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损伤的临床疾病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代谢紊乱 由于感染、高热及呕吐、腹泻,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 衡失调。
患者表现为脱水、低钾血症及酸中毒、血尿素氮升高、血 清总蛋白和清蛋白减少等。
(四)恢复阶段
经过积极治疗,一般在放射损伤后5~8周开始进入恢复期, 患者各种症状减轻,食欲增加,体温恢复正常。
电离辐射可引起精子数的减少,伴有活动度减低和异性精子 及死精子出现,甚至精子数可减少至零。在照射后1~2年部分 患者精子数和生育力可恢复正常,若受照剂量很大可出现生育 能力障碍或不育症。
放射损伤的临床疾 病
(一)医疗照射
为了治疗某些疾病的需要而进行的全身或大面积照射,如肿瘤 的放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为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给患者做 全身或全淋巴结照射的预处理,而造成医疗性急性放射病。
(二)异常照射 1.事故照射
是放射源失控的情况下人员受到的意外照射,包括核反应堆 临界事故、放射源脱落和失落等各种复杂情况。
核 实 验 中比国基第尼一岛次上地昔下日小的型氢核弹试爆验炸内部录象截图
二、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
(一)初期阶段
初期阶段是在受照后数分钟至一两日开始,可持续一至数 日。主要表现为神经和胃肠功能改变,特别是自主神经功能紊 乱的症状。
初期反应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判断 病情和估计预后
2、应急照射
是为应对紧急意外情况而事先有计划接受的超过剂量限制 的特殊照射,如在事故情况下,为抢救生命、防止伤害或控制 事故规模扩大而采取紧急行动中接受的照射。
(三)核武器辐射 1.核战争 2.核试验 1945年7月~1975年6月,全世界6个国家共进行了801次核试
验,其中1954年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氢弹试验,由于风向估 计错误,使附近的马绍尔群岛上空受到落下灰的污染而危害了 239名居民及28名美军士兵。
3.中度急性放射病 受照剂量在2~4Gy之间,分期明显。
受照射后2小时左右出现初期症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 值3天内减至0.75×109/L左右。
假愈期3-4周,极期前出现脱发。 极期出现高热、感染和出血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进行性 减少,最低值为2.0×109/L,血小板计数30×109/L左右。 经过积极治疗,8周后可进入恢复期,症状减轻,体温正 常,出血停止,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回升,轻度贫血的恢 复需2个月以上,生殖功能恢复需1年以上。
(二)假愈期阶段
假愈期是指初期的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无明显临床表现, 但机体内部病理过程在继续发展。假愈期的有无或长短是判断 急性放射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外周血白细胞降至2.0×109 /L左右,出现脱发、皮肤及黏膜 出血点、体温升高和菌血症等是假愈期结束进入极期的标志。
(三)极期阶段
极期是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各种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变化十分明显,即临床表现最为严重的时期,也是患者生存 或死亡的关键时刻。受照剂量越大,极期开始的越早。
照射后分裂指数的下降出现早且快,其下降程度和持续时 间与受照剂量有平行关系。
致死剂量照射时,分裂指数往往降至零,一般在照射后立 即或在1周内抽取骨髓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极度减少,淋巴细 胞绝对数下降。
白细胞出现核肿胀、固缩、碎裂和溶解,分页过多,胞质 中出现毒性颗粒和空泡等形态改变。
2.严重感染
由于造血功能衰竭,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破坏,单核巨噬 细胞系统防御能力低下,易于产生感染并发症。
按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又分为轻、中、重和极重4度.
2. 轻度急性放射病 受照剂量在1~2Gy之间,接触射线初期有乏力、嗜睡、食 欲不振、恶心等症状,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稍上升,淋巴细胞 绝对值3天内维持在1.0×109/L。临床分期不明显。 可有轻度呕吐、低热;外周血白细胞最低值为3.0×109/L; 血小板减少不明显,最低值为50×109/L;无出血症状,一般40 天左右恢复正常。对症治疗可以治愈,没有死亡。
有些隐匿性病灶也趁机活动,故应及时采取措施,多为 正常情况下寄居体内的非致病菌的内源感染。
感染常是极期死亡的首要原因 2.明显出血
出血也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
出血范围可遍及每个脏器,若心室壁出血,影响心脏功 能,可发生传导阻滞,出现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肺严重出血可使患者出现发绀,呼吸困难而窒息。肾上腺弥漫 性出血和脑出血均可产生致命性后果。
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分型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按患者受照剂量的大小、症状、病程特 点和严重程度一般分为3型
目前有学者在肠型和脑型之间提出心血管型或毒血症急 性放射病的概念,其受照剂量范围在20~50Gy之间,表现为 心脏和全身血管广泛损伤、循环衰竭,一般死于心源性休克, 但目前认识尚不统一。
(一)骨髓型(造血型)急性放射病 是以骨髓等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 出血等为主要临床变现,具有典型阶段性病程的急性放射病.
极期的主要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造血功能障碍 造血细胞损伤和造血微环境的破坏致使造血功能衰竭是出 血和感染的基础。 骨髓增生程度明显减低,有核细胞数明显减少,网状细胞、 浆细胞、破骨细胞较正常增多,脂肪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比值 增加。骨髓分裂指数明显减少。 一般骨髓内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数与其它骨髓细胞数 通常有一定的比例,称为分裂指数(计数5000个骨髓有核细胞, 然后算出每1000个细胞内的间接分裂细胞数),正常平均值为 0.8%(0.6%~1.2%)。
4.重度急性放射病
受照剂量在4~6Gy之间,属于半数致死剂量范围。
初期主要症状为呕吐甚至腹泻,3天内淋巴细胞绝对值降 至0.5×109/L。
假愈期缩短, 2~3周内出现脱发等症状进入极期,胃肠 道症状又出现,并出现感染性高热甚至败血症,除皮下黏膜 外,可有柏油样便。外周血白细胞降至1.0×109/L或以下,血 小板降至10×109/L、死亡率高,经积极治疗有可能存活,恢 复期较长,生殖功能恢复需2年左右,甚至可出现不育症。
源自文库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 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为紫绀。这种改变常发生在皮肤较 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等。
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绝对含量增多所致。
3.胃肠道症状
患者又重新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个别发生麻 痹性肠梗阻和肠套叠。
患者表现为脱水、低钾血症及酸中毒、血尿素氮升高、血 清总蛋白和清蛋白减少等。
(四)恢复阶段
经过积极治疗,一般在放射损伤后5~8周开始进入恢复期, 患者各种症状减轻,食欲增加,体温恢复正常。
电离辐射可引起精子数的减少,伴有活动度减低和异性精子 及死精子出现,甚至精子数可减少至零。在照射后1~2年部分 患者精子数和生育力可恢复正常,若受照剂量很大可出现生育 能力障碍或不育症。
放射损伤的临床疾 病
(一)医疗照射
为了治疗某些疾病的需要而进行的全身或大面积照射,如肿瘤 的放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为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给患者做 全身或全淋巴结照射的预处理,而造成医疗性急性放射病。
(二)异常照射 1.事故照射
是放射源失控的情况下人员受到的意外照射,包括核反应堆 临界事故、放射源脱落和失落等各种复杂情况。
核 实 验 中比国基第尼一岛次上地昔下日小的型氢核弹试爆验炸内部录象截图
二、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
(一)初期阶段
初期阶段是在受照后数分钟至一两日开始,可持续一至数 日。主要表现为神经和胃肠功能改变,特别是自主神经功能紊 乱的症状。
初期反应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判断 病情和估计预后
2、应急照射
是为应对紧急意外情况而事先有计划接受的超过剂量限制 的特殊照射,如在事故情况下,为抢救生命、防止伤害或控制 事故规模扩大而采取紧急行动中接受的照射。
(三)核武器辐射 1.核战争 2.核试验 1945年7月~1975年6月,全世界6个国家共进行了801次核试
验,其中1954年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氢弹试验,由于风向估 计错误,使附近的马绍尔群岛上空受到落下灰的污染而危害了 239名居民及28名美军士兵。
3.中度急性放射病 受照剂量在2~4Gy之间,分期明显。
受照射后2小时左右出现初期症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 值3天内减至0.75×109/L左右。
假愈期3-4周,极期前出现脱发。 极期出现高热、感染和出血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进行性 减少,最低值为2.0×109/L,血小板计数30×109/L左右。 经过积极治疗,8周后可进入恢复期,症状减轻,体温正 常,出血停止,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回升,轻度贫血的恢 复需2个月以上,生殖功能恢复需1年以上。
(二)假愈期阶段
假愈期是指初期的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无明显临床表现, 但机体内部病理过程在继续发展。假愈期的有无或长短是判断 急性放射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外周血白细胞降至2.0×109 /L左右,出现脱发、皮肤及黏膜 出血点、体温升高和菌血症等是假愈期结束进入极期的标志。
(三)极期阶段
极期是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各种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变化十分明显,即临床表现最为严重的时期,也是患者生存 或死亡的关键时刻。受照剂量越大,极期开始的越早。
照射后分裂指数的下降出现早且快,其下降程度和持续时 间与受照剂量有平行关系。
致死剂量照射时,分裂指数往往降至零,一般在照射后立 即或在1周内抽取骨髓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极度减少,淋巴细 胞绝对数下降。
白细胞出现核肿胀、固缩、碎裂和溶解,分页过多,胞质 中出现毒性颗粒和空泡等形态改变。
2.严重感染
由于造血功能衰竭,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破坏,单核巨噬 细胞系统防御能力低下,易于产生感染并发症。
按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又分为轻、中、重和极重4度.
2. 轻度急性放射病 受照剂量在1~2Gy之间,接触射线初期有乏力、嗜睡、食 欲不振、恶心等症状,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稍上升,淋巴细胞 绝对值3天内维持在1.0×109/L。临床分期不明显。 可有轻度呕吐、低热;外周血白细胞最低值为3.0×109/L; 血小板减少不明显,最低值为50×109/L;无出血症状,一般40 天左右恢复正常。对症治疗可以治愈,没有死亡。
有些隐匿性病灶也趁机活动,故应及时采取措施,多为 正常情况下寄居体内的非致病菌的内源感染。
感染常是极期死亡的首要原因 2.明显出血
出血也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
出血范围可遍及每个脏器,若心室壁出血,影响心脏功 能,可发生传导阻滞,出现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肺严重出血可使患者出现发绀,呼吸困难而窒息。肾上腺弥漫 性出血和脑出血均可产生致命性后果。
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分型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按患者受照剂量的大小、症状、病程特 点和严重程度一般分为3型
目前有学者在肠型和脑型之间提出心血管型或毒血症急 性放射病的概念,其受照剂量范围在20~50Gy之间,表现为 心脏和全身血管广泛损伤、循环衰竭,一般死于心源性休克, 但目前认识尚不统一。
(一)骨髓型(造血型)急性放射病 是以骨髓等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 出血等为主要临床变现,具有典型阶段性病程的急性放射病.
极期的主要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造血功能障碍 造血细胞损伤和造血微环境的破坏致使造血功能衰竭是出 血和感染的基础。 骨髓增生程度明显减低,有核细胞数明显减少,网状细胞、 浆细胞、破骨细胞较正常增多,脂肪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比值 增加。骨髓分裂指数明显减少。 一般骨髓内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数与其它骨髓细胞数 通常有一定的比例,称为分裂指数(计数5000个骨髓有核细胞, 然后算出每1000个细胞内的间接分裂细胞数),正常平均值为 0.8%(0.6%~1.2%)。
4.重度急性放射病
受照剂量在4~6Gy之间,属于半数致死剂量范围。
初期主要症状为呕吐甚至腹泻,3天内淋巴细胞绝对值降 至0.5×109/L。
假愈期缩短, 2~3周内出现脱发等症状进入极期,胃肠 道症状又出现,并出现感染性高热甚至败血症,除皮下黏膜 外,可有柏油样便。外周血白细胞降至1.0×109/L或以下,血 小板降至10×109/L、死亡率高,经积极治疗有可能存活,恢 复期较长,生殖功能恢复需2年左右,甚至可出现不育症。
源自文库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 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为紫绀。这种改变常发生在皮肤较 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等。
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绝对含量增多所致。
3.胃肠道症状
患者又重新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个别发生麻 痹性肠梗阻和肠套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