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险基础知识 》学习笔记 第二章 保险概述

《财产险基础知识 》学习笔记 第二章 保险概述
《财产险基础知识 》学习笔记 第二章 保险概述

第二章保险概述

第一节保险的概念

一、保险的含义

1、广义:

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风险的众多单位和个人,以合理计算风险分担金的形式,向少数因该风险事故发生而遭受经济损失的成员提供保险经济保障的一种行为。

2、狭义:指商业保险

经济角度: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

法律角度:保险是一种民事法律主体之间的合同行为;

社会角度:保险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精巧稳定器”。

风险管理角度:保险是经济单位转移风险的一种方法。

3、保险法定义:(《保险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吃那个胆赔偿给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二、保险的特性

1、保险自身的特性

●互助性

●契约性

●经济性

●商品性

●科学性

2、保险与相似制度的比较(详见P17)

三、保险的要素

1、可保风险的存在。

2、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

保险的过程,既是风险的集合过程,又是风险的分散过程。保险人通过保险将众多投保人所面临的分散性风险集合起来,当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又将少数人发生的损失分摊给全部投保人,也就是通过保修按的补偿或给付行为分摊损失,将集合的风险予以分散。

前提条件:

●风险的大量性

●风险的同质性

同质风险是指风险单位在种类、品质、性能、价值等方面大体相近。

3、保险费率的厘定

4、保险准备金的建立

保险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保证其履行保险赔偿或给付义务,根据政府有关法律规定或业务特定需要,从保费收入或盈余中提取的其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相对应的一定数量的基金。

形式: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偿款准备金、总准备金和寿险责任准备金。

5、保险合同的订立

第二节保险法概述

一、保险法的概念

1、定义:保险法是调整保险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

2、我国立法:

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1995年6月3日,第八届人大《保险法》

2003年1月1日,修订《保险法》(为加入世贸)

2009年2月8日,第十一届人大修订《保险法》至今

二、《保险法》的主要内容

1、保险业法

2、保险合同法

3、保险特别法

第三节保险的分类

一、保险的分类

1、按照保险标的:财产保险,人身保险

2、按照实施方式:强制保险,自愿保险

3、按照承保方式:

1)原保险:

是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直接签订保险合同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保险。

2)再保险:

是保险人将其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一种保险。

3)共同保险:

是由几个保险人联合直接承保同一保险标的、同一风险、同一保险利益的保险。

4)重复保险:

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两个以上的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之总额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

4、按投保单位:团体投保,个人投保

5、按照经营性质:商业保险,非商业保险

6、按照实务操作(国外的习惯)

●寿险与非寿险

●水险与非水险

●车险与非车险

二、保险的业务种类

1、财产保险

2、人身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3、责任保险

4、信用保险

第四节保险功能

一、经济补偿功能,该功能是保险业的立业之基,最能体现保险业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1、财产保险的补偿

通过补偿使得已经存在的社会财富因灾害事故所致的实际损失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以恢复,从而使社会再生产得以连续进行。

2、人身保险的给付

二、资金融通功能,指将形成的保险资金中闲置的部分重新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保险的赔偿或给付为前提,同时也要坚持合法性、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原则。

三、社会管理功能,指对整个社会及其各个环节调节和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正常发挥个系

统、各部门、各环节的功能,从而时限社会关系和谐、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有效管理。

1、社会保障管理

●保险通过为没参与社会保险的人群提供保险保障,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保险通过提供灵活多样的保险产品,为社会提供了多层次的保障服务,提高了

社会保障水平,满足了社会多样化的保障需要,从而补充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

度,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2、社会风险保障

●保险公司具有专业知识,积累了大量的风险损失资料,为社会风险管理提供了

有力的数据支持。

●保险公司开展广泛宣传,培养投保人的风险意识

●帮助投保人识别和控制风险,知道其加强风险管理

●进行安全检查,督促投保人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提取防灾基金,资助防灾设施的添置和灾害防治的研究

保险业通过各种措施,增强整个社会防灾减损的能力,时限对方先的龙智和管理。

3、社会管理管理

通过保险应对灾害损失,不仅可以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对损失进行合理补充,而且可以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减少当事人可能出现的各种纠纷。因其介入,逐步改变了社会主体的行为模式,为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减少了社会摩擦,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

4、社会信用管理

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之策。保险以最大诚信原则为其经营的基本原则之一,而保险产品实际上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承诺,对保险双方当事人而言,信用至关重要,因而培养在、和增强社会的诚信意识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保险合同履行的过程实际上就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管理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来源,实现了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

第五节保险业的发展历程(详见P29-36)

保险学第三版总复习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 危险管理与保险 1. 风险: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或决策的过程中,预期未来结果的随机不确定性。 风险的分类:1)收益风险:收益(教育) 2)纯粹风险:损失(地震,洪水) 3)投机风险:收益,损失(股票). 风险管理指纯粹风险+投机风险。 2.危险:危险是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危险的特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普遍性,社会性,可测性,可变性。 3.危险管理概念:经济单位当事人通过对危险进行识别和度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危险加以处理,以尽量小的成本去争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的行为。 4.危险管理成本:由于危险的存在和危险事故发生后人们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是危险的代价。实际成本+危险损失的无形成本+处理危险费用 5.危险管理的过程:1.危险管理目标的确定2.危险识别3.危险衡量4.危险处理5.危险管理评估。 6.危险与保险的关系:1.危险对保险的影响2.保险对危险管理的影响3.互制与互促关系。 7.可保危险特征:1.危险损失可以用货币计量2. 危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3.危险的出现必须是意外的 4.危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5.危险应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第二章。保险概述 1.保险的定义:以经常性地缴纳一定费用为代价来换取在遭受损失时获得补偿。 ★2.保险与赌博区别:1.赌博的危险是赌博行为本身引起的,保险的未显示客观存在的。2.赌博有可能获利,而保险无此可能。3.它们与随机事件的关系不同。 3.保险与储蓄:1)个人与互助的经济行为2)遵循原则3)支付与反支付的对等关系4)特殊的计算方法。 4.保险与担保:保险:双方相互的行为和义务。担保:担保人单方面义务。 5.保险与救济:保险:合同行为;双方,单方行为;赔偿金额。 6.按保险性质分类: 商业保险: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行为。 社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政策保险:政府为了一定政策的目的,运用普通保险的技术而开办的保险。农业增产政策的农业保险。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保险。促进国际贸易政策的输出保险。巨灾保险。 7.按保险标的分类: 社会保险:单一人身/政策保险:广义财产/商业保险:1)财产保险:标的是财产及

第二章 保险概述章节测试

第二章保险概述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共8题,40分) 1、保险的特性不包括( ) A、保障性 B、商品性 C、便利性 D、互助性 答案: C 解析: 2、保险的基本职能包括分散风险和() A、防灾防损 B、补偿损失 C、保障安全 D、融资 答案: B 解析: 3、下列保险与赌博区别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保险是将确定的损失转变为确定性的成本 B、赌博是将不确定性的成本转为确定的收益 C、保险体现人们的互助精神,将不稳定的因素转化为稳定的因素 D、保险是一种投机行为,将稳定的财产转化为不确定的风险 答案: C 解析: 4、有关保险与储蓄表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是为了应付未来确定的风险 B、储蓄须付出代价转移风险 C、付出保费的代价后,保险可提供足够的保障 D、储蓄有充分的保障 答案: C 解析:

5、下列属于商业保险的是( ) A、社会保险 B、政策保险 C、农业保险 D、养老保险 答案: D 解析: 6、关于劳合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劳合社是一个保险公司 B、劳合社是一个保险市场 C、劳合社的成员只能是法人 D、投保人在投保时和承保辛迪加直接见面 答案: B 解析: 7、保险人对遭受损失或损害的投保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责任范围给予一定金额的补偿或给付,这实际上是一种( )。 A、有形的经济保障 B、无形的经济保障 C、风险自留 D、再保险 答案: A 解析: 8、保险市场可分为国内保险市场和国外保险市场。这是按照( )来划分。 A、保险承保标的 B、保险活动范围 C、保险承保方式 D、保险管理模式 答案: B 解析: 二、多选题(共4题,20分) 1、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是( )

保险学第二章---保险概述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强制保险:又称法定保险,是国家或政府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强行实施的一 种保险。 2.自愿保险:也称任意保险,是指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投保人与保险人双方通 过订立保险合同或者自愿组合而建立起的保险关系。 3.足额保险:是指投保人以保险价值的全部投保,在投保合同中约定的保险金 额通常与保险价值相等的一种保险。 4.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以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对同一风险共同缔 结保险合同的一种保险。 5.保险深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保险收入与该国或地区的GDP的比率。 6.保险密度:是指按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 二、填空题 1.按照保险标的划分,保险可以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2.按照承保方式不同,保险可以划分为(原保险)、(再保险)、(复合保险)、(重复保险)和(共同保险)。 3.按照风险转嫁方式不同,保险可以划分为(不足额保险)、(足额保险)和(超额保险)。 4.按照保险性质不同,保险可以分为(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和(政策保险)。 5.按照经营目的不同,保险可以划分为(盈利保险)和(非盈利保险)。 6.按照投保单位不同,保险可以划分为(个人保险)和(团体保险)。 7.凡为全体利益减轻船只载重投弃入海的货物而遭受损失的,须由全体分摊归还,这种原则称为(一人为众,众人为一)原则,并于公元前916年为(罗地安)海商法所采用。 8.1667年,(尼古拉·巴蓬)开设了第一家专门承保房屋火灾保险的商行,并于1681年改组,正式设立火灾保险公司。 9.近代海上保险发源地是(意大利) 10.(大数法则)的编制和运用,奠定了现代人寿保险的数理基础。 11.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不同表现在(实施方式)、(举办主体)、(保费来源)和(保险金额)等。 三、判断题 1.非寿险就是指财产保险。(×)

(保险学)课后习题答案共16页文档

第一章:保险概述1.B2.D3.B4.A 5.危险是指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 6.根据起因,可划分为自然危险与社会危险;根据危险发生的形态,可分为静态危险与动态危险;根据所涉及和影响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基本危险和特定危险;根据损失发生的后果,可分为财产危险,人身危险,责任为先和信用危险。 7.危险管理的目的是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换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 8.危险管理的过程通常包括危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危险识别,危险衡量,危险处理和危险管理效果的评估等。 10.危险,危险管理与保险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危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危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保险是危险管理中传统有效的危险财务转移手段;保险经营效益要受到危险管理技术的制约;保险发展与危险管理发展相互促进。 11. (1)聚资建立基金(2)对特定危险的后果提供经济保障(3)财务转移机制。 12.保险损失说又称损害说,该学说以“损失”这一概念为中心,主要以损失补偿的角度来剖析保险机制。强调没有损失就没有保险,认为保险是“损害填补”和“损失分担”,有损失才有保险的必要。该学说与保险产生的根源相吻合,现代意义上的保险发源于海上保险,而海上保险产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船舶和货物损失的补偿问题。损失说的主要理论分支包括损失补偿说,损失分担说,危险转移说和人格保险说。 13.保险非损失说认为“损失说”不能总括保险全面的属性,应摆脱损失概念,寻找一种全面解释保险概念的学说,于是产生了许多非损失说理论,包括保险技术说,欲望满足说,相互金融说和财产共同准备说。 14.保险与银行,证券一样都归属于金融服务业,其产品是无形服务。保险这种经济行为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社会对保险产品有需求和供给。 15.投保人购买保险,保险人出售保险实际上是双方在法律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经过自愿的要约与承诺,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合同。 16.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危险损失转移机制。保险是众多单位和个人结合起来,变

第二章 保险概述

第二章保险概述 第一节保险的要素与特征 一、保险的定义 保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保险,一般包括由国家政府部门经办的社会保险、由专门的保险公司按商业原则经营的商业保险和由被保险人集资合办、体现自保互助精神的合作保险。狭义的保险一般指商业保险。 本课程主要研究商业保险。什么是保险呢?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 《保险法》中规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缴纳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行为。 从法律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种法律关系。投保人购买保险,保险人出售实际上是双方在法律定位平等的基础上,经过要约与承诺,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合同,确立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这种法律关系的确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国家通过法律文件规定,某一特定的意外事故一定要投保,保险双方当事人所建立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强制的进行的(如交强险)。二是由双方当事人经协商成立,自愿建立的保险合同关系,但也要依据国家的法律程序,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无论用何种方式建立均属于法律关系。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通过保险,保险公司将众多单位与个人结合起来,将个体对付风险变为大家共同对付风险,从而起到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作用。 从经济的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投保人通过缴纳保险费购买保险,将不确定的大额支出转变为确定的小额支出(保险费),提高投保人的资金效益。保险是为了确保经济生活的安定,对于特定的风险事故,或特定的事件的发生所导致的损失,运用多数单位的集体力量,根据合理的计算,共同建立基金,进行补偿或给付的经济保障制度。 专家学者的定义:保险是一种以经济保障为基础的金融制度安排;它通过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数理预测和收取保险费的方法,建立保险基金;以合同的形式,由大多数人来分担少数人的损失,实现保险购买者风险转移和理财计划的目标。 从以上几个方面关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 核心要点: (1)经济保障是保险的本质特征; (2)经济保障的基础是数理预测和合同关系; (3)经济保障的费用来自于由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所形成的保险基金; (4)经济保障的结果是风险的转移和损失的共同分担; 二、保险的要素 现代商业保险的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保险学概论》全部作业题及答案[1](1)

《保险学概论》全部作业题及答案 第1次任务------单选题、判断题、小论文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共同承保同一保险责任,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而保险金额之和不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称() A. 重复保险 B. 再保险 C. 共同保险 D. 综合保险 2. 按风险损害的性质分类,风险可分为() A. 人身风险与财产风险 B.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 C.经济风险与技术风险 D.自然风险与社会风险 3. 某投保人将价值100万元的财产向甲、乙、丙三家保险公司投保同一险种,其中甲保单的保额为80万,乙保 单的保额为40万元,丙保单的保额为40万元,损失额为80万,则甲、乙、丙保险公司按比例赔偿方式赔偿额依次为()。 A.40万、20万、20万 B.50万、25万、25万 C.5万、2.5万、2.5万 D.80万、10万、10万 4. 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包括风险损失的() A. 无形成本 B. 直接损失成本 C. 预防损失成本 D. 控制损失成本 5. 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不包括()。 A. 文义解释原则 B. 意图解释原则 C. 解释应有利于起草人 D. 尊重保险惯例的原则 6. 某工厂添置一套设备,投保时市价为80万,后被盗。当时,市价涨至100万,请问赔偿金额为()。 A. 80万 B. 100万 C. 120万 D. 20万 7. 属于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的有() A. 减少与避免 B. 抑制与自留 C. 转移与分散 D. 保险与自留 8. 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 A. 风险识别 B. 风险评价 C. 风险估测 D. 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9. 权利人因义务人而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是() A. 财产风险 B. 人身风险 C. 责任风险 D. 信用风险 10. 保险的基本特性是保险的( ) A. 经济性 B. 互助性 C. 法律性 D. 科学性 11. 风险处理的最有效措施是() A. 预防 B. 分散 C. 避免 D. 保险 12. 在各类保险中最早的险种是() A. 火灾保险 B. 人身保险 C. 财产保险 D. 海上保险 13. 说明义务是指订立保险合同时,应由()说明保险合同条款内容。 A. 投保人向保险人 B. 保险人向被保险人 C. 保险人向投保人 D. 投保人向被保险人

第二章 保险概述

第二章保险概述 保险的定义;三个角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这一保险定义,实质上是从法律角度来界定的。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投保人购买保险、保险人出售保险实际上是双方在法律定位平等的基础上,经过要约与承诺的过程,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合同,确立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方法,或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这种风险转机制不仅体现在将风险转给保险公司,而且表现为通过保险,将众多的单位和个人结合起来。将个体对付风险变为大家共同对付风险,能起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作用。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险,将不确定的大额损失转变成目前固定的或一次性的支出(保费),从而有利于提高投保人的资金效益,因为人寿保险还具有储蓄和投资的作用,具有理财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保险业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的要素 现代商业保险的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可保风险的存在 可保风险是指符合保险人承保条件的特定风险。一般来讲,可保风险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风险应当是纯粹风险。即风险一旦发生成为现实的风险事故,只有损失的机会,而无获利的可能。 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标的同时遭受损失。这一条件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分散性。因为保险的目的是以多数人支付的小额保费赔付少数人遭遇的大额损失。如果大多数保险标的同时遭受重大损失,则保险人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所建立起的保险资金根本无法抵消损失。然而,在保险实践中,有些可保风险可能并不完全满足上述条件,如洪水,地震等巨灾往往导致多数保险标的同时遭受重大损失,而且可以保证预期的损失与实际的损失相一致,保证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在保险经营中。通过再保险的方式转嫁一部分风险责任,也能达到力求风险单位分散的目的。 风险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测性。在保险经营中,保险人必须制定出准确的保险费率,而保险费率的计算依据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所致保险标的损失的概率。这就要求风险具有可测性。如果风险发生及其所致的损失无法测定,保险人也就无法制定可靠稳定的保险费率,也难于科学经营,这将使保险人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如果风险缺乏现实可测性,一般不能成为可保风险。 但是,可保风险的条件也会随着保险技术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市场竟争,国家政策等。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可保风险的基本条件,从而保证保险经营的科学性。因此,保险人在经营过程中界定可保风险时,在坚持上述条件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 保险的过程既是风险的集合过程,又是风险的分散过程。保险人通过保险将众多投保人所面临的分散性风险集合起来,当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又将少数人发生的损失分摊给全部投保人,也就是通过保险的补偿或给付行为分摊损失,将集合的风险予以分散。保险风险的集合与分散应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风险的大量性。风险的大量性一方面是基于风险分散的技术。

最新保险学概论课程全套教案

《保险学概论》(金融本科)课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第二章保险的本质 ?第三章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保险法与保险合同 ?第五章财产保险 ?第六章人身保险 ?第七章再保险 ?第八章保险运行环节 ?第九章保险经营 ?第十章保险市场 ?第十一章保险市场监管 ?第十二章社会保险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第一节风险概述 一、风险的概念 无风险无保险,无损失无保险。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保险是人类社会用来对付风险和处理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即可能存在损失,并且损失不确定。所谓不确定性包括: 损失是否发生不确定 损失何时发生不确定 损失何地发生不确定Array损失程度不确定 (二)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 1、损失频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目 的危险单位中受到损失的次数或程度。用公

式表示如下: 危险单位数损失次数损失频率= 如10万名50岁的男性公民在一年中有100人死亡。则 。危险单位数损失次数死亡频率%1100000 100=== 损失频率实际上是指损失的发生的概率。该指标可用来衡量风险大小,且损失 频率介于0—1之间。当损失频率为0或1时,风险不存在,当损失频率为0.5时,风险最大。风险大小与损失概率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注意:保险中的风险程度同通常意义上的风险程度的衡量有所区别。前者表示不确定性,即不确定性越大,则风险越大。因此,损失可能性大时,则不损失的可能性小,从而风险小;而后者表示损失可能性的大小。 2、损失程度:标的物发生一次事故损失的额度。 发生事故件数 实际损失额损失程度= 如某时期共发生汽车事故10050 万元。则有: )/(5000100 500000起元损失程度== 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的关系:二者成反方向变化。二者关系也可用汉立区三角来表示。如课本P3。 (三)风险与概率 1、概率:用来表示不确定性事件的确定性程度。其值介于0与1之间。其中1为必然事件的概率,0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等于1。用公式表示:0≤P(A)≤1 式中:A 表示某种随机事件; P 表示事件的概率逐渐趋于某个常数; P(A)表示常数P 为事件A 的概率; 1表示必然事件的概率; 0表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 在一般条件下,概率大,表示某种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反之,概率小,则表示某种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就小。概率值永远是正数。如果将同类事件的所有不同结果的概率都相加,则概率之和必为1。即: n ∑Pi=1 i=1 以概率为尺度,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随机现象变动的关系和规律性的科学则称为概率论。 2、大数法则:随机事件的大量出现会呈现几乎一致的规律。它是保险的数理基础。根据大数法则,承保的风险单位越多,损失概率的偏差越小。对于财产保险而言,由于危险单位数量较少,从而要求资金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同时要进行分保;而人身保险,特别是人寿保险,因其承保的危险单位数量较大,则没有上述要求。 (四)危险单位 危险单位是指发生一次风险事故可能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范围。包括:地段危险频率 0 损失程度

第二章保险概述答案

第二章保险概述 l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一种(A)的方法。 A风险管理B-有效的财务安排c.合同管理D分散风险、补偿损失 2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定义此保险概念的角度是(B ) A风险角度B经济角度c法律角度D社会角度 3储蓄与保险一样.都具有以现在的积累解决以后问题的特点,但与保险不同的是,储蓄属 于(C) A互助行为B他助行为c自助行为D群体行为 4保险公司进行资金运用的可能性主要在于( D ) A保险公司积聚了部分资金B满足保险监管机构的要求 c为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D保险费的收取和给付具有时间差 5再保险合同直接保障的对象是( B) A原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B原保险合同的保险人 c再保险合同的保险人D原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 6甲保险公司与乙保险公司承保了某公司财产保险,由甲保险公司向该投保公司签发了保额 为800万元的保险单,其中的300万元由乙保险公司承保,这种承保方式称为(C ) A愿保险B.再保险c共同保险D重复保险 7保险保障活动进行中需求的大量风险集合条件.一方面是基于风险分散的技术要求,另一 方面的要求是(D) A符合监管部门的规定B体现经营的赢利目标 c体现社会福利政策D运用大数法则原理 8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的保险金额确定方式不同.人身保险是由投保人与保险人双方在法律 容许的范围与条件下.协商约定后确定,其原因是( A ) A人的生命价值难用货币米记价B人身保险受到人的年龄约束 c人身保险常涉及第三方D人身保险的医疗费用是不确定的 9在各类保险中.起源最早.历史最长的是( D) A房屋保险B火灾保险c人身保险D海上保险 10体现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 B ) A保险密度B保险深度c保险费D赔付率 1l 国家(政府)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强制实施的一种保险是(C ) A商业保险B自愿保险c法定保险D普通保险 12厘定保险费率遵循的适度原则强调的“适度性”针对的对象是:( B) A单位保险业务B整体保险业务c,单个保险公司D大多数保险公司13同质风险的集合体是保险风险集合与分散的前提条件之一。同质风险的含义( D ) A风险单位在种类、品质、性能等方而大体相近.但价值差异较大 B风险单位在种类、品质、价值等方面大体相近,但性能差异较大

张洪涛《保险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二章 保险概述)【圣才出品】

第二章保险概述 一、概念题 1.重复保险[中央财大2011研] 答: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以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时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投保同一危险,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标的的价值。重复保险仅限于非寿险业务。在重复保险的情况下,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标的所遭受的损失由各保险人分摊,分摊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比例责任分摊方式、限额责任分摊方式和顺序责任分摊方式。我国现行的《保险法》规定,重复保险由各保险人按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8研] 答:(1)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为依靠工资收入生活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主要险种有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2)商业保险,又称合同保险或自愿保险,即保险双方当事人(保险人和投保人)自愿订立保险合同,由投保人交纳保险费,用于建立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发生合同约定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事件时,保险人履行赔付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3)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不同在于: ①实施方式不同。商业保险一般是自愿保险,只有少数险种(如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等民事赔偿责任)是强制性险种;而社会保险的险种均为强制性险种,体现社会公平,兼顾效率。 ②举办主体不同。商业保险由专营的保险公司举办,遵循等价有偿的商业原则;而社会

保险一般由政府举办,是以社会安定为目的的非营利性保险。 ③保费来源不同。商业保险的保险费是由投保人交纳;而社会保险的保险费一般由雇主和雇员一起承担,雇主和雇员分担比例各国有所不同,基金不够,则由财政贴补。 ④保险金额不同。商业保险中的财产保险的保险金额由保险利益的价值决定,人身保险的保险金额是由投保人的需要及其支付能力所决定;而社会保险的保险金额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一般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费、基本的医疗保健费用。 二、选择题 1.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而造成的财产损失履行赔偿责任,或者是()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履行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东北财大2011保险硕士] A.投保人 B.被保险人 C.保险人 D.受益人 【答案】B 【解析】保险保障的是被保险人的利益。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2.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2012保险硕士] A.监督危险和经济补偿 B.分散危险和补偿损失

第二章 保险概述

第二章保险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在评介不同保险性质说和不同保险职能说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明确保险的定义、本质、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在宏微观经济中的作用,商业保险概念、构成要素及其与类似制度的异同。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保险的概念、构成要素、保险与相关经济行为的比较、保险的本质、保险的职能、保险的基本分类;难点是对保险及其本质、保险的性质、职能等的理解。 第一节保险及其构成要素 一、保险学说 (一)损失说 1.损失赔偿说 该说认为保险是一种损失赔偿合同,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马歇尔(M.Marshall)和德国的马修斯(E.A.Masius)。 马歇尔:“保险是当事人一方收受商定的金额,对于对方所受的损失或发生的危险予以补偿的合同”。 马修斯:“保险是约定的当事人一方,根据等价支付或商定,承保某标的物发生的危险,当该项危险发生时,负责赔偿对方损失的合同”。 评价:该学说是从合同的角度给保险下定义的。 其一,但保险与合同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保险是经济范畴,经济范畴是经济关系在理论上的抽象,而合同是法律行为,是经济关系赖以实现的形式,因此,把保险合同等同于保险是错误的。 其二,该学说即使从合同角度来解释保险的概念,也仅局限于合同保险,即私法上的合同概念,而不能解释公法上强制成立的保险关系,如社会保险、存款保险等。 2.损失分担说 该说强调在损失赔偿中,多数人互相合作的事实,因而把损失分担这一概念视为保险的性质。此学说的倡导者是德国的华格纳(A.Wager)。

“从经济意义上说,保险是把个别人由于未来特定的、偶然的、不可预测的事故在财产上所受的不利结果,使处于同一危险之中,但未遭遇事故的多数人予以分担以排除或减轻灾害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 “这个定义既能适用于任何组织、任何险种、任何部门的保险,同时也可适用于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甚至还适用于自保”。 该学说抛开了对保险概念的法律上的解释,而从经济角度指出保险是多数被保险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分担损失赔偿,实际上已经阐明了保险的本质,这是一大进步。但华格纳把“自保”也纳入保险范畴,则显然是错误的。 3.危险转嫁说 强调损失补偿是通过众多人把风险转嫁给保险组织来实现的。 该说是从危险处理的角度来阐述保险的本质,认为保险是一种危险转嫁机制,个人或企业可借此以支付一定的代价为条件将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可能遭遇到的各种风险转嫁出去。最早提出危险转嫁说的是美国学者魏兰脱。 魏兰脱:“保险是为了赔偿资本的不确定损失而积聚资金的一种社会制度,它是依靠把多数的个人危险转嫁给他人或团体来进行的”。 小结:前述损失赔偿说、损失分担说和危险转嫁说都是以损失补偿的概念来阐明保险的性质。相比较之下,其中损失分担说是比较严谨的经济学上的保险定义。 (二)非损失说 该说认为:保险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性质,既然损失说不能涵盖人身保险,那么就要在损失观念之外另寻解释。 1.技术说 该学说认为,保险费的计算、保险基金的计算都需要有特殊的技术,保险的特性就在于采用这种特殊技术。保险是把可能遭受同样事故的多数人组织起来,结成团体,测定事故发生的比例(即概率),按照此比例进行分摊,这种特殊技术就是人身保险或财产保险的共同特征。代表人物为费芳德(C. Vianta)。 保险人在计算保险基金时,一定要使实际支出的保险金的总额和全体被保险人交纳的净保险费的总额相等,这就需要通过特殊技术保持保险费和保险赔款的平衡。2、欲望满足说 欲望满足说--以人们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手段来解释保险的性质。保险是以损失赔偿和满足经济需要为其性质的。

第二章保险概述

第二章保险概述 单项选择题 1、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方法,或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定义此保险概念的角度是()。 A.风险管理角度B.经济角度C.法律角度D.社会角度 2、“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是从()角度对保险的定义。 A.风险管理B.法律角度C.社会角度D.经济角度 3、现代商业保险的要素之一是() A.可保风险的存在B.可保损失的存在 C.投机风险的存在D.遭受大量损失的必然性的存在 4、可保风险的条件之一是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标的同时遭受损失,该条件的含义是() A.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分散性B.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一致性 C.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一贯性D.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积累性 5、同质风险的含义()。 A.同一个物品B.发生事故的概率一样 C.导致的结果一样D.风险单位在种类、品质、性能、价值等方面大体相近6、适度性原则要求保险人根据厘定的费率收取的保险费应能足以抵补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及有关的营业费用,是就()而言的。 A.保险的整体业务B.某险种的平均费率 C.保险公司的部分险种D.某险种的最低费率 7、合理性原则是针对某险种的平均费率而言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收取的保险费,不应在抵补保险赔付或给付以及有关的营业费用后,获得()营业利润。 A.过低的B.过高的C.平均的D.一样的 8、保险费率厘定的公平性原则要求()。 A.保险费率与实际损失率一致B.同一险种对所有被保险人费率相同 C.所有保险公司的同一险种率相同D.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与其保险费率一致9、保险费率在短期内应该是相当稳定的,是指保费费率厘定的()。 A.公平性原则B.弹性原则C.稳定性原则D.基本性原则 10、保险人把投保人历年交纳的纯保险费和利息收入积累起来,为将来发生的保险给付和退保给付而准备的资金是()。 A.未到期责任准备金B.未决赔款准备金C.总准备金D.寿险责任准备金11、保险充分体现了“一人为众,众人为一”的思想。这说明,保险具有()。 A.经济性B.互助性C.科学性D.商品性 12、虽然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就实施方式而言,各项法律一般都规定社会保险应遵循原则是()。 A.自愿原则B.互助原则C.强制原则D.市场原则 13、与保险相比,民间救济的主体是() A.保险公司B.政府C.投保人D.个人或单位 14、自愿保险和强制保险是按照()分类 A.保险标的B.承保方式C,实施方式D.性质 15、按照风险转移层次分类,保险可以分为() A.原保险和再保险B.原保险、再保险和重复保险 C.原保险、再保险和共同保险D.原保险、再保险、共同保险和重复保险 16、保险公司承保了某企业的固定资产1000万的财产损失保险,该合同成立后,甲保险公

保险学期末复习

考试规律:5 五次; 6 三次; 4 两次;8 三次。 第一章:保险概述 6.危险的分类 答:根据起因,可划分为自然危险与社会危险;根据危险发生的形态,可分为静态危险与动态危险;根据所涉及和影响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基本危险和特定危险;根据损失发生的后果,可分为财产危险,人身危险,责任为先和信用危险。 7.如何认识危险管理的目的 危险管理的目的是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换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 9.什么是可保危险?成为可保危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可保危险是保险客户可以转嫁和保险人可以接受承保的危险。可保危险需满足以下条件: (1)危险损失可以用货币来计量 (2)危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3)危险的发生必须是意外的 (4)危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具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5)危险具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10.简述危险,危险管理和保险的关系 危险,危险管理与保险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危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危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保险是危险管理中传统有效的危险财务转移手段;保险经营效益要受到危险管理技术的制约;保险发展与危险管理发展相互促进。 11. 保险的定义及三个要点是什么? (1)聚资建立基金(2)对特定危险的后果提供经济保障(3)财务转移机制。 16.如何理解保险是一种危险转移机制/ 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危险损失转移机制。保险是众多单位和个人结合起来,变个体对付风险为大家对付风险,从整体上提高了对危险事故的承受能力。 第二章:保险的基本原则 5.简述最大诚信的含义和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最大诚信的含义是指当事人要向对方充分而准确地告知有关保险的所有重要事实。不允许存在任何虚伪,欺骗和隐瞒行为。 最大诚信原则可表述为:保险合同当事人订立保险合同及在合同有效期内,应依法向对方提供影响对方作出是否缔约及缔约条件的全部实质性重要事实;同时绝对信守合同订立的约定和承诺。 最大诚信原则具体内容包括告知,保证,弃权与禁止反言。 8.简述保险利益和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 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投保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它的本质内容是投保人以其所具有的保险利益的标的投保,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失去了对保险标的的保险利益,则保险合同随之失效;当发生保险责任事故后,被保险人不得因保险而获得保险利益额度以外的利益。 10. 简述坚持保险利益原则的意义 (1)为了防止赌博行为的发生(2)为了防止道德危险的发生(3)保险利益原则规定了保险保障的最高限度,并限制了赔付的最高额度。 11.简述近因与近因原则的含义 近因是指引起保险标的损失的直接的,最有效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它直接导致保险标的的损失,是促使损失结果发生的最有效的或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近因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若引起保险事故发生,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近因属于保险责任,则保险人承担损失赔偿责任;若近因属于除外责任,则保险人不负额赔偿责任。 13.简述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和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损失补偿原则是指当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被保险人有权按照合同的

O保险系列保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保险概述 1.B 2.D 3.B 4.A 5.危险是指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 6.根据起因,可划分为自然危险与社会危险;根据危险发生的形态,可分为静态危险与动态危险;根据所涉及和影响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基本危险和特定危险;根据损失发生的后果,可分为财产危险,人身危险,责任为先和信用危险。 7.危险管理的目的是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换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 8.危险管理的过程通常包括危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危险识别,危险衡量,危险处理和危险管理效果的评估等。 9.可保危险是保险客户可以转嫁和保险人可以接受承保的危险。可保危险需满足以下条件:(1)危险损失可以用货币来计量 (2)危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3)危险的发生必须是意外的 (4)危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具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5)危险具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10.危险,危险管理与保险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危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危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保险是危险管理中传统有效的危险财务转移手段;保险经营效益要受到危险管理技术的制约;保险发展与危险管理发展相互促进。 11. (1)聚资建立基金(2)对特定危险的后果提供经济保障(3)财务转移机制。 12.保险损失说又称损害说,该学说以“损失”这一概念为中心,主要以损失补偿的角度来剖析保险机制。强调没有损失就没有保险,认为保险是“损害填补”和“损失分担”,有损失才有保险的必要。该学说与保险产生的根源相吻合,现代意义上的保险发源于海上保险,而海上保险产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船舶和货物损失的补偿问题。损失说的主要理论分支包括损失补偿说,损失分担说,危险转移说和人格保险说。 13.保险非损失说认为“损失说”不能总括保险全面的属性,应摆脱损失概念,寻找一种全面解释保险概念的学说,于是产生了许多非损失说理论,包括保险技术说,欲望满足说,相互金融说和财产共同准备说。 14.保险与银行,证券一样都归属于金融服务业,其产品是无形服务。保险这种经济行为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社会对保险产品有需求和供给。 15.投保人购买保险,保险人出售保险实际上是双方在法律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经过自愿的要约与承诺,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合同。 16.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危险损失转移机制。保险是众多单位和个人结合起来,变个体对付风险为大家对付风险,从整体上提高了对危险事故的承受能力。 17.保险的对象,即保险标的物,是指保险人对其承担保险责任的各类危险载体,也叫保险标的。 18.保险与赌博: (1)赌博中的危险,即纯粹风险是由赌博行为本身引起的。但在保险中,危险是客观存在的,危险的存在与否并不依赖保险本身的行为。 (2)赌博有可能使你获利,而保险无此可能。 (3)它们与随机事件的关系不同。

第二章 保险概述

第二章保险概述 一、单选题 1. 我国《保险法》规定:本法所称保险是指( )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 A.保险经纪人B. 风险经理C. 保险中介人D. 投保人 2.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的约定的事项承担()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A.赔偿和给付B.赔偿和分摊C.分摊和分散D.分散和给付 3. 保险的基本特性是保险的( ) A.经济性B.互助性C.法律性D.科学性 4. 从法学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 )。 A.合同行为B.经济制度C. 风险转移机制D. 保险行为 5. 从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看,保险赔偿与给付的基础是()。 A.保费收入B.资本金 C.保险基 金D.保险保障基金 6.《保险法》规定,设立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A.4亿元B.5亿元C.2亿元D.3亿元 7. 保险公司属于( )。 A.政府机构B.投资机构 C. 金融机构 D. 经济制度 8.下列有关保险的陈述错误的是() A.保险是风险处理的传统有效的措施 B.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 C.保险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D.保险不具有商品属性 9.保险的要素包括() A.转移所有风险 B.必须对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给予经济补偿

C.保险是一种返还金 D.投资融资 10.可保风险的条件之一是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该条件的含义是指()。 A.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分散性B.要求损失的发生具一致性 C.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一贯性D.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积累性 11、可保风险是指符合保险人承保条件的特定风险。理想的可保风险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风险必须使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一条件的 含义是() A.大量性质相近、价值相近的风险单位面临同样的风险 B.大量性质相近、价值相等的风险单位面临同样的风险 C.大量性能不同、品质相同的风险单位面临同样的风险 D.大量性能不同、品质一致的风险单位面临同样的风险 12、()是指保险人为保证其如约履行保险赔偿或给付义务,根据政府有关法律规定或业务特定需要,从保费收入或盈余中提取的与其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相对应的一定数量的基金。 A.保险资金B.社会后备基金 C.保险准备金D.防损基金 1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职能在具体社会和经济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效果称为保险作用。保险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A.宏观作用和微观作用 B.主观作用和客观作用 C.补偿作用和给付作用 D.法定作用和自发作用 14、自保形式的后备基金是社会后备基金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国际上自保后备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A.自保协会B.自保公司 C.自保社团D.自保条款 二、多选题 1.下列有关保险的陈述正确的是() A.保险是风险处理的传统有效的措施

第二章 保险概述

二章保险概述 第一节保险的概念 一、保险的定义 定义的表述:保险是集合同类危险聚资建立基金,对特定危险的后果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危险财务转移机制。 对定义的理解:包括三个要点:危险财务转移机制;聚资建立基金;对特定危险的后果提供经济保障。 二、保险的性质 (一)从经济的角度看,保险主要是对灾害事故的损失进行分摊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和手段。 (二)从法律的角度看,从法律的角度上说,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 (三)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危险损失转移机制。 (四)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 三、保险的要素 1.特定风险或约定事件的存在 是指特定风险或约定事件要以合同形式事先约定。 2.多数经济单位的结合 个体发生风险是偶然的,只有集合多数单位和个人,风险事故发生才有规律,集合单位和个人越多,越有利于降低平均不变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3.费率的合理计算方法。这种科学方法就是大数法则和概率理论的运用。 4.建立专用基金。保险基金具有其来源分散性和广泛性,还具有退还性、专项性、增值性和赔付责任长期性等特点,可见,无保险基金则赔付无保障,也即无保险可言。 四、保险的特征 (一)保险的基本特征 1.经济性。经济性体现在以小额保费支出,获得较高的风险保障。 2.互助性。互助性是指个别经济单位的损失,并不由保险机构承担,而是由参加保险且面临同质风险的个人和经济单位共同承担。 3.契约性。契约性是指保险作为一种合同行为,是依法按照合同形式体现其存在。

4.科学性 科学性表现在保险基金的筹集依据是风险发生的概率,保险运作过程中需要其他学科知识和技术为其提供各种技术支持。 (二)保险与相似制度的比较 1.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比较 社会政策保险是国家通过法律建立的,用于保障劳动者因为年老、患病、伤残、死亡、失业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中断就业,本人或家属失去生活来源时,能够从社会(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保险与社会保险相同之处: (1)以社会公众为对象; (2)缴纳保费。 ——保险与政策性保险不同之处: (1)实施方式不同; (2)主办主体不同; (3)保险费来源不同; (4)保险金额不同; (5)承保机制不同。 2.商业保险与储蓄的比较 储蓄是指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行为。 ——保险与储蓄相同之处: 以现在积累解决以后需要。 ——保险与储蓄不同之处: (1)危险管理技术不同(个人、互助); (2)所得性质不同(自愿使用、审核执行); (3)保障性不同(本息之和、给付或赔偿); (4)经营技术不同(单利复利、大数法则)。 3.商业保险与社会救济的比较 社会救济是国家运用所掌握的资金和实物及服务设施等,通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向无收入、无生活来源、无家庭依靠并失去劳动能力者以及生活在最低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和家庭,向一时遭遇自然灾害和不幸事故的遇难者所实施的一种保障他们最低生活的保障制度。 ——保险与社会救济相同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