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和现代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和现代意义

发表时间:2016-08-03T13:37:56.1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作者:沈淑慧[导读] 《黄帝内经》中就告诉我们:“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故《内经》的养生思想值得我们积极参与并推广。

沈淑慧

(浙江温州瑞安市中医院浙江温州 325200)【摘要】中医历来重视养生和预防疾病。《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其理论体系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它对中医的养生、预防疾病具有指导作用。文章通过对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治未病养生思想的阐述结合个人学习体会,分析其现代意义,使中医经典养生思想得以推广和发展。

【关键词】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治未病;养生【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56-02 《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较为系统和完备的医学典籍。该书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的形式来阐述学术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不治已病治未病,通过养生摄生的方式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观的不断发展,中医未病养生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天人合一是养生的核心《内经》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人与天地相应”的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天即自然,所谓的天地合一是人遵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内容包括:1.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运动变化的产物《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以及“人生于地,命悬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

1.2人与自然界相顺应《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说明人的生理过程会随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而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以四时气象指导顺时养生,以季节变化特点来调整生活劳作。

1.3 人依赖于自然也受制于自然《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无味。气经鼻……五味入口……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离合真邪论》:“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

2.治未病是《内经》主要养生原则《黄帝内经》的养生方法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笔者在长期的中医临床实践中结合《内经》的养生思想,总结出符合现代人的养生方法,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工作和生活:第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人们在春夏阳气旺盛之时,要顺应自然界生长的规律来保养人体的阳气,以免阳衰生病;在秋冬阴气当旺之季,要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来保养体内的真阴,以适应来春阳气生发的机体变化;如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穿着冬衣悟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故早春宜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第二、春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宜“夜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二者“四气调神”要求通过安排起居,调养精神,使人体的阴阳之气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保持同步——“顺四时,治未病”。第三,“宜饮食,和五味”,人体的营养物质都来源于饮食五味,而饮食不节又易损伤脏腑,所以,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一方面饮食以适量为宜,不可饥饱不均;另一方面也要合理地调节饮食品种,使人体能获取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不可偏嗜。第四,“适劳逸,勿过用”,切勿将不切实际的贪欲当成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劳心劳神。然现代的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早餐不吃,中餐草草了事,晚餐大鱼大肉;烟酒不离手;夜生活丰富,晚上通宵达旦;过度的追求刺激和欲望,或盲目的崇尚保健品广告吹嘘的虚假疗效;使自己身心疲惫。所以还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加强自我修养,注意心理健康,身心结合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3.《内经》养生思想的现代意义《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近十年来,中国一些主要的慢性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以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为例,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而在200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8.8%和2.6%。在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的同时,死亡率则有所下降。这反映了国家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是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但是,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现状及变化趋势,中国慢性病的总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报告》内容显示,除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外,十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中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生活不规律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的工作、生活压力,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是慢性病防控的最佳手段。《内经》所提出的养生原则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国家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促进中的优势和作用。在当代,人们的健康需求。表现为更注重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中医学“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形神统一”的健康观念以及"治未病"的主导思想和养生保健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健康需求的转变。中医"治未病",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以适应自然变化,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来治未病的基本原则,可以从功能的、整体的变化来把握生命,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变,病后调护。是人类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最高境界。“治未病”对于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黄帝内经》中就告诉我们:“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故《内经》的养生思想值得我们积极参与并推广。【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