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说课标、说教材
一、说课标
1、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等。
2、本章课程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的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同类项、
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
代数的进步。
二、说教材:
1、本章的地位与作用:
(1)本章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式”领域,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本章内容的编写是在学生已有的字母表示数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
(2)整式的加减运算是学习后继知识的基础,是学习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
(3)本章内容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
2、教材的编排意图、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范围:
《整式的加减》这一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初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了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了从具体的数到比较复杂的整式的过渡。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实现了学生思维活动的一个质的飞跃。然后再由代数式、代数式的值逐步引出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及相关概念,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到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等。最后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本章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结构分明、重点突出。新教材把整式的乘除运算,后移到八年纪的上册的第十四章中去阐述,这样处理比较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达到了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这一目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又不失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主要有以下特点:
(1)强调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充分地让学生感觉到整式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因此编者在引言部分以青藏铁路为背景,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设计了3个问题。其中第1个问题是为引出“单项式”的概念而设计的,第2个问题是为了引出“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而设计的,第3个问题是为了引出“去括号”而设计的。
(2)缩小了编幅。旧人教版教材及华东版教材在讲“单项式”及“多项式”之前,先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列式表示数量关系”和“求代数式的值”。但新人教版教材却没有,而是将这些内容分散到后面的知识点教学中去处理了。
(3)突出了“数式通性”。编者试图通过教材告诉师生,要利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例如:在“合并同类项”讨论中,编者安排了一个“探究”,探究第一个问题是要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100×2+252×2=?,100×(-2)+252×(-2)=?第二个问题是计算100t+252t=?很明显,编者试图让学生通过与数的运算作类比,引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合并同类项的依据就是分配律,甚至所有在数的运算中成立的运算律和法则,在式的运算中都适用。
(4)加大了探究空间,便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材在正文专门设置了“思考”、“探究”和“归纳”的栏目,期望通过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归纳出数学结论。例如,对于本章的两个主要概念“单项式”与“多项式”,教材改变了以往直接给出概念的做法,设计了一个由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
再如,学习合并同类项时,教材强调类比数的运算来研究式的运算。对学生来说,这个类比过程是充满挑战的,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好素材,因此教材通过设置“探究”栏目,将这个类比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究,找到数的运算和式的运算的相同之处,从而类比得到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也理解了合并同类项的依据就是乘法分配律。
此外,教材还在本章最后,安排了一个“数学活动”的专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究空间。
三、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得不一定很熟练,许多学生容易造成合并同类项的运算错误。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同类项概念和去括号法则掌握得不好,容易造成去括号时的符号和分配律的应用上出错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四、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本章的编写亮点:
1、提纲系领;
2、结构严谨;
3、重视方法;
4、增加了数学活动。
六、可以考虑改进的地方:
1、引言篇幅偏长;
2、实际应用偏多;
3、删除了“代数式”的概念和添括号
4、淡化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5、缺少同类项辨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