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呼包鄂榆城市群相关研究的几点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strict economy

区域经济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77

关于推进呼包鄂榆城市群相关研究的几点建议

唐金舸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要:呼包鄂榆城市群是我国重要的国家能源基地和西北地区人口与经济集聚地区。为推动呼包鄂榆城市群相关研究,本文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呼包鄂榆城市群的三点建议:第一,研究确定呼包鄂榆城市群范围;第二,研究提升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外部正向作用;第三,理顺现有该地区区域规划的传承关系。希望通过上述建议,能够使对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呼包鄂榆城市群;区域经济;城市发展规划

一、引言

呼包鄂榆城市群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十九个城市群之一,也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域。该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发展基础具有区域相对优势。如何在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建设国家级能源基地的同时,实现人口与产业的相对集聚,建设辐射能力强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是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的重要研究任务。但截至2019年1月15日,知网检索题名或篇名为“呼包鄂榆”的期刊文献或硕博士论文只有12篇,研究成果明显不足。有鉴于此,本文抛砖引玉,以现有对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研究基础,提出推进呼包鄂榆城市群相关研究的几点建议。

二、文献回顾

虽然对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研究成果较少,但部分学者的研究仍充分地分析了该区域的经济空间格局时空变迁,如张秋亮等(2013)研究发现呼包鄂榆城市群中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市区极化作用明显,但扩散作用不足。陈博文等(2013)研究发现呼包鄂榆城市群中区位优势潜力地区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市区及周边旗县。张秋亮等(2012)研究发现呼包鄂榆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地理空间分布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状态,且呼和浩特、包头和榆林市区是呼包鄂榆城市群的三个区域经济中心。这与余凤鸣等(2012)得到的研究结果类似。本文基于2000年至2016年呼包鄂榆城市群数据,使用重心分析方法、经济

和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与行动计划,努力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互联网+”作为新经济的重要代表,是高度市场化产业综合体,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变革性影响。

三、结合河北省“双创双服”活动,打造廊坊创业创新区域平台的对策

(一)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加快编制廊坊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在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方面探索和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成果,率先实现科技创新发展。按照打造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示范区的要求,打造环首都科技创新带和环天津高端产业带。利用国家政策推动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支持燕郊国家高新区争创国家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域试点,推广京南·固安高新区PPP建设模式,推进高新区提档升级。

(二)加强孵化器培育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相关的考察和推荐工作;二是继续对域内孵化器、众创空间运营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及时督促指导它们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展开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申报工作;四是加快落实“1+4+N”政策。

(三)营造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着力构建廊坊作为科技成果转化集中承载地,构建“北京研发、廊坊转化”的科技发展新格局;鼓励低成本融资方式创新,促进“双创”和成果转化。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做好政策解读宣讲,开展送政策下基层主题活动,并逐步完善

创新创业专项行动方案,全方位宣传贯彻落实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环境管理条例;全方位梳理已出台政策和法规,不断完善和优化有利于营商环境的政策;敢于探索与实践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力争在用地保障、科技创新、金融财税、人才吸引等一系列方面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性制度成果。

四、总结

研究制定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总体规划,探索廊坊科技创新路径与发展模式,定期发布协同创新技术路线图,合理布局支撑协同创新的研发集群和产业基地,适度建立协同创新监测评估体系,引导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创新的战略方向。同时,不断探索和实践加强服务机制建设的举措,努力发挥好行业协会组织在区域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逐步构建京津冀一体化公共服务机制,形成便捷、高效、优质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人才的合理流动机制,建立公平一致的教育、医疗和商业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京津

冀区域的协同发展。

作者简介:

1.尹国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计算机与遥感信息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2.王立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中医学。

3.苏玉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化学教育。

District economy | 区域经济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78地理集中度等方法,研究发现呼包鄂榆城市群经济空间格局的时空变迁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这表明,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经济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时空延续性。

三、研究建议

在梳理研究呼包鄂榆城市群重要文献的基础上,为改变针对呼包鄂榆城市群研究的低迷现状,本文对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相关研究提出三点建议。

(一)亟需确定呼包鄂榆城市群范围

目前,呼包鄂榆城市群的范围存在不同的界定。国务院批复的《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确定呼包鄂榆城市群范围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陕西省榆林市。而方创琳等(2016)在《2016年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中对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界定,除上述四市外,还包括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乌海市和巴彦淖尔市。

从地域空间考虑,城市群是一个特定区域内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姚士谋,2016)。基于整体观念和系统思想,有必要对呼包鄂榆城市群的范围进行精准界定。此外,国务院对区域规划的批复只不过是强调了规划文本中的定位(张可云,2016)。城市群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也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单纯以规划文本作为“约束”,所做研究未必符合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的特征事实。

再从城市群定义考虑,城市群应具有区域城市的空间网络结构性,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发现2000年和2016年呼包鄂榆城市群西部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和榆林市定边县是一直游离于呼包鄂榆城市群整体空间网络之外的经济联系孤立点。据此,本文认为呼包鄂榆城市群应至少包括乌海市,需要考虑重新界定呼包鄂榆城市群范围。

(二)考虑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对外作用

现有对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异方面将呼包鄂榆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对外作用的文献近乎空白。是否是因为受限于研究工具,无法开展研究,有待本文对前沿文献的进一步梳理。姚士谋(2016)指出地区级城市群实际上为城镇密集地区。从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地理区位考虑,其地处我国西北,绝大部分位于“胡焕庸线”西北一侧,在我国全域的人口空间格局演变趋势下,不可能成为全国性的人口集聚区域。因此,呼包鄂榆城市群的人口与经济集聚水平,讲求与周边地区相比是峰值;与所在的高一级区划中是高值。

再考虑全国生产力布局和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禀赋优势,从肖金成(2018)提出的”区群耦合“出发,本文认为呼包鄂榆城市群应积极融入泛环渤海经济区(大湾区)中,与晋中城市群共同促进京津冀、辽中南和山东半岛城市群能源安全建设。同时,强化泛环渤海经济区(大湾区)内部以城市群为主体的流空间发展。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研究主体,则应强化呼包鄂榆城市群作为技术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接收端,能源和稀土等资源的输出端的角色。但此输出绝不是“挖土卖土,挖煤卖煤”,而是输出电力、煤化工和稀土新材料等产品。

(三)理顺现有区域规划的相互关系

不同时期我国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提出不同的区域规划,

需要考虑各区域规划间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节约行政、科研等成本。目前,涵盖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区域发展规划包括2010年《呼包鄂城市群发展规划(2010-2020)》、2012年《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2020)》、2015年《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2016年《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和2018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我国区域经济存在的“重规划,轻管理”的弊病,但从上述规划的文献研究过程中,仍能发现其中的相互关联。

可以发现,呼包鄂榆城市群依托资源禀赋优势,能源基地的建设步伐不容迟缓,对环渤海乃至全国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呼包鄂地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高地”,其在呼包鄂榆城市群的核心地位不言自明。

但作为跨省型城市群,如果发展理念中仍存在“诸侯经济”思维,这将与全国主体功能区发展格局格格不入,务必在政府管理层面,创新省际合作方式,推动呼包鄂榆城市群融合为一个整体。此外,涉及呼包银榆经济区的研究,仍以13个盟市作为基本空间组成单元,这也忽视了经济区与城市群概念的相互关系。呼包银榆经济区中的呼包鄂榆城市群与宁夏沿黄城市群均为全国生产力布局中沿黄(河)发展轴线中的重要节点,也是呼包银榆经济区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升呼和浩特和银川分别作为呼包鄂榆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作用,如何优化呼包银榆林经济区的双核空间结构,是理顺现有区域规划后面临的研究问题。

四、总结

本文基于现有呼包鄂榆城市群研究文献和作者现有对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研究基础,提出推动呼包鄂榆城市群研究的三点建议,希望能够集聚研究力量,推动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研究,切实

促进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秋亮,白永平,李建豹等. 呼包鄂榆综合城市化水平的时空变化及差异[J]. 城市问题,2013(02).

[2]陈博文,白永平,吴常艳. 基于“时空接近”的区域经济差异、格局和潜力研究——以呼包鄂榆经济区为例[J]. 经济地理,2013,33(1).

[3]张秋亮,白永平,黄永斌. 呼包鄂榆经济区县域经济的时空变化[J]. 经济地理,2012,32(8).

[4]余凤鸣,张阳生,周杜辉,等. 基于ESDA-GIS的省际边缘区经济空间分异——以呼包鄂榆经济区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

[5]方创琳,鲍超,马海涛. 2016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6]姚士谋,周春山,王德,等. 中国城市群新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7]张可云.城市找定位不能依靠国务院批复[N].环球时报,2016-04-11.

作者简介:

唐金舸,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变与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