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潮过后,中国、交通两家银行 业务继续商业化发展,这与两家银 行商股股东的努力以及一战期间和 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带 来的市场机遇有关,但两家国家银 行的商业化发展则不利于中央银行 制度的建设。
◐民营资本银行获得快速发展(P211)。 ◑ 1912——1927年间设立的306家中资新式 银行中,249家是商办银行,占62.6%, 在 民营银行中涌现出了“南三行”、“南四 行”和“北四行”这样的著名银行。 ◑南三行的发展概况 ▽南三行是指以上海为基地,在业务经营上 相互支持,互兼董事,取得联营互助效应 的浙江兴业银行(1907年)、浙江实业银 行(1909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15 年)这三家商办的股份制银行。南三行与 上海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并称为“南四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对德国宣战, 德华银行在1917年被中国接管,其原先保 存的三分之一的关税落入汇丰银行手中。 1926年11月,华俄道胜银行清理,其保管 的三分之一的关税也落入汇丰银行的手中。 至此,汇丰银行夺取了中国关税存管的大 权。
▽1913年五国银行团办理的善后大借款成立
之后,外国银行保管中国税款的权力范围 从关税扩大到了盐税。 ◑外国银行团的演变及其办理的善后大借款。
团演变为五国银行团。美国单独对袁世凯政府贷
款的企图促使五国银行团与袁世凯政府签订了善 后大借款合同。
◎1913年4月五国银行团与袁世凯政府 达成善后大借款合同(P190)。 ◎1920年5月11日英美法日在华银行组 成新的四国银行团,但没有与北洋政
府达成任何借款合同(P192)。
◐民国初期外资银行继续创新发展(P192): ◑外国对华贸易与投资的扩张推动外资银行 业继续发展,但在中国银行业中的实力地位 开始相对下降。 ◑外国对华贸易、投资构成比例的变化导致 外资银行业内部力量对比发生变化(P193) 。 ◎一战期间和战后日本对华资本输出和金融 扩张加剧:
ຫໍສະໝຸດ Baidu
▽1916年中国、交通两家银行因为向财政窘困的袁 世凯政府垫借款项以及由此发行的钞票过多而发 生停兑风潮(P206)。风潮期间,两家银行的不 同表现使其实力和信誉受到的影响不同。 ▽袁世凯死后,中国政治分裂,军阀混战,北京政 府财政愈发困难,只好继续向国家银行借款。 1921年中国、交通两家银行因为钞票发行过多、 为北洋政府开出的担保性空头存单过度、加上外 国势力控制的海关、邮电部门故意拒收两家银行 的钞票、外资银行向两家银行挤提存款而再度发 生停兑风潮。
◐国家银行出现商业化发展的趋向。 ◑1912年1月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 1913年北洋政府财政部通过外交部对外声 称中国银行为中国的中央银行(P205),额 定资本增至6000万元。但实际上该银行只 能算兼办商业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该行 有权代理国库、募集和偿还公债,发行钞 票,铸造和发行国币。
大陆银行汉口分行
◇中南银行由华侨 商人黄 奕住和上海 报业 资本家史量才等人发起设立,1921年开业, 总行设在上海。最大股东是1919年回国的 爪哇华侨黄奕住,由胡笔江任总经理,早 期业务重心仍在北京、天津。资本定2000 万元,1924年实收750万元。取名“中南” 的涵意是,我是中国人,在南洋发了财, 要为中国服务。因系侨商回国办银行,经 政府特许,享有兑换券发行权。
◑1914年北洋政府修改交通银行章 程,该银行股本增至1000万两, 继续经理轮、路、电、邮4政的收 支,并取得代理金库、经付公债本 息、代收税款、发行钞票等权利, 成为事实上的国家银行。
◑民国初期国家银行与财政的关系没有理顺, 二者关系过于密切,加上中国、交通银行 的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缺乏对财政的独立 性,以至于两家国家银行一度沦为财政的 工具,它们被迫通过发行钞票来维持北洋 政府濒临破产的财政,致使钞票发行量过 度,兑现困难,并由此在1916年和1921年 出现两次停兑风潮:
▽1917年日本寺内正殿内阁采取西原龟三的 对华“亲善政策”和“怀柔手段”,以日 本的兴业银行、朝鲜银行、台湾银行出面, 贷给段祺瑞的北洋政府1.45亿日元的款项, 这就是“西原借款”。 ▽总计1917——1918年寺内内阁期间,日本 通过横滨正金银行等渠道对北洋政府贷款 达到3.86亿日元。
▽为了推行西原借款和其他对华贷款,日本在中国 关内外设立了一大批银行的总行或分行 (P193),1914——1926年日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 共计28家75个分支机构。1928年日本在东北的金 融业投资达到1亿美元以上。 ◎一战期间和战后美国在华金融势力也得到了扩张, 1918——1921年美国在华设立了美丰银行 (1918)、运通银行(1918)、友华银行 (1919)、汇兴银行(1919)、菲律宾银行 (1919)大通银行(1921)。总计北洋政府时期, 美国在华新设银行9家25个分支机构。
◎9家外资银行取得收存关盐税收入 的权利
《辛丑条约》第六条规定,中国对外赔款的一切事宜均在 上海这个外国金融业集中的商业中心办理。相关债权国各 自派出1名本国银行的董事,共同处理中国政府按月赔付 列强各国的款项收存事宜,然后分拨给有关国家的在华银 行收存并对外支付赔款本息。 汇丰(英国)、东方汇理(法国)、华比(比利时)、花 旗(美国)、横滨正金(日本)、安达(荷兰)、华意 (意大利)、华俄道胜(俄国)、德华(德国)银行等9 家外资银行获得收存中国抵押给外国列强的关税、盐税、 厘金收入的权利,即享有经理外债赔付的业务权利。
中南银行民国十六年版(1927年) 面额10元的纸币
中南银行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投资实业成为 时尚,所以盐业、金城、大陆三家 的银行投资人也主要是北洋军阀, 其主要业务为承购北洋政府公债、 库券和对政府机关放款,并在一定 程度上支配了华北的金融业务。
▽ 为巩固和扩张实力, 1921年11月盐业、 金城、中南三行在天津、北京、上海成立 了联合营业事务所。1922年7月大陆银行也 加入,吴鼎昌为四行联合营业事务所主任。 ▽ 1922年11月成立四行联合准备库,以十足 的准备共同发行信誉卓著的中南银行纸币。
盐业银行
◇金城银行由周作民与军阀倪嗣冲 等于1917年5月开业,总行设天津。 行名“金城”,取“金城汤池永久 坚固之意”。王郅隆任总董,周作 民任总经理。资本1923年为1000 万元,至1927年4月实收700万元。
金城银行青岛分行旧址
◇ 1919年大陆银行主要由谈荔孙、 谈丹崖 、许汉卿、张嘉、冯国璋、 张勋等人出资设立,总行在天津。 谈荔孙任总经理兼董事长。1926 年资本为1000万元,实收750万元。
▽南三行在1924——1925年间曾经商谈过合并的事 宜,但由于内部矛盾和某些问题不容易从根本上 解决而未果。南三行和后来的南四行始终处在没 有组织形式的联合之中。这样,在旧中国金融史 上就没有出现著名银行合并或兼并的事例,直到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才出现了影响不大的华 资商业银行并购的情况。所以说这个时期“南三 行”或“南四行”的业务联合还是无组织形式的 联合。南四行也是江浙财团的重要分子。
◎外国在对华贷款权上的争夺和暂时妥 协导致外国银行团出现重组: ▽1912年6月英美法德日俄的银行组成 六国银行团(P189)。
▽1912年12月六国银行团达成协议,向袁世凯政府
提供善后大借款。但各国银行代表为争夺对华财
政监督权而相持不下,1913年3月美国政府因为 外国顾问分配方案中没有美国席位而且在银行团 中无法达到其投资东北的目的而宣布撤销对银行 团的支持,美国银行随即退出银行团,六国银行
▽ 1923年6月四行储蓄会开业,进行联 合放款,总会设上海,基本储金100万 元,四行各出25万元,保本保息,盈 余按比例给储户分红,营业独立。开 办以后,因为有吸引力,所以储蓄存 款逐年增长。四行联合经营,扩大了 商业银行的力量和影响,在中国银行 业的发展中传为佳话。
▽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北四行又依 附于国民党政权。1935年币制改革后,四 行准备库宣告结束。1937年1月,另设“四 行信托部” 。抗日战争时期,一度依附于 日伪势力,互相利用,投机牟利。1948年 四行储蓄会和四行信托部改组为联合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北四行及联合银 行于1952年底与其他行庄合并,组成公私 合营银行。
◎这个时期意大利的华意银行、荷兰的安达 银行、英国的大英银行和通济隆公司也在 中国建立分行。但其他国家在华增设分行 的数量都没有美日两国多。 ◑这个时期外资银行的活动要一分为二来看, 其在中国利用外资的活动中仍然发挥了一 定的桥梁作用(P201-203)。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利用外资的活动促使中 外合资银行的发展进入高峰期(P195):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活动的扩展也带动 了中外合资银行的发展。 ◑中外合资银行对民国初期的实业投资和银 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中外合资银行经营不成功的原因。
浙江兴业银行
浙江兴业银行券
浙江实业银行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八仙桥分行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针对北洋政府时期华资商业银行发展快、 竞争力有限、淘汰率高而未能稳定地支持 工商业发展的问题,当时许多人主张国内 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银行合并发展的经验, 走合并、联合的发展道路,组建商业银行 集团。有了银行合并联合的思想,再加上 国内银行业竞争加剧和外资银行在华组建 银行团的刺激,北洋政府时期,国内部分 银行家开始了组建华资商业银行集团的实 践。
▽经过讨价还价,债权国同意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 的提议,在1912年1月通过外国驻华外交使团与 中国政府签订8条协定(P187),规定由相关的上 海的外国银行的经理们组成一个银行家国际委员 会来监督中国关盐税岁入的保管和分配以保证首 先偿还1900年以前中国所欠的以关盐税担保的外 债,其次是支付庚子赔款。另外,与上述借款有 主要关系的汇丰银行、德华银行、华俄道胜银行 三家外资银行成为中国海关关税专款的保管者。
第六章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
●外国在华金融势力继续扩张
★北洋政府时期外资银行在华的活动:
☆汇丰等外资银行浑水摸鱼夺取中国关税存管权。 ◎1894——1901年清政府举借的七笔外债(截至 1911年11月20日的外债余额为3939.3万英镑)和 《辛丑条约》规定的4.5亿两庚子赔款都以中国的 关税和部分盐税、厘金收入作为担保,相关的债 权国因此控制了中国关税的征解权,亦即控制了 中国的财政命脉。
●民族金融业的快速、畸形发展 (P204)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银行业出现了 第一次发展高潮,但是由于当时政 治经济局势的动荡,银行业的发展 还具有粗放型的特点,发展很不稳 定,脆弱性明显。
◑北洋政府时期,华资公司制商业银行得到 了迅猛的发展。 ◑华资新式银行的整体资力随着华资商业银 行的发展而有了增强。华资新式银行在这 个时期中国银行业中已经具有了重要的地 位。 ◑华资新式银行业的发展还很不稳定,具有 粗放型的特点。
◑北四行的发展概况(P215)。 ▽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有两个金融中心,一是 财政金融中心北京,二是商业金融中心上 海。北京市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和公债发 行地,所以吸引了北四行等一批新式银行 在京津地区开展活动。
▽ 北四行是由盐业、金城、大陆和中南 四家著名私营银行组成的北方金融集 团。 ◇盐业银行由袁世凯表弟河南省都督张 镇芳在1915年发起成立,总管理处设 在北京。1917年张镇芳因参与张勋复 辟而入狱,由吴鼎昌任总经理。1923 年定资本1000万元,实收700万元, 为全国商业银行之冠。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相关债权国组成专门负责中 国赔款事宜的银行国际委员会以保护债权国的利益: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濒临倒台,中国外债赔付问题引 起英国等列强的关心。
▽作为清末最大债权国的英国提出由汇丰银行独家保管中国 关盐税收入的建议遭其他债权国反对。
▽英国以外的其他债权国提出由《辛丑条约》规定的银行赔 款委员会收存中国关盐税收入的提议遭到英国反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