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苏区革命史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华苏区革命史略
作者:
来源:《源流》2014年第01期
1929年3月,随着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和12月五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五华苏区的各项建设进入了新的时期,较早地成为粤东北地区红四军控制的游击区域内一个完整的苏区县。
1930年冬后,是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计划建立与逐渐完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南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冬,由于斗争形势的变化,属五兴龙革命根据地的五华苏区先后归江西省和粤赣(赣南)省管辖,成为中央苏区的范围。
从1929年3月起,五华就是五兴龙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与中央苏区、中央红军形成密切的关系
1925年夏初,中共地方组织在五华秘密诞生,同年7月,中共五华县特别支部成立,是粤东地区较早成立地方党组织的县份之一。
大革命时期,在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到五华和海陆丰农民运动的推动影响下,五华人民在古大存的领导下,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至1925年7月全县农会会员发展到4万多人,位居广东省第四。
同时组建了有2000多人的五华县农民自卫军常备大队,曾伯钦任大队长。
1927年8月,五华军民为策应南昌起义大军、迎接朱德部队南下广东,古大存带领五华农民武装四处出击,还奔赴五华、丰顺交界的猴里岽配合南昌起义军作战。
期间,中共五华特别支部改组为中共五华县委,书记曾天节,委员古大存、李斌、魏挺群、刘志英等9人。
县委成立后,及时整合了经暴动锻炼的赤卫队,组建了有2000多人的“广东工农讨逆军第七团”,古大存任团长,成为创建五华苏区的主要武装。
1928年1月,五华县委根据上级党组织“关于开展暴动计划”的指示,组织10万五华民众,在五华境内举行了震撼粤东的“年关大暴动”。
这次暴动有力地推动了五华的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月6日成立了五华县第一个乡苏维埃政府——龙村睦贤乡苏维埃政府,8日成立了五华县第一个区苏维埃政府——第八区(龙村)苏维埃政府。
紧接着,五华又先后成立了四、六、七、九(丰顺县八乡山)区苏维埃政府和20多个乡村苏维埃政权。
1928年秋,为开展武装斗争和红色区域割据,在古大存的策动下,粤东北地区先后组建了“五县(五华、丰顺、兴宁、梅县、大埔)暴动委员会”和“中共七县(五华、丰顺、兴宁、梅县、大埔、揭阳、潮安)联合委员会”。
此后,中共五华县委与邻县的兴宁、龙川、丰顺等县党组织联合,共同创建了以龙川大塘肚为中心的“五(华)兴(宁)龙(川)”和以八乡山为中心的两块红色割据区域。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的红四军下井冈山,游击赣南、闽西,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极大地鼓舞了五华党、政、军、民的斗志。
3月,五华、兴宁、龙川三县在龙川大塘肚正式成立了“闽粤赣边五(华)兴(宁)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曾不凡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古汉忠(五华人)等5人为常务委员。
在创建五兴龙和八乡山革命根据地进程中,五华党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同年8月共建立了6个区委,75个支部,党员1500多人。
9月28日,红四军准备出击东江。
10月,五华县委遵照上级“配合红四军进取东江”的指示,挑选了100多名能工巧匠,到梅县顺里村神背尾余屋的“东江兵工厂”日夜制造单响枪和子弹,以支援红四军的军事行动,并在五华发动群众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10月下旬,红四军进入粤东北攻占梅城后,成立了毛泽东、朱德、古大存、刘光夏、陈魁亚、朱子干、陈海云等七人为主席团的“东江革命委员会”,颁布了《东江革命委员会关于公布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第177号)》,这有力地推动了五华土地革命斗争的广泛深入开展。
12月,五华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五华县苏维埃政府”,在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区苏维埃政府区域内的广大农民,焚烧契约、废除债务、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革命运动在全县蓬勃开展。
11月20日,古大存率五华革命武装,北上江西与红四军汇合,实施朱德军长提出的“在巩固粤东根据地后,往赣南发展,要与江西苏维埃连成一片”的战略。
当年红四军主要领导人陈毅向中央的报告称:粤东北“……丰顺、梅县、五华、兴宁、大埔、饶平……各县群众大部分归我们领导……”。
1930年5月,红四军由赣寻边向粤东北地区开展分兵游击期间,攻陷了五华的安流、梅林等地。
此时的五华苏区已融入了红四军控制的游击根据地范围。
五华苏区属于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计划建立与不断完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范围
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党内“左”的错误同时,决定立即设立中共苏区中央局与中央军事委员会。
据历史文献记载:从中共中央决定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开创的根据地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就把闽粤赣特委、西北分委领导下的五华苏区纳入了整个中央苏区范围的计划中。
历史文献资料表明,从1930年10月24日始,中共中央计划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区域,包括粤东北的五华苏区,即五华苏区是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计划与需逐步完善的中央苏区南部区域。
在这一时期间的1930年底包括五华红军在内的红十一军改编后正式纳入了朱德、毛泽东统一指挥的红十二军中。
1931年1月,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西北分委派刘琴西前往兴宁新村
南扒村主持召开了五兴龙党代会,正式成立了“中共五兴龙县委”。
时任五华县委书记的古清海任五兴龙县委书记,五华县委委员胡国枢(胡根)任五兴龙县委委员;同时改组了“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潘火昌任苏维埃政府主席,五华县苏维埃政府秘书刘荐修任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秘书;并将五华、兴宁、龙川武装整编为“五兴龙县游击大队”。
五华党组织负责人古汉忠(五华人)兼任驳壳队队长。
彭城(五华人)先后担任了后来组建的红军独立连连长、独立营营长、独立团团长。
这些充分说明:五华苏区已属于五兴龙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共闽粤赣边特委的领导下,五华苏区的革命斗争融入了中央苏区的斗争中。
中央苏区全盛时期,五华苏区成为中央苏区南部前沿,先后隶属江西省、粤赣(赣南)省苏区管辖
1931年1月,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后,中央苏区逐渐进入全盛时期。
同年秋,中央革命根据地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根据地成为中央根据地的主要区域。
由于当年斗争形势发生了变化,五兴龙县委迁至江西寻乌车头村,与赣南苏区密切了关系。
同年5月,赣南根据地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含五华苏区在内的兴五龙县成为中央苏区江西省的辖区。
此后,五华苏区与五兴龙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归江西省苏区领导与管辖,与中央苏区领导的斗争连在一起。
1932年6月,赣南特委决定,五兴龙根据地重新组建兴龙县委,继续领导五华、兴宁、龙川苏区坚持斗争。
同年冬,从赣南率部返回五兴龙根据地的古汉忠,主要活动于龙川南部与五华山脉周边(五华县)。
五华山脉纵贯五华南北。
五华苏区成为兴龙县委领导的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
1933年春,中央苏区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兴龙县委委员古汉忠领导的五华苏区已恢复规模。
是年秋,国民党军调重兵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在兴龙县委的领导下,五华苏区民众积极牵制进剿中央苏区腹地的国民党军,配合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12月,五华苏区军民在县委委员古汉忠带领下,配合兴龙游击队,在通往中央苏区的交通要道上烧毁了官汕线位于五华岐岭的“三多齐”公路大桥等。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后,进入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五华苏区成为留守中央苏区军队的活动区域。
1935年春,兴龙县委书记蔡梅祥曾在五华岐岭等地活动;这年2月中旬,根据陈毅同志的指示,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第24师72团准备突围后,在五华苏区党政军民配合下,曾活动于五华等地,可谓红旗不倒。
中央苏区时期,魏挺群、古清海、曾国华、马文、黄宝球、古汉忠、彭城、曾伯钦、罗辉英等一大批五华苏区的优秀儿女先后在中央苏区各级领导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五华人民在恶劣环境下,为保障苏区红军和中央苏维埃政府紧缺物质的供应,几乎每天都有数十担食盐分五、六路,从五华的棉洋、龙村等地挑运入中央苏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五华有100多名铁匠,先后进入到江西、福建为中央红军修枪造弹,成为了中央苏区兵工厂的奠基人。
在创建“五兴龙
兵工厂”、“梅县顺里村东江兵工厂”、“兴国官田兵工厂”、“闽粤赣造枪厂”、“赣南兵工厂”、“粤赣省兵工厂”等的过程中,都留下五华铁匠工人为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修造枪械的记载。
其中马文、刘梅、邱林华、刘愈忠等还成为兵工武器厂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他们为中央苏区乃至共和国武器制造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央苏区时期,五华苏区人民饱受了国民党军队的残酷摧残,大批党员、干部、群众惨遭杀害。
有的村庄几乎毁灭。
据统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有姓名可查的)就有1140多人,居梅州各(市)县之最。
◆古大存
古大存(1897-1966),出生于五华县梅林镇优河村,中共第七届、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1921年春入广东法政专门学校学习。
192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参加广东革命政府组织的东征军,后在五华县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历任中共五华特别支部军事干事、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七团团长等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五华与丰顺县交界的八乡山区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历任“五县”暴动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军长兼代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二届中央执委会委员等职,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使东江红旗始终不倒。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部长、中共中央党校一部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党校校长、东北行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66年在广州逝世。
1983年得到平反。
古大存故居位于五华县梅林镇优河村,原名为“金山翠秀”,总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
故居内设六个展厅,中心厅有古大存汉白玉雕像、简介、古大存革命活动示意图、古大存简历、一门忠烈简介;其它五个厅分别展出的是古大存在青少年时期及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从事革命工作的实物和照片。
◆曾国华
曾国华(1910-1978),男,五华县岐岭镇凤凰村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24年参加国民革命军。
1931年8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班长、团长等职。
参加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营长、山东军区教导团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第三师师长、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三兵团参谋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等职。
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8年1月在北京病逝。
曾国华故居,位于岐岭镇凤凰村江隆村民小组,205国道往梅州方向右边公路进入约300米。
该故居始建于清朝后期,至今有140多年历史,是土木、砖瓦结构,坐北向南,上五下五间,正屋三栋三横屋间,面积约350平方米。
2009年开春,五华县政府筹集4万多元,对将军故居进行了部分维修。
现将军屋中厅二侧,陈列着曾国华将军生平英雄事迹。
◆魏挺群
魏挺群(1908-1934),出生于五华县横陂镇华阁村。
1926年秋任惠阳县团委书记兼淡水镇团委书记。
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7月任共青团五华县委书记。
1928年春任五华县第六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0年冬,调往中央苏区福建省工作,1931年初任中国少年共产党(简称“少共”)闽西特委宣传部长,主持特委团干训练班工作。
1932年,调往江西瑞金苏区共青团中央局工作,协助陆定一同志主编中央苏区共青团《青年实话》刊物。
1933年起任共青团中央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
1934年冬肃反扩大化时遭到错杀后平反。
◆古汉忠
古汉忠(1909-1934),出生于五华县梅林镇优河村。
1925年夏参加优河村农民自卫军。
19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梅县畲坑暴动,历任五华县第11区区委书记、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常务委员,五兴龙兵工厂厂长、江西省会昌县团委书记。
1932年冬,回五兴龙边区开展游击战争。
1933年春任兴龙县委委员兼兴龙县游击总队长。
1933年冬带领游击队员烧毁五华县境内“三多齐”大桥和龙川县通衢鱼子渡公路大桥,减轻国民党围剿中央苏区腹地的压力。
1934年8月17日,被密探告密受包围,古汉忠与9名队友在战斗中牺牲。
◆马文
马文(1913-2004),出生于五华县河东镇化裕村。
193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7月到达瑞金参加红军。
在中央苏区红军兵工厂任枪械修理师,历任红军兵工厂职工委员会委员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企业部部长和军事工业委员会委员长。
1934年10月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
1938年到达延安在抗日大学学习,后任八路军印刷厂厂长、延安八路军总后勤部军事工业处处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抚顺东北军工部秘书长、东北军事工业部党委副书记和中共沈阳直辖市委员兼沈阳地区军事工业党群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军委空军工程部政委、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1961年调广州工作,先后任中南局机械工业计划局局长、中南局计经委第二机械工业局局长;1965年任中南局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南局国防工办主任、中南局视察室副主任。
2004年4月29日在广州逝世。
◆链接
中共五华县委诞生旧址
1927年8月,中共五华县委在五华县梅林镇琴口村庵子塘诞生。
庵子塘为当年古星洲(古震儒父)建造,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138平方米,二进深、三开间,夯墙,木桁桷悬山瓦顶建筑。
1927年8月,东江特委派刘琴西来五华,改组五华县特别支部,在该址成立了中共五华县委员会,书记曾天节。
1928年,宋青、古大存、李斌、贺民教等曾驻于此,领导五华农民运动。
中共五华县委的成立,标志着地方党组织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图为2003年在旧址上按原貌重建的纪念馆。
红军书写在民房墙上的标语
红军标语群书写在郭田镇布美村。
郭田镇布美村民房上的红军标语写于1930年左右,共有50多条。
1930年5月至1931年6月,古大存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曾在粤东八乡山地区活动,所属的四十六团和随营军校的官兵驻在五华郭田布美村,军机关指挥部和军校设在良贵楼。
驻扎期间,在良贵楼和体章楼内外墙壁上用黑墨水写下数十条宣传鼓动标语口号,主要内容有:“全东江青年群众武装起来!”“实行武装大暴动!”“武装暴动,消灭军阀战争!”“打倒国民党反共军阀!”“实行农村军事化!”“割据全东江赤色政权!”“实行土地革命!”“打倒地主!”“推翻帝国主义海陆军!”“没收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和银行!”“不做童工、不做夜工、不做苦工!”“实行婚姻自主!”等等。
其中“武装暴动,消灭军阀战争!”一条长达12米。
标语大都有书写单位落款,署名有“红军”、“红军二大队”、“红军军校”、“布美乡革命群众”等。
这是在五华县境内发现的最为集中的一处红军标语,为研究党的武装斗争和红十一军军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