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复习过程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第12课《论语》十二章(一)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如文中1-9则)散文,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二)文章主题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三)主要内容1.涉及的成语:(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2.区分内容:3、名句默写: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识点教师版一、通假字1、问知.。
子曰;“知人。
”通“智”2、举直错.诸枉:通“措”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智”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智”二、词类活用1、举直.错诸枉.:形做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意动,认为……有利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使动,使……立;使……通达4、举皋陶,不仁者远.矣:形做动,远离三、特殊句式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宾语前置)2、富哉言乎(谓语前置)3、选于众,举皋陶(状语后置)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状语后置)5、仁以为己任(省略句)6、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四、重点词语1、克.己复.礼为仁:克制;恢复。
2、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称许,赞许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事,做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字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7、尧舜其犹病诸....:大概;还;忧虑;兼词,之乎8、己欲达.而达.人:通达,得志;使动,使……通达、9、樊迟未达.:明白10、我欲仁,斯.仁至矣:连词,那么11、请事斯.语矣:代词,这12、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13、死而后已.:停止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连词,来;损害;牺牲自己;成就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贫困;安乐。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1《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1.《论语》是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及 编撰而成。
它以 为主,记录了 。
《论语》与《 》《 》《 》并称“四书”。
共 篇。
2.孔子,名 ,字 ,春秋时期 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 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 ”。
二、内容简介。
本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三、字音字形论.语( ) 说.( ) 愠.( ) 三省.( ) 传.( )不习也 逾.( ) 罔.( ) 殆.( ) 一箪.食( ) 曲肱.( ) 笃.志( )四、朗读节奏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以/乐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以/乐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以/君子也?”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也?与朋友交/而不信也?传/不习也?”3、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懈怠。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以在/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之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中矣。
”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3.不以君子..也4.吾日三省...吾身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也6.传.不习也7.三十而立.8.四十不惑9.不逾矩.. ;10.温故.而知新.; 11.学而不思则罔.; 12.思而不学则殆.13.可以为...师矣 ; ; 。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整理)
字
实践
4、【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大概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 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 于人。” 【评析】 “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 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 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 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 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1]
通“向”, 先前
深刻 谓何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
疏远 从众人中选拔人才 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 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正 压邪,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 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 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 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 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 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那么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 来了。' 评析】 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 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 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 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这里,孔 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评析】 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关于仁,孔子对樊迟的解释 似乎与别处不同,说是“爱人”,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仁的解释都 有内在的联系。他所说的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 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 儒学即仁学,仁是人的发现。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 贤才,罢黜邪才。但在历史上,许多贤能之才不但没有被选拔, 反而受到压抑,而一些奸佞之人却平步青云,这说明真正做到智 并不容易。
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ord版含答案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
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
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
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
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
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
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举直错.诸枉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知.者利仁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措安排、安置②向先前③智精明①归⎩⎪⎨⎪⎧ 天下归.仁焉: 秦伯归.女五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臣请完璧归.赵: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②事⎩⎪⎨⎪⎧ 今日之事.何如: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举⎩⎪⎨⎪⎧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类迩而见义远: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戍卒叫,函谷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答案 ①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 ②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 ③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①樊迟问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括文言知识归纳和人文拓展)完美修改版.概要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 容。 ──[黎巴嫩]纪伯伦
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 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
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舜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 任用了皋陶,不讲仁德的人就被疏远了。汤做了天子,从群
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之者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读出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音。
Fán 樊 迟
Gāo yáo
皋 陶
hóng wǎng 弘 毅 枉
上古传说中的人物。 传说他是虞舜时的司 法官,后常为狱官或 狱神的代称。
文句翻译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仁‛者,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 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3、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中,能够使 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6、【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 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只要 我想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
7、【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 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道路遥远。把在 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 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钓鱼的哲学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两人都大有收
获.
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这些人怎么 钓都毫无收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共17张PPT)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对句精辟,气势磅礴 孔子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明白如何利用特殊的语言更好地 表现自己的思想。 对偶句式可以精确地揭示事物一分为二、对峙统一的奥秘。而 孔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其加以利用,创造出一系列或精警动 人或鞭辟入里的格言。例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 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其精彩、深刻,何 须再置一词!这一类警句,孔子说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君子小人的,“君 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无不可以让一切怀才不遇者在自比君子时引用,从而 得到一种鄙弃群小、傲世挺立、回肠荡气的快感。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4-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推荐,选拔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起,抬起 举类迩而见义远 提出,举出 (3)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发动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克,占领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全,整个
-5-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有仁义的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 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点评:在孔子看来,追求仁德之心,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所以一切 的“士”,一切的“人”都应该自觉地去实现“仁”,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在所不惜。孔子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孟子,面对孔子的 “杀身以成仁”,孟子理直气壮地表示要“舍生取义”。
“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不管什 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 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 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 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词梳理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词梳理1.字音字形①雍.(yōnɡ) ②皋陶..(Gāo yáo) ③譬.(pì) ④弘.毅(hónɡ) ⑤枉.(wǎnɡ) 2.通假举要①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置 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先前 ③知.者利仁:“知”通“智”,精明 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①天下归.仁焉:称许,赞许 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迅速,敏捷。
引申为“聪明、机智” ③使民如承.大祭:承担 ④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施惠,救助 ⑤尧舜其犹病.诸:担忧 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贫困 (2)一词多义①归⎩⎪⎨⎪⎧ 秦伯归.女五人:出嫁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返回臣请完璧归.赵:归还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归聚②事⎩⎪⎨⎪⎧ 今日之事.何如:事情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事故,变故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事业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做,从事、实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侍奉,服侍③举⎩⎪⎨⎪⎧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举起,抬起举.类迩而见义远:提出,举出知理而后可以举.兵:发动,出动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推荐,选拔戍卒叫,函谷举.:攻克,占领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拿,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全,都(3)词类活用 ①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前“直”,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正直的人。
后“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得正直。
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邪恶的人②不仁者远.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远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达④不可以长处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安乐的生活 ⑤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安、利: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安于、利于 ⑥尧舜其犹病.诸:名词活用为动词,担忧 (4)古今异义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古义:贫困。
今义:大约。
4.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句式,通假字
1、【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
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普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具体条目。
”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句话。
2、【译文】仲弓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出门如同接见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
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冉庸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3、【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什么是智。
孔子说:“了解别人。
”樊迟没有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去见子夏,说:“先前我拜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舜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不讲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汤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不讲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5、译文:子贡说:“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给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了吧?”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呢,必定是圣了!尧、舜大概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所谓仁,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
能够近取自己作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践仁的方法了啊。
”6、【译文】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通假字⏹(1)问知。
子曰:“知人。
”⏹“知”通“智”(2)举直错诸枉“错”通“措”(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4)知者利仁⏹“知”通“智”⏹(1)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仁”⏹(2)何谓也宾语前置句(3)选于众状语后置句(4)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句(5)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可谓仁之方.也已 方法 5.方②③方今.六齐七地十方.,千如里五方六圆十
方圆
④且知方.也 儒家的伦理
①舜有天下,选于.众 从,介词 6.于② ③ ④己 何 苛事 政 所猛 于 不.欲 仁 于., 虎 ,勿 必 也施 也比圣 于.,乎人介在给词…,…介方词面,介词
⑤君幸于.赵王 被,介词
子 曰: “志 士 仁 人, 无 (8)孔子说:“有高尚志向节操的人和仁人,不会为了
求
生
以
害
仁, 志士:有高尚志向和节操
有杀
苟全性命却去败坏仁德,的人。以:转折连词,却。只会牺
身 以 成 仁。” 有:与“无”相对。
牲生命来成全仁德。”以:目的连词,“来”。
子 曰: “不仁 者不可以 久 处
称许 回家
归还
④若水之归.海 归聚
2.克① ②克 战.无 己不 复克 礼.
克制 攻克
③克.勤克俭 能够
3.知① ②子 则知 曰.明 :而 “行 知.无 人过 。矣 ”
了解 通“智”,智慧
4.济① ②博 旦施 余于 济.民 乎而 江能 湘济.众渡过周济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成功
四
己 第所 一不 单 欲, 元勿
施 于 人
识记知识必备 探究文本研读 应用体验之旅 拓展阅读视窗
经典解读 揣摩领悟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皋.陶.(ɡāo yáo )
2.譬.(pì)
3.弘.毅(hónɡ )
二、通假字
1.问知. 2.举直错.诸枉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如:如果。于: 给。而:并且。
何如? 可 谓 仁乎?” 怎么样?能称得上仁吗?”
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复习-《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含解析)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质”“施”“齐”“贼”“举”“治”“明”“攻”“与”“独”等重要实词。
2.背诵《〈论语〉十二章》《〈老子〉四章》第24、33章和《五石之瓠》《礼运(节选)》,翻译重点句子。
3.掌握状语后置的特点。
单篇梳理-《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论语》十二章(第1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第2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第3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第4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第5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第6章)子曰:“质胜文.①()则野.②(),文胜质则史.③()。
(),然后君子。
”(《雍也》)文质彬彬....④(),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第7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乎?死而后已.②(),不亦远乎?”(《泰伯》)(第8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第9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第10章)颜渊问仁。
子曰:“克.①()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②()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
”子曰:(),请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④⑤()斯语矣。
”(《颜渊》)(第11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①②()‘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②(),可(第12章)子曰:“小子..①以观.③(),可以群.④(),可以怨.⑤()。
迩.⑥()之事.⑦()父,远之事君。
先秦诸子选读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本研读
选文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拿终身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
‘恕’乎!己 所 不欲, 勿 施 于人。” 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
可以:古今 异义词,这
里是“可以用来”的意思。 其:助词,表推测,大概。
(《论语·卫灵公》)
问
知。 子曰:“知 人。”
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未 达。 子曰:“举 直 错 诸枉,
能
樊迟没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
使 枉 者 直 。” 达:明白,理解。举:选拔。直:形容 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词作名词,正直公正的人。错:通
“措”,安排,安置。枉:形
文本研读 子贡曰:“如 有
选文5 博 施 于民 而 能
子贡问:“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给(有需
济 众,何 如?可 谓 仁乎?” 子曰:“何事 于仁, 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说是仁吧?”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呢,
必也圣 乎!尧舜其 犹 病 诸!
夫仁者,己 欲
必定是圣了!尧、舜大概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仁就是,自己想
乐。 仁 者 安 仁,知 者
利 仁。”
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约:贫困。乐:安
乐,安乐的生活。
(《论语·里仁》)
文本研读
选文9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约,是穷困、困窘的意思。孔子说:“不仁者不能
长期处在困窘潦倒之中,也不能长期处在富贵安乐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达到仁这种境地的人,不能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四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皋陶..(ɡāo yáo) 2.譬.(pì) 3.弘.毅(hón ɡ) 二、通假字1.问知. 通智,智慧,聪明 2.举直错.诸枉 通措,安排,安置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通向,先前,此为“刚刚”三、古今异义 1.天下归.仁焉 古义:称许 今义:回来 2.非礼..勿视 古义:不合于礼 今义:不礼貌的举动 3.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四、一词多义1.归⎩⎪⎨⎪⎧①天下归.仁焉 称许②壮士十年归.回家③臣请完璧归.赵 归还④若水之归.海 归聚2.克⎩⎪⎨⎪⎧①克.己复礼 克制②战无不克.攻克③克.勤克俭 能够3.知⎩⎪⎨⎪⎧①子曰:“知.人。
” 了解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4.济⎩⎪⎨⎪⎧①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周济②旦余济.乎江湘 渡过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成功5.方⎩⎪⎨⎪⎧①可谓仁之方.也已 方法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圆③今齐地方.千里 方圆④且知方.也 儒家的伦理6.于⎩⎪⎨⎪⎧①舜有天下,选于.众 从,介词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给,介词③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在……方面,介词④苛政猛于.虎也 比,介词⑤君幸于.赵王 被,介词7.举⎩⎪⎨⎪⎧①举.直错诸枉 选拔②举.头望明月 抬起③举.世无双 全④西举.巴蜀 攻取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尧舜其犹病.诸 病:担心,忧虑 2.请事.斯语矣 事:践行,从事 3.非礼.勿视 礼:合乎礼(二)形容词作动词 不仁者远.矣 远:远离(三)使动用法 1.己欲立而立.人 立:使……立2.己欲达而达.人 达:使……达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克己复礼为.仁 (“为”表判断)(二)省略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于)约,不可以长处(于)乐(省略介词“于”)(三)状语后置句 舜有天下,选于众 (“于众”作状语,后置) (四)谓语前置句 富哉言乎 (“富”为“言”的谓语,前置) (五)定语后置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可以终身行之”作“一言”的定语,后置) (六)被动句举皋陶,不仁者远矣(“远”表“被疏远”) [课文·译注](1)颜 渊 问 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习题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归仁焉 归:称许,赞许B .富哉言乎 富:深广,丰富C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家:家族D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已:停止解析 C .“家”指古代大夫的家族。
答案 C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请问其目 ②范增数目项王B .①出门如见大宾 ②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C .①请事斯语矣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D .①尧舜其犹病诸 ②君子病无能焉解析 A .条目,详情/示意;B.像/如果;C.从事/侍奉;D.担忧。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舜有天下,选于众 B.⎩⎪⎨⎪⎧ “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徐公何能及君也 C.⎩⎪⎨⎪⎧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而耻学于师 D.⎩⎪⎨⎪⎧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古之学者必有师 解析 A .引出动作的对象/在;B.什么/怎么;C.并且/却;D.……的人。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解析A.句式杂糅,“拟采用”和“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拟以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C.搭配不当,“基地”与“机构”不搭配。
D.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的办法”。
答案 B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高中语文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新人教版选
义务论强调道德行为的动机和义务性,而功利主义则注重行为的结果和利益最大化。遵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体现了义务论的精神,也有助于实现功利主义的目标。
道德相对主义与普遍主义
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道德观念存在差异,而道德普遍主义则强调某 些道德原则的普遍适用性。尽管存在争议,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多数文化和社会 中仍被视为基本的道德准则。
高中语文14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课件新人
教版选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历史背景与人物介绍 • 跨学科知识拓展 •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启示 •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引言
课题背景与意义
课题背景
介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阐述其 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 值。
经典语句欣赏
语句解析
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经典语句进行深入解析,欣赏其语言之美、思想 之深。
相关名言
列举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关的其他名言警句,如“爱人如己”等,丰富 学生对经典文化的了解。
文本风格特点
简洁明了
分析原文文本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的 风格特点,体会古文的精炼之美。
蕴含深刻
阐述原文文本虽然简洁,但却蕴含深 刻哲理的特点,引导学生领悟古文的 思想内涵。
文化背景
春秋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繁荣的时 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 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孔子弟子及其影响
01
孔子弟子概述
孔子一生培养了众多弟子,其中著名的有颜回、子路、子贡、曾参等,
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而且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02
弟子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那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我们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从“克己复礼为仁”一句中可以知道什么是“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究竟什么是“仁”呢?“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仁”的本 质在于一切要以人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前提下,每一个人都要注意 克制自己的私欲,用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一切行为,使自己的一切都符合礼。 反过来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克己复礼,视听言动都符合了礼,整个社会也就 实现了仁爱,达到了和谐。
【答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学的消极原则(即 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其实,它暗含着一种 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 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 人通达。在孔子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 来事君上;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事父亲;自己对弟弟有所期 望,就按照这期望来事兄长;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对待朋友。 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 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宾语前置) 译文:_假__如__有__一__个__人__能__够__广__泛__地__施__惠__于__民__众__,__并__给__予__需__要__的__民__众__以__帮__助__,__ __怎__么__样__?__ (5)问知。子曰:“知人。”(省略句) 译文:_(_樊__迟__)问__(_什__么__是__)_智__。__孔__子__说__:__“__了__解__人__。__”______
2023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2023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2023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详见《预习检测》)2.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翻译见《预习检测》)3.情感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难点: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Ⅰ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第一课时一、导入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什么是仁,也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楚。
从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是他人(含自己在内的第二人),即心怀他人,并与他人和平共处,这就是仁。
那么怎样才能够聚集在一起和平共处呢?那内容可就多了。
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1.你能准确朗读全文吗?指名学生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则,能读准译对吗?Ⅱ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难点(根据学生预习确定):对第7、8、9三则理解有难度。
Ⅲ组织学生讨论展示评价三、课文研讨你最喜欢哪一则,为什么?师生讨论完成对各则的理解及其学生学习后所受到的启示。
Ⅳ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或精讲(一)文本解读:1.我们节选的小标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联系自身生活,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和这句话是相联系的。
(尽量使用实例)(整体感知文本)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识点教师版
一、通假字
1、问知.。
子曰;“知人。
”通“智”
2、举直错.诸枉:通“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智”
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智”
二、词类活用
1、举直.错诸枉.:
形做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意动,认为……有利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使动,使……立;使……通达
4、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形做动,远离
三、特殊句式
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宾语前置)
2、富哉言乎(谓语前置)
3、选于众,举皋陶(状语后置)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状语后置)
5、仁以为己任(省略句)
6、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四、重点词语
1、克.己复.礼为仁:克制;恢复。
2、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
称许,赞许
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事,做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
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字
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
7、尧舜其犹病诸
....:大概;还;忧虑;
兼词,之乎
8、己欲达.而达.人:通达,得志;使动,
使……通达、
9、樊迟未达.:明白
10、我欲仁,斯.仁至矣:连词,那么
11、请事斯.语矣:代词,这
12、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
坚强
13、死而后已.:停止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
..仁,有杀身
..以成.仁:连词,来;损害;牺牲自
己;成就
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
处乐.:贫困;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