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诗经两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上。诗句以桑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 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
诗句引发下文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借
此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喜新厌旧行为的 怨愤,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
生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3.《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 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进行分析。
3.《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 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进行分析。
朗读指导 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1、简要概述《氓》讲了一个什么 样的故事? 篇中自叙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
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 决绝。
合作探究 1、用两个字概括这个婚恋故事可以分
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女主人公性格 和情感发生哪些变化?
氓
情节 恋爱 温柔、善 婚变 理性、任劳 决裂 刚烈
解人意 任怨
情感 快乐 变化 幸福
痛苦 悲伤
决绝、 怨恨
总括诗中女子的形象。
总括诗中女子的形象
温柔、善解人意、理性、任劳
任怨、坚决果断、对爱情与幸
福有诚挚的追求,无辜被弃的
女子。
Biblioteka Baidu
3、氓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如何看待其婚姻悲剧?
1、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艺
术手法?
提示:赋的手法 具体描写男子向女子求婚以致结婚
过程,把女子纯情少女的形象刻画
得栩栩如生。
2、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 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 而陨”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一下这种表现手法。
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
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
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
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 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权社会,女子无经济地
位,,所以男子三心二意,
对家庭不忠是普遍现象。女
子能顶住社会压力,选择放 弃婚姻,与命运抗争、捍卫
尊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 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
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 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 妻子,是一个脾气暴躁、对家庭不负责任 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 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
提示: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先以葱茏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年华,
继而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
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
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 悔之晚矣。“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
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的青春,喻女子年
长色衰,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
4.《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 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进行分析。
(2)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 “信誓旦 旦”
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 其德”,甚至凶暴起来。
氓这首叙事诗表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 结婚 到_______ 被遗弃 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 ____ 勤劳 和 温柔 、_____ 鲜明地塑造了一个____ 坚强 的妇女形象。揭露批判了当时 ______ 男女不平等 现象。 社会___________ 全诗六章,写法上除了赋比兴手法 对比 手法十分明显。 外,_____
提示:(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
载言”。 “我”温柔、纯真、热情,生活
幸福。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
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 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我”受尽屈辱,但性 格刚烈,认识清醒。
氓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诵读课文,体会感情。
3.掌握赋比兴手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4.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诗经》简介
《诗经》的编排分类
《诗经》的“风” ,为各国当地的土风 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 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是宫廷乐曲歌 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 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 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内 容以颂扬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