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格局中的二战东方战场

合集下载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作者:彭训厚来源:《前线》2015年第08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典型的、规模空前的联盟性现代化战争。

它是一场中、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与德、意、日等法西斯轴心国两大对立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展开的关乎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殊死搏斗和关乎世界人类命运和前途的最激烈的总较量。

在这场较量中,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始终是世界东方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独占中国、建立大东亚帝国的“大陆政策”,1931年9月18日制造九一八事变,在亚洲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处于国破家亡境地的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影响之下,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消灭其“大陆政策”的背后威胁,并取得北侵苏联和南下南洋诸岛的战争基地,于1937年7月7日在亚洲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与德意在欧洲发动局部侵略战争相呼应,日本很快又在中国的上海、热河等地挑起战端,继续扩大其在中国的侵略战争,把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局部战争推向了新的高潮,在走向世界大战的道路上迈出了危险的一步。

面对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中国政府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克服困难,奋勇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把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1931年到1941年的十个春秋,中华民族基本上是独立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全力进攻。

尤其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本将陆军总兵力的90%以及海空军的很大一部分兵力投入中国战场。

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角度来看,在1939年9月欧战爆发以前,中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另一个是1936-1939年西班牙人民反对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的战争);而从亚太地区来说,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中国的抗战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唯一战场。

环球战场二战中的全球战略与对抗

环球战场二战中的全球战略与对抗

环球战场二战中的全球战略与对抗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各个战场和战区的相互关联与战略对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场战争中,各个国家和势力之间的全球战略以及对抗战略的制定和执行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环球战场二战中的全球战略与对抗。

战略一:东线对抗战略二战中的东线对抗战略是指盟军与纳粹德国之间在欧洲东线进行的对抗。

纳粹德国在二战初期实施了闪电战,并连续取得了许多战略性胜利。

然而,随着苏联加入战争,东线战场开始出现双方势力对峙局面。

苏联采取了顽强的抵抗态势,获得了诸多胜利,最终扭转战局。

盟军在东线对抗战略中采取了多重战略,包括派遣援助强大的物资和军队,以及在西线施压干扰纳粹德国。

另外,盟军还通过战略轰炸对德国进行长期的打击,破坏其战争经济,最终削弱了后方支援的战略。

战略二:太平洋岛屿对抗战略二战中的太平洋岛屿对抗战略是指盟军与日本之间在太平洋岛屿进行的对抗。

日本在二战初期实施了一系列的侵略行动,占领了许多太平洋岛屿。

然而,随着盟军逐渐反击,太平洋战场开始出现对日本的削弱局面。

盟军采取了太平洋岛屿扩张战略,逐渐夺回了被日本占领的岛屿。

盟军在太平洋岛屿对抗战略中主要采取了两个战略方针。

一方面,通过岛屿扩张战略逐步逼近日本本土,对其进行长期的包围与打击。

另一方面,盟军还实施了战略轰炸,炸毁了日本本土的城市和工厂,从而削弱了其战争经济和战争潜力。

战略三:欧洲西线的进攻战略二战中的欧洲西线进攻战略是指盟军在欧洲大陆对纳粹德国进行的决定性进攻。

盟军在扭转东线战局之后,逐渐开始准备对德国进行全面进攻。

该战略意在解放欧洲受纳粹统治的国家和地区,并最终攻占柏林,结束战争。

盟军在欧洲西线进攻战略中采取了多重战略。

首先,盟军进行了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比如诺曼底登陆等,以夺取重要战略地区。

其次,盟军通过实施打击德国战争经济的战略轰炸,削弱了德国的后方支援。

最后,盟军还采取了针对德国战争指挥系统的战略行动,削弱了德军的指挥和控制能力。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日本 帝 国主义 为实 现其独 占中国 、 建立 大东 亚 是 反对 日本 法西斯侵 略的唯一 战场 。 历史 证 明 , 中国战场 始终 是世 界东 方抗击 日本 帝 国的“ 大 陆政策 ” , 1 9 3 1 年9 月1 8日制造 九一八 事
变, 在亚 洲形 成 了世 界上第 一个 第二 次世界 大 战的 法 西斯侵 略的主要 战场 。 中 日双方交 战的兵力最高 0 0 0 余 万人 ( 中 国军 队近 5 0 0 万人 , 民兵 2 0 0 余 策 源地 。处于 国破 家亡境地 的东 北人 民 , 在 中国共 时达 1
另一 个是 1 9 3 6 — 1 9 3 9 年西班牙人 民反对德 世 界 东方 开 辟 了第 一个 大 规模 的反 法 西 斯 战 主要 战场 (
场。 始终是世界 东方抗击 日本 法西斯 的主战场
意法 西 斯 武 装 干 涉 的 战争 ) ; 而 从 亚 太地 区来 说 , 1 9 4 1 年1 2 月 8日太平 洋 战争爆发 以前 , 中国的抗 战
6 0 0 0 亿美 元 , 其精神 创伤 则是无 法用 数字加 以计算 算 通过相 互勾结与配合 , 实现侵 占苏联 的 目的 , 致 使
的 。除苏联 以外 , 没有 哪个 国家 为世 界反法 西斯 战 苏联 面临腹 背受 敌 、 东西 夹击 的危险 。德 日两 面夹 争付 出如此 巨大 的代价 。 中国军 民为战胜 日本 法西 击苏 联 的这 种危 险并 未变成 现实 、 日本帝 国主义 不 斯作 出了伟 大的贡献 。中华 民族在抗 日主战场 上的 能配 合德 国进攻 苏联 的原 因很 多 , 但 最关键 的因素
亿 之多 。在 长达 1 4 年 之久的 中国抗 日战争 中, 仅8 九一八 事变后 , 日本 为消灭 其“ 大 陆政 策 ” 的背 4 2 次、 重 要 后 威胁 , 并取 得北 侵苏联 和南 下南洋 诸 岛的战 争基 年 全 国性抗 战期 间中 国军 队就进行会 战 2

二战太平洋战场东方震撼的海上战争

二战太平洋战场东方震撼的海上战争

二战太平洋战场东方震撼的海上战争二战太平洋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具规模和复杂性的战场之一,其中海上战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太平洋战场的海上战争不仅是各个参战国军队之间的对抗,也是科技、战略和意志的较量。

本文将探讨二战太平洋战场东方震撼的海上战争的重要性、关键战役以及背后的战略和意义。

一、海上战争的重要性太平洋战争中海上战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太平洋战场是一个海洋辽阔的战场,海军在其中起到了控制和运输的关键作用。

太平洋海域连接着世界上多个国家,通过掌握海上优势,一方可以将军队和物资快速运输到前线,形成战略上的优势。

其次,太平洋地区的美国和日本都是强大的海军国家,二战期间的海上战争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最后,太平洋战场的海上战争成为了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舞台,如飞机母舰、潜艇、航空母舰等先进技术的运用。

二、关键战役1.珍珠港偷袭战(1941年)珍珠港偷袭战是太平洋战争的开端,日本突袭了位于夏威夷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这次袭击使得美国参战并成为太平洋战场的重要一方。

珍珠港偷袭战严重削弱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力量,同时也为日本控制进一步扩大在太平洋的势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中途岛海战(1942年)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之一,也是日本海军首次遭到重大挫折。

美国航空母舰队在中途岛附近成功伏击了日本航空母舰,击沉了多艘日本舰艇,并损失了较少的舰艇。

这场战役使得日本的海军实力骤减,为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3.关岛战役(1944年)关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美国解放菲律宾的关键一步。

在这场战役中,美国军队成功夺取了关岛,并进一步巩固了在太平洋地区的阵地。

此战役的胜利为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三、战略和意义1.控制航道和海上运输线路太平洋战争中,海上战争决定了控制航道和海上运输线路的能力。

通过占领重要的岛屿和海岸线,一方可以掌握重要的航道,并保障军队和物资的快速输送。

历史重温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历史重温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历史重温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温二战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以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二战爆发于1939年,起因是纳粹德国侵略波兰,使得欧洲局势急剧紧张。

之后随着盟国的入侵,战争逐渐升级,最终形成世界规模的战争。

各国纷纷参战,形成两大阵营:轴心国(纳粹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和联盟国(英国、美国、苏联等)。

二、战争过程二战的全球影响主要集中在欧洲、太平洋和非洲。

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展开了闪电战并相继占领了一系列国家。

然而,在1941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却遭遇了失败,从而打开了东方战场。

同时,英国在欧洲战场上不断与德国展开激烈的对抗,美国则在1944年参战,逐渐扭转了战局。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进攻美国的珍珠港引起了美军的强烈愤怒,使得美国加入了战争。

美国发动了对太平洋岛屿的反攻,并最终在1945年成功夺取了冲绳和硫磺岛。

此外,通过对日本本土的轰炸,美国迫使日本投降,结束了战争。

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1. 美国和苏联崛起: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两个超级大国。

这两个国家在战后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形成了冷战的局面,直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重塑。

2. 欧洲一体化:战后,欧洲国家认识到战争对他们的摧毁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于是开始寻求一种方法来维护和平。

这导致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最终形成了欧洲联盟(EU)。

3. 联合国的建立:为了防止未来发生类似的战争,联合国(UN)在二战结束后应运而生。

联合国成立的目的是通过国际协商解决争端,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

4. 殖民地独立运动:战争后,欧洲列强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不再能够有效地控制他们的殖民地。

这使得殖民地独立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成功摆脱了外国的统治。

5. 科技发展和军备竞赛:二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如原子弹、计算机、火箭技术等。

同时也引发了军备竞赛,各国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与决策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与决策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与决策第一节:背景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争,涉及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其战略地位和决策对于整个战争的走向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节: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地处亚洲东方,成为了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

中国处于战略上的重要位置,连接着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是抵御日本侵略的第一道防线。

第三节: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决策中国面临着来自日本的强大侵略势力,如何应对成为了中国的首要任务。

中国决策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抗击日本的侵略。

首先,中国坚持抗战到底的决策。

面对强大的日本,中国决策层决心与之进行长期抗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其次,中国决策层积极寻求国际支持。

中国在战争初期就向国际社会呼吁援助,并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进行紧密合作,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第四节:中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不可忽视。

其地理位置和庞大人口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首先,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亚洲较为集中的战略地位。

与日本隔海相望,与其他东亚、东南亚国家接壤,中国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其能够有效地牵制和消耗日本的军力。

其次,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这使得中国能够为战争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

中国军队经过现代化改革,焕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第五节:中国决策对战争走向的影响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和决策对整个战争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中国的抗战坚持瓦解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中国采取了持久的抗战战略,不仅消耗了日本的军力和资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日本的侵略意志。

其次,中国决策层积极争取国际支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成为了与其他盟国紧密合作的重要角色,为最终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节:中国在战争结束后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反法西斯的重要参与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试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试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题目:试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姓名:沈夏强学号:1012600227专业:物流管理班级:物流1002指导老师:钱文艳完成时间:2011-4-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倒退,它不仅摧残着各国各民族的百姓的生命,让百姓流离失所,也摧残着各国的文化,尤其是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差点在战火中消失。

但凭借着中国人民顽强的拼搏,最后赢得了战斗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对近代史的学习中,我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抗战史,明白了中国人民的艰辛和顽强,也知道了我们抗战的意义,我们抗战不光是为了自己民族的存亡,也是为了全人类。

在反法西斯的斗争中,中国人民为了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所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下面我将分别从中国抗战时间,抗战兵力投入及中国的战略位置对此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字:东方战场时间兵力投入战略位置在不同人的眼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时间是不同的。

在亚洲人眼里,七七事变是二战爆发的时间;在欧洲人眼里二战是在德国在1939年入侵波兰时爆发的;而在美国人眼里二战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才开始的。

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1948年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

(1)正如克伦斯基说的,抗日战争并不是中国与日本间的战争,而是世界的战争。

这里有3点理由说明1931年是二战爆发的时间第一,世界大战开战时间很多,没有确定的时间。

一般以导火线作为爆发时间,而二战的导火线就是日军侵华。

第二,日本很早就在设想大东亚共荣圈。

早在19世纪末,佐藤信渊等人就有了从所谓“皇道主义”出发,主张日本向东南亚发展,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势力范围的设想。

1916年,后藤新平向当时的寺内正毅内阁献策:日本必须以“世界经济财政的和平战胜者”姿态,建立一个足以和“中欧经济同盟”、“协约国经济同盟”以及美国经济相抗衡的“东亚经济同盟”。

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小组分工:搜集资料:范赛男 胡雅楠 覃小玉 整理资料:高巧峰 苏健 ppt制作:李乾坤 冯柳 主讲: 董振振
战争背景
战争历程
目录
历史贡献 心得体会
战争背景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亚洲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反法斯西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 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初,日、德、意三国共同在一起组成世界法西斯战线,德意负责非 欧地区,日本是亚洲地区。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 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 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 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 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 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中国 的抗日战争结束标志着全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
同时沉重打击了日军,使其无力进军印度从而实现与德军
会师的计划
部分三
积极支持亚洲国家的抗日斗争 与民族解放,成为东方反法西 斯力量的中心和旗帜
1、中国共产党积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召东方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反 对法西斯 • 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东方民族友人座谈会, 提议召开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建立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 同盟,10月即召开“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来 自日本、印度、荷属东印度、菲律宾、马来亚、缅甸、泰 国、越南、朝鲜等地和犹太、蒙、回、藏、满等18个民族 的130余名代表与会。
2、中国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积极倡导者和强 力推动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的内容,具体内容: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轴心国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付出的伤亡代价也十分巨大。

以下...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轴心国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付出的伤亡代价也十分巨大。

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东欧战场:波兰战役、苏德战争西欧战场:法国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珍珠港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珊瑚海海战亚洲战场:中国战场(抗日战争、苏日战争) 缅甸战场(滇缅战争)非洲战场:阿拉曼战役、突尼斯会战大西洋战场:大西洋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战役波兰战役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

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意志第三帝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

波兰战役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意志第三帝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 Battle of Dunkirk;法语 Bataille de Dunkerque)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二战中的中国东方主战场的抗争与贡献

二战中的中国东方主战场的抗争与贡献

二战中的中国东方主战场的抗争与贡献
在二战期间,中国东方主战场的抗争与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尽管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占据了更多的历史记载,但中国在这场全球性冲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日寇入侵与中国的抗战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标志着中国东方主战场的开端。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日本侵略的主要对象之一。

中国军民在长期的战争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为保卫国土、捍卫民族尊严英勇奋战。

中国军民的牺牲与付出
中国东方主战场的抗争充满了牺牲与付出。

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军民在战争中牺牲,无数家庭因此破碎。

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中国军民依靠顽强的意志和勇气与敌人浴血奋战,展现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斗志。

中国的战略地位与贡献
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中国东方主战场的存在,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分担了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抗战也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树立了典范,激励了更多国家和人民投身于这场正义的斗争中。

二战中,中国东方主战场的抗争与贡献被载入史册,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精神。

正是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展现出了团结、勇敢、坚韧不拔的品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在二战中东方主战场的抗争与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

这段历史不仅值得被铭记,更应该成为激励我们努力奋斗、捍卫和平的重要力量。

二战有哪几个主要战场

二战有哪几个主要战场

⼆战有哪⼏个主要战场第⼆次世界⼤战的战⽕燃及欧、亚、⾮和⼤洋洲以及地球上的四⼤洋。

战争在西、东两⼤战场,即欧洲北⾮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展开,主要战场有:■中国战场1931年,⽇本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7⽉,⽇发动全⾯侵华战争。

中国⼈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揭开了世界⼤规模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的抗⽇战争经过艰苦的战略防御和相持阶段于,1944年转⼊反攻。

1945年8⽉,中国抗⽇军民举⾏全国反攻,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围歼⽇本主⼒关东军。

中国战场是亚洲太平洋战场中的主战场,共消灭⽇军150万,受降128万。

■欧洲西线战场1939年9⽉1⽇,德国出动62个师、160万⼈进攻波兰,⼆战全⾯爆发。

此后德军接连向欧洲西、北和东南⼤规模进攻。

从1940年4⽉到次年6⽉,德出动130个师击溃了西欧国家的147个师,占领荷兰、⽐利时、卢森堡,迫使英法联军33万⼈从敦刻尔克撤退,之后德意南北合击,迫使法国败降。

德还对英国进⾏⼤规模空袭战役,出动62个师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

1943年7⽉,英美盟军在意⼤利西西⾥岛登陆,9⽉意⼤利投降。

1944年6⽉,盟军集结268万⼈,成功进⾏了法国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战场,于1944年秋冬两季完全解放德占西欧国家。

■欧洲东线战场德军进攻西欧期间,苏联通过扩⼤⾃⼰的版图,建⽴起⼀条所谓的“东⽅防线”。

1941年6⽉22⽇,德国投⼊190个师共550余万⼈,分3路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半个⽉推进了300⾄600公⾥。

苏经过列宁格勒保卫战和莫斯科防御等战役,粉碎了德军的闪电进攻。

⾃1942年7⽉始,苏军在斯⼤林格勒地区与德军激战200天,歼敌150万。

1944年苏⼜组织了10次战略性战役,把德军赶出苏联。

尔后苏军继续西进,解放了东欧。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7⽇,⽇军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

此后的半年中,⽇美在珊瑚岛、中途岛和⽠达尔卡纳尔群岛进⾏激烈的海空战役,⽇接连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介绍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轴心国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付出的伤亡代价也十分巨大。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东欧战场:波兰战役、苏德战争西欧战场:法国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珍珠港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珊瑚海海战亚洲战场:中国战场(抗日战争、苏日战争) 缅甸战场(滇缅战争)非洲战场:阿拉曼战役、突尼斯会战大西洋战场:大西洋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战役波兰战役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

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意志第三帝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

波兰战役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意志第三帝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Battle of Dunkirk;法语Bataille de Dunkerque)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在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行动中,英国在十分危险的情形下,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可谓是是举世震惊的奇迹。

虽然这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

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苏联为主的欧洲各国承担了抗击德、意法西斯的重任,而中国则是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中国的抗日战场开辟最早。

世界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把战火是日本点燃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打响了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第一炮,从而在远东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

这比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早两年多。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局部战争不断扩大。

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它完全按照“田中奏折”所确定的侵略计划来实施,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日本军国主义者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因此,我们不能把“九一八事变”看作中日两国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应把它看作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独占中国、建立大东亚帝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这是法西斯武装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最早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

而欧洲战场直到1939年9月才开始对德国法西斯的抵抗,太平洋战争则迟至1941年12月才爆发。

中国战场的抗日战争,有效地遏制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推迟了二战的爆发时间。

中国的抗日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在这长达14年艰苦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在极少外援的情况下,不但投有一刻停止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而且逐步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分散抵抗到团结御敌,由防御、相持,到战略反攻,最终取得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伟大胜利。

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经历了这长达14年的反法西斯斗争。

中国战场牵制日本法西斯军队最多。

中国是抵抗日本侵略者最广阔的战场,也是与日寇作最激烈的战场。

中 国抗日战 争东方反法西斯战场

中 国抗日战 争东方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抗日战争东方反法西斯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抗日战争的东方战场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是一段充满血与火、坚韧与抗争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为了捍卫尊严、保卫家园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战斗。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将魔爪伸向了中国。

他们企图通过武力征服,掠夺资源,实现其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狂妄梦想。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悍然侵占了中国东北。

从此,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没有屈服。

从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到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

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地区,但都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舍生忘死,英勇战斗。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中国军队虽然在装备和训练上远远落后于日军,但仍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每一场战役都充满了血腥和惨烈,但中国军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抵御外敌的长城。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

他们凭借着灵活的战术和坚定的信念,不断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更是让日军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

广大民众也积极投身到抗日斗争中。

工人日夜生产军需物资,农民为前线提供粮食支持,学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妇女们为战士们缝补衣物……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抗日合力。

在这场漫长而艰苦的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无数生命消逝在战火之中。

但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中国始终坚持抵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相关知识点梳理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2.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3.《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二战的转折: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4.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时间:1945年7月会晤国:美、英、苏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高一历史东方主战场知识点

高一历史东方主战场知识点

高一历史东方主战场知识点高一历史:东方主战场知识点在高中历史中,我们经常学习到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其中之一便是东方主战场。

东方主战场是指二战期间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发生的战斗。

下面,我们将对东方主战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是二战爆发以来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美国参与战争的导火线。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袭了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造成大量美国军舰、飞机的损失。

这一事件引发了美国的义愤,并最终促使了美国对日本的宣战。

二、亚洲战场亚洲战场是东方主战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战斗。

在亚洲战场中,中国是最主要的参战国家之一。

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艰苦而激烈,经历了长时期的抗日战争。

中国的东北地区由于丰富的资源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成为了日本的重要目标。

1931年,日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地区,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发动了“游击战争”和“鲁南大战”等战役,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另外,在亚洲战场中,东南亚地区也成为了激烈的战斗区域。

日本占领了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等地,并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然而,在盟军的坚决抵抗下,东南亚的战局逐渐向盟军有利的方向发展,最终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三、太平洋战场太平洋战场是东方主战场中另一个重要的战斗区域,主要是以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战斗为主。

太平洋战场的战况相当激烈,战争规模之大,战斗之激烈,给参与战斗的各国都带来了巨大的牺牲和伤亡。

1941年,日本出于战略需要,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

这一事件导致了美国对日本的宣战,并开始了对太平洋地区的反击战。

从那时起,两国在太平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海战和空战。

在太平洋战场,美国发起了著名的“岛屿跳跃”战略,通过夺取一些关键的岛屿,逐步接近日本本土。

这一战略最终取得了成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压力。

同时,美国还投入了原子弹,并在1945年对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进行了原子弹爆炸,迫使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日本投降二战东方战场的结束

日本投降二战东方战场的结束

日本投降二战东方战场的结束二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破坏。

在东方战场上,日本一直是最后一个投降的国家。

本文将探讨日本投降二战东方战场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

一、背景二战期间,日本对东亚地区展开了侵略战争,试图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然而,随着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胜利不断迫近,并且丧失了本土及其殖民地的资源和人口,日本的战局逐渐不利。

二、盟军对日本的进攻1945年4月,盟军发起了对日本本土的进攻。

经过数月的激烈战斗,盟军成功地攻占了日本的一些重要岛屿,如硫磺岛和冲绳岛。

这些胜利逐渐削弱了日本的战斗能力和士气。

三、原子弹的投放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广岛和长崎遭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城市毁灭,这是历史上首次使用核武器的事件。

原子弹的投放对日本的影响巨大,使得日本决策层意识到他们无法继续抵抗。

四、日本天皇的声明在原子弹的投放后不久,日本天皇裕仁发布了一封录音的声明,呼吁日本人民停止抵抗,接受盟军的无条件投降要求。

这是日本天皇首次公开表达自己的意愿,表明日本将在战争中投降。

五、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一消息传遍日本全国,人们开始庆祝战争的结束。

随后,盟军进入日本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占领政策,确保日本彻底投降。

六、影响日本投降二战东方战场的结束对东亚和全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日本投降结束了二战,使得世界上最大的战争正式画上了句号。

这使得东亚地区和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为战后重建和和平发展提供了机会。

其次,日本投降意味着它将接受盟军的占领和监管。

在占领期间,日本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其后果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日本迅速崛起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另外,日本投降也为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创造了条件。

战争的结束使得东亚的一些冲突得到缓解,并为日本与其邻国建立更加友好的关系提供了契机。

战争的东线战场

战争的东线战场

战争的东线战场战争的东线战场是二战期间最重要和最激烈的战场之一。

在这个战场上,纳粹德国与苏联发生了一系列关键的军事冲突。

东线战场对于整个战争的结果产生了巨大影响,决定了欧洲的未来格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东线战场的重要性。

一、军事形势分析东线战场的地理与气候特点对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联广袤的土地让纳粹德国面对着艰巨的进攻任务。

苏联又拥有丰富的资源与人口,兵力与物资的优势成为对抗纳粹德国的关键。

在这个战场上,军事战略、战术和兵种的运用非常重要。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东线战场的转折点之一。

这场战役从1942年7月开始,持续了半年之久。

德国企图占领斯大林格勒,以控制伏尔加河,并切断苏联与西方盟国的联系。

然而,苏联军队的坚决抵抗使得德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最终,德国战败,不得不全线撤退。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改变了整个战争的态势,并为盟军在西线提供了极大的支援。

三、陆军与空军的对抗东线战场不仅是陆军军队的对抗,也是空军的较量。

苏联空军在战争初期遭到毁灭性打击,但德国并未能够掌握制空权。

随着战争的进行,苏联陆军和空军逐渐重整,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苏联空军的对抗能力限制了德国空军的行动范围,使得德国无法有效利用空中优势。

四、城市战东线战场上的城市战是战争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种形式的战斗中,双方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困难。

斯大林格勒的战斗是最著名的城市战之一。

城市战的持久与残酷性给参战双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亡。

城市战的结果常常决定了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五、影响与意义东线战场对于整个二战的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在这个战场上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坚定的意志,成为击败纳粹德国的关键力量之一。

东线战场的胜利推动了苏联从一个半封建社会走向工业化,并为后来的冷战奠定了基础。

另外,东线战场也改变了德国的命运,使得纳粹德国在战争的最后阶段陷入困境。

综上所述,东线战场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军事形势到城市战,这个战场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塑造了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大格局中的二战东方战场作者:钱乘旦《光明日报》(2015年08月15日11版)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谈论已经很多,本文意在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放在国际大格局的变动中加以讨论,这样也许能看出以前丢失的内容,从而加深我们对二战的理解。

东方战场包括两个战场:一个是中国战场,一个是太平洋战场。

中国战场是主战场,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在国际学术界和整个世界都没有被强调出来。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我们要突出这一点。

关于战争的起源,以前一直强调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在东方就是日本军国主义。

这个说法固然不错,但我认为要把战争的酝酿向前推几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把问题说清楚。

1.战争的酝酿和东方战场的形成中国战场的形成酝酿已久。

1840年以前,东亚的世界体系是一个朝贡体系,中国在这个体系中处于中心位置,是单大独强。

但到19世纪末,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帝国主义把东亚瓜分了,朝贡体系完全解体。

中国虽未成为殖民地,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英法俄德日各霸一方,美国则以“门户开放”为口号,觊觎全中国。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英法阶段,其基本特征是商业帝国主义。

这个阶段从1840年开始,到19世纪80年代为止,其间发生过三次战争,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门户,让外国商品无限制地涌入。

因此,《南京条约》的核心内容就是通商,以香港为据点,向中国输送英国产品。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的目标也大致如此,《中法新约》提出开放边界,打开云南、广西等地的边贸。

这个以贸易为主要目标的商业帝国主义阶段反映着19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

19世纪80年代以后,对中国的入侵进入第二个阶段,这是一个列强抗衡的阶段。

由于世界整体格局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抢夺殖民地的斗争遍及全球,表现在中国,就是抢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地区占据成为列强争夺的明确目标,而实施入侵的主要国家已不仅是英法,又加进了俄、德、日、美四国。

彼时的英法对世界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削弱,而新的工业国家德、美、日、俄发展迅速,对英法构成严重挑战,他们在中国的活动也对英法造成威胁。

具体分析这几个国家:俄国在15世纪摆脱蒙古的统治,不久之后便对外扩张。

从1598年开始,俄国向东方扩张的速度极快,在150年的时间里就从欧洲直抵太平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乘人之危从中国抢占两大块土地,面积加起来差不多100万平方公里。

它还把中国北方看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尤其觊觎中国的东北。

德国是一个后起国家,1870年才完成统一,但立刻就开始对外扩张,在中国抢占了山东地区。

它还在南太平洋占领了许多岛屿,将之变为殖民地。

日本的情况比较特别,它在1868年刚刚完成明治维新,便开始对外扩张,野心出奇地大。

它把东亚和西太平洋看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中包括整个中国。

明治维新6年后它就觊觎中国的台湾,并对朝鲜动手动脚。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辽东、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是一次明目张胆的土地侵占行为。

甲午战争对中国民众造成的心理影响,比1840年以后历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都要大得多,原因就在于中日在历史上有过许多渊源,日本打败中国,使中国人确实感到了亡国的危险。

日本的野心受到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抑制,他们不愿看到日本得到太大的利益,从而破坏列强间的平衡,因此德法俄三国逼迫日本退出辽东,阻遏了日本的野心。

这个例子清楚地表明列强抗衡阶段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中国保住了它在名义上的独立。

八国联军事件更清楚地表明了这种状态,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入侵中国,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列强角逐的结果,就是把中国划分成若干势力范围,英、法、德、俄、日各占一块。

美国不争夺势力范围,但要求“门户开放”,其实是要求所有的势力范围都对它开放。

这个意图在当时并不为人所充分认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才真正明白它的意义。

八国联军事件之后,“日本独吞”的阶段就开始了,这是帝国主义入侵的第三个阶段。

首先,1902年出现“英日同盟”。

在英国方面,这表明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已经衰落,它要找一个伙伴共同压制俄国;日本正好借助英国的力量,为它在中国的扩张找一个欧洲靠背。

因此,英日同盟其实是为日本独吞中国铺下了第一块垫脚石,两年之后就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打败俄国,进入中国东三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日本全面侵华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大战中,欧洲国家相互拼杀,无暇顾及远东;日本则向德奥同盟宣战,而它的战略目标却在中国,它的军队进入山东。

战争结束后,列强在中国的格局发生变化:俄国因爆发十月革命,遵照列宁的指示退出对中国的侵占。

德国战败,它在全世界的殖民地都被瓜分,因此也就被赶出了中国。

英法在整个世界的殖民势力遭到削弱,在东方尤其如此;一战结束后他们一直面对经济危机,而纳粹的崛起又拖住了后腿。

这样一个国际环境对日本非常有利,到这个时候,在中国的舞台上就只剩下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了,一个是日本,一个是美国,前者咄咄逼人,后者比较隐蔽。

在这以后,日本独吞中国的过程就开始了,它占领山东,提出《二十一条》,制造五三惨案。

日本的行为,一方面刺激了中国国内的反抗,包括引发五四运动;另一方面,又引起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警惕,因此有华盛顿会议对它的限制,包括解散英日同盟。

但是日本国内强硬派仍认为要抓紧机会鲸吞中国,不能等到中国力量强大了,坐失侵华的最佳时机。

这样,我们就看到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接下来是上海的“一二八”,以及它对华北越来越猛烈的进攻。

最终,发动“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形成了。

到了这个时候,中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亡国,要么背水一战,中国选择了后者。

从“列强抗衡”到“日本独吞”,是二战中国战场最终形成的历史转折,它把中国放在濒临灭亡的最危险点上,却也激发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决心。

再看太平洋战场的形成,先看美国的情况。

美国立国的时候,只占有北美东海岸一个长条,面积不到96万平方公里。

但立国后它很快就扩张,发动所谓的“西进”运动,把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变成了自己的领土。

这个过程并不像美国人经常说的那样,富有和平、浪漫色彩,事实上充满了暴力。

首先,西进运动是对印第安人土地的占领,其间发生过许多战争,屠杀了无数印第安人;其次,美国对墨西哥发动大规模战争,抢占了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再次,它对加拿大和英国采用武力威胁的手段,逼迫他们让出大片土地。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推进到太平洋沿岸,“西进”是不是就此终止了?一般书上都这么说。

我认为不是这样,美国继续向西推进。

从美国的太平洋沿岸再往西进,它会进入哪里?显然那里是太平洋。

而历史的事实恰恰如此,几乎就在大陆的“西进”刚刚告一段落,美国人便进入了太平洋。

首先是北太平洋,它从俄罗斯手里购买阿拉斯加,接着又占领阿留申群岛,北太平洋很快落入美国之手,几乎不费功夫。

在中太平洋,美国的活动甚至更早。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候,美国就趁火打劫,迫使中国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从清政府那里获得英国得到的一切。

1853年日本发生“黑船事件”,美国的军舰打开了日本的大门。

美国在东亚地区还有很多小动作,比如1871年在朝鲜发动过一次武装行动。

到19世纪末,美国在中太平洋的活动就更加频繁了,美国军队挺进夏威夷、威克岛、关岛,把这些地方变成了美国的领土。

美西战争是美国在美洲以外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它占领了菲律宾,并且把整个中太平洋(太平洋的主体)都控制在自己手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从德国手里得到一些岛屿,把手伸进了南太平洋。

所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偌大的一个太平洋几乎全都落入美国之手。

但恰恰在这个时候,它与正在疯狂扩张的日本正面相撞。

日本的手也早已伸向太平洋。

当美国全面推进到西太平洋地区时,它已经控制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一岛链,包括库页岛、朝鲜半岛、日本本土、台湾和台湾海峡、琉球和其他岛屿。

菲律宾被美国占领,第一岛链被打开一个缺口,日本人感到如芒在背;但日本也在南太平洋瓜分到德国的许多殖民岛屿,美国人视之为眼中之刺。

这样,太平洋这个巨大的大洋中出现了两个相互对峙的国家,都把太平洋当作是自己的后院,太平洋从此就不太平了,日美之间的争夺最终将引发一场大战。

在那个时候,第一岛链是日本阻挡美国进入东亚的一个屏障;而站在美国的角度看,这个屏障必须拆除。

由此我们就看到:为什么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菲律宾成为双方争夺的核心区域。

这样,我们就看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了,那是自从美国“西进”、日本扩张以来,太平洋控制权的争夺结果。

在这个战场上有两个主角,一是美国,二是日本。

无独有偶,中国战场也有两个主角,一是中国,二是日本。

这两个战场有一个相同的主角,就是日本;于是日本成为中美两国共同的敌人。

所以,当这两个战场最终都形成之后,在二战东方战线上中美联手打击日本,战争的真实过程也确实如此。

2.关于战争的几个评价问题关于战争的进程,本文并不讨论作战本身的问题,如战役、伤亡、攻防、进退等等,仅对几个基本的评价加以探讨。

第一,中国打得怎么样?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几乎没有工业,而且内部长期混乱,政治环境很坏。

日本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是亚洲第一大工业国,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有着天壤之别。

况且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好几年,中国几乎完全得不到国际援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够坚持下来,打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了不起。

但是1944年4月开始的豫湘桂溃退却是不应该的。

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各战场都取得重大胜利,中国正面战场出现的情况,把中国军队多年来的奋斗、牺牲和国际声誉丢失众多,并且对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造成不利影响。

国民党军队采用正面作战的办法,那是德国人训练出来的,国民党军队很长时间接受德国教官的训练,采用德国人的作战方法。

日本人也使用这个方法,日本军队也是由德国人训练的。

但中国和日本不能相比,中国的武器、军队素质等都比不上日军,所以中国老百姓说:我们是用血肉之躯对抗日本的钢枪铁炮。

战争中中国军队伤亡很大,正面作战的方法值得思考。

相比之下,敌后战场打的是人民战争、游击战争,不与日军正面争夺,而是你来了我就退,你退了我就追,你疲劳我就打,你休息我进攻。

这是毛泽东主席在国内反围剿战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经验,所以敌后战场打得很好,它用非常少的兵力牵制住日军大部分兵力,这很了不起。

共产党军队人数少,武器还不如国军。

这样就涉及到敌后战场的作用,也就是第二个问题,如何评价敌后战场?二战中,只有中国有敌后战场,这是一个奇观。

有个别国家可能有敌后游击队,比如南斯拉夫或马来半岛,但没有像我们这样地域广大、有自己的人民政府的敌后根据地。

换句话说,在日本人占领的沦陷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又把它反占领了,这种情况在整个世界都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