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生活化语文课堂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摘要: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让生活

走进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使语文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引

导学生学好语文,让学生亲历语言的过程,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

本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让静态的课堂联系动态

的生活,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

材,激发学生的共鸣,真正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能有效提升学生

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128-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成的渠道,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正是语文教师引

导学生走封闭的语文课堂,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积累

语言的重要场所。而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在变得枯燥、单调、

无趣,孩子们被困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牢笼里,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正逐步丧失。陶行知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

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如何

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恢复对语文

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它无处不在的魅

力呢?需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变语文的

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变头顶的小天空为生活的蓝天。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

其实,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教材都是直接来源于生活的,有的内容甚至就是我们平日里所熟悉的事物,只是他们常常都会熟视无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让他们细心观察,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培养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的习惯,提高理解能力。我们的课文可能是孩子非常了解的生活现象,也有可能是他们全然陌生的人或事,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寻找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大教材。

二、让孩子走进社会,亲身去体验生活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并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可见他坚决的态度和立场。同样,在《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也常能看到“体验”这个词语,这也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进而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

三、让课堂再现生活,让学生与生活对话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广阔的天地,生活的

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生活中处处都在使用语文,如你希望用新颖、独到的广告语给你的企业宣传,你希望用别具一格的自我介绍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需要用得体、恰当的表达方式沟通你和周围人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与生活的“对话”,要注重对生活经验的提炼和再造,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入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中蕴含着两位旷世诗人的深情厚谊,那依依惜别之情更是让人动容。离别、送别的场面,学生已有一定的体验,因此我让学生演绎场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准备后,上演了一幕幕动人的情景。

生(李白):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把您当成我的兄长和老师。今日,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生(孟浩然):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生共同举杯满饮,两位诗人的豪情与别情尽在其中)

将教学活动放到生活的大背景之中,就将教学的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不但学会了学习,更体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感受了知己之间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懂得“人生得一知己”难矣也足矣的人生道理。学生在这情景之中,尽情表演,激情满怀。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书本是死书本。”可见生

活教育有多么重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教师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走进文本,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并在真实的实践中去感悟,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这样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