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人际关系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12月摘

要:在群体中,人际关系随处可见。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将有利于群体行为的管理,有利于提高群体工作效率。因

此,组织行为学在研究群体行为时,必须考察人际关系行为的问题。

关键词:群体;人际关系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4-0100-02

Discussion of groups interpersonal behavior

ZHANGTing-wei,LILi,MAXiao-yu

(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Xinjiang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46,China

)Abstract:Inthegroup,therelationshipbetweenpeoplecanbeseeneverywhere.Dealwiththe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willbenefitgroupbehaviormanagement,behelpfulforimprovinggroupworkefficiency.Therefore,whengroupbehaviorisstudiedinorgnizational

behavior,

the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behaviorproblemsmustbeinspected.Keywords :group;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

浅谈群体人际关系行为

张廷伟,李

莉,马晓宇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收稿日期:2012-09-29作者简介:张廷伟(1985—),男,山东聊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营销与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技术开发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第31卷第34期Vol.31No.34

2012年12月

Dec.2012

1群体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表现为一个人对其他人吸引或排斥的心

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反映了在社会生活中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人际关系是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微观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的满足程度,如果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各自获得需要的满足,就会发展并保持接近的心理关系;反之,就会使双方关系疏远、

中止甚至发生敌对的关系。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主要表现在人们心理上的距离远近、个人对他人的心理倾向及相应行为等。也就是说,人际关系是以一定的情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并且以一定的情感为纽带予以维持的。人际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体验特质。

群体人际关系,则是指在群体活动中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群体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由于组织机构关系形成的上下级关系;由于业缘关系形成的师徒关系和同事关系等。一般而言,群体人际关系是群体成员间的一种独特联系,是群体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的具体表现。具体而言,群体人际关系的形成,取决于个体在群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职能和所处的相对位置。

群体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取决于群体成员之间的不断往来。只有不断交往,才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和理解,有更多的共同经验与感受,就会促进双方之间的心理相容,使双方的关系更加密切。同时,人际关系的性质,亲密程度,也只有在交往过程中才表现出来。没有交往,也就不会有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和其他社会关系一样,群体人际关系同样表现为人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人际关系的状况如何,对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群体、组织和社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人际关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对组织和群体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产生合力;②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情绪、劳动效率;③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④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群体人际关系行为的分类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际关系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模

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如下。2.1

根据人际关系行为的基本倾向划分

①具有人际关系的双方,

其中一个人的正确行为会引起另外一人的积极行为反应;其中一个人的错误会引起另一个人的消极行为反应。

②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各方,

一般都能够表现出有积极意义的行为。如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等;而具有不良人际关系的各方,一般都只能表现出具有消极意义的行为,如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等。2.2

根据群体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的性质不同划分①由于管理、

指挥、指导、劝告、教育等行为,导致尊

第31卷第34期

敬和服从等行为反应。

②由于帮助、支持、同情等行为,导致信任和接受等行为反应。

③由于赞同、合作、友好等行为,导致协助和亲善等行为反应。

④由于尊敬、赞扬、求助等行为,导致劝导和帮助等行为反应。

⑤由于害羞、敏感、礼貌等行为,导致骄傲或控制等行为反应。

⑥由于反抗、怀疑、厌倦等行为,导致惩罚或拒绝等行为反应。

⑦由于夸张、拒绝、炫耀等行为,导致不信任或自卑等行为反应。

2.3根据交往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倾向行为划分

①主动包容型。主动与他人交往,希望与他人建立并维持相互容纳的和睦关系,他们的人际关系行为特征是待人宽容、忍让,主动大胆地交往、沟通、参与等。

②被动包容型。这种类型的人虽然希望与他人交往并保持和睦关系,但在行动上表现为只是被动地期待别人接纳自己,缺乏主动。

③主动控制型。总想控制、支配别人,将自己摆在交际活动的中心或左右局势的位置。其人际行为特征是运用权力和权威,超越和领导别人。

④被动控制型。这种类型的人易追随他人,愿意受人支配,与他人携手合作。

2.4根据人际反应的方式划分

①根据人际反应的外部表现,可分为外露型、内涵型、伪装型。

②根据在交往中处理人际关系的不同,可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分离型。

但是,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这就使得人际关系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一定的模式,而是非模式化和复杂多样的。如,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人际关系的双方,其中一人的正确行为并不能引起另一人积极的行为反应;而其中一人的错误行为也不一定能够引起另一人消极的行为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人际关系的行为是很难模式化的。因此,在管理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群体人际关系及其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

3群体人际关系行为的影响因素

在同一个群体中,往往出现人际关系有亲有疏的状况,即人与人的交往程度有较大的差别,其关系密切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如有些人与人之间情同手足、形影不离,有些人与人之间时冷时热、若即若离,有些人与人之间隔阂颇深、视若仇敌。经过深入的分析,可以断定这些差别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影响群体人际关系行为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3.1空间距离对群体人际关系的影响

空间距离在群体人际关系中起着基础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一般来说,空间距离越近,人们交往的机会就会越多,交往的频率就可能越高,就越容易形成密切的关系。空间距离越远,人们交往的机会也就越少,交往的频率就可能越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可能越疏远。

3.2交往对群体人际关系的影响

交往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必备条件。在现实中,虽然经过交往并不一定都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任何人际关系都必须建立在交往的基础之上,没有人与人之间彼此的交往,就没有人际关系。

管理者为了架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应遵守的交往原则,大致如下:

①平等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平等待人才能深交。在交往中,注意用平等、求同、交友和谈心的方法去寻求平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②互利原则。交友是互利的,有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3种模式。交往中的互利是以不损公肥私为前提的。事实上,人人都有被人关心、注意的需要。那么,在和他人的交往中,要想得到他人的关心、注意和爱护,应考虑他人也需要关心、爱护。在交往中,可用互助法、竞争法、交换法等实施互利原则。

③信誉原则。在交往中,信誉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信誉就是在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即说真话、不说假话、守诺言、践诺言,这就要求在人际交往中:要守信、信任友人、不轻诺言、要诚实、树立信心。

④相容原则。在组织中,在群体中,在社会上,在交往中,贯彻相容原则,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容是与民主、平等、独立相关联的。相容是民主社会的产物。能宽容他人的人有宽阔的胸怀,能宽容别人是有信心、坚定意志、远大目标和理想的表现。自信心越高的人,相容度越强。

3.3态度的相似性对群体人际关系的影响

态度的相似性,是指人们对事情看法的一致性。态度的相似性直接决定着人际吸引或人际排斥的心理倾向,也决定着人们交往的频率,是在群体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因此,管理者应把培养群体成员的态度相似性作为处理群体人际关系的基本工作,要随时注意群体成员的不同态度,加以引导,努力使人们取得相似的态度,达到和睦相处,共同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奋斗。3.4需要的互补性对群体人际关系的影响

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期望是推动人们相互交往的根本原因,也是人际关系的动机和目的。因此,在群体中,人们之间的相互满足是产生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取决于交往双方彼此满足需要的方式和程度。

除了以上4方面的因素之外,人的能(下转第113页)

张廷伟,等:浅谈群体人际关系行为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