长相的作用实在有限!
•天才:爱迪生说:成功=1%天赋+99%汗水。汗水,就是态度!
•背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决定成功的十种积极心态
四. 态度理论
1. 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费斯汀格(Fistinger),1959,该理论致力于解释态度与行为之间的联系
将认知元素间的关系划分为三种:不相关、协调、不协调。
认为:个体所拥有的有相互关系的认知因素之间有协调和不协调两种情况。
(1)协调是愉快的、满意的、要保持的状态;
(2)不协调是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具有动机的作用,会驱使个体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状态。协调的强度越大,解除或减轻的动机就越强烈。
研究证明,人们总是寻求:
态度之间的一致以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
个体试图消除态度的分歧并保持态度与行为的一致,这样才能是愉悦的协调状
态,同时也表现得富有理性。
当出现不一致时会如何?
•是一种非稳定的失调状态
•会使人感到不舒服、不协调
•总会努力减少这种不舒服、不协调
•会产生一种力量,使得个体回到稳定状态。这时,失调降低至最低程度。
葡萄?¡能够着就好了。嗯?!不好吃吧?是酸的吧?还是想尝尝¡
如何才能回到失调最低的稳定状态?
•改变态度
•改变行为
•为这种差异找理由
降低失调状态的动力取决于
•造成失调的要素的重要程度
•个体相信自己对这些要素的控制程度
•失调状态下的收益程度
¡°我们善于长于为我们的行为找到原因¡±
2.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
•人们总是追求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为的工具。
•这表明人们擅长于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而不擅长于去做有理由应该做的事。人们倾向于找出一种听起来合理的解释。
•自我知觉理论得到广泛的支持。
A B or B A ?
•当态度已在头脑中形成,并界定得很清晰时,态度指导行为
•当态度不清晰、模棱两可,对某事缺乏经验,或之前对它考虑较少,个体会倾向于从过去的行为中推断自己的态度。
3. 海德的平衡理论(Balance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