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

摘要: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育科研活动,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是否具有科学研究意识。培养教师科研意识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前提。思想上,教师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理论上,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学习,掌握教育科研方法,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实践上,从科研意识的外延入手,通过问题意识、思考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关键词:教育科研;反思意识;科研意识;专家型教师

教育科研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和认可。为此,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都把教育科研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并把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模选优、晋升职称联系在一起,目的是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然而,在这种政策引导下的科研,教师迫于无奈,疲于应付,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积极性不高,即使参与其中,也很难坚持下去。那么,要使教师主动投身于教育科研活动,不是教育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科研意识。一个教育科研意识强的教师会时时处处想着科研,关注着科研,把教育科研内化为一种精神需求,并自觉地主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因此,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激发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工作的前提。

一、端正思想态度,走出认识误区,增强教师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科研意识。

(一)认识误区。

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参与教育科研的问题

上,有不少中小学教师仍存在这样的观念: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教师一旦投入教育科研,就会减少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的时间,这样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进而影响学校升学率,引起社会和家长的不满。认为搞科研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高深莫测,教师很难做好。事实上,以上两种观点都是不正确的。

首先,教育专业人员的研究是对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的系统研究,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觉得有问题或出现困惑,为了解决问题和困惑而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实践活动,这样的研究不是为了发现或贡献原理性的知识和理论,而是为了找出解决具体问题和困惑的策略和办法。同时,教师所进行的教学研究不是存在于教学活动之外,不是在另外的时间和空间做另外的事情,而是在教学中,为着教学而进行的研究。这样的研究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人们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琢磨,琢磨就是一种研究。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一点也不神秘。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教师每天都在琢磨教育方面的事情,也就是每天都进行着教育研究。比如,上完一节课后,发现某些问题反复讲了好几遍,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理解,那么,如何改进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通过反思、研究,并在下一个平行班授课中加以改进,效果良好。如果教师能及时将这些过程和做法记录下来,作为以后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参考,这就是研究。由此看来,我们每一个老师每天都在做这样的工作。可见教育科研离我们既不遥远,也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教育进行科研的重要意义。

1.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001 年我国开始进行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亮点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教学研究者。过去所熟悉的教材、大纲发生改变,不熟悉的内容不断出现;教育对象也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思想活跃,个性突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单纯只靠学校,丰富多采的报刊、杂志、网络、电视、家庭、社会等都可以是获得知识的渠道。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更新调整,教材要重新构建,教学方法要重新设计,教育对象要重新研究,许多新问题有待教师去正视,去研究,去解决。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还应该从事教育研究,不断去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课程。如果教师不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就会落伍,就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

2.教育科研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实现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

(1)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任务就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自觉地按教育规律办事;其次,在研究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再次,通过研究,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汲取先进的教育研究成果,更新知识结构,积累个人的实践性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师通过教育科研不仅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2)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由于缺乏科研意识而没有对这些经验进行科学地总结和提炼,使局部的经验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无法使个人的经验和心得与他人共享,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始终处于

教书匠水平而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是有“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复。”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必须把自己努力方向定位于专家型教师的角色上。苏霍姆林斯基就是沿着“既教书育人又研究如何教书育人,并不断把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概括总结,上升成理论”的轨迹成长为教育家的。魏书生也是这样的典型代表。教育科研,就是使教师不断探索总结教书育人中的成败得失,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从而促进教师健康成长,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

3.教育科研可以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追求人生的幸福。初涉教坛,每一位新教师面对讲台下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学生家长的殷切希望,面对学校领导的信任,他们都会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投身到教学工作之中。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日复一日的重复性教学,新鲜感逐渐消退,热情丧失,甚至产生职业倦怠,而教师一旦进入这种状态,教师的职业生命近乎于进入人生暮年。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进行科研活动,没有学会分析事实和创造教育现象,那么年复一年地重复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枯燥的、单调乏味的,最终必然对自己的工作失掉兴趣。“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教师一旦进入“研究”状态,就会感到自己的劳动不再是重复性的留声机,就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生活也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二、加强理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科研方法,促使教师科研意识的提升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普遍存在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