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合集下载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一直都是非常讲究的。

根据衍生文化,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应的称呼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

一、婴儿期(出生-满月)1. 襁褓(qiǎn bǎo):指婴儿穿的包裹衣物。

2. 能言(néng yán):指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婴儿开始有啼哭声,可以发出有声音的“咿呀咿呀”的叫声。

二、儿童期(满月-七岁)1. 乳儿(rǔ ér):指吃母乳的婴儿。

2. 文童(wén tóng):指已经入学,开始学习读写的儿童,此时往往会有一个有特别的称呼,叫“童子”(tóng zǐ)。

3. 童子(tóng zǐ):指正在读书学习的儿童。

三、少年期(七岁-十六岁)1. 仆射(pú shè):指年龄在七八岁的少年,比较调皮,需要被赏罚。

2. 名童(míng tóng):指在读书学习中表现优异、德才兼备的少年。

3. 小儒(xiǎo rú):指最年轻的学者,往往是在读书学习中表现非常突出的少年。

四、青年期(十六岁-三十岁)1. 弱冠(ruò guàn):指到了二十岁成年礼的年龄。

2. 及笄(jí jī):指到了女孩子十五岁的年龄,意味着女孩子已经可以成婚。

3. 冠禄(guàn lù):指到了二十岁成年之后,男子开始要承担社会角色。

4. 举人(jǔ rén):指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举人的人。

五、壮年期(三十岁-五十岁)1. 壮年(zhuàng nián):指开始在职业上担当重要角色的人。

2. 中年(zhōng nián):指人生走到了一半的状态。

3. 不惑(bù huò):指到了四十岁,即为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是人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稳定的状态。

不同年纪的古代说法

不同年纪的古代说法

不同年纪的古代说法
古代的说法和称谓在不同年纪之间常有区别。

以下是一些古代不同年纪的称呼:
1. 幼儿:襁褓中的婴儿被称为“孩童”或“婴孩”。

2. 童年:幼儿长大后,进入童年阶段,被称为“童子”或“童女”。

3. 少年:童年过后,进入少年时期,男性称为“少年”或“小郎君”,女性则称为“少女”或“小姑娘”。

4. 青年:少年成长到青年时期,男性被称为“壮年”或“青年”,女性则称为“少妇”或“青春女儿”。

5. 壮年:进入壮年的男性称为“壮士”或“家长”,女性则称为“贤妇”或“家母”。

6. 中年:壮年人逐渐进入中年,男性称为“中年人”或“中年士”,女性则称为“中年妇女”或“中年妇人”。

7. 老年:进入老年的男性被称为“老人”或“耆老”,女性则称为“老太太”或“老妇人”。

这些称呼在古代社会中有着一定的用法和礼节,反映了不同年龄段人们的身份和地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朝代和地域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因此这些称呼并非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

人的各个年龄段称呼?

人的各个年龄段称呼?
第三十年 珍珠婚 (像珍珠般浑圆 ,美丽和珍贵)
第三十五年 珊瑚婚 (嫣红而宝贵,生色出众)
第四十年 红宝石婚 (名贵难得,色泽永恒)
第四十五年 蓝宝石婚 (珍贵灿烂,值得珍惜)
第五十年 金婚 (至高无上,婚后第二大庆典,情如金坚,爱情历久弥新)
第五十五年 翡翠婚 (如翡翠玉石,人生难求)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第六十年 钻石婚(夫妻一生中最大的一次结婚典庆,珍奇罕有,今生无悔,是最隆重庆典)
70白金婚 75年—金刚石婚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第三年皮革婚(开始有点韧性)
第四年丝婚(缠紧,如丝般柔韧 ,你浓我浓。)
第五年木婚(硬了心,已经坚韧起来)
第六年铁婚(夫妇感情如铁般坚硬永固)
第七年铜婚(比铁更不会生锈,坚不可摧)
第八年陶婚 (如陶瓷般美丽,并须呵护)
第九年柳婚 (像垂柳一样,风吹雨打都不怕。)

古代汉语中对不同年龄的称谓

古代汉语中对不同年龄的称谓

古代汉语中对不同年龄的称谓
古代汉语中对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称谓,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谓:
1. 婴儿:初生之孩,又称“婴”,也可以说“哇婴”。

古代人认为,婴儿刚出生,身体最为柔软,需要特别呵护。

2. 幼儿:指3岁以下的孩子,也称“儿童”。

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也是最需要保护和培养的阶段。

3. 童子:指7岁以上的男孩子,也可以称作“童儿”、“童蒙”等。

童子时期是男孩子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古代中华文化中男性教育的主要对象。

4. 少年:指13岁至20岁的男孩子,也可以称作“少年人”、“少年郎”等。

少年时期是男孩子逐渐成长为男性的过渡期,也是最具有朝气和活力的阶段。

5. 青年:指20岁至30岁左右的男性,也可以称作“青年人”、“年轻人”等。

青年时期是男性人生中最为充满思想和实践的时期,也是最具有挑战和冒险精神的阶段。

6. 壮年:指30岁至50岁左右的男性,也可以称作“壮士”、“壮年人”等。

壮年时期是男性人生中最为充实和成熟的时期,也是最能够发挥全部潜力的阶段。

7. 中年:指50岁至70岁左右的男性,也可以称作“中年人”、“中壮”等。

中年时期是男性开始迎来晚年的过渡时期,也是开始回顾人生、修身养性的时期。

8. 老年:指70岁以上的男性,也可以称作“老人”、“老先生”等。

老年时期是男性人生中最为安宁和深奥的时期,也是开始面对生命和死亡的时期。

以上是古代汉语中对不同年龄的人的常见称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这些称谓也有所改变和演变。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幼年
幼年是指儿童出生后到六岁之间的阶段。

在古代,幼年时期的称谓因不同朝代、地区和家庭而异。

常见的称谓有:
•婴儿:出生后不久的小孩。

•襁褓:指还需包裹在布中抱着的婴儿。

•孺子:指会走会说的幼儿。

少年
少年是指从六岁到十八岁之间的阶段。

在古代,少年时期的称谓因各种原因而有所不同:
•童子:六岁到十四岁之间的男孩。

•童女:六岁到十四岁之间的女孩。

•弱冠:男子到了十五岁。

•及笄:女子到了十五岁。

青年
青年是指从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阶段,也有一些特定的称谓:
•壮年:男子到了二十岁。

•及时雨:也指男子到了二十岁,阳气盛旺之意。

•豆蔻年华:女子到了十八岁。

•及笄之年:女子到了十九岁。

中年和老年
中年是指从三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阶段,老年是指六十岁以上的阶段。

在古代,中年和老年的称谓有:
•壮年:男子到了三十岁。

•不惑之年:男子到了四十岁。

•知命之年:男子到了五十岁。

•耳顺之年:男子到了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的人。

古代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1、不满周岁——襁褓;
2、2~3岁——孩提;
3、女孩7岁——髫年;
4、男孩8岁——龆年;
5、幼年泛称——总角;
6、10岁以下——黄口;
7、13~15岁——舞勺之年;
8、15~20岁——舞象之年;
9、12岁(女)——金钗之年;
10、13岁(女)——豆蔻年华。

11、15岁(女)——及笄之年;
12、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13、20岁(女)——桃李年华;
14、24岁(女)花信年华;
15、至出嫁——梅之年;
16、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7、20岁(男)——弱冠;
18、30岁(男)——而立之年;
19、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20、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21、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22、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23、80岁——杖朝之年;
24、80~90岁——耄耋之年;
25、90岁鲐背之年;
26、100岁——期颐。

人的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人的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人的不同年龄段的称呼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古代年岁的别称杨权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古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年龄段,古人对每个年龄段都有独特的称呼,这些称呼反映了古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和态度。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婴儿期:啼哭的宝贝婴儿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婴儿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同时也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和照顾。

古人称呼婴儿为“啼哭的宝贝”,表示他们的存在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同时也需要家人的关爱与保护。

幼儿期:稚气未脱的孩童幼儿期是婴儿长大后的阶段,他们开始学习走路、说话,慢慢展露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古人称呼幼儿为“稚气未脱的孩童”,意味着他们还没有完全长大,性格和思维仍然稚嫩,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与引导。

少年期:生机勃勃的少年少年期是人生的成长期,这个阶段的人们正处于学习和锻炼的关键时期。

古人称呼少年为“生机勃勃的少年”,形容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不断追求知识和梦想。

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年期:壮志凌云的年轻人青年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人们在这个阶段开始独立思考和担当社会责任。

古人称呼青年为“壮志凌云的年轻人”,形容他们充满了雄心壮志和对未来的向往。

青年人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和奋斗,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同时也要关心社会和他人的发展。

中年期:家庭责任重的壮年中年期是人生的担当时期,人们在这个阶段承担起家庭和事业的责任。

古人称呼中年人为“家庭责任重的壮年”,表示他们需要承担照顾家庭和养育子女的重任。

在这个阶段,中年人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个人发展。

老年期:晚年之人老年期是人生的晚年阶段,人们在这个阶段享受着人生的成果和智慧。

古人称呼老年人为“晚年之人”,表示他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在这个阶段,老年人需要享受生活的乐趣,同时也需要家人的关爱和照顾。

通过了解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人生各个阶段的认知和重视。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顺口溜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顺口溜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顺口溜1岁:婴儿,婴孩2岁:孩提,孩提时代3岁:幼学,幼学之年4岁:髫年,髫发之年5岁:总角,总角之年6岁:龆年,龆龀之年7岁:始龀,龆龀之年8岁:龆年,龆龀之年9岁:九龄,九龄之年10岁:黄口,黄口小儿11岁:幼学,幼学之年12岁:小童,小童之年13岁:金钗之年,金钗之年14岁:豆蔻年华,豆蔻之年15岁:舞勺之年,舞勺之年16岁:志学,志学之年17岁:舞象,舞象之年18岁:成人礼,冠礼之年19岁:弱冠,弱冠之年20岁:而立之年,而立之年21岁:不惑之年,不惑之年22岁:知天命之年,知天命之年23岁:花信年华,花信年华24岁:始龆,龆龀之年25岁:有室,有室之年26岁:壮室,壮室之年27岁:克壮,克壮之年28岁:艾年,艾年29岁:而立之年,而立之年30岁:半百,半百之年31岁:知非之年,知非之年32岁:花甲之年,花甲之年33岁:耳顺之年,耳顺之年34岁:杖乡,杖乡之年35岁:杖朝,杖朝之年36岁:花甲重逢,花甲重逢37岁:还历,还历之年38岁:花信再来,花信再来39岁:从心之年,从心之年40岁:不惑之年,不惑之年41岁:艾服,艾服之年42岁:花甲双全,花甲双全43岁:喜寿,喜寿之年44岁:杖国之年,杖国之年45岁:半百再倍,半百再倍46岁:知命之年,知命之年47岁:花甲三叠,花甲三叠48岁:杖朝之年,杖朝之年49岁:还历增一,还历增一50岁:知非之年,知非之年51岁:花甲重三,花甲重三52岁:还历再增,还历再增53岁:艾服三加,艾服三加54岁:花甲倍全,花甲倍全55岁:喜寿增一,喜寿增一56岁:杖家,杖家之年57岁:杖乡三增,杖乡三增58岁:花甲四叠,花甲四叠59岁:半百四倍,半百四倍60岁:知命增一,知命增一61岁:花甲再重,花甲再重62岁:杖国增一,杖国增一63岁:花甲五叠,花甲五叠64岁:杖朝四增,杖朝四增65岁:花甲倍半,花甲倍半66岁:喜寿增二,喜寿增二67岁:杖家四加,杖家四加68岁:杖乡五增,杖乡五增69岁:花甲六叠,花甲六叠70岁:杖朝五增,杖朝五增71岁:花甲再倍,花甲再倍72岁:杖国增二,杖国增二73岁:还历六增,还历六增74岁:花甲七叠,花甲七叠75岁:杖朝六增,杖朝六增76岁:花甲倍全,花甲倍全77岁:喜寿增三,喜寿增三78岁:杖家五加,杖家五加79岁:杖乡七增,杖乡七增80岁:杖国再增,杖国再增81岁:杖朝七增,杖朝七增82岁:还历再增,还历再增83岁:花甲再倍,花甲再倍84岁:杖国三增,杖国三增85岁:喜寿增四,喜寿增四86岁:杖家六加,杖家六加87岁:杖乡八增,杖乡八增88岁:杖国四增,杖国四增89岁:杖朝八增,杖朝八增90岁:还历再增,还历再增91岁:花甲再倍,花甲再倍92岁:杖国五增,杖国五增93岁:喜寿增五,喜寿增五94岁:杖家七加,杖家七加95岁:杖乡九增,杖乡九增96岁:杖国六增,杖国六增97岁:杖朝九增,杖朝九增98岁:还历再增,还历再增99岁:杖国七增,杖国七增100岁:杖朝十增,杖朝十增101岁:杖国八增,杖国八增102岁:杖朝十一增,杖朝十一增。

古时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古时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古时对各年龄段的称呼古代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真是五花八门,听起来就特别有意思。

比如说,婴儿阶段,大家都叫“襁褓中”。

那时候的小家伙,真是天真无邪,满脸稚气,摇摇晃晃就像个小球球,谁见了都想捏捏他那肉嘟嘟的小脸,哈哈。

到了学龄期,古人就开始称呼“小儿”了。

这个称呼可不简单,小儿们可是学习的好时光,读书写字,整天嚷嚷着要当状元,简直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的。

那种对知识的渴望,真让人感动。

再大一点,进入青少年时期,大家就叫“少壮”了。

这时候的年轻人啊,正是血气方刚,仗着年轻就是任性,走在路上简直像个小风车,风风火火,闯荡江湖,意气风发。

那时候的他们,真是充满了无限可能,谁能想象,未来的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哎,岁月真是神偷,转眼间就长大了。

进入成年阶段,古人称之为“壮年”。

这可不是普通的壮,简直是精力充沛,热血沸腾。

壮年的男人们,像条大龙,心里有一腔热血,奋斗拼搏,追求梦想。

女人们也是一样,仿佛随时都能把生活安排得妥妥的,真是了不起。

这个阶段,人生的精彩纷呈,宛如一场大戏,戏里戏外都热闹得很。

然后呢,到了中年,古人称之为“中年人”。

这时候的他们,积累了不少经验,开始懂得什么叫做“人生如戏”。

他们可能会感慨:“当初我也是个小年轻啊”,说着说着,脸上就露出了些许无奈的笑容。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依然风华正茂,努力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哎,真是见多识广。

再往后,进入老年,古人称为“耆老”或者“老者”。

这可不是简单的老,而是有了智慧,像个活字典,啥都懂。

老爷爷们坐在摇椅上,悠哉悠哉,常常和小孙子们聊聊过去,讲讲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孩子们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恨不得把耳朵都听出茧子来。

老奶奶们也不甘示弱,精心做着美味的点心,仿佛只要一口就能让人回到小时候,真是满满的幸福。

说到这里,古代的这些称呼,真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听着就让人感到亲切。

每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风采,宛如人生的不同篇章,错落有致。

每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段段故事,每个阶段都有其美好和遗憾,像是一场场精彩的演出,时而搞笑,时而感人。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在古代社会,人们对年龄的称谓非常讲究,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既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年龄的重视,也体现了古人对年龄的尊重和礼貌。

以下是古代年龄称谓的大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襁褓,出生至一岁的婴儿。

2. 孩提,一岁至三岁的幼儿。

3. 童子,三岁至七岁的儿童。

4. 童女,三岁至七岁的女童。

5. 童蒙,七岁至十岁的儿童。

6. 童男,七岁至十岁的男童。

7. 童女,七岁至十岁的女童。

8. 少年,十岁至十五岁的青少年。

9. 少女,十岁至十五岁的女青少年。

10. 青年,十五岁至三十岁的年轻人。

11. 青年男子,十五岁至三十岁的年轻男子。

12. 青年女子,十五岁至三十岁的年轻女子。

13. 壮年,三十岁至五十岁的成年人。

14. 壮士,三十岁至五十岁的成年男子。

15. 壮妇,三十岁至五十岁的成年女子。

16. 中年,五十岁至七十岁的中年人。

17. 中年男子,五十岁至七十岁的中年男子。

18. 中年女子,五十岁至七十岁的中年女子。

19. 老年,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20. 老者,七十岁以上的老年男子。

21. 老妪,七十岁以上的老年女子。

古代的这些称谓,不仅仅是对年龄的简单称呼,更是对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尊重和关怀。

在古代社会,年龄和地位、尊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不同的称谓,也是对其社会地位和尊严的一种体现。

古代人们对年龄的称谓,也反映了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从小孩到老者,每个年龄段都有着相应的责任和角色,这些称谓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

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些古代称谓已经不再普遍使用,但是对年龄的尊重和关怀却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可以借鉴古代人们对年龄的称谓,来更加尊重和关爱不同年龄段的人,让我们共同建设一个和谐、尊重的社会。

总结,古代年龄称谓的大全,不仅仅是对年龄的简单称呼,更是对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尊重和关怀。

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年龄的重视,也体现了古人对年龄的尊重和礼貌。

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襁褓——不满周岁。

黄口——婴儿。

孩提——二三岁始龀——(音称,指换牙时)七八岁。

如:“有遗男,始龀。

”《愚公移山》垂髫——幼年。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总髻(总角)——幼年童年。

如:“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氓》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及笄之年——(音机)女子十五岁。

“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

”白居易《对酒示行简》束发成童——男子十五岁。

如:“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项脊轩志》冠弱冠加冠——男子二十岁。

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而立之年——三十岁。

如:“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随欲,不逾矩。

”《论语》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六十岁耆艾——(音奇)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

如“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荀子》古稀之年——七十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耄耋之年——(音冒蝶)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百岁。

女子年龄: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对各阶段年龄不同的称呼

古代对各阶段年龄不同的称呼

古代对各阶段年龄不同的称呼
国学分享 2018-09-13 21:40:41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_——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代的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的年龄称谓大全

称谓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

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

下面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年龄称谓,希望大家喜欢!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背之年,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1.初度:生日之时。

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也称生日为“初度”,如《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2.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3.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4.孩提: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5.龆龀:儿童换齿年龄。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6.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儿童或童年。

7.幼学:十岁左右。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岁日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8.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9.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后指儿童。

10.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即指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戴钗梳妆。

11.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古人年龄称谓大全

古人年龄称谓大全

古人年龄称谓大全引言: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年龄的称谓非常重要。

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采用不同的称呼,这些称谓既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也反映了人们对年龄的重视和尊重。

本文将为您介绍古人年龄称谓的大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

一、儿童阶段1. 新生儿:指出生不久的婴儿。

古代社会对新生儿十分珍视,视其为宝贝。

2. 乳儿:指还在吃母乳的婴儿,年龄一般在出生到三岁之间。

3. 捱堂儿:指已经不吃母乳、能够捱得住磨炼的孩子。

年龄在三岁左右。

二、学童阶段4. 童子:指已经上小学或者正在读书的男孩子。

一般为六岁至十岁之间。

5. 童女:指正在上小学或者正在读书的女孩子。

一般为六岁至十岁之间。

6. 象棋童:指对象棋有初步认知并学会下棋的孩子。

年龄在六岁至十岁之间。

三、青年阶段7. 少年/少女:这个年龄段一般指十岁至十八岁左右的男孩和女孩。

8. 青年男子:指年龄在十八岁左右至三十岁左右的未婚男性。

9. 青年女子:指年龄在十八岁左右至三十岁左右的未婚女性。

四、中年阶段10. 壮年男子:指年龄在三十岁至五十岁左右的男性。

11. 不惑之年:指年满四十岁,有所领悟和经验的阶段。

12. 中年妇女:指年龄在三十岁至五十岁左右的女性。

13. 耳顺之年:指年满五十岁,延年益寿的阶段。

五、老年阶段14. 高年男子: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男性。

15. 阳寿之年:指年满六十岁,阳和寿命完全展现的阶段。

16. 高年妇女: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女性。

17. 阳寿之年:指年满六十岁,阳和寿命完全展现的阶段。

六、耄耋之年阶段18. 老爷子:指年龄在七十岁左右的老年男性。

19. 高寿之年:指年满八十岁,寿命增加的阶段。

20. 老太太:指年龄在七十岁左右的老年女性。

21. 高寿之年:指年满八十岁,寿命增加的阶段。

结语:古代社会非常重视年龄的尊重和称谓,上方所列的年龄称谓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年龄差异的高度关注,也反映了他们对于长者的尊重和崇敬。

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个年龄段的称谓《学习札记》婴儿:人初生时;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一至三岁的孩童。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垂髫:七、八岁以下的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

髫(tiao):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通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始龀:女孩七岁称髫年,男孩八岁称龆年或髫年。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十岁以下通称。

幼学:满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总角:童年是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金钗之年:女孩到了十二岁带钗。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

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志学之年: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束发:古代男童成为少年,将头发束成一髻。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

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称“及笄”。

《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通称;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通称。

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也称〖碧玉年华〗。

弱冠:《仪礼?曲礼》中将男子二十岁初初成年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

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二十岁女子、〖花信年华〗二十四岁女子、〖待字之年〗待嫁女子、〖标梅之年〗出嫁女子。

结发:初成年。

《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

后称元配为结发。

曹植诗《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后来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

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认识天命。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又称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

每六十年一个循环;也称为平头·甲子·耳顺之年,六十以上又称为“耋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

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朝:八十岁之年;鲐背:九十岁之年。

耄耋:《礼?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六十以上曰耋。

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后来用“耄耋(mao die)”泛指年寿高。

期颐:称百岁之人。

《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白首:通称老年人,又称皓首;黄发:通称长寿老人;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中寿:七十为中寿;上寿:九十为上寿。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20岁(男)——弱冠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

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

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

《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

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

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

《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

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最佳答案婴儿:人初生时;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一至三岁的孩童。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垂髫:七、八岁以下的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

髫(tiao):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通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始龀:女孩七岁称髫年,男孩八岁称龆年或髫年。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十岁以下通称。

幼学:满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总角:童年是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金钗之年:女孩到了十二岁带钗。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

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志学之年: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束发:古代男童成为少年,将头发束成一髻。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

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称“及笄”。

《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通称;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通称。

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也称〖碧玉年华〗。

弱冠:《仪礼?曲礼》中将男子二十岁初初成年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

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二十岁女子、〖花信年华〗二十四岁女子、〖待字之年〗待嫁女子、〖标梅之年〗出嫁女子。

结发:初成年。

《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

后称元配为结发。

曹植诗《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后来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

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认识天命。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又称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

每六十年一个循环;也称为平头·甲子·耳顺之年,六十以上又称为“耋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

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朝:八十岁之年;鲐背:九十岁之年。

耄耋:《礼?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六十以上曰耋。

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后来用“耄耋(mao die)”泛指年寿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