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此外,尚有因先天缺陷,胆道不通,胆液不能疏泄,横溢肌肤而发黄 。
7
.
[临床诊断]
1.症状:以皮肤、面目、尿液皆黄为主要症状。 可伴有嗜睡甚则神昏、不欲吮乳,纳呆,恶心,呕吐
、抽搐、口渴、大便稀溏或呈灰白色。
2. 体征:可有发热,精神倦怠,四肢欠温,烦躁不安 ,右胁下痞块,腹胀,舌红或紫黯或有瘀斑瘀点, 苔黄或白腻。
❖ 还有小儿禀赋不足,脉络阻滞,或湿热蕴结肝经日久,气血郁阻,均 可以形成本病。
❖ 胎黄的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发病机理主要为脾胃湿热、寒湿内 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久则气滞瘀积。因病因、病程、 体质的差异,证候有湿热郁蒸、寒湿阻滞、气滞瘀积的区别。湿热郁 蒸者,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如橘皮。热毒炽盛,黄疽可迅速加深, 而湿热化火,邪陷厥阴,则会出现神昏、抽搐之险象。若正气不支, 气阳虚衰,可成虚脱危证。寒湿阻滞者,寒为阴邪,故黄色晦暗。气 滞瘀积因气机不畅,肝胆失常,络脉瘀积而致,其黄色晦暗,伴肚腹 胀满,右胁下结为痞块。
9
.
治疗原则
❖ 生理性苔黄能自行消退,毋须治疗。病理性苔黄以 利湿退黄为主,湿热熏蒸治以清热利湿,寒湿阻滞 治以温中化湿,瘀积发黄治以化瘀消积。
10
.
三、分证论治
❖ 1.湿热郁蒸
❖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 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 深黄,舌质红,苔黄腻。
❖ 分析:寒属阴邪,湿性粘滞,寒湿内阻,肝胆疏泄 失常,故黄疸晦暗,持久不退;寒湿中阻,脾阳不 振,故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为寒湿之象。
❖ 治法:温中化湿。 ❖ 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减。
12
.
3.气滞瘀积
❖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晦暗无华, 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瘀斑 、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5
.
胎黄
❖ 胎黄:以婴儿出生后出现皮肤、面目、尿液皆为特征。因与 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
❖ 胎黄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类。
❖ 出现生理性胎黄时,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
❖ 足月儿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 退,最迟不超过2周。
❖ 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 最长可延迟至4周。
3.辅助检查: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显著增高。 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母子血型测定,检测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 的 溶血性黄疽。
肝功能可正常。肝炎综合征应作肝炎相关抗原抗体 系统检查。
8
.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 胎黄以皮肤、面目发黄为主证,辨证首先要区别其
性质,以黄疽出现的时间、程度、消退情况,结合 全身症状以区别属生理性胎黄还是病理性胎黄。 ❖ 其次辨别胎黄的阴阳属性,凡黄疽色泽鲜明如橘, 烦躁多啼,门渴喜饮,舌红苔黄腻,属阳黄;黄疽 色泽晦暗,久久不退,神疲肢凉,腹胀食少,大便 稀溏,舌淡苔薄,则属阴黄。
❖ 1.邪阻经络 ❖ 2.邪毒中脏
15
.
诊断要点
❖ 1、病史 本病多有脐带处理不洁史。
2、症状 早期见哭闹不安,吸吮困难,随后出现唇青口撮,牙关紧闭
❖ 病理性苔黄,黄疸出现时间过早(出生后1天之内出现)或 退而复现,程度较重,持续时间长,伴有精神萎靡,纳呆 以及相关的病证。
6
.
[病因病机]
❖ 形成病理性胎黄的病因很多,主要为胎禀湿蕴,由于孕母素蕴湿盛或 内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或因胎产之时,出生之后,婴儿感受湿热 邪毒所致。若孕母体弱多病,气血素亏,可致胎儿先天禀赋不足,脾 阳虚弱,湿浊内生;或生后为湿邪所侵,湿从寒化,寒湿阻滞。
❖ 分析:气滞血瘀,肝胆疏泄不畅,故黄色晦暗无华 。瘀血内阻故右胁下结成痞块,质硬。血瘀内阻, 血不循经,故见衄血、瘀斑。
❖ 治法:化瘀消积。 ❖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13
.
脐风
❖ 脐风:俗称“脐带风”,由于多在生后4-7天内发 病,故又有“四六风”及“七日风”之称。
14
.
病因病机
❖ 主要致病因素为断脐不当或脐带结缚不妥,感受风 冷水湿秽毒之邪,致外风侵入脐中,或用不洁器具 断奶时为邪毒所侵,迅速沿经络而入内脏。
❖ 分析:此为阳黄证。湿热之邪蕴阻脾胃,肝胆疏泄 失常,胆汁外溢,故面目皆黄;热为阳邪,故黄疸 色泽鲜明;热甚于内.故门渴唇干,大便秘结。舌 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
❖ 治法:清热利湿。
❖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11
.
2.寒温阻滞
❖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 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 少,舌质淡,苔白腻。
新生儿百度文库病
❖ 新生儿:
又称初生儿。指从脐带结 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 正常新生儿:
指出生时胎龄≥37周和< 42周,体重≥2500g和 ≤4000g,身长47cm以 上(约50cm)无任何畸 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1
.
新生儿特点
❖ 1一般特征 ❖ 2皮肤及黏膜 ❖ 3呼吸系统 ❖ 4循环系统 ❖ 5消化系统 ❖ 6泌尿系统 ❖ 7血液系统 ❖ 8神经系统 ❖ 9体温 ❖ 10免疫系统 ❖ 11能量及体液代谢 ❖ 12常见的特色生理状态
2
.
新生儿疾病特点
❖ 新生儿疾病病因主要与先天禀赋和后天调护有关, 以感染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为多见。
3
.
新生儿养护
❖ 1保暖 ❖ 2喂养 ❖ 3卧位与呼吸管理 ❖ 4皮肤黏膜护理 ❖ 5拭口去毒 ❖ 6衣着 ❖ 7预防接种 ❖ 8日常观察 ❖ 9新生儿推拿
4
.
初生儿期保健
❖ 小儿初生,乍离母腹,如嫩草之芽,脏腑柔弱,气血未充 ,全赖悉心调护,若稍有疏、忽,易致患病,甚至夭折。 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一生最高峰,因而,初生儿期 保健值得高度重视。
❖ 新生儿有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不可误认为病态。新生儿上 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颗粒,称 为“马牙”,会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失,不可挑刮。生后 3-5天乳房隆起如蚕豆到鸽蛋大小,可在2-3周后消退, 不应处理或挤压。女婴生后5—7天阴道有少量流血,持续 l-3天自止者,是为假月经,一般不必处理。新生儿两侧颊 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有助吮乳,不 能挑割。还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等,均属于新生儿的特殊 生理状态。
7
.
[临床诊断]
1.症状:以皮肤、面目、尿液皆黄为主要症状。 可伴有嗜睡甚则神昏、不欲吮乳,纳呆,恶心,呕吐
、抽搐、口渴、大便稀溏或呈灰白色。
2. 体征:可有发热,精神倦怠,四肢欠温,烦躁不安 ,右胁下痞块,腹胀,舌红或紫黯或有瘀斑瘀点, 苔黄或白腻。
❖ 还有小儿禀赋不足,脉络阻滞,或湿热蕴结肝经日久,气血郁阻,均 可以形成本病。
❖ 胎黄的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发病机理主要为脾胃湿热、寒湿内 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久则气滞瘀积。因病因、病程、 体质的差异,证候有湿热郁蒸、寒湿阻滞、气滞瘀积的区别。湿热郁 蒸者,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如橘皮。热毒炽盛,黄疽可迅速加深, 而湿热化火,邪陷厥阴,则会出现神昏、抽搐之险象。若正气不支, 气阳虚衰,可成虚脱危证。寒湿阻滞者,寒为阴邪,故黄色晦暗。气 滞瘀积因气机不畅,肝胆失常,络脉瘀积而致,其黄色晦暗,伴肚腹 胀满,右胁下结为痞块。
9
.
治疗原则
❖ 生理性苔黄能自行消退,毋须治疗。病理性苔黄以 利湿退黄为主,湿热熏蒸治以清热利湿,寒湿阻滞 治以温中化湿,瘀积发黄治以化瘀消积。
10
.
三、分证论治
❖ 1.湿热郁蒸
❖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 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 深黄,舌质红,苔黄腻。
❖ 分析:寒属阴邪,湿性粘滞,寒湿内阻,肝胆疏泄 失常,故黄疸晦暗,持久不退;寒湿中阻,脾阳不 振,故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为寒湿之象。
❖ 治法:温中化湿。 ❖ 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减。
12
.
3.气滞瘀积
❖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晦暗无华, 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瘀斑 、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5
.
胎黄
❖ 胎黄:以婴儿出生后出现皮肤、面目、尿液皆为特征。因与 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
❖ 胎黄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类。
❖ 出现生理性胎黄时,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
❖ 足月儿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 退,最迟不超过2周。
❖ 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 最长可延迟至4周。
3.辅助检查: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显著增高。 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母子血型测定,检测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 的 溶血性黄疽。
肝功能可正常。肝炎综合征应作肝炎相关抗原抗体 系统检查。
8
.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 胎黄以皮肤、面目发黄为主证,辨证首先要区别其
性质,以黄疽出现的时间、程度、消退情况,结合 全身症状以区别属生理性胎黄还是病理性胎黄。 ❖ 其次辨别胎黄的阴阳属性,凡黄疽色泽鲜明如橘, 烦躁多啼,门渴喜饮,舌红苔黄腻,属阳黄;黄疽 色泽晦暗,久久不退,神疲肢凉,腹胀食少,大便 稀溏,舌淡苔薄,则属阴黄。
❖ 1.邪阻经络 ❖ 2.邪毒中脏
15
.
诊断要点
❖ 1、病史 本病多有脐带处理不洁史。
2、症状 早期见哭闹不安,吸吮困难,随后出现唇青口撮,牙关紧闭
❖ 病理性苔黄,黄疸出现时间过早(出生后1天之内出现)或 退而复现,程度较重,持续时间长,伴有精神萎靡,纳呆 以及相关的病证。
6
.
[病因病机]
❖ 形成病理性胎黄的病因很多,主要为胎禀湿蕴,由于孕母素蕴湿盛或 内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或因胎产之时,出生之后,婴儿感受湿热 邪毒所致。若孕母体弱多病,气血素亏,可致胎儿先天禀赋不足,脾 阳虚弱,湿浊内生;或生后为湿邪所侵,湿从寒化,寒湿阻滞。
❖ 分析:气滞血瘀,肝胆疏泄不畅,故黄色晦暗无华 。瘀血内阻故右胁下结成痞块,质硬。血瘀内阻, 血不循经,故见衄血、瘀斑。
❖ 治法:化瘀消积。 ❖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13
.
脐风
❖ 脐风:俗称“脐带风”,由于多在生后4-7天内发 病,故又有“四六风”及“七日风”之称。
14
.
病因病机
❖ 主要致病因素为断脐不当或脐带结缚不妥,感受风 冷水湿秽毒之邪,致外风侵入脐中,或用不洁器具 断奶时为邪毒所侵,迅速沿经络而入内脏。
❖ 分析:此为阳黄证。湿热之邪蕴阻脾胃,肝胆疏泄 失常,胆汁外溢,故面目皆黄;热为阳邪,故黄疸 色泽鲜明;热甚于内.故门渴唇干,大便秘结。舌 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
❖ 治法:清热利湿。
❖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11
.
2.寒温阻滞
❖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 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 少,舌质淡,苔白腻。
新生儿百度文库病
❖ 新生儿:
又称初生儿。指从脐带结 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 正常新生儿:
指出生时胎龄≥37周和< 42周,体重≥2500g和 ≤4000g,身长47cm以 上(约50cm)无任何畸 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1
.
新生儿特点
❖ 1一般特征 ❖ 2皮肤及黏膜 ❖ 3呼吸系统 ❖ 4循环系统 ❖ 5消化系统 ❖ 6泌尿系统 ❖ 7血液系统 ❖ 8神经系统 ❖ 9体温 ❖ 10免疫系统 ❖ 11能量及体液代谢 ❖ 12常见的特色生理状态
2
.
新生儿疾病特点
❖ 新生儿疾病病因主要与先天禀赋和后天调护有关, 以感染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为多见。
3
.
新生儿养护
❖ 1保暖 ❖ 2喂养 ❖ 3卧位与呼吸管理 ❖ 4皮肤黏膜护理 ❖ 5拭口去毒 ❖ 6衣着 ❖ 7预防接种 ❖ 8日常观察 ❖ 9新生儿推拿
4
.
初生儿期保健
❖ 小儿初生,乍离母腹,如嫩草之芽,脏腑柔弱,气血未充 ,全赖悉心调护,若稍有疏、忽,易致患病,甚至夭折。 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一生最高峰,因而,初生儿期 保健值得高度重视。
❖ 新生儿有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不可误认为病态。新生儿上 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颗粒,称 为“马牙”,会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失,不可挑刮。生后 3-5天乳房隆起如蚕豆到鸽蛋大小,可在2-3周后消退, 不应处理或挤压。女婴生后5—7天阴道有少量流血,持续 l-3天自止者,是为假月经,一般不必处理。新生儿两侧颊 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有助吮乳,不 能挑割。还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等,均属于新生儿的特殊 生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