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阶层的社会教化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04月商业文化

浅析乡村文化阶层的社会教化功能

文/黄雨恒

摘 要:乡村文化阶层的社会教化功能体现为传承地方知识、维护社会规范和培育乡土情感。在当代视野下,乡村文化阶层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其保守性,但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村文化阶层的社会教化功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文化阶层;社会教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80-01

乡村文化阶层是指在乡村中由于拥有特殊的文化知识资源而区别于普通乡村劳动者的社会群体。与普通村民相比,他们掌握了更多的文化资源,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乡村社会中,乡村文化阶层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

一、乡村文化阶层的社会教化功能

乡村文化阶层是乡村社会中的文化精英,他们主导着乡村社会的精神和文化领域,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声望使他们能够对乡村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便是乡村文化阶层的社会教化功能。

1、知识传承功能

由于乡村文化阶层所掌握的地方知识与村落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关联,因此,他们也担负起传承地方知识的责任。首先,乡村文化阶层实际上是地方知识的载体。例如,从物质文化上讲,他们保留着传统的医药、器乐等方面的知识;从非物质文化上讲,他们了解许多村落的传说、戏曲和书法艺术等非物质文化形式。这些地方知识对乡村民众的生活有重要的价值,他们迫切需要从乡村文化阶层那里习得这些知识。其次,随着社会的变迁,为了保证乡村的文化不致失传,老一辈的乡村文化阶层需要选择在适当的时间将这些文化知识传递给适当的人员。当然,在传承的过程中,地方性知识也被不断地补充、扩展和改变以适应变迁的社会的需求。其三,乡村文化阶层所掌握的地方性知识不仅会传递给本阶层的下一代,也会向其他阶层的人传递。

2、规范维护功能

社会规范是乡村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乡村社会中,人们非常关注道德规范的作用。费孝通先生曾提出“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强调了乡土社会是建立在血缘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血缘涉及长幼亲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地缘亲疏同样也是人际关系,因此,乡土社会是特别强调社会规范的。[1]而这种规范的评判者和执行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声望。

乡村文化阶层的特殊地位使他们常常成为乡村社会规范的解读者与维护者。村落中的许多活动都在“仪式”中进行,仪式表面看是一种套路式的活动,但套路的背后实际上是社会规范的执行过程。在仪式中,乡村文化阶层将孝敬长辈、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等道德规范传播开来,从而维护了村落的社会规范。

乡村文化阶层的这种社会规范的教育并不是在固定的和正规的教育场所进行的。这种教化是零散和不系统的,也许是在田间地头,也许是在村落的集会上,也许是在宗教仪式上,但正是这些分散的场合才真正贯穿了乡村少年成长的一生。这些场合和活动基于日常生活的、基于乡土,所以会很容易被乡村社会的人们所接受,并且内化到每个人的心里。相比于学校教育的说教性和强制性来说,乡土社会的教化是潜移默化的、扎根于儿童少年所成长的土地上的,因此它的影响会更加的深刻。

3、情感培育功能

钱理群在《乡村文化、教育重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中提到:“乡村文化,它所内含的民间伦理、价值观念、生活逻辑、基本规则、规范,所建立的基础秩序,实际上就是这样的‘社会生活的底线’的载体。”[2]可以说,乡村社会滋养了人们的心灵,保留了更多与存在价值有关的道德情感。失去了乡村文化的人们,就失去了生活的根,这就是乡土情感的重要性所在。

乡村对于少年儿童的陶冶,乡村文化阶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活跃在乡村文化精神生活的舞台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乡村少年的心灵灌输着乡村特有的情感和价值观念。无论是游历于山水之间,还是沉浸在民间音乐与民间故事之中,还是欢腾于仪式之时,乡村文化阶层都将对村落的深深之情传递给村落的儿童,使他们从小就对村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男女老幼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伴随着乡土情感的陶冶,儿童也逐渐形成了对村落的情感依恋与认同。

二、乡村文化阶层社会教化功能的当代价值

尽管乡村文化作为一种乡土文化势必有其保守的一面,乡村阶层作为这一文化的代表自然也会带有一定程度的保守性,但我们不能无视他们的积极作用。工业文明对于乡村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但这种影响有时也是盲目的和莽撞的。一方面,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迅速瓦解,随之而来的就是乡村人口结构与社会制度的瓦解。另一方面,城市文明的价值取向开始摧毁乡村传统的价值取向,但是基于农业文明的乡村又未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于是乡村社会呈现出一种价值观的迷惘。金钱至上、读书无用论、自私自利等价值观在乡村社会中蔓延,乡村社会原有的朴素、诚实、友善等观念反而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

2005年,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十六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依据这个方针,新农村建设要强调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而面对乡村文化的凋敝,如何重建乡村的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成为了摆在乡村建设进程前的问题。

乡村文化的发展和建设需要立足乡村原有的文化资源,就需要充分的调动乡村文化阶层的积极参与。乡村文化阶层所承载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礼仪应该成为维系乡村社会精神生活的根本。无论生活方式如何变化,以友善和诚信为基础的乡村文化传统是永不过时的。同时,乡村文化阶层是乡村文化生活的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与管理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有助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乡村文化阶层的教化功能也能够在传播优秀文化的过程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之,重建乡村文化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需要发挥乡村文化阶层的教化功能,运用他们在精神和文化上的影响力,引导乡村社会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参看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钱理群,刘铁芳编.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项目基金:本文为西南大学2010年“含弘学子讲堂”课题“乡村文化阶层及其文教功能”阶段研究成果。

180 201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