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的科学,即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过程和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药物体内过程

体内过程即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1.被动转运(passivetransport)

类型:

1)脂溶扩散(lipiddiffusion;简单扩散)

2)水溶扩散(aqueousdiffusion;滤过)

3)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

(需载体,有饱和、竞争抑制)

特点:顺差(浓度、电位),不耗能;

2

3

影响吸收速度和程度的因素:

药物理化性质、剂型、剂量

给药途径:起效: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

吸收环境等。

1.消化道吸收

1)口服(oraladministration,peros,p.o.)

大多数药物常采用口服给药,以肠道(小肠)吸收为主。

首过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口服吸收的某些药物,在首次通过肠粘膜及肝时,可经受代谢灭活,致

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此现象称为首过消除

(首过效应、首卡效应)。

首过消除显着的药物,口服用药量大,利用率低。

2)直肠给药

优点:避免药物对上消化道的刺激。

2.注射部位吸收

注射给药(injectionadministration)途径: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injection);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injection)。

特点:吸收迅速、完全。

脂溶性?脂溶扩散,

水溶性小分子?滤过

适宜消化道中易被破坏、不易吸收、首关消除明显药物。3.呼吸道吸收

吸入给药(inhalationadministration),经肺泡上皮吸收。4.皮肤、粘膜吸收

5.血管内给药

静脉注射、静脉点滴

无吸收过程,可迅速起效。

1.

1

2?。3)竞争性:当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共存时,易发生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结合力强者把结合力弱者从血浆

蛋白结合位点排挤下来,使后者游离浓度?,作用?,

毒性?。

2.局部器官血流量

血流丰富,分布快;

脂肪组织血流虽少,却是脂溶性药物的巨大储库。

3.组织的亲和力

某些药物对某些组织有特殊亲和力,从而使药物分布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组织亲和力高,分布多,如甲状腺对碘。

4.体液pH

临床上用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尿液,能促进巴比妥类弱酸性药物由脑细胞向血浆转运,并促进从尿排出,因而可解救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5

1

2

6

1

)产物多数是灭活(inactivation)的代谢产物,但也有少数变成活化(activation)或毒性代谢产物。

第二相:结合(conjugation)

可使代谢产物水溶性和极性增高,利于药物经肾排泄,防止和减少药物在体内长期贮留及引起蓄积中毒。

2.催化酶

专一性酶:乙酰胆碱酶,单胺氧化酶

非专一性酶:(肝)药酶(hepaticdrugenzymes)

能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称为药酶诱导剂(enzymeinducer)。

能降低药酶活性的药物,称为药酶抑制剂(enzymeinhibiter)。

意义:

药酶诱导剂与被药酶转化的药物合用,可使后者的代谢增强,其药理活性比单用时减弱,甚至无效;t1/2缩短,作用维持时间缩短。

药酶抑制剂与被药酶转化的药物合用,可使后者的代谢延缓,

耐受性

1.

1

临床上可以利用改变肾小管内液体的pH,以改变其中解离型与非解离型药物的比率来加速或延缓排泄。

2)肾小管分泌

肾小管细胞有酸性药物、碱性药物两类主动分泌系统。

同类药物之间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分泌减少者,作用增强,作用维持久。

2.胆汁排泄

某些经胆汁排泄入十二指肠的药物的代谢产物,在肠中受细菌、酶的水解转化成原型药物,可被重吸收而再进入体循环,形成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circulation)。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