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培养的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培养的思路
摘要: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为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局,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建立一支高效而专业的学习型档案管理队伍已是迫在眉睫。
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队伍的现状出发,围绕建立健全适合高校发展的档案管理队伍这个中心,提出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工作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在新的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开拓新的工作思路。
尤其是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及多种编研工作的开展上,对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而高校担负着通过教育教学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四大功能,相应地也赋予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重要的职责与使命。
在开展科学研究、传播知识、服务社会上,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有更多的创新性工作需要去努力实践与完成。
与其相矛盾的是在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着与其本身职能不相符合的地方:高职院校中档案管理队伍配备不合理,工作中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人员培养目标不明确,及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教育教学,轻档案管理的建设问题,甚至存在着将档案管理边缘化的倾向。
作为高职院校,理应科学规划,全面发展,在各专业队伍的建设上不应厚此薄彼,而要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档案管理这一教学辅助部门的优势及潜力发挥出来,建设起一支专业化、学习型的院系两级档案管理队伍,将高职院校的档案工作推向深入。
1、当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队伍的基本情况
1.1 人员结构上的不合理
高职院校属新生事物,是最近10余年发展起来的高等学校,建校时间相对不长,在档案管理上起步晚,成熟的经验少,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尤其在人员配备方面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不合理之处,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没有形成档案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的良性机制。
在职称评定上不能公平、公正地给予档案管理人员合理的晋升与聘任待遇,人为限制档案、图书等辅助性岗位的比例,造成新的不公,挫伤了广大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职称低,学历低,专业研究水平上不去,各部系的档案兼职人员工作不主动,对档案工作的热情不高。
1.2 档案管理队伍与学院管理队伍的融合统一上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服务于学院的管理工作,全面真实地记录院校的各项大事、要事,是学院管理工作的历史原始记录。
当前高职学院普遍重视行政管理工作,但忽视与行政管理密切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致使行政管理在一时曾经红火异常,但事过境迁后,却没有留下完整记录的工作轨迹。
在具体工作中,不注重对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不注重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与其他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结合、对接,不注重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机统一,无形中形成了“两张皮”,工作的系统化、协调性、凝聚力都有尚待改进的地方。
1.3 激励和培养机制不够
由于教学工作是院校的主要工作,一切为教学服务的理念普遍认同。
作为辅助性的部门及专业,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往往被视为非专业性、非技术性工作。
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由于常站在“幕后”,工作过程没有“轰轰烈烈”的红火之势,各级领导看到得少,了解得少,有的外行领导甚至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档案人员完全可以少配备,多兼职,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热情的消减与无奈。
同时,由于档案工作本身的不“显山露水”及单调甚至有时枯燥的特点,长期处于“配角”地位,档案工作者的个人需求得不到足够重视。
由于档案人员普遍被等同于一般行政后勤人员,在工资、资金及其他福利的分配上,往往与工作业绩不挂钩,分配系数低。
在职称评定、评先创优、外出学习培训等方面没有与高校教师同等的待遇,没有形成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合理的分配制度。
2、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几个思路
2.1 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院校管理与档案管理有机统一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与院校领导的重视密不可分,尤其是主要领导的重视尤为重要,院校主要领导重视档案工作,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
也体现了领导行政管理的水平。
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档案工作,定期听取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积极为档案人员排忧解难,为开展好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建章立制,优化外部工作环境,抓好档案工作各部门“一把手”负责制,档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人主抓全院档案工作,院校其他单位的负责人主抓其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形成院系两级负责制。
高职院校在档案管理上,要按规律办事,遵循高职教育管理规律和档案管理的规律。
在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上,应该合理配备人才,形成良性的合作团队。
在具体配备人员上,可由以下人员组成:档案专业技术人才、组织管理人员、兼职人员、技术保障人员。
人员组成中,有组织者和带头人,有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有兼职负责其职责范围内档案收集与管理的人员,有负责档案信息化手段实现的保障人员。
从而建立起一支复合型档案专业技术骨干为带头人、辅以各自管理职责范围内兼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的院系两级管理队伍,这支队伍建立后,将会既懂院校管理,又懂档案管理,工作活力强,工作效率高。
2.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进一步调动档案人员的主动性,加强其事业心和成就感。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院校的专业技术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探讨建立适合档案工作实际的专业业绩考核机制,对专职档案人员,其津贴标准、职称晋升可与工作量、工作性质紧密结合起来,对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可根据档案整理与收集、档案研究成果等各项指标结合起来考核。
对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可建立相应的岗位职责及职称职务聘任制度,在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定晋升上,可在其自愿的基础上,参加档案系列的评定晋升。
晋升职称时与教育系列享受同等的评比待遇。
另外要改善档案工作环境,加大对档案工作中硬软件设备的投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档案文化氛围。
2.3 加强学习与培训,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职业意识的院校档案队伍
高职院校的档案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服务意识、敬业精神、专业知识和行政管理能力必不可少,另外,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阅读能力、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等也亦需加强。
档案管理带头人或技术骨干还要有创新意识,培养积极研究把握最新档案管理与改革方向的能力。
因此,档案人员的学习与培训是不可少的功课。
为了取得好的培训效果,档案管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心态,
树立服务意识,服务光荣的理念,树立责任心,发扬奉献精神,为高职院校的档案工作做出应有的努力。
通过培训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提高其适合高校档案工作需要的组织协调、口头表达、文字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学习与培训,学习最新的业务知识,了解最新的业务动态,提高自身与时俱进、开拓视野、不断创新的本领。
学习培训时,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
请进来,请专家前来授课,讲授有关档案专业政策及业务知识,讲授管理、法律、公共关系学方面的课题。
走出去,鼓励支持档案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求学深造,将档案管理队伍打造成一支学习型、专业型、创新型、竞争型的战斗团队。
2.4 推动档案管理研究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创新水平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在许多方面需要加强研究,促进创新。
在档案管理的手段上、模式上,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在档案管理的运行机制上都有需要改革之处,需要有关专家静心思考,深入研究,促进发展。
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课题,要勇于进取,善于克服,从一往的经验管理逐步跨越到科学管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参加科技新课题、新成果的申报,尤其在利用档案资源为社会服务方面,更要努力开拓。
同时,要对档案管理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力争以科研促进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
2.5 加强沟通,畅通协调通道
加强交流与沟通,是提高档案专业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
因院校管理与档案管理本身就是最终要走向合二为一。
营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锻炼能力、提高业务水平。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交流与沟通包括诸多环节,有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沟通,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涉及的层面广,关系杂。
如果处理不好,则无助于工作的全面开展,如沟通理解渠道畅通,交流得力,则将有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跨越。
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时刻关注学校最新的档案管理和档案研究情况,熟悉有关政策,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在管理中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要及时向领导上报最新的档案信息,以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要及时传达给所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有关动态,进一步改进工作,提高专业水平。
建立起横向与纵向的沟通渠道,发挥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增进关系单位和关系人之间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达到一种良性循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新的飞越。
参考文献
[1]朱平.档案管理的学习型团队组织建设[J].南北桥,2009.6:9-10.
[2]曾苇.论高校档案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6:4590-4591.
[3]陈鹏.论档案利用与档案队伍建设的关系[J].兰台世界,2009.12(2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