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优化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优化探讨
引言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经济、化学、医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科研工作需要大量的财务投入。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是高校科研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对于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高效地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评估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现状
(一)绩效评价标准单一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绩效评价标准仍然以“成果数量”和“成果获奖率”等简单指标为主,缺乏绩效评价的多元化。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忽略了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许多学校为了追求科研经费和学科排名,从而忽略了学术研究的本质。而学术研究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追求成果数量,而是通过研究和探索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评价标准需要发生改变,从数量化评价转变到价值化评价。需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价值来评判科研成果,而非仅仅以成果的数量和成果获奖率等简单指标。
(二)数据分析工具落后
现阶段,很多高校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的数据分析中使用的工具是Excel,
涉及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工作仍然需要人工完成,不能实时响应管理需求,也远不能满足现代高校财政管理的需要。在大数据时代,高校面对大量数据时仍然使用Excel 等单一工具来进行数据分析,就会导致高校无法利用现代工具完成自动化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引入更加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来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从而让数据能够真正发挥绩效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作用。
(三)绩效管理理念不足
目前,许多高校对于绩效管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对于绩效管理的意义、模式、标准等相应的问题理解不足,加之执行力不足等原因,绩效管理效果难以实现。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问题,使得高校在具体的绩效管理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支撑,从而使得绩效管理缺乏规划性和持续性。因此,在绩效管理的理论指导方面,需要进一步推广科学的绩效管理理念与方法,以便使得高校在绩效管理中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绩效管理,提高绩效管理效果。
(四)项目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目前,部分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的项目评价体系存在着诸多不足,具体如下:首先,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目前很多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评价指标往往只是简单地列举项目执行情况、项目完成数量和质量等少数几个指标,没有对项目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评估。例如,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是否遇到技术难点、是否延期等重要因素都未得到充分的评价。其次,评价方法缺乏创新性。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或座谈会方式进行项目评价,评价效果受到评价者角色、立场等因素的影响。评价方式的单一性也限制了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最后,评价结果缺乏实际指导意义。当前的项目评价体系往往只重在表彰成果,忽略了对项目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导性作用,导致评价结论难以为项目决策提供支持。
二、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优化策略
(一)完善基础制度及组织建设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完善的基础制度及组织建设来支持。只有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组织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有效提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率,增加绩效管理的可行性。因此完善基础制度及组织建设是优化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关键策略之一。
首先,高校应该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是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成功运行的重要保障。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政策、法规、标准和流程,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合法性、科学性。其中包括:其一,制定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详细规定资金使用的项目、范围、用途、流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与义务。其二,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加大对专项资金管理的监督与检查力度,确保资金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使用。其三,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机制,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明确绩效考核周期、对象和程序,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估科学、合理。
其次,高校需要完善组织体系。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体系来进行协调、监督和管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纵向横向协调机制,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第二,完善人才培养和机制建设,招聘或培训专门负责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管理人员,保证资金的科学管理和绩效考核。第三,建立高校财政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中枢,明确自主权和监督权的关系,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决策的模式。完善基础制度及组织建设是优化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要策略,只有通过规范制度和健全组织体系,才能更好地保证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绩效。(二)严格把控项目预算申报环节
在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项目预算申报环节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对于资金使用效率和绩效考核有着极大的影响。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 号)指出:“将项目作为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预算支出全部以项目形式纳入预算项目库,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未纳入预算项目库的项目一律不得安排预算。”因此,高校必须严格
把控项目预算申报环节,规范申报流程和要求,确保申报真实、合理和符合规定。
首先,高校应该建立规范的项目预算申报流程和要求。高校应该建立一套规范的项目预算申报流程和要求,按照分类管理、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项目的支出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申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其一,明确申报的项目范围和要求。申报人提供立项依据、项目概述、实施周期、绩效目标等相关材
料。其二,明确申报材料的种类和要求。申报人提供符合要求的证明材料,以及资金使用计划、立项评审论证情况等相关资料。其三,建立明确的申报流程,包括申报提交、审批流程、审批机制、审批时间等方面,确保申报的流程规范。
其次,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的审核机制。高校工作人员应该建立科学的审核机制,确保项目预算申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体措施包括:其一,建立严格的申报审核机制,严格审核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予以退回。其二,建立专业的审核人员团队,确保科学性和专业性,对涉及尖端科学领域的申报项目,应有相关专家参与审核。其三,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的项目,应该加强相应的审核和管理。要求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长对申报项目的学术可行性、实施方案、经费申请等内容进行详细解释和提交相关材料,要在审核过程中格外关注,并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监管和管理。
最后,高校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高校应该建立完备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严格把控项目预算申报环节。具体措施包括:其一,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真正地做到专款专用,并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其二,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和处置,严格依法依规进行管理,防范资金风险。其三,针对性地开展跟踪调查和巡视检查,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总而言之,要想提高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效率,必须严格把控项目预算申报环节。高校应该建立规范的申报流程和要求,建立科学的审核机制并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预算申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障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整体效益。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评价指标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全面的,要从多个角度对项目绩效进行研究和剖析,以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准确、客观。本文将从成果质量、实用价值、知识产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其一,成果质量评价。成果质量评价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考虑,例如学术质量、技术创新、实际应用等。对于高校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来说,应该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比如,对于基础研究项目,可以从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角度来考