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社102班19号李智丹
摘要:女性参加社会劳动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需要,女性就业是女性获得生存资料和生活资源、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女性就业对于社会和女性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女性就业不容乐观,仍然受到性别歧视的困扰,不仅在求职上不平等,在报酬上也存在不平等。本文从社会性别角度,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找出女性在就业中受到的性别歧视的表现,分析产生女性就业不平等对待的原因,提出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性别视角;女性;就业歧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获得了解放,不再是以前的男尊女卑,以夫为天的时代,在很多方面已经扮演着与男性平等的社会角色。而在就业方面,虽然国家已经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就业平等,但女性至今仍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平等就业。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社会处于剧烈的转型时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凸显,很多优秀的“知识女性”在初次就业就被拒之门外,即使被录用也难以获得同等报酬,在提拔升迁时更难以获得均等的机会。
一、当前女性就业不平等的现状
2007年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就业促进法草案。在发言中,女委员张美兰指出:2005年3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女大学生毕业时只有5.5%的学生认为求职顺利,承认受到性别歧视的高达32.7%。她还说:2007年初,一所高校针对女性就业进行的调查显示,70%的女性认为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情况,60%的男生承认存在就业性别歧视。另外,据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共有大学毕业生280万,有80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女生签约率明显低于男生8个百分点[1]。
虽然女性受教育程度在逐步提高,而且女生特有的勤奋、耐心、坚韧等品质比男生优秀,但这种优势往往在就业过程中变得无足轻重。一些用人单位仍然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打出“只限男性”或是“男生优先”的字样。有的连财会、秘书这样中性或更适合女性的工作,招聘方都标注着“仅限男性”。现实中男女不平等的事还有很多,如女职工下岗再就业受歧视,尤其是女性在35岁以后找工作更不容易。此外,男女同工同酬的政策也很难落实到位,据江苏省妇联对女性就业歧视的一项社会调查,结果表明:54.3%的女性和51.8%的男性都认为超过了一定的职级,很多德才兼备的女性在更高层次上会失去平等竞争的机会。女性就业的社会歧视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
二、女性在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的具体表现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指用人单位采取或明或暗的歧视手段,是女性在就业中丧失与男性平等的择业机会及各种待遇。我国就业中的歧视手段形形色色,主
要有以下表现手段:
1、性别偏见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
有的用人单位考虑到劳动成本,拒收育龄女性,好多用人单位单身条款。禁孕条款,使女性不得不在工作与结婚、怀孕之间抉择。还有很多很多为难女性就业的条件,有的甚至直接写明只要男性。
2、女性收入与职位比男性低
在很多用人单位都存在“同工不同酬”,说明很多女性得到的收入远远比男性低,不仅仅是收入,女性在单位常有这样的表现:岗位流动少,升职困难或者缓慢,易被解雇,易被骚扰。
3、女性参政低下
这主要体现在女性在很多时候没有话语权,其实这有一部分是女性自己的原因,很多女性没有参政的愿望,参政也不积极,但是更大的是国家、单位不个给机会,女性在很多时候是弱小的代表,在很多人眼里没有权威、不具有信服力。
4、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
在近年来全国城镇大规模的下岗和失业中, 女性人口均高于男性。1999年底,全国实际失业人口1590万1620万人,真实失业率高达8.6% 8.8% 。其中男性失业率为4.18% ,女性失业率为5.64% ,后者比前者高出1.46个百分点[3].
女性下岗率与失业率高的社会现象造成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贬值,加剧了女性就业难的现状。
三、产生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
女性遭遇就业歧视的原因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女性自身的因素、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因素等。
1、社会文化因素
(1)、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认为,女性从来都是男性的“附属品”,在各方面都不如男性。男女的传统角色定位历来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的定位是家里的“顶梁柱”,肩负着挣钱养家的重任,同时也掌握着家里的话事权。而女性的职责就是照顾好家庭、做好家务,当好一个“贤内助”,处于服从地位。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这种思想意思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冲突
由于社会对男女两性的角色和行为有着不同的期待和规范,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了各自的性别特征和差异,构成社会性别。所谓社会性别,就是人们基于男性与女性的自然性别上的差距,在思,想观念上形成的对于男性与女性的主观判断。男尊女卑思想从男女降生之时便有了。男孩一降生,其角色就被定义于养家糊口、拥有决定权、处于支配地位。女孩则被定义为关怀和照顾老人、孩子,以家庭为重心,处于辅佐和服从地位的角色。“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狐狸满山跑”这句熟语很形象的体现了女性的服从地位。男性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领导者,女性却只是维系家庭和谐、以家庭为重心的贤内助。
2、女性自身的因素
(1)、女性特殊的生理状况
女性由于自身的身体机能和生理条件的限制,在体力方面不如男性。女性一般无法从事一些重体力的工作,在重工业领域也几乎没有女性的参与。比如,采
矿、冶铁、高空作业等。
(2)、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促使女性对自身传统性别角色的认同
(3)、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女性整体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
3、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因素
由于受到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认为女性应该是细心、体贴、胆小、感性、有依赖性的,适合从事家庭型、服务型的工作。所以女性多从事教师、秘书、护士及各种服务性工作。职业性别更是认为男性比较“适合”建筑师、建筑工人、程序员等职业,男性一般居于较高的职位,而那些技术含量较高、有竞争力和拓展性的工作不适合女性。女性一般居于较低的职位。所以,女性就算有能力,也很难得到展现的机会。限制了女性的发展。
再者,女性承担着生育的任务。很多用人单位考虑到企业的开支、工作效率等各方面的原因,宁愿接受男性也不招收女性。
四、消除女性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建议
当前我国女性就业中面临着种种问题,严重阻碍了女性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家庭幸福额度的提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建立完善保障女性平等就业的法律体系。
在特别保护女性的同时,也要完善相应的配套体系,减少企业和女性自身的负担。如:国家要实行生育保险制度,设立专门的机构监督和管理生育保险基金。可以借鉴挪威、瑞典、希腊等国的做法,即通过立法对女性从业者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鼓励企业吸纳女性就业 ,从而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4]。同时也可以借鉴欧盟成员国实行父亲休产假的做法。这样既可以使妇女受到应有的照顾,也体现了男女分工合作的行为。国家在制定和出台一项法规和政策时要有性别意识和性别审视 ,避免看似“中性”的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损害了女性的利益。在出台政策时,要进行性别审视,对于缺乏性别意识的政策应制定出相应的补救政策或相应的补救条款,对政策可能造成的歧视和不公平现象进行限制。
2、用人单位要废除男女不平等的选拔标准。
用人单位必须严格遵照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一视同仁地为男女提供同等的就业、升迁机会,并实现同工同酬,平等地保障女性就业权利,使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建立在才能和知识的基础上,杜绝人为的、性别的因素对女性就业的影响。用人单位要摆脱先入为主的性别选拔标准,要在应聘者享有平等竞争机会的前提下,考察应聘者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和特征来进行优胜劣汰。如果特殊行业有特殊需要,对应聘者的年龄、身高确有要求,应履行公示的原则,把限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予以充分说明[5]。瑞士《债法》规定,雇主在劳动关系存续中应重视与保护劳动者的人格,照顾劳动者的健康并给予其品德的尊重。一家名声远扬的企业,一定是为所有参与者提供平等竞争的平台,最终选拔、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包括女性在内的优秀人才。
3、女性自身要改变传统观念,树立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思想。
社会在不断进步,女性就业的机会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白领丽人扮演着自致角色,靠着自身的努力赢得与男性同样的地位,甚至做的比男性更好。因此,女性必须顺应时代,解放思想,认识到自己也是独立的个体,自己也能通过努力成为改变社会的人。抛弃过去那种“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