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之五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脏器
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 内外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 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 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三)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四)古代哲学思想影响。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2)整体观的体现 五脏皆有所藏
心藏神(精神、意识、思维) 肝藏魂(梦、幻觉) 肺藏魄(知觉、本能动作) 脾藏意(意念、主意) 肾藏志(志向、毅力)
五神脏

只有心才是“主管”——君主之官
心与脑共主神志 心调神:从脏腑功能控制调节立论 脑生神:从物质场所立论 血 精 髓 脑

汇聚
心主神志的作用表现 主宰人体的心理活动 精神.意识.思维 信息 感官接受 经络传导 心神调节 主宰人体的生理活动 协调功能 五脏六腑之大主


肺的部位与形态
《难经》:“肺重 三斤三两,六叶两 耳”。 张介宾《类经图 翼》:“肺叶白莹, 谓之华盖,虚如蜂 窠”。
肺的生理特性
1. 肺为五脏之“华盖” ,“相傅之官”, 为阳中之少阴 2. 肺为“娇藏” ,喜润恶燥

3.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肺主宣发肃降
第3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述

脏腑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主体,尤其以五 脏为中心进行生命活动;精、气、血、津 液是脏腑活动的产物,既是构成人体的基 本物质,又是人体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经络则是人体气血运行、联络脏腑器官的 通路;人类的体质既有相同的普遍性,又 有个体的特异性生命活动的整体联系则是 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体质等在整个 生命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肺的宣发肃降,是相反相成的矛盾运动,
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肺的宣发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1)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 (2)宣散水谷精微和津液 (3)排出浊气,完成气体交换
病理变化: 一是卫气和水谷精微以及津液不能及时布 散于体表周身。 二是津液不能及时布散而停留于局部。 三是体内浊气不能及时排出。
第二节 五脏


心的部位与形态
位于胸腔, 两肺之间, 略偏于左, 膈膜之上, 有心包卫护, 外应虚里。
《类经图翼·经络》: 心像尖圆,形如莲 蕊„„心外有赤黄裹脂, 是为心包络。 《难经·四十二难》: 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 三毛,盛精汁三合。
(一)心的生理特性
1. 心为阳脏而恶热,主通明
心位于胸中,位高居上,君主之官,故为阳脏。如《素问· 六 节脏象论》 “心为阳中之太阳” 血运在通畅;心神在明灵。 心主君火,君火居上,主宰全身。“心为火脏,烛照万物” 心恶热而心火宜降 热邪易扰心神 心欲软而苦缓 用药遵循生理特点
肺的系统联系

肺与大肠相表里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精神、意识等正常
化赤生血

血充足
调解脉管通利和弹性
心神有养 调解五脏六腑之间功能
肺宣降与其它功能关系图
肺宣 (上.外) 宣清 气 体表:卫气 宣散卫气 津 皮肤孔窍 滋润濡养 血 布散全身 宣浊 呼出浊气 (鼻.汗孔) 主气呼吸 排出浊液 (汗.涕) 通调水道 肺降 降清 吸入清气 (下.内) 布散气津.五脏六腑受益 宗气 全身血液归于肺 朝百脉 降浊 水 肾.膀胱 尿 主治节 助大便排泻
┌ 五藏 ┌ 藏──具有不同活动规律的内脏─┤ 六府 │ └ 奇恒之府 藏象─┤ │ ┌内脏的生理病理征象 └ 象──内脏的外现表象─┤ └内脏与自然界相通应的 事物和现象
《灵枢•本脏篇》所云:“视其外应,以知其 内形于外脏,则知所病矣。”
“藏”与脏器的区别
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 察和 “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 “藏”的结构是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 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 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
血行无力 心悸、脉弱、脉迟 胸闷刺痛、脉涩、面色舌色紫暗 脉细无力 心悸(心动加速) 面色憔悴失养 胸闷刺痛
血液瘀滞
脉道失充 心失血濡 颜面失濡 瘀积于心

③脉道受阻
瘀积于脉
脉动停歇、面舌紫暗
现代研究认为: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心泵功 能障碍等是心气虚证的病理基础,可作为 心阳虚证的一个定量指标;心阴虚者存在 心脏舒张功能减退。 心肌收缩功能损害程度依次为: 心阳虚>心气虚>心阴虚>心血虚 脉搏的形成与心肌的收缩能力、心输出量、 输出速度、动脉弹性、外周阻力等因素有 关。
2. 与夏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火

(二)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 主血脉 主:主持、主管、主宰,管理 。 血:血液,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脉:经脉,为气血运行的通路。
“脉者,血之府”
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流注全 身,以发挥濡养脏腑组织的作用。包括主 血和主脉两方面。
1. 主血脉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主血┤ 心主血脉┤ └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的 ∣ 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 行血 │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 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畅。
源自文库解心藏神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 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血液运行, 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 王清任认为“机灵记性在脑”。

理解心藏神
2.临床实践 3.理论基础 (1)心主血脉——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素问· 八正神明论》:“血气者人之神, 不可不谨养。”

病理变化: 肺失宣降,行水无力,水道不通,排汗、 尿不畅,多余水液聚于体内,形成水肿证。
提壶揭盖
4. 肺朝百脉 (1) 肺朝百脉,即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 过血脉而聚会于肺。 (2)肺主管血之清浊之化。 (3)肺通过生成宗气助心行血。

病理变化: 肺气虚弱,气体交换失调,血中浊气增加, 宗气生成不足,推动无力,则血行障碍, 导致心脉瘀阻,见心悸、胸中憋闷,咳喘 无力,口唇紫绀等。

2. 藏神
神的概念: 广义神 整个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神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 动、性格倾向
理解心藏神
1. 历史渊源 古代“心灵论” 《孟子· 告子上》:“心之官则思”

老子曰:“不见所欲,使心不乱 ”
孔子曰:“七十从心而欲不逾矩” 可见心是中国古代哲学心性论的重要范畴。中 医学心的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性哲 学的鲜明特点。

3. 心在液为汗 汗的概念:津液发泄于皮肤之外 汗的产生:人体津液经过阳气蒸化阴液从体 表排出之液体 心主汗 :强调的是血.津.汗之间的关系 皮肤 汗 脉外 津液 脉内 血(水)

“汗血同源”
病理意义 如心气虚损,则可见自汗; 心的阳气暴脱,即可见大汗淋漓等。



2. 心开窍于舌
(与心主血脉相关) (与心藏神相关)
经脉相连 舌体赖心之气血的荣养 司味觉.协助咀嚼.吞咽食物 灵活自如表达语言
正常:舌淡红, 润而有泽,苔 薄白
病理状态
阳气不足,则可见舌质淡白胖嫩; 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瘪; 心火上炎则可见舌红,甚则生疮; 若心血瘀阻,则可见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可见舌卷、舌强、 语謇或失语等。

气血充盈.心神得养.能主神志
2. 藏神
病理 心血不足 血热扰心 心不藏神 五脏六腑功能失调 精神失调.反应迟顿.思维不集中
(三)心的系统联系
1.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有泽 病理状态 血脉不充:面色无华 心气不足 心血瘀阻:面色晦暗.青紫 心血暴脱:面色为枯白色
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藏精气而不泻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 心的整体观 : 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精神情志)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 (二)五脏为综合性功能单位 • 1.脏腑中具有气、血、阴、阳等; • 2.注重功能而略于实体解剖。
3. 肺在液为涕 具有润泽鼻窍的功能,并能防御外邪,有 利于肺的呼吸 病理状态 肺气失宣: 如风寒犯肺,则鼻流清涕; 风热犯肺,则鼻流黄稠涕; 燥邪伤肺,则干而无涕。
4. 肺在志为忧 生理状态 悲哀和忧伤,属情志刺激,在一般情况下, 并不都导致人体发病。 病理状态 忧(悲)使肺气消耗 肺气虚者易悲

肺的肃降亦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2) 向下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 (3) 肃清呼吸道 (4)有助于大肠向下传导糟粕
病理变化: 一是清气不得下行反而上逆。 二是水津不能及时向下输布。 三是肺内异物不得肃清。 四是大肠传导障碍。
2. 肺主一身之气 (1) 主呼吸之气:司呼吸,指肺主管呼吸 运动,为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场所。 (2) 主气的生成:宗气(自然界的清气, 水谷精微之气 ) (3)调节全身的气机: 主降 气机,泛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3.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 (奇、异也,恒、
常也,其形态似腑,功能似脏,似脏非脏, 似腑非腑) 形态结构,器官中空,不与外界相通 主藏(阴)精气 藏而不泻 无表里和五行配属关系
三、脏腑的分类和依据
脏 腑 五 脏 六 腑 奇恒之腑 形态结构 实体性脏器 中空有腔性脏器 中空有腔性脏器, 不与外界相通 功能特点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二字,首见于:
《素问· 六节藏象论》: “帝曰:藏象何如?”
藏,是指隐藏于体 内的内脏——引申 为贮藏; 象,是指可以从外 部察知的现象、征 象——引申为比象
•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 生理和病理现象及相通应的自然界事物和 现象; •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器官的形态结 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相 互关系,以及与外环境相互联系的理论 。
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取决于肺主呼吸之气的功能。 病理情况 呼吸功能失常,如肺气不足可见呼吸无力,动则 气喘,或因肺气壅塞而致咳喘胸闷,声高息粗等 症; 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宗气的生成、运动障碍, 导致全身机能减退,可见身倦乏力,语声低微或 血循环不畅及水液代谢障碍

3. 通调水道 (1) 肺气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 (2) 肺气肃降,促进水液的下行 “肺为水之上源”

汗出过多,也可损伤心脏阳气。 亡血家不可发汗。

4. 心在志为喜 生理状态 喜是心气达于外的表现 病理状态 喜乐过度,使心神受伤; 心功能失调可致情志变化

心的系统联系
心与小肠相表里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心包络
心包络,简称心包,是指裹护在心脏外面 的包膜。心包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对心脏 具有保护作用。 手厥阴经属于心包络,与手少阳三焦经相 为表里,故心包络亦称为脏。 心包保护心脏 心包代心受邪



1、五脏的生理功能(古作臟,又作藏) (1)化生精气 (2)贮藏精气(神) 满: 装精气;充盈 五脏之精气 实: 满而不实,藏而不泻 装水谷;虚实更迭
先天 之精
五脏之阴气 五脏 之精

精 气
后天 之精
五脏 之气

五脏之阳气


2. 六腑的生理功能(古作府,有府库之意) (1)受盛水谷 (2)传化水谷 实而不满,泻而不藏
1. 主血脉
血液运行需要三个条件共同协调,整体发挥 作用: ①心气充沛:心气充沛,才能推动 血液运行,维持脉管舒缩 ②血液充足:血液是供给人体各脏腑形体 官窍营养物质的载体,心血充盛,使心主 血脉的生理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③脉道通利 :脉管富有弹性并且畅通无阻

病理状态:
①心气不足 ②心血亏虚
(三)肺的系统联系
1.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1) 肺输精于皮毛 (2) 皮毛助肺呼吸 病理状态 肺气虚损,宣发卫气和输精于皮毛的功能减弱, 则卫表不固,抗御外邪侵袭之能力低下,即可出 现多汗或自汗,或皮毛憔悴枯槁等病理表现。 腠理闭塞,卫气郁滞的

肺 肺气不宣

2. 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 一是通气功能 二是嗅觉功能 发声功能 病理状态 肺气虚 肺失宣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