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技法指津】
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翻译题虽是考试一个简单的句子,可仔细推敲发现,命题者对试题的设定是别具心思的,他常常选择一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让考生翻译,并以此作为分数评判的要点。
因而
一、正确把握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活用,动词使动、意动用法,形容词活用”等几种用法。
对活用词的翻译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其词性。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句子的语法结构上基本是一致的,文言文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与现代汉语一致。
主语和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因而在翻译词类活用时,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充当的成分来判定它的词性,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常见的活用情况有:代词前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前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否定副词、能愿动词、特指代词“所”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该名词一般用作动词。
【例1】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
【解析】军是名词,霸上是名词,两名词相连,军用作动词,意思是“驻军,驻扎”。
【翻译】沛公军驻扎在霸上。
【例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
【解析】“舍”后带补语“于其址”,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
【翻译】唐朝慧褒和尚当初在这里筑舍定居。
2使动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于它的宾语含有“认为”,“以为”的意思。
【例3】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解析】“活”本来是不及物动词,这里用作使动,后面带宾语“之”,“活之”可理解为“使之活”。
【翻译】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下来。
【例4】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
【解析】“贵五谷”、“贱金玉”可理解为“以五谷为贵”、“以金玉为贱”,“贱”、“贵””是形容词意动。
【翻译】明君看重五谷,轻视金玉。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做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做了主语或者宾语,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名词。
【例5】供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
【解析】乏:缺少,缺少的东西;困窘,困乏的东西。
【翻译】(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粮食。
【例6】乘天地之正,而御六合之辩。
(《逍遥游》)
【解析】“正”属于形容词,在这里做名词“不偏”讲,可理解为“本所应有”。
【翻译】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
二、特殊句式要掌握翻译原则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在翻译时,判断句要译成“……是…………不是……的格式;省略句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被动句要体现出被动的关系;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1.判断句
【例7】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解析】这是一个判断句,可直接翻译为“……是……”
【翻译】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
2.省略句
【例8】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解析】“召还”前面省略了“将其”二字,翻译时应加上。
【翻译】太祖即将称帝即位前,将他召回,商议即位礼仪
3.被动句
文言文中,表示被动的词语常常有“为、见、于”等词语。
【例9】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夫》)
【解析】“见+动词”表示被动。
【翻译】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4.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例10】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解析】“胁王以危言”应是“以危言胁王”,宾语“王”前置。
【翻译】时逢元朝派遣脱脱征军饷。
脱脱说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例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
【解析】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翻译】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
【例12】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
【解析】“一双”作为定于后置在中心词后面。
应为“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翻译】我带着一双白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
三、翻译实词、虚词要认真推敲
(1)对实词的翻译
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
翻译时要联系全文,结合语境仔细推敲,以防误译。
【例13】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解析】这句话中“讫、爝、明”等词语,都是实词,翻译时要结合其本义加以翻译。
【翻译】上天要完结你元朝的命,我朝是来取代你元朝。
你小小的火把余烬,竟敢和日月争明!
(2)对虚词的翻译
【例14】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解析】该句中出现虚词“矣”,翻译时要知道“矣”的用法及意义。
【翻译】如果你凭借艰险路远,抵抗大明皇帝的命令,天朝骁勇的将领率领装备精良的士兵,和你在昆明会战,到时你后悔都来不及。
【例15】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解析】该句中出现虚词“然、也”,翻译时要明白“然”表转折,“也”是句末语气词。
【翻译】太祖表扬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是没有都听从。
【即学即练】
大公鼎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
统和间,徙辽东豪右以实中京,因家于大定。
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
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
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
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
”乃疏奏其事。
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
濒河千里,人莫不悦。
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
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
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
岁久,民不堪。
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
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
”从之。
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
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
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
”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
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
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
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
”安辑如故。
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
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
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
不旬日,境内清肃。
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
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
公鼎累表乞归,不许。
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
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
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辽史》卷六十五)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的一项是()
A先世籍.辽阳率宾县籍:户籍
B 因家.于大定家:安家
C 以罗.毕为名罗:张罗
D 乃疏奏
..其事疏奏:写奏疏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大公鼎“处事果敢”的一组是()
(1)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2)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3)乃疏奏其事(4)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5)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6)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
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时,正遇北枢密院调拨临河丁壮加固堤防。
有关官员打算承命,公鼎却说:“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
”就写疏奏给朝廷,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B当时有隶属于鹰坊的人,以张网捕鸟为名,扰乱为害百姓的田地。
时间久了,百姓无法忍受。
公鼎向上申奏,皇上当即下令禁止在田间张网捕鸟,并接受了它的建议,将恩惠给天下其他郡。
C皇上到春水游玩,当地酋长按例要从州里借钱招待皇上。
公鼎说:“怎么能把官府的钱给皇上呢?你不要为了私利来找我的麻烦了。
”加以拒绝。
后来他听了许多怨恨咒骂的话。
D大公鼎曾多次上表请求辞官归田,皇上没有批准。
当时正好张撤八结伙为盗,因为年老,公鼎想攻打他们却没有能力。
他感叹自己不幸到这一步,甚至怀疑是命运捉弄自己。
7.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
译文:
(2)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
”
译文:
(3)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
不旬日,境内清肃。
译文:
(4)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
译文:
4.A(登记)
5.B
6.C
7.(1)当时辽东地区雨量过大,庄稼深受其害,北枢密院大规模调发辽河两岸壮丁维护堤防。
(2)正值大公鼎进朝,大臣告知皇帝嘉奖采纳他建议的事,大公鼎说:“一个郡得到安宁,确实是很幸运的事;其他郡这种事还很多,希望把这一恩惠通赐天下。
”
(3)大公鼎发给他们凭证,让他们回家恢复旧业,盗贼听说后,接踵而来,要求改过。
不到十天,境内的贼盗便被肃清了。
(4)我想辞职已很久了,因为被世俗之念所牵思,才不幸到这一步,难道不是天命吗!
译文:
大公鼎为渤海族人,祖先世居辽阳率宾县。
统和年间,迁徙辽东的豪族充实中京,从而居于大定府。
他的曾祖父大忠,曾任礼宾使。
父亲大信,官任兴中府主簿。
大公鼎幼年时庄重有志,长大后好学。
辽道宗咸雍十年,考中进士,调任为沈州观察判官,当时辽东地区雨量过大,庄稼深受其害,北枢密院大规模调发辽河两岸壮丁维护堤防,官府依照命令催促得很紧迫,只有大公鼎说:“边境地区刚刚安宁,又大规模征摇役,不利于国家安定、发展农耕。
”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奏报朝廷,朝廷采纳,停止了这项工程,雨水也未造成灾害;沿河两岸千里之内的人无不喜悦。
改任为良乡县令,减省摇役,重视农桑,兴办孔子庙学,县民悦服并得到教化。
经多次迁升至兴国节度副使。
当时隶属于鹰坊的人,以捉鸟为名,扰害乡间田里,时间长了,百姓都不堪忍受。
大公鼎向皇帝报告了这种情况,当即命令禁止。
正值大公鼎进朝,大臣告知皇帝嘉奖采纳他建议的事,大公鼎说:“一个郡得到安宁,确实是很幸运的事;其他郡这种事还很多,希望把这一恩惠通赐天下。
”又被采纳。
调任为长春州钱帛都提点,当他到达春水,贵族、公主照例向钱帛司借贷,大公鼎说:“岂可停止官家用度,他舞弊徇私拉人情?”予以拒绝。
因此多听到怨恨垢骂之语,他说:“这是我的职责,不敢渎职。
”不久拜为大理卿,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
天祚皇帝即位之后,他历任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
改任为东京户部使,当时贼盗杀死东京留守萧保先,开始是图谋他的财产,进而发动暴乱,百姓之间也互相猜忌,各家互相争斗。
大公鼎一个人单骑到郡中,向百姓晓以祸福,众人都扔下兵器叩拜说:“只要不欺压我们,我们怎敢不听你的命令。
”从此安居如故。
被拜为中京留守,赐为贞亮功臣,乘坐驿车赴任,当时盗贼充斥,有些盗贼在路上遇到大公鼎,都在他的马前叩拜,请求改过自新。
大公鼎发给他们凭证,让他们回家恢复旧业,盗贼听说后,接踵而来,要求改过。
不到十天,境内的贼盗便被肃清了。
天祥皇帝听说
后,加赐他为保节功臣。
当时人心动荡不安,大公鼎顾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予以安定,施行特赦。
大公鼎多次上表请求归家,皇帝不同意。
正巧奴贼张撒八率无赖聚集起事,大公鼎想平乱而没有力量,叹息说:“我想辞职已很久了,因为被世俗之念所牵思,才不幸到这一步,难道不是天命吗!”从此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