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教育供求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我国教育供求矛盾

摘要: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随着教育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供求问题愈发突出,在

近些年来俨然成为困扰中国教育界的一大难题。我国的教育供求矛盾呈现为一个庞大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主要以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供求矛盾为例,从供求矛盾的表现、原因、趋势以及建议等角度,试图拨开教育供求矛盾上的层层迷雾,探讨供求矛盾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教育供求;结构性矛盾;顶层设计;教育改革;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能动性活动,对人类、国家而言,是最为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事业;对个体而言,是自我实现、获得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

教育与人类文明的传承密不可分,人类文明拓展了教育内容,二者由此产生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二者构成一个动态系统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由于二者间的模糊性、不可确定性,教育供给同教育需求从来没能达成协调一致,也不可能协调一致。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剧烈的观念变化对教育的冲击以及教育市场化的巨大作用,二者间的矛盾愈发扩大,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阶层之间均产生了供求的失衡,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和疯狂吐槽,它俨然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有学者提出:在各级教育的供求矛盾中,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是主要矛盾。①为使行文更加清晰化,下面我将以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落脚点谈谈我对我国教育供求矛盾的一些见解。

一:教育供求矛盾的表现

1、质量上的矛盾

质量上的矛盾主要指同一层次、同一类型教育供给质量和教育需求质量之间的严重不平衡。

②从幼儿园直到大学,优质教育资源都属于稀缺资源,其中主要是师资和经费在作用。一个典型例子是超级中学——衡水中学,它聚集着河北最为优质的师资和生源,每年为清华北大输送近百位应届毕业生——这比中国不少省份还要多!毕竟衡水中学是少数,更多的学生接受的是普通教师等普通乃至落后额教育。

2、数量上的矛盾

数量上的矛盾是指教育供给和教育需要数量严重失衡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限于教育资源和选拔人才的需要,高校录取数量永远高于报名考试者数量,这意味着总有一部分人会被淘汰而无法接收到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尽管努力试图考入高校的人多于录取量,本科高校却普遍出现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情况(详见图1),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山东高考本科二批普通文理类一共征集33220个计划,其中文史类占三分之一,缺额11033人;理工类缺额22187人。山西、陕西等教育并不发达地区同样出现了数万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情况。③

图1④

3、结构性矛盾

结构性矛盾指教育供给结构和教育需求结构的严重失衡。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文科生与理科生录取比例悬殊,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文科报名人数多而招生计划少的现象;高考录取呈现“阴盛阳衰”,与中国总人口男女比例相倒置;部分热门专业报考人数远大于录取人数,部分专业则低于录取人数;学生竞相选择进入高等本科院校,而同等重要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却处境艰难,仍为社会所轻视。

4、地域性矛盾

教育供求不仅在以上方面存在矛盾,在地域上亦存在矛盾。根据统计,在全国112所211高校中,北京、上海、江苏三省市即占据48所,近42%,而河南、浙江等人口大省甚至分别只有1所,这种人为制造的地域差别对当地考生极为不公。这直接加剧地区内的高考竞争,间接加深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伤害。

二:教育供求矛盾产生的原因

1、优质教育资源稀缺

教育质量主要受限于两个要素:资金与教师。资金为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创造了经济条件,而师资是构成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

据统计,201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4488.2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30%⑤,而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早在2001年,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就已达到4.8%,哥伦比亚、古巴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达到5.6%⑥。这个数据显示出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仍未达到使教育协调发展的水平,难以提供足够的优质教育资源来满足普通民众的教育需求。

目前尚未找到体现优质师资总体过少、分布不均的数据,但也很容易了解到,学生们大多对教师的质量并不满意,而一流的师资通常会被当地和周围的超级中学、著名高校所垄断、聚集,这成为教育供求矛盾的一道过不去的坎。

2、地区间经济差异大

在前面提到,教育供求存在着地域性矛盾,地域矛盾主要由地方间的经济差异所产生。经济发展水平同教育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该地的财政收入水平,只有当财政收入较为宽裕的情况下政府才有

可能为教育发展提供足够的经费,优质教育资源才有可能扩充。缺乏经费,则难以维持庞大的教育硬件支出和学生培养支出。

3、教育系统顶层设计存在睚眦

从来都不存在着完美无缺的制度,更何况我国的教育系统是个真正发展只有30余年、涉及着14亿公民、900多万平方公里区域的庞大体系,难免会存在些许漏洞。

从2012年才我国才完成几十年前设立的教育投入占GDP 4%的目标、广大民众呼吁已久的教育改革迟迟难以推进可以看出,中央暂时并没有把教育的发展放在它应有的位置,或者说它的优先度不高,如今我国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或多或少都承受着民众们的猛烈批评,概括来主要有以下问题:素质教育始终难以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地区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大学扩招却致使教育质量严重下滑,;职业教育未获其应有地位·····所有这些都与教育供求矛盾有着密切联系。

4、教育市场化使教育被利益集团所裹挟

教育的市场化随着1993年中国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逐渐开始的,它的主要表现有:开放民营资本进入教育市场;允许民办学校以盈利为目的办学;某些教育产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等等。

教育作为一项牵涉14亿人口的事业,必然存在一个庞大的教育市场。随着教育的市场化,越来越多的商人将目光投向教育市场,谋求在教育市场发家致富。他们的到来为教育市场带来资金、带来活力,但也带来了变质。以民办学校为例,追求盈利是他们的目标,为此他们逐渐拉高入学学费等学习成本,并且为了吸引只关心考试成绩的家长们送子女前来学校,进行十足的应试教育,而影响到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尽管学校仍有专业人士管理,但受盈利目标影响,他们会不得不做出违背教育理念而寻求利润的行为。尽管公立学校也存在此类问题,但不及民办学校严重。

三:教育供求矛盾的趋势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从高考的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来看(详见图2),自1983年起均进入缓慢上升阶段,到1999年国务院大学扩招一纸令下两者相继进入剧烈上升阶段,但是自2009年开始,高考报名人数开始下滑,而录取人数仍在上升。从录取率来看(详见图3),大致保持“六年一大增三年一小降”的趋势在提升,到2013年已经达到历史最高值76%。⑦

通过最直观的录取率来看,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已经得到部分缓解,这首先得益于几十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也就是说它主要是教育以外因素所产生的自然结果,而教育系统的自我完善在这其中作用几何难以估量,但观察近些年国家所出台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并没有对当下的教育体系做出结构性的调整和完善,在教育理念上亦是如此。

但在今年,国务院和党中央相继在高考制度、小升初制度、职业教育等与教育供求矛盾联系紧密的方面推出一系列改革、鼓励措施,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教育供求矛盾的解决带来一些列积极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