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以精功科技为例

合集下载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导入案例——从精功科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看资产质量与运营能力》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导入案例——从精功科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看资产质量与运营能力》

从精功科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看资产质量与运营能力
精功科技是一家以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碳纤维复合材料装备、新型建筑节能专用设备、轻纺专用设备、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效劳的企业。

公司2021年2月28日公告显示:公司 2021 年度新增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万元,占公司 2021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万元绝对值的 %;占公司2021 年度扣除本次所计提减值准备后净利润绝对值的比例为 %。

其中,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金分别增加计提万元、万元,分别占公司 2021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绝对值的 %、%;存货跌价准备金转销计提万元,占公司 2021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绝对值的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增加计提万元,占公司 2021 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绝对值的%。

公司 2021年度新增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万元,相应减少了公司 2021年度的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高额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可见该公司资产质量的现状,同时也虚增了企业营运能力。

资料,中金在线,一家企业好不好,资产质量很重要,资产质量的好坏会影响企业的运营能力。

那么,该如何透过数据来判断公司资产的质量,如何分析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运营能力,从而有助于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呢?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
资产质量和营运能力分析能力,对公司进行恰当的评价。

《基于资产减值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基于资产减值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基于资产减值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及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其中,资产减值作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资产减值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资产减值是指企业因资产价值下降而导致的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其可回收金额的差额。

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来调整财务报表中的资产价值和相关损益,进而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达到特定目标,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数字来影响财务业绩的行为。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三、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一)现状当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一方面,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降低当期费用,提高当期利润;另一方面,通过转回或转销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来调整利润,以达到特定目标。

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真实性。

(二)问题1. 滥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部分上市公司滥用资产减值政策,将非正常因素导致的资产价值下降也计提到当期损益中,从而操纵利润。

2.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监管尚不完善,导致部分公司利用监管漏洞进行盈余管理。

3. 会计信息失真。

由于部分上市公司存在滥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投资者决策。

四、成因分析(一)企业内部因素1. 管理层动机不纯。

部分企业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2. 内部控制不完善。

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资产减值的使用不当。

(二)外部因素1. 会计准则及制度不完善。

我国会计准则及制度在资产减值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乘之机。

2. 监管力度不够。

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公司利用监管漏洞进行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借助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上市公司借助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现代营销中旬刊XDYX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完善。

资产减值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存在主观性。

多变的经济环境和依赖职业判断,加大了上市公司借助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风险。

资产减值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之一,但过度盈余管理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其负面影响不应该被忽略。

一、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原因(一)决策有用观是资产减值会计的逻辑起点 会计报告目标由一开始的受托责任观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决策有用观为主,受托责任观为辅。

这一观点的转变强调要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相关的财务报告信息,对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提出新要求,其中最受关注的点就是净利润。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企业的收益不仅仅是收入扣减成本费用后的结果,而是当期资产和费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因此,科学地评估企业的资产状态,准确反映资产价值,将资产减值和企业损失做量化处理,挤掉因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水分”,做到有的放矢,资产减值会计由此而生。

(二)谨慎性原则指导资产减值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最早可追溯到欧洲中世纪,当时的财产托管人为了减轻受托责任,选取了极为保守的方法,高估一切可能存在的损失,低估任何可能存在的收益。

随着19世纪会计受托责任的盛行,为了减少责任风险,会计人员效仿中世纪财产托管人的谨慎做法,形成了受托责任观下谨慎性原则的雏形。

而现在的谨慎性原则,不能蓄意多计费用与损失,少计资产和利润,要求对一个永续经营的企业在会计计量时,要合理预估有可能出现的损失及收益,对资产和收益从低计价,对负债和费用要足额计价。

(三)未来经济利益观是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本质早期资产的计价以成本为中心,认为资产是有货币形态的实物。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以前的消耗对未来经济利益的影响。

未来经济利益观的出现,认为资产不仅可以是有形的,还可以是无形的、非货币形态的,其关键点在于能否为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作者:张荣连来源:《财经界·上旬刊》2020年第02期关键词:某集团; 资产减值; 盈余管理; 利润操纵2019年11月11日,某集团再一次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80%的扇贝死亡率使得公司再次进行大额的存货减值计提。

作为一个水产养殖销售企业,该集团运营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而且从过往的事例来看该集团企业经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2014-2015年该集团连续亏损被证交所冠以“ST”,因此该集团为了在2016年扭亏为盈,而要凭借正常经营完成盈利又有一定风险,只能用过相关操作来进行盈余管理。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由于一些设备老旧、坏账等原因进行资产减值计提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

但是当一家企业进行大额的资产减值时,排除企业出现重大经营事故外通常是会计行业说的“洗大澡”行为。

通过对2010-2016年财报的分析,年度正常的资产减值与净利润占比一般在5%以内,但是2012年陡然拔高,因此在2012-2016年之间企业经营出现一些问题的情况下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在2016年实现了盈利。

(一)坏账准备计提情况2012年和2014年的出现了两次异常的大额坏账准备计提。

对于2012年的1872.8万元大额坏账准备计提,2012年财报上的解释是因为应收账款非现金抵押物变现难度大。

但是在2013年,又大额转回了1932万元,这部分钱就是抵押物变现所得,与2012年的解释互相矛盾。

从相关数据的趋势来看,坏账计提金额呈现升高趋势,但是其波动非常明显,这说明经过判断后认为2013年的利润较低,因为净利润连年下滑而被投资者看衰,因此在2012年盈利较好的时候通过计提大量坏账为2013年相对平稳的净利润做好铺垫。

而在2014-2015年,该集团深陷舆论旋涡,两年净亏损超过14亿元,由于连续净亏损被证交所冠以“ST”。

在2014年,坏账准备计提金额从2013年的427.6万元再次飙升到2014年的1968.6万元,同比增长360.4%。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以精功科技为例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以精功科技为例

人们对于会计知识的了解大多是由资产开始的。

如果企业管理者出于某些目的利用资产的虚实盈亏来实现虚增利润,这会极大的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多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当前,我国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但是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同一资产的判断也并不一致。

而且还有部分企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利用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来增加企业利润。

这是会计信息监管领域的一大难题,也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一大问题。

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要求企业有更好的发展才能生存下来,除了主营的市场还要兼顾投资者和有关监管部门。

财务指标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途径和衡量指标,而资产减值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空间。

本文利用案例分析法对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分析,明确资产减值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以精功科技为例,分析精功科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为企业的规范资产减值计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公允价值IAbstractAll along, the accounting knowledge we come into contact with starts with assets. However,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ssets of an enterprise. It can avoid the false increase of profits through the false increase of assets,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provide more credible and higher qual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investors, creditors and national macro-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t present, because of the large number of Accountants in our country, but their uneven quality, it is sometimes difficult for them to make accurate judgments about the same assets. Certainly,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ir own interests, some enterprises will skillfully use the uncertainty of fair value to seek their interests. At present, this situation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upervision. In the current complex market environment, enterprises can survive only if they have better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market, they should also take into account investors and relevant regulatory authorities. Financial indicators are an important mean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measurement indicators, and impairment of assets provides a certain space for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earnings managemen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motivation and method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asset impairment through case analysis, and studies the overall impact of current asset impairment criteria on earnings management. Taking JingG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f JingG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using asset impair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enterprises to standardize asset impairment.Key words: asset impairment earnings management fair valueII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作者:潘维维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20年第06期摘要: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要求企业如实地反映资产的质量,不要虚假报告,增加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以后,对企业以往的盈余管理行为将产生的影响。

笔者认为,在资产减值这个问题上,会计政策的可选性和会计估计的存在以及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标准的难以把握,形成了企业的盈余管理空间。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但其对盈余管理的遏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结论与启示。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会计准则;上市公司1 S公司简介S公司作为S集团的成员公司,是由其独家发起、于1998年7月3号以总股本4.2亿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

S公司是个化工企业,主营业务是制造销售原盐、纯碱等各类化工产品及化工原料、石油化工、发电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纯碱的技术也越发成熟,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市场需求接近饱和,故S公司的资产规模在2008年至2015年连续下降。

在2012年和2013年,S公司经营状况出现严重亏损,被证监会特殊处理,但在2014年扭亏为盈。

该公司使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主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

2 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产生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2.1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产生的问题分析2.1.1 计提坏账准备对盈余的影响坏账准备是企业对应收账款坏账的计提,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企业是按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属于短期资产,每一期都要计提坏账损失,若影响因素消失,就可以转回。

在2012年、2013年,S公司经营不善,净利润都为负值,连续2年亏损,被证监会特殊处理,但在2014年利润转变为正,同时这一年的坏账准备计提减少,只计提了3162310.17元。

在S公司的2014年年度報告中没有披露坏账准备计提净额减少的原因。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以江西汇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以江西汇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为例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治理的研究-以江西汇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为例院别经济学院专业会计学学生姓名漆凡学号 013141040指导教师胡俊芬职称副教授2018 年 4 月15日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课题信息:课题性质:设计□论文√课题来源:教学√科研□生产□其它□发出任务书日期: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院别:经济学院专业:会计学姓名:漆凡学号: 0131410402018 年 4 月 15 日Lin、Lee(2014)在《资产减值损失与盈余治理关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经营治理者的薪酬架构跟盈余治理有关系,并且明确指出转回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治理不利于公司进展。

对此,两人也做了一些实践分析,分析了自 2010 年度-2014年度的薪酬架构,结果表明,在之前的会计年度大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利于预防经营业绩的下降,同时作者还认为应该不断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来幸免上市公司治理当局进行盈余治理。

Aharony与Lee&Wong(2000)分析了53家中国国有企业对外国投资者前后六年发行B股和H股总资产收益率,确认了IPO中盈余治理是存在的;Bauwhede, Marleen和Gaeremynck ( 2003)在《企业可操纵应计利润治理研究》一文中,将样本公司和对比组进行比较,发觉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为了实现上年的基准利润目标,都对财务报表进行盈余治理及利润平滑。

冯雨(2010)在《存货减值对盈余治理的影响》文章对我国2006年到2008年的上市公司研究发觉,新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报告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但上市公司以存货跌价准备等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治理的空间仍然存在。

郭丽华、张华伦(2015)在《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盈余治理的实证分析》一文中,通过选取2006-2007年的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额为研究样本,利用多元回来模型分析了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与盈余治理之间的关系。

从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精)

从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精)

从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摘要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使用某种方法或手段,以达到经营目的或者实现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和折旧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探讨上市公司通过财务报表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

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是指企业在资产账面价值与可回收净现值之间的差额。

企业会对资产减值进行计提,并将计提金额体现在财务报表中。

资产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企业已经发生的损失或将要发生的损失,进而影响财务报表中的收入与利润。

企业为了实现盈余管理,可采取提高或降低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经营目的。

一方面,企业在经营背景平稳、业绩好的情况下会适当提高资产减值准备,减少利润,掩盖经营状况的良莠;另一方面,企业在经营困难、业绩差的情况下会采用适当的资产减值准备降低净利润,以保持良好的市场形象或者为下一期高企业绩预留空间。

折旧折旧是指企业将固定资产原值分摊到几个年度中,把成本逐年转移至成品或服务价值的成本核算方法。

折旧可使企业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从而降低当期利润。

企业为实现盈余管理,也可在折旧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一方面,企业在对外招商、上市融资等经济活动中会适当提高折旧率,将成本逐年转移,节约当期利润或者减少税负;另一方面,企业在提高报表利润的情况下会适当降低折旧率,保持良好的市场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结论上市公司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考虑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减值准备和折旧等信息,合理运用盈余管理技巧,使财务报表信息更加真实、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做到既能合理运用财务报表而不失诚信,在信息披露中既能追求利益最大化,又要坚持经营稳健,不重利而轻道义。

上市公司论文资产减值论文: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论文资产减值论文: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论文资产减值论文: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研究【摘要】文章列举了新准则下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了成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盈余管理一、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一)新准则实施以来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大幅增长从上市公司2008年与2007年的年报对比看出,截至2009年3月18日,沪深两市共发布了367份年报,367家公司在2008年共计实现营业利润914.85亿元,净利润792.02亿元,净利润总额与2007年基本持平,而2008年资产减值损失达108.54亿元,同比2007年的55.78亿元上升了95.33%;单资产减值一项即吞噬了11.86%的营业利润。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上市公司又大量发生了大额资产减值计提的问题。

这固然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冲击所致,但实质上反映的还是上市公司经营和管理上的问题。

(二)新准则允许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大幅增长按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禁止转回的主要是长期资产,而应收款项、存货、委托贷款等减值准备计提后依然允许转回。

这样对于有盈余管理迫切需求的上市公司来说,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成为了计提减值的重点。

2008年已公布年报的367家企业期末账面上有资产减值准备511.35亿元,分项来看,坏账准备增加值占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值的31.25%,存货跌价准备的份额则占到了35.92%。

以坏账准备为例,由于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一般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赊销百分比法可供选择,对于坏账准备计提的比例,企业可根据以往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估计确定,因此这种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使得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盈余管理。

再以存货跌价准备为例,数据显示,1 597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8年末存货跌价准备累计金额为845.19亿元,2008年当年的存货跌价损失便达到690亿元,占比高达81.64%;2008年期末上述企业存货总额为124亿元,当期提取存货跌价准备为12.84亿元,占到期末存货的10.35%。

《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范文

《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范文

《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篇一一、引言商誉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其在财务报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商誉减值作为企业财务处理的一种常见现象,常常引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在商誉减值过程中,如何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商誉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商誉减值是指企业在对商誉进行定期评估时,因商誉价值下降而进行的减值处理。

而盈余管理则是企业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来达到某种预期目标的行为。

在商誉减值过程中,企业往往需要进行盈余管理,以合理反映商誉的价值变化,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一)动机分析企业进行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动机:一是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声誉和股价稳定;三是为了满足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期望。

(二)行为类型企业在进行商誉减值时,常见的盈余管理行为包括:提前或延迟确认商誉减值、调整减值计提比例、利用会计准则的模糊性进行调节等。

这些行为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性,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四、案例分析以某上市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商誉减值过程中进行了盈余管理行为。

通过对该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发现其提前确认了商誉减值,并在减值计提比例上进行了调整。

这种行为使得公司的财务报表在短期内显得更加稳健,但长期来看可能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状况。

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企业在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

五、影响分析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和投资者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合理的盈余管理行为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会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对于投资者而言,了解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助于更好地评估企业的价值和风险。

六、建议与对策为了规范企业在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一是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二是提高会计准则的透明度和可理解性,减少企业利用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三是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财务素养和风险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评估企业的财务报表。

山东海化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山东海化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山东海化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山东海化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摘要:本案例研究旨在探讨山东海化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践。

通过对公司财务报告及其背后的内部管理决策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山东海化公司如何通过调整资产减值准备来实现对盈余的管理。

本文采用资产减值准备和账务处理的角度进行讨论,结合相关资料和数据,揭示山东海化公司资产减值的原因、处理方式以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本案例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山东海化公司的盈余管理策略及其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一、引言山东海化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主要经营石化行业。

作为上市公司,山东海化公司的财务报表对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盈余管理作为一种弥补财务资料限制、调整公司业绩的手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

在这些公司中,资产减值成为盈余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山东海化公司为例,探讨了其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践,旨在分析其盈余管理策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二、山东海化公司的资产减值情况根据山东海化公司最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我们可以发现该公司存在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主要涉及到公司在资产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减值损失,包括固定资产减值、在建工程减值、无形资产减值等。

在这些减值中,固定资产减值是最为突出的部分。

三、山东海化公司资产减值的原因和处理方式对于山东海化公司的资产减值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从公司内部经营情况来看,山东海化公司近年来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等多个挑战。

这导致了公司综合盈利能力下降,使得部分资产价值受到了影响。

其次,从公司会计政策的角度看,山东海化公司在资产减值的计提方面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处理资产减值方面,山东海化公司采取了适当的计提政策。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它将资产减值计提分散到多个年度,以平摊盈余压力。

此外,山东海化公司还通过调整资产减值准备比例来实现对盈余的管理。

《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范文

《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范文

《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商誉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价值,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商誉减值问题也随之而来,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了重大影响。

在此背景下,盈余管理行为成为企业应对商誉减值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研究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及对企业的影响,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商誉减值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状况等因素导致商誉价值下降,从而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减值处理。

盈余管理行为是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目的,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来影响财务指标的行为。

在商誉减值的情况下,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调整财务报表,以维护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研究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深入了解企业在面临商誉减值时的应对策略和手段;其次,有助于揭示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最后,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为投资者、监管机构等提供决策依据。

三、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1. 影响因素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企业内部因素如企业文化、治理结构、管理层决策等都会影响盈余管理行为。

其次,外部因素如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竞争对手等也会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此外,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投资者预期等因素也会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2. 作用机制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来影响财务指标,以维护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是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应对市场环境和经营状况的变化;三是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行为。

四、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的影响1. 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盈余管理行为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企业可以改变其财务指标,如利润、资产、负债等,从而影响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企业的评价。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以S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以S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以S 公司为例摘要资产减值是一项重要的财务处理,也被广泛应用于盈余管理中。

本文以S 公司为例,探讨其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S 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通过恶化财务状况,减少当期盈余,从而贴合公司期望的经营状况标准。

除此之外,公司还利用资产减值进行虚增利润等行为,其中包括恶意估计资产负值、过度恶化不良资产等方式。

本文调查了这种盈余管理的动机、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S 公司;风险引言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调整会计政策、程序和实践等方式,以实现财务报表的预期盈余目标。

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公司管理财务风险、增加投资者信心,但如果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虚增利润或掩盖实际经营风险,就会对公司本身乃至整个市场产生不良影响。

资产减值是一种常见的财务处理方式,也被广泛应用于盈余管理中。

本文以S 公司为例,探讨其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以及可能引发的风险与对策。

一、S 公司的资产减值情况S 公司是S 市的领先企业,经营稳定,财务状况良好。

然而,经过对该公司财务报表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其存在一定的资产减值行为。

具体而言,这种行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虚增资产负值在一个财务年度中,S 公司将某项资产负值进行了恶意估计。

由于该项资产为S 公司的重要业务资产,按合理估价的话,会导致当期净损失,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标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S 公司选择了虚增资产负值,并在当期盈余中计入了这笔“损失”。

2、过度恶化不良资产S 公司为减少当期利润,认为某项不良资产有可能产生坏账,于是在财务报表中将该项资产价值进行了恶意、过度的减值。

事实上,这项资产的价值并没有出现实际的波动,也并没有构成公司实质性的财务风险,但S 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虚假降低了当期的盈余,从而达到了盈余管理的目的。

3、保守性减值预言S 公司在对某项资产进行减值预言时,往往过于保守。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研究-会计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研究-会计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研究-会计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本文首先分析目前上市公司通过加速计提、少计提或不计提、巨额计提、非正常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然后探讨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所造成的虚构财务状况、粉饰经营成果、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误导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操守、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制度、完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外部审计监督水平等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 盈余管理; 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控制制度;一、引言上市公司作为一个的经济实体,其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都是通过财务报告传递给信息使用者的,而财务报告又是由各项会计数据组成的,故每个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公允性都关乎会计信息的质量,上市公司对外报出的会计数据正是各方投资者做出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证,那么就会致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近年来,出于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上市公司依托资产减值准备,运用多种方式来虚增资产或者粉饰利润,这种行为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鉴于此,本文结合案例,明确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寻求找到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来虚构财务状况、粉饰经营成果行为的方法。

二、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现状良好的经营业绩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至关重要,不仅关系上市公司是否会被暂停交易、被暂停上市,还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如果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那么投资者就不会投资该公司,为了能够粉饰利润,避免亏损,吸引投资,上市公司会采取多种手段,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一)加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我国上市公司出于盈余管理的目的,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平滑利润的行为。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摘要:资产减值是指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形成,其目的是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净值。

然而,在实践中,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影响资产减值准备的数额,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呈现。

本论文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盈余管理,财务报表Introduction: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

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通过影响资产减值准备的数额来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呈现,从而达到掩盖利润、调节公司声誉和筹集资金等目的的目的。

资产减值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虽然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但这只是一个短期的行为,从长远来看,这种行为会对企业的财务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本论文将从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Body: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1.1 市场压力尤其在经济下行时,上市公司可能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压力来自投资者、分析师和外部经营环境等方面。

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希望通过触发减值来抵消收益的下降或损失,从而掩盖净利润的下降。

1.2 纳税筹划减值的规则允许企业税前损失减少,进而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这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有效的纳税筹划手段,从而实现净现金流量的控制。

1.3 竞争压力竞争压力同样是上市公司诱发资产减值的原因之一。

需要承受大量的资本支出、削减定价以及营销成本等方面的支出的企业,尤其是那些处于行业市场份额的下降期或面临垄断的企业,往往需要实现盈利的预期并达到投资者的期望。

二、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2.1 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失真由于资产减值是反映企业实际净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与资产减值相关的信息失真会对客户、供应商、员工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形成一定的误导。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式下,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的关注大大增加,资产减值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上市公司资产进行减值的盈余处理也会很大程度地对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正常经营发展状况和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文章从对资产的减值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基本认识以及定义角度出发,研究了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如何使用企业资产的减值进行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最后对于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如何利用企业资产的减值进行企业盈余管理的具体对策与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近年来,由于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情况越发严重,在实际工作中,资产的减值和盈余准备由于其在资产计提和转回上常常存在模糊性和一定的灵活性,因此,资产减值准备被国内多家上市资产管理公司运用来虚增其资产或者是粉饰其带来的利润,这种资产管理行为严重降低了其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质量,严重破坏了我国资本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

本文从上市公司资产的减值和盈余准备管理的基本定义角度出发,围绕着上市公司资产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一、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概述(一)资产减值的概念资产的减值准备指的是当外资企业上市公司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价值比上市公司账面的价值低时,将两者之间的减值差额计算作为上市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

根据我国现实行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其他相关规定要求,如果外资企业上市公司目前在的其他资产具有明显的减值迹象和苗头,应对其进行资产减值的准确性测试,并对其资产可收回的资产金额和价值进行准确的价值估算,之后将其资产账面的价值和其他资产可收回的金额价值进行对比做出准确的估算和对比,从而使投资者可以直接确定其资产归属于一家上市公司的其他资产的价值有没有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的情况。

根据我国现实行的上市公司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描述,公司对于自己目前持有的其他资产减值应当按照准则的规定日期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测试并在上市公司存在资产减值的迹象时进行计提减值准备的损失。

基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精工科技为例

基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精工科技为例

66ECONOMIC & TRADE UPDATE一、 引言2007年开始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重新规定了企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容,从八项减值转回到四项(存货、应收款项、金融资产、长期投资)转回,范围也由原来的股份制企业扩展到全面实行。

同时规定,部分转回不得通过损益科目,而以权益类科目替代。

这样避免了原来会计准则规定的资产减值损失发生时,将其计入当期损基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精工科技为例左伟令【摘 要】为抑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计提、转回的盈余管理方式,2007年我国颁布新会计准则,准则规定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禁止转回,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符合条件的可以转回,转回金额以计提数额为限。

那么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是否真正抑制了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本文以上市公司精工科技集团在2012年至2015计提资产减值以及转回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利用短期资产减值计提转回仍留有盈余空间,文章从行业存货减值制度制定、上市公司监管标准、外部审计监督、企业会计准则等角度,提出相关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存货减值;盈余管理;坏账准备益,待该资产价值恢复时再通过损益类转回,即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都直接与企业利润挂钩。

原会计准则给企业预留了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多数企业利用减值计提转回的方式平滑企业利润,对企业亏损进行“大洗澡”,为下一年盈利做准备[1]。

新准则颁布以来,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空间大大压缩,是否仍有企业利用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本文以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到2015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以及转回的盈余管理操作。

二、案例企业引入(一)案例背景介绍精工科技集团始建于1968年,是一家集高科技、多元化、外向型的大型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建筑建材用设备、轻纺专用设备、专用改装汽车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科研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对于会计知识的了解大多是由资产开始的。

如果企业管理者出于某些目的利用资产的虚实盈亏来实现虚增利润,这会极大的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多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当前,我国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但是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同一资产的判断也并不一致。

而且还有部分企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利用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来增加企业利润。

这是会计信息监管领域的一大难题,也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一大问题。

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要求企业有更好的发展才能生存下来,除了主营的市场还要兼顾投资者和有关监管部门。

财务指标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途径和衡量指标,而资产减值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空间。

本文利用案例分析法对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分析,明确资产减值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以精功科技为例,分析精功科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为企业的规范资产减值计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公允价值
I
Abstract
All along, the accounting knowledge we come into contact with starts with assets. However,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ssets of an enterprise. It can avoid the false increase of profits through the false increase of assets,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provide more credible and higher qual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investors, creditors and national macro-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t present, because of the large number of Accountants in our country, but their uneven quality, it is sometimes difficult for them to make accurate judgments about the same assets. Certainly,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ir own interests, some enterprises will skillfully use the uncertainty of fair value to seek their interests. At present, this situation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upervision. In the current complex market environment, enterprises can survive only if they have better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market, they should also take into account investors and relevant regulatory authorities. Financial indicators are an important mean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measurement indicators, and impairment of assets provides a certain space for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earnings managemen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motivation and method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asset impairment through case analysis, and studies the overall impact of current asset impairment criteria on earnings management. Taking JingG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f JingG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using asset impair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enterprises to standardize asset impairment.
Key words: asset impairment earnings management fair value
II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II)
绪论 (1)
1 资产减值的相关理论 (2)
1.1 资产减值的概念 (2)
1.2 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 (2)
1.2.1 决策有用观 (2)
1.2.2 稳健性原则 (3)
1.2.3 会计计量理论 (3)
1.2.4 实物资本保全理论 (3)
1.3 资产减值准则的演进 (3)
1.3.1 国外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 (3)
1.3.2 国内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展 (4)
2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6)
2.1 盈余管理的概念 (6)
2.2 盈余管理的动机 (6)
2.3 盈余管理的手段 (7)
2.3.1 借助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 (7)
2.3.2 通过关联方交易来展开盈余管理 (7)
2.3.3 通过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展开盈余管理 (7)
3 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9)
3.1 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制约 (9)
3.2 现行资产减值准则下盈余管理仍存在空间 (9)
4 精功科技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11)
4.1 公司简介 (11)
III
4.2 案例情况 (11)
4.3 分析建议 (13)
4.3.1 制定行业资产减值标准 (13)
4.3.2 完善已有上市制度标准 (13)
4.3.3 提高社会审计监督的质量 (14)
4.3.4 细化企业会计准则 (14)
5 规范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建议 (16)
5.1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16)
5.2 完善发展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16)
5.3 完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6)
5.4 加强和完善外部监管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20)
I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