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知识点总结
苏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
了解作者。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教学难点: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
知人论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
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
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
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
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
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
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
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
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
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
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
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了,赶紧向夫人禀报,夫人从屋里出来怒火中烧。
两人只好散了。
第二天,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陈慥。
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意思是说,您这位居士真是挺可怜哪,又说空又说有,晚上不睡觉。
说了半天,护法的狮子来了,这么一叫唤,吓得您连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荡荡的。
说河东狮子,是因为柳月娥老家是河东人。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同时,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这个陈慥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家世和人生经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他。
1、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犹见于眉间:“见”通“现”。
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
2、古今异义词: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遗像,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
今义:男人的配偶。
3、词类活用:
余既耸然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岁得帛千匹:岁,名词作状语,每一年。
4、特殊句式: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鹊起于前:状语后置。
文本解读
1、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
第一段,直接叙述,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第二段,细节描写,写了他乡遇故知。
第三段,倒叙,细节描写,写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
第四段,补叙,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第五段,对方山子的赞颂。
2、第一段:
遁:隐,消失,隐居。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人们没有谁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而且又很高,就说:
“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
3、第一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
遇?
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4、第二、三段:
貌。
.急遽貌。
环堵萧然:环堵:四面土墙。
萧然;萧条的样子。
形容家中空无所有,极其贫困。
自得之意:指自觉得意、快意。
指自己有所体会。
——{译文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
.诧异貌。
耸,通“悚”。
独: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谁受之?”怒马:
奋马。
精悍:精明能干;精锐强悍。
——{译文: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我在岐山,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至今又过
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5、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俯而不答,仰而笑。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
6、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的,所以见怪不惊。
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7、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8、第四自然段:
——{译文: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
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
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
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
9、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
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10
、第五段:
阳狂; 假装疯颠。
也作“佯狂”。
垢污:肮脏;污浊。
傥:tǎng,偶然,意外地。
——{译文: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
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
11、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异人”意在何用?
最后作者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
所谓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
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似的口吻问他是否见过“阳狂垢污”的异人,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异人。
12、鉴赏提示要我们注意——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
他与常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生活态度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待人接物的方式与常人不同: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表彰陈慥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藉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13、概括主旨
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14、“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
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
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
接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
随后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
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方山子传》导学案
自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
了解作者。
2.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二、自学引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诗人、散文
家、词人、书法家、画家,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
能型作家。
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之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轼如此全才,与他同时代的四位诗人甘心做他学生,形成“苏门四学
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现代女作家方方曾经说过:
“我要是生活在苏轼那个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嫁他”
诗人: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如“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
雨》﹚;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
散文家: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
,他的散文情理交融,
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如《喜雨亭记》
《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词人: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词作
豪放高旷,情浓意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绘画家:善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自学测评:1
)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犹见于眉间②前十有九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
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
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
而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
醋性大发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弄得陈慥很是尴尬。
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
取笑陈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
狮子吼一语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
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
季常癖
这个成语比喻凶悍的女性,也用以嘲笑惧妻的人。
苏轼笔下的可怜虫陈慥是谁?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方山子传》的传主方
山子。
香港电视剧和电影《河东狮吼》中的陈季常是个惧内的风流才子,那么陈季常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或许
我们从这篇课文中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他。
二、合作探究,理解文章主旨。
1、本文主人公是陈季常,为什么以《方山子传》为题目?
A、戴着方山冠
B是一个隐士
2在苏轼看来,方山子是怎样的一个人?试用一个或两个字概括表现在哪些方面?异、奇、怪
A、人生选择弃:得官、显闻、园宅、富乐取:穷山、庵居蔬食、环堵萧然、人莫识世道浑浊,人生不遇,壮志未酬,方山子舍弃世俗的显闻、富乐,选择回归与世无争的大自然,回归能让心灵自由的穷山中,这种人生选择和生命价值的取向惊世骇俗,与众不同。
B、人生境界
生活在穷山中的精神面貌:怡然自得自我满足
做出舍弃富贵,甘守清贫的选择对普通人来说已经不容易了,而能在清贫中
活的洒脱满足则更加难能可贵,他安贫乐道,活出了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
3、苏轼为何写这个人?
苏轼是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苏轼接触了这个故友之后会作何感想?第
二段
“俯而不答,仰而笑。
言外之意是?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
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
A赞颂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
B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早在十九年前我就和你一样了。
要对名利成败看淡一点,对生活上工作的无奈或无法改变的东西,洒脱点寻找内心的宁静。
仰笑,体现了方山子的潇洒、豪放及与苏轼交情深厚。
4、文章最后一段似乎可有可无,如何理解?
以光黄一带其他异人来衬托方山子,表达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
往。
5、作者在塑造方山子形象时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
A行文独特 B对比衬托C 细节描写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知识与能力:1、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
文言知识。
2、了解作者。
过程与方法:1、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2、掌握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一、导入:
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
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
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
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
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
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
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
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
两个人一边喝着酒,
一边谈佛论道。
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
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
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
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
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了,赶紧向夫人禀报,夫人从屋里出来怒火中烧。
两人只好散了。
第二天,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陈慥。
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意思是说,您这位居士真是挺可怜哪,又说空又说有,晚上不睡觉。
说了半天,护法的狮子来了,这么一叫唤,吓得您连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荡荡的。
说河东狮子,是因为柳月娥老家是河东人。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同时,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这个陈慥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家世和人生经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他。
二释题:
1、传:文体的一种。
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
本文是一篇出色的别传。
2、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
介绍人物姓氏
籍贯生卒年月、世系
生平行事
平铺、直叙
3、方山子:
陈慥,字季常,别号龙邱先生。
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与苏轼友善。
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三、作者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诗人、散文家、词人、书法家、画家、高级厨师,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家。
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之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轼如此全才,与他同时代的四位诗人甘心做他学生,形成“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现代女作家方方曾经说过:“我要是生活在苏轼那个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嫁他”。
同时,民间传说苏轼还有个妹妹叫苏小妹,是个才貌双全、秀外慧中的女人,嫁给了秦观,其实这是民间传说的,是民间杜撰
的,不是事实。
诗人: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
散文家: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如《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
词人: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词作豪放高旷,情浓意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绘画家:善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高级厨师: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
四、背景介绍。
当时的苏轼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担任团练副使。
苏轼与陈慥再次相遇于岐亭,二人流连诗酒,互相酬和。
随后苏轼为陈慥作传,写下了这篇《方山子传》。
五、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六:板书设计
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
介绍人物姓氏
籍贯生卒年月、世系
生平行事
平铺、直叙
第2课时:
方山子传
知识与能力:学习文言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难点: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一、复习导入
诵读课文
二、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合作学习文言基础知识
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犹见于眉间:“见”通“现”。
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遗像,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
今义:男人的配偶。
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古义,驰名,闻名。
今义:骑马奔驰。
往往阳狂垢污:往往,古义,常常。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出现或发生
余既耸然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岁得帛千匹:岁,名词作状语,每一年。
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鹊起于前:介词结构后置。
余告之故:省略句
游西山:省略句
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
闾里之侠皆宗之折节读书
问余所以至此者,
方山子怒马独出
晚乃遁于光、黄间适见焉
方山子亦矍然
方山子世有勋阀
往往阳狂垢污
方山子傥见之欤
环堵萧然
三、课堂练习:翻译重点句子。
四、内容赏析
1、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
明确:第一段,直接叙述,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第二段,细节描写,写了他乡遇故知。
第三段,倒叙,细节描写,写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
第四段,补叙,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第五段,对方山子的赞颂。
2、第一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俯而不答,仰而笑。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
4、鉴赏提示说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
明确:他与常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生活态度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待人接物的方式与常人不同: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表彰陈慥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藉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5、“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
明确: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
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
接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
随后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
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五、作业布置:预习《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六、板书设计:
结构:
﹝一﹞叙述:概述方山子
﹝二﹞他乡遇故知
﹝三﹞倒叙:描写
﹝四﹞补叙:议论
﹝五﹞对方山子之赞颂
《方子山传》课堂设计一
易红娟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
2、积累文言重要实词、虚词及句式
3、翻译文章,了解大意,分析概括方山子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识
2、分析方山子的性格特征
突破重难点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前检测:闾里谪居陈慥著帽矍然奴婢岐亭精悍勋阀傥见之与
一、苏轼简介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