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定义与本质(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的定义与本质

文:派克来源:《心灵地图》时间:2005-3-9 21:26:59 点击:287 --------------------------------------------------------------------------------既然肯定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工具,本篇接着就要谈纪律的原动力──爱。我知道,爱极其神秘,几乎不可能讨论,这像是企图研究一种不可能研究的东西,或尝试了解一种不可能了解的东西。爱的博大精深,绝不受语言文字的衡量或囿限。但我若不是确信这么做有它的价值,我就不会写这篇文章,而开始动笔时我就知道,不论这份工作有多大的价值,都不可能做得完美。就我所知,到目前为止还不曾有人给爱下一个真正令人完全满意的定义,这可说是爱的神秘的最佳佐证。有人把爱分成很多种:肉欲之爱、心灵之爱、手足之爱、完美的爱、不完美的爱等。在此我要大胆的用一个定义界定所有的爱:虽然我有自知之明,它不可能尽善尽美。我的定义是这样的:为滋养个人和别人的心灵成长而扩充自我的意愿。有几点必须先加以说明。首先,因为我在定义中使用心灵成长这样的字眼,可能会予人宗教方面的联想,科学的拥护者往往对宗教性的定义不以为然。但我并非透过宗教性的思维获得这个定义;相反的,它是从我心理治疗的临床经验(包括自省)中产生的。爱在心理冶疗中居于重要地位,因为病人经常对爱的本质混淆不清。比方说,有位个性畏缩的青年告诉我:「我的母亲爱我太深,她甚至到高三还不肯让我搭校车上学,我必须苦苦哀求,她才放我自己去坐车。我相信她是为了怕我在外受伤害才天天开车送我上学。她太辛苦了。她实在太爱我了。」治疗他畏缩个性的过程中,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他明白,他母亲的动机很可能与爱无关。爱或不爱最大的区别,在于当事人意识与潜意识的目标是否相符。其次值得注意的是,爱是一种周而复始的过程。扩充自我也就是一种成长。在帮助别人成长当中,自我也会更趋成熟。我们努力带给别人进步,进步也会降临在我们自己身上。第三,我界定的爱包括爱自己和爱别人。我们追求人类的心灵成长时,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益。前一章指出,不变自己的人没有法子爱别人,没有纪律的父母不能教孩子纪律。任何一颗心灵都不会因促进别人的心灵发展而退步;为了照顾别人而奉行的纪律不可能跟我们的自律相抵触;惟有好好培养自己的力量,才能成为别人力量的支柱。在探讨爱与被爱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自爱与爱人不但齐头并进,甚至最后两者之间的界线也会完全泯灭。第四,扩充自我也就是努力超越自我的极限,向所爱的人证明白己的爱只有靠力求表现。爱不可能坐享其成。爱需要不断的努力。最后一点,我用「意愿」这个字眼的用意,是希望特别强调它超乎一般欲望之上的地位。欲望不见得能化为行动,意愿却是强烈得足以发展成行动的欲望。两者的差别就相当于「我想去游泳」和「我要去游泳」之间的差别。我们的文化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爱人的渴望,但很多人做不到。问题症结就在于想爱不等于去爱;爱是行动,是一种基于意愿的行动。不论我们多么想要爱人,如果不实际去做,也就无异我们选择不要爱,原来的良好动机就此一笔勾销。相对的,我们若实际的为促进自身与他人的成长贡献力量,也必须出于自动白发的抉择,那就是爱的抉择。爱的神秘造成了很多误会,使很多人对爱的本质大惑不解。虽然本书的目的不在于解答爱的神秘,但我希望能在此消除大多数的误会,使很多因处不愉快经验中的人得以从痛苦中解脱。下面我就从「爱不是什么」开始,讨论爱的本质。坠入情网与爱有关的错误观念中,最有力也最被接受的就是把「坠人情网」当作

*,或至少是一种爱的表现。坠入情网的人理所当然的认为「我爱他(或她)」,这时立刻出现两个问题。首先,坠入情网常涉及与性有关的爱欲,我们不论怎么爱自己的子女,都不可能跟他们坠入情网;虽然大部分人都拥有亲密的同性朋友,但除了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也不会跟同性的朋友坠入情网。我们只会出于意识或潜意识的性动机坠入情网。第二个问题则在于坠入情网的经验千篇一律不会持久,不论对象如何,我们早晚都又会从情网里爬出来。这不代表我们不再爱那个跟我们一块儿坠入情网的人,但冲昏头的热情总有一天会消逝,就像蜜月总要结束,浪漫的花朵也总要萎谢一般。要了解坠入情网和它无可避免的结局是怎么回事,必须先对心理学上所谓的「自我疆界」略作说明。从间接证据看来,婴儿初生几个月内,还不懂得分辨自我与外在世界。他挪动自己的手脚,以为全世界也跟着动;他感觉饥饿,以为世界跟他一块儿挨饿;他看见母亲动,以为自己也一起在动;母亲唱摇篮曲,他以为那是自己发出的声音。在新生儿心目中,一切会动的和不会动的、你和我、个体和世界,全都没有区别。随着经验增加,婴儿逐渐发现自己和世界的其他部分不一样。他饿的时候母亲不见得立刻来喂食,他要玩母亲却不见得有兴致,他的意愿跟母亲的行为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我」的意识开始发展。一般相信,母亲与婴儿的关系是培养自我意识的温床。由观察得知,婴儿与母亲的关系倘若因自幼失母或母亲有问题而遭到破坏与干扰,自我意识的发展就会出现障碍。婴儿出生第一年当中,就学会分辨自我与外在世界,了解自己的身材大小与体能极限,这些限制就是我们的疆界。这样的认识就是所谓的「自我疆界」。自我疆界的发展会持续到青春期,甚或成年以后,但愈到后来,愈侧重心理方面。例如两到三岁之间,孩子开始认清自己的能力有限,在这之前,他虽然明知道无法左右母亲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但他仍然会把自己的愿望与母亲的行动混淆,所以两岁大的孩子往往是家里的霸王,凡事稍有拂逆,就大发脾气。三岁开始,孩子的态度会明显的软化,因为他已经能接受自己实在没什么权力的事实。不过,一呼百诺,随心所欲的幻想,通常还得好几年才会在挫败中消失。在这之前,孩子还是会经常作无所不能的梦,所以无敌超人、太空飞侠之类的故事特别受这个年龄层的孩童欢迎。但即使超人的故事,也不能全然满足进入肯春期的青少年,肉体与能力薄弱造成的限制感愈来愈真切,所有个体都必须在一个名叫社会的团体中,靠合作维系生存。每一个个体在团体中都毫不突出,同时他们却又因为个人的认知与局限,被迫与其他个体隔绝。处身自我疆界之内是非常寂寞的。有些人(尤其是心理学上所谓的神经衰弱患者)会因童年不愉快或破伤害的经验,认为外在世界充满危险、敌意、混乱和欠缺。这种人认为自我疆界是一种保护,寂寞能给他们安全感。但大部份都觉得寂寞难耐,渴望逃出自我疆界的牢笼,与外界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坠入情网的经验就使我们得以逃亡,只可惜是暂时性的。坠入情网这回事本身,就是自我疆界的一部分突然崩溃,使一个人的自我眼另一个人合而为一。一个人突然冲出了自我,像决堤洪流般涌向心爱的人,蓦然之间,寂寞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无以言喻的狂喜。我们跟心爱的人合而为一!寂寞不再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坠入情网是一种退化,与心爱的人合而为一跟儿时与母亲合而为一的记忆互相呼应,我们似乎又重温童年时代无所不能的快感。一切都变得可能!与心爱的人共处时,我们觉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相信爱的力量能征服一切,前途一片光明,这些感觉与现实脱节的程度,就跟一个两岁大的孩子自命统治全世界一样不可理喻。早晚,现实会粉碎爱情之梦;早晚,日常生活的难题会再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