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胁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围
胁痛是临床的常见病证,可见于西医学的 多种疾病之中,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 胆系结石、胆道蛔虫、肋间神经痛等。
病因病机
胁痛的病因主要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节、 跌仆损伤、久病体虚等多种因素。这些因 素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瘀血停着, 痹阻胁络;湿热蕴结,肝失疏泄;肝阴不 足,络脉失养等诸多病理变化,最终导致 胁痛发生。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在气在血 大抵胀痛多属气郁,且疼痛游走不定,时
轻时重,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有关;血瘀, 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 按,入夜尤甚。
在《素问·刺热论》中有“肝热病者,小便 先黄,……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 的记载, 《灵枢·五邪》篇言: “邪在肝, 则两胁中痛,……恶血在内。”
《灵枢·经脉》篇云:“胆,足少阳也,是 动则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 《素问·热论》”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 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说明 胆腑病变亦可导致胁痛。
胁痛
刘汶
概述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 表现的病证,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 觉症状。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 二肋骨部的总称。如《医宗金鉴·卷八十九》 所言:“其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 统名曰胁”。
有关胁痛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
《内经》明确指出了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肝 胆病变相关。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素问·缪刺论》言:“寒气客于厥阴之脉, 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 脉中,则血泛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 矣。”
汉·张仲景《伤寒论》,提出了“胸胁苦 满”、“胁下痞硬””胁下硬满”这三个 症状作为太阳转入少阳病的一个辩证依据。 《金匮要略》:“水在肝,胁下支满,嚏 而痛”。
唐宋《千金方》”左手关上脉阴时者,足 厥阴经也,病苦心下坚满,常两胁痛,息 忿忿如怒状,名曰肝实热也。”
《诸病源候论·腹痛诸候·胸胁痛候》言: “胸胁痛者,由胆与肝及肾之支脉虚,为 寒所乘故也。……此三经之支脉并循行胸 胁,邪气乘于胸胁,故伤其经脉。邪气之 与正气交击,故令胸胁相引而急痛也。” 指出胁痛的发病脏腑主要与肝、胆、肾相 关。
《证治汇补·胁痛》篇对胁痛的病因和治疗原则进 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描述,曰:“因暴怒伤触, 悲哀气结,饮食过度,风冷外侵,跌仆伤形…… 或痰积流注,或瘀血相搏,皆能为痛。至于湿热 郁火,劳役房色而病者,间亦有之。”“治宜伐 肝泻火为要,不可骤用补气之剂,虽因于气虚者, 亦宜补泻兼施。……故凡木郁不舒,而气无所泄, 火无所越,胀甚惧按者,又当疏散升发以达之, 不可过用降气,致木愈郁而痛愈甚也。”
相关检查
胁痛以右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者,其病多与肝胆疾 患相关。
肝功能指标以及甲、乙,丙、丁、戊等各型肝炎 病毒指标,有助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B型超声检查及CT、MRI:可检查肝硬化、肝胆 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脂肪肝等疾病。
血脂、血浆蛋白等指标亦可作为诊断脂肪肝、肝 硬化的辅助诊断指标。
血胎甲球蛋白、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可作为初步 筛查肝内肿瘤的参考依据。
肝藏血,精血互生,肝肾同源
胁痛
肝胆有病 肝络失和
土壅木郁
脾胃有病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肝脉失养
肝肾阴虚
胁痛病证有虚有实,而以实证多见。实证
中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三者又以气 滞为先。虚证多属阴血亏损,肝失所养。 虚实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临床常见虚实 夹杂之证。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可
病因
情志不畅 跌仆损伤 饮食所伤 外感湿热 劳欲久病
肝失条达 瘀血停滞 湿热内郁 郁结少阳 精血亏虚
气阻络痹 痹阻胁络 肝胆失疏 肝失疏泄 肝络失养
胁痛
一、病因
1.情志不遂 肝乃将军之官,性喜条达,主调畅气机。
若因情志所伤,或暴怒伤肝,或抑郁忧思, 皆可使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 可发为肝郁胁痛。
5.劳欲久病 久病耗伤,劳欲过度,使精血亏虚,肝
阴不足,血不养肝,脉络失养,拘急而痛。 《景岳全书·胁痛》指出:“凡房劳过度, 肾虚羸弱之人,多有胸胁间隐隐作痛,此 肝肾精虚。”
二、病机
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 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两类。
肝郁气滞 肝胆湿热
不通则痛
实证
瘀血阻络 肝络失养
不荣则痛
虚证
肝络失和
初病
肝气郁滞
气滞血瘀
化火伤阴
虚证或虚实并见
实证
肝胆湿热
久病阴血不足
胁痛的病变脏腑主要在于肝胆,又与脾 胃及肾有关。肝在胁下,胆附于肝,肝胆 通过经脉络属而互为表里。肝脉起于足大 趾,上行环阴器,过少腹,挟胃,属肝络 胆,贯膈布胁肋,循喉咙,连目系,上巅 顶。
以诊断为胁痛。胁痛的性质可以表现为刺痛、胀 痛、灼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特点。 2.部分病人可伴见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 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 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感受外湿、跌仆 闪挫或劳欲久病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胁痛与悬饮:悬饮亦可见胁肋疼痛,但 其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 伴见咳嗽、咯痰,咳嗽、呼吸时疼痛加重, 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肋间饱满,叩呈浊 音,或兼见发热。
2.跌仆损伤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或因跌仆外伤,
或因强力负重,致使胁络受伤,瘀血停留, 阻塞胁络,亦发为胁痛。
3.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湿热内
生,郁于肝胆,肝胆失于疏泄,可发为胁 痛。
4.外感湿热
湿热之邪外袭,郁结少阳,枢机不利,肝 胆经气失于疏泄,可以导致胁痛。
严用和《济生方·胁痛评治》篇中认为胁痛 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所致, “夫胁
痛之病,……多因疲极嗔怒,悲哀烦恼, 谋虑惊忧,致伤肝脏。肝脏既伤,积气攻 注,攻于左,则左胁痛;攻于右,则右胁 痛;移逆两胁,则两胁俱痛。”
《景岳全书》中进一步指出,胁痛的病因 主要与情志、饮食、房劳等关系最为紧切, 并将胁痛分为外感与内伤的两大类。如 《景岳全书·胁痛》曰: “胁痛有内伤外感 之辨,凡寒邪在少阳经,……然必有寒热 表证者方是外感,如无表证,悉属内伤。 但内伤胁痛者十居八九,外感胁痛则间有 之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